更新时间:2023-06-24 21:43
高古瓷器是一个与明清瓷器相对的概念,通常指的是元代以前的陶瓷器,北方也俗称“老窑瓷”。
赏玩古玩,趣味在于一个“古”字,玩到高古便高雅,玩到高古便有境界。
赏玩新瓷者,总是先被新瓷上的彩绘图案所吸引,当藏家赏玩到元明清青花之后,就会感觉到明清官窑、民窑彩瓷太喧闹,即青花比五彩、粉彩、斗彩清静。
当藏家赏玩到宋青白瓷、宋龙泉窑、耀州窑青瓷、宋建窑、吉州窑里瓷、宋五大名窑一道釉(一般民间藏家几乎没有赏玩宋五大名窑完整器的可能)、唐白釉、三国魏晋越窑青瓷之后,你又会感觉到元明清青花的轻浮,即宋代及以前的单色釉青瓷、白瓷、黑瓷,比元明清青花深沉。
当藏家赏玩到汉代青釉及褐釉陶罐、陶钟、陶壶之后,你又会感觉到魏晋至宋朝的瓶、盘、碗、盏等器型比汉代釉陶罐、陶钟、陶壶小派。即汉代釉陶比魏晋至唐宋的瓷器更有气韵。
当藏家赏玩到新石器时代后期的寺洼文化马鞍型红陶壶、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壶之后,你又会感觉到,汉釉陶上的釉水仅起护胎作用,陶器仅器型就具有艺术震撼力了。
而彩陶上奇异的纹饰、图案、符号,又远远比汉釉陶神秘。即,新石器时代后期的素陶、彩陶,比汉釉陶更具有幽深的历史感。
所以,我们从陶瓷审美之立场出发,我们可以形成这样的一种观念:赏玩陶瓷器,赏玩到老窑瓷便高雅,赏玩到远古陶器便有境界。
从赏瓷识陶的收藏人群分析中,我们可以应验以上的论点:即凡艺术欣赏水准平平的商界精英,他们喜欢一掷千金投资收藏明清官窑青花彩瓷;凡美学修养高深的文人、画家、艺术家等,他们偏爱老窑瓷器、高古陶器、远古彩陶。这种奇特的泾渭分明的收藏文化现象,是很耐人寻味的。
作为投资性的收藏,明清官窑青花彩瓷当然增值快,因为古陶瓷炒家主要是商界精英;作为装饰性的收藏,明清民窑青花彩瓷当然漂亮,摆放在博古架上,耀眼夺目,能满足人的炫耀心理。但作为美学艺术收藏、修身养性收藏、人文精神收藏,收藏老窑瓷器,收藏高古陶器,比收藏明清官窑、民窑青花彩瓷,更有艺术品味,更有人文价值。
投资明清官窑、民窑青花彩瓷,仅仅是一个过程,一种手段,最终,人还是要追求高境界的生活。而人生最高境界是返璞归真,绚烂归平淡也。故朴素无华蕴含着古代文化、远古文明气息的老窑瓷器、高古陶器,将是一位成功人士的最后的陶瓷收藏选择,也将永远是下一轮收藏热点……
在中国陶瓷收藏界,高古瓷收藏是一个相对较新的分支,这是因为过去老窑瓷器相当少见。元代以前陶瓷器绝大多数都是日用器,在漫长的岁月流逝中这些日用器基本上没有流传下来,只有宫廷里相对还有一些官窑器留存。
由于传世品少之又少,人们对高古瓷器的认识不足,也无法把握高古瓷器的鉴定要点,因而高古器的价格相当高:晚清民国时一只普通的宋代青白瓷刻花碗市价可以抵十数只明清官窑瓷器,只有少数达官贵人和外国人才能玩得起,一般的藏家是碰也不敢碰的。
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大搞基本建设,各地出土了大量的墓葬瓷、窖藏瓷和窑址瓷,人们这才开始慢慢认识高古陶瓷的本来面目。
土斑有两种,一种称“蚕卵斑”, 成颗粒状,像桑蚕产下的卵子一粒粒聚结在一起,大面积在陶瓷器表面形成。
这种土斑粘积度极强,用手指剥除不掉。蚕卵斑形成与土壤中矿物质成份比例高有关,比较容易在低温度陶器上产生。
另一种称“蚯蚓屎斑”,成条形曲线状,形状犹如蚯蚓的屎,细而弯曲,小面积地粘积在陶瓷表面。有“蚯蚓屎斑”的器物,在出土前周围土壤所含有机质比矿物质成份比例高,器物本身釉面抗蚀程度强。高温釉器物及在黑杂土中的器物,都会产生这种土斑。
有些器物上既有“蚕卵斑”又有“蚯蚓屎斑”,有这种现象的器物大多数是陪葬物。收藏者对这种土斑不应该人为清除,它不影响器物的外表美观,同时又是出土物的有力见证。
市场上出现人造土斑,一是选择器物某个部位用硫酸把釉腐蚀,然后涂上胶再撒上泥土。这种人造土斑是块状形,不自然,剥釉处与有釉之间没有过度层次。二是把仿制好的瓷器用硫酸腐蚀釉面,然后埋入泥土中,过一段时间再取出现。这种人造土斑粘贴性差,用手一抹泥灰就掉落,一冲就能洗清。人造土斑与自然形成的“蚕卵斑”和“蚯蚓屎斑”相差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