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娥

更新时间:2023-06-26 19:51

高娥,女,1962年11月7日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中国射击飞碟运动员,教练员。

运动生涯

1979年7月开始专业训练,教练张恩洲;

1979年11月入选辽宁省队,教练孙连城;

1980年10月,进入国家队,教练马进才。

2021年7月14日,东京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名单公布,高娥担任射击项目教练。

获奖记录

1986年世界射击锦标赛飞碟多项个人冠军

1994年世界杯飞碟多项团体冠军

1995年世界杯飞碟多项冠军

1996年世界杯飞碟多项个人、团体冠军

1998年世界锦标赛飞碟多项团体冠军

1999年世界锦标赛飞碟多项团体冠军

2000年悉尼奥运会飞碟多项个人第三名

2001年世界锦标赛飞碟多项团体亚军

2002年世界杯总决赛飞碟多项个人冠军

2002年釜山亚运会飞碟多项个人冠军

2003年世界杯总决赛飞碟多项个人冠军

2004年世界杯射击赛雅典站飞碟多项个人冠军

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子飞碟双多向铜牌

2017年入选2017CCTV体坛风云人物年度最佳教练奖候选名单。

生涯数据

2005年世界杯罗马平世界纪录:94中

1998年飞碟世界锦标赛世界纪录(团体):210靶

2004年马来西亚亚洲射击锦标赛平世界纪录(团体):210靶

人物经历

高娥同王义夫一样,悉尼奥运会女子飞碟多向铜牌得主高娥也称得上是中国射击队的一把“老枪”。她对射击事业的热爱近乎痴迷,长期的艰苦训练和集训奔波使高娥伤病缠身,“三过家门而不入”早已是家常便饭。与王义夫情况类似的是,人在中年的高娥精力体力大不如前,腰脱旧疾不时发作严重影响了其水平的充分发挥,但高娥表示,只要还能坚持就不会退出第一线,她梦想将奥运铜牌化作奥运金牌。这一追求使高娥心中重新涌动起拼搏的热望。在高手如林的国内亚运选拔赛中,高娥击败众多强手高居榜首。

事实证明,高娥不仅余勇可嘉,其水平的开掘还有进一步上涨的技术空间,她将成为中国代表团亚运会乃至奥运冲金的中坚选手。

职业生涯

生涯的遗憾

从1976年练射击开始,高娥在亚运会、世界杯、世界杯总决赛和世锦赛等重大比赛上都拿过金牌,唯独还没拿过奥运会冠军,这也令她感到特别遗憾。出于对射击事业的近乎痴迷的热爱,尽管如今已是51岁“高龄”,但为了在退役前实现奥运金牌的梦想,高娥依旧在坚持着。

那一端传来的是异常坚定与自信的声音,“我不想带着遗憾离开我奋斗了30年的射击场,只要还能坚持我就不会放弃!”

“灰色记忆”

2004年的雅典,一场意外是高娥心中一直难以忘却的“灰色记忆”,当时她甚至想到了退役。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女子飞碟多向比赛中,高娥的状态很好,但是一场大风却让她大失水准,预赛之后,她排在所有参赛选手的最后一名。

回忆起当时的一幕,高娥仍耿耿于怀,“以最后一名被淘汰之后,我当时的心情糟糕透了,我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真的老了,打不动了。当时几乎要放弃了,已经40多岁了,儿子都成大小伙子了,我还这样折腾干吗?”

‘双多向’

可3天之后,高娥“意外”地夺得了女子飞碟双多向的铜牌。“现在回想起来,我还是觉得不可思议,在‘多向’比赛中失利是一个意外,获得‘双多向’铜牌更感到意外,‘双多向’本来不是我的主项,在出征雅典前一个月的时候我才重新练起这个项目。铜牌说明我还是有实力的,我还得继续干下去!”当然,高娥的信心不只来自于那块铜牌,“当时冷静思考后,我觉得自己的技术还是很出色的,放弃真的很可惜。”扎实的基本功,良好的技术动作,高娥坦言,这是她坚持打下去的主要原因。

那一声质疑

2007年3月份,高娥在飞碟射击世界杯赛意大利站选拔赛勇夺冠军,这也更加坚定了她冲击北京奥运金牌的决心。

不过对于高娥46岁的“高龄”冲击奥运金牌,外界也有人提出了质疑,“射击比赛要求运动员注意力高度集中,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女运动员,注意力会逐渐下降,高娥能打出好成绩吗?”

对于这些反对的声音,高娥并不认同,“飞碟项目和手枪、步枪不一样,那些项目靶心较小,需要精确地瞄准,而飞碟项目关键是动作和技术,所以对飞碟选手来说,年龄不是问题,技术才是最为关键的,而我对于自己的技术非常有信心,这也是我坚持下来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而据国家队一教练组成员介绍,飞碟项目对运动员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不但要控制好自己,还需要很强的适应、应变和调整能力,所以飞碟选手成才周期比较长。因此,国外大部分飞碟选手出成绩都是在大龄。

高娥坦言,年龄绝对不是羁绊她前进的最大阻碍,实际上可能制造障碍的是她长久以来的伤病。练习射击30年,也让高娥伤病缠身,“我腰脱和颈椎的老伤一直没好过,而射击项目的特点也决定我们只能边训练边治疗,因此相对于年龄问题,我更担心伤病影响我的发挥。”

“我要争取圆金牌梦”

手中的多块金牌证明了高娥成功的职业生涯,但是在她的心里,却有一个最大的遗憾缺少一块奥运会金牌。正因为如此如此,,希望自己可以在北京奥运会上夺得一块金牌,从而为自己的射击生涯画上圆满句号,“都坚持30年了,就缺少一奥运金牌,我心里一直很遗憾,也很不甘心。在我退役之前,我非常希望能够圆我的奥运金牌梦。”

高娥随同国家队在广东训练,国家队已经进行了三次奥运资格赛测试,而在女子多向飞碟项目中竞争惟一一个奥运名额的却多达七八名队员。

据高娥介绍,她在已经参加完的测试赛过后排在第三,排在她前面的是两位湖南选手刘英姿朱美,不过大家积分差距都不大。此外,竞争女子多向飞碟项目的,还有山东老将陈丽,可谓高手云集。

剩余的三场资格赛将在2008年3月11日~19日在北京打响,国家队2月末也将结束在广东的训练开赴北京备战,谈及接下来的资格赛,高娥坦言自己很有信心,“这次机会对我来说非常重要,我会努力发挥自己的最高水平,争取拿到惟一一个奥运名额!”

那一份愧疚

在队友看来,高娥是位好队员、好大姐,可高娥却称自己在儿子和爱人面前,算不上是好妈妈、好妻子,她颇感内疚地表示:“这么多年为了自己热爱的射击事业,我感觉自己欠他们的太多了。”高娥的儿子已经17岁了。一提起儿子,她的话语里就夹着很多愧疚和遗憾。“我欠得最多的就是儿子。他长这么大,我给他的照顾太少了。”

高娥的儿子是1990年出生的,但儿子刚刚10个月大,她就给孩子断奶了,为了自己钟爱的射击事业重新恢复了训练。1993年,儿子两岁多一点,高娥就又开始参加比赛。之后,就是训练、比赛,比赛、训练,和儿子在一起的时间便屈指可数了。

因为常不在身边,儿子也就自然成了高娥最牵挂的人,在训练之余,高娥经常和儿子通电话。2008年春节,高娥特意从广东回到沈阳。春节期间,她还特意给儿子煲汤喝,“我几乎连学做饭的时间都没有,而且经常不和儿子在一起吃饭,这次国家队在广东集训我特意学了煲汤给儿子做。其实,我做得很一般,但儿子吃得特别香。”

事实上,儿子也是高娥战胜困难的支柱,“我儿子很支持我,每当我心情不好的时候,他就鼓励我,说妈妈是最好的,这对于我来说是莫大的鼓舞。”除了儿子,高娥也很感谢丈夫孙连滨对他一直以来的体贴和无私奉献,尽管国家队训练很忙,但春节回家,高娥还是为丈夫和儿子挑选了两件保暖内衣作为新年礼物,“礼物没多少钱,贵在心意。我能有所成绩,离不开儿子和丈夫支持。有了他们作为后盾,我也获得了更多动力。北京奥运会金牌,我一定争取圆梦!”

赛事回顾

在2004年8月19日下午进行的第28届奥运会女子双向飞碟的决赛中,在自己的强项多向飞碟上失利的中国选手高娥发挥出色,以142中的成绩夺得铜牌,而另一位中国选手李清念虽然在决赛中打出与高娥相同的成绩,但最终在附加赛中不敌高娥而获得第4名。

两位中国选手是以预赛第5名和第6名的成绩进入决赛的。两人在决赛中发挥出色,同时打出了35中,可惜由于预赛成绩有一定差距,最终只能并列第3名,而在亚特兰大奥运会获得该项目金牌的美国选手金伯利再一次成为奥运会金牌得主。

本场决赛出现的附加赛是在两位中国选手之间进行的,首先上场的李清念打失一碟,高娥当仁不让,弹无虚发,把铜牌在顷刻之间挂到自己的脖子上。

李清念是这个项目上中国队的冲金重点队员,高娥的主项并非双向飞碟,她已经足足有4年没有训练这个项目了,直到奥运会前一个月高娥才练了几次。因没有心理包袱,高娥的发挥才出人意料地出色。赛后,高娥表示,获得这枚铜牌和两天前没有进入她的主项多向飞碟比赛的决赛对她而言都极为意外。其实两天前高娥打算冲击多向飞碟的金牌的,没想到预赛发挥严重失常,只排到了最后一名而没能进入决赛。当时她真的有点心灰意冷,已经产生了放弃射击的念头。但毕竟要把比赛打完,同时教练也根据首日的情况进行了一定的调整,没想到最终又会阴差阳错地夺取了铜牌。这位42岁的老将因为这块铜牌又看到了希望,心情好转的高娥表示,她又不想放弃了,还想有机会可以参加2008年奥运会,因为自己参加了5届奥运会还没有能够得到一枚奥运会金牌。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