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10 20:44
“高考状元” 一般指中国大陆地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各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的高考成绩第一名。按照高考分数是否加分分为“裸分状元”与“加分状元”。按照高考分科分为“文科状元”与“理科状元”。另外还有“复读状元”。长期以来,高考状元作为中国各地区高考的第一名,因其特有的商业价值和教育影响引起了全社会的强烈关注。
作为一个曾长期实行科举取士制度的国家,羡慕和追捧考试优胜者,是集体意识中一种挥之不去的情结。而且,高考状元往往意味着刻苦的意志、远大的志向、科学的学习方法等,适当推崇或可对青少年形成一定的激励。如2009年浙江省文科状元沈凌波出身农家,靠“两免一补”的帮助读完高中。
在中国封建社会,“状元”就是科举考试名列第一者,“状元”就意味着可以做官,就意味着荣华富贵,就意味着可以光宗耀祖,其次,这是受中国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在很长一段时间中国长期处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体制下,高考作为一场选拔“天之骄子”的考试,自然地让社会各界倍加关注,再者,这是受人们攀比思想的影响,中国人喜欢比,所以,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高考”已成为家长、老师、学校、地区之间相互攀比的砝码,哪里出了个“状元”家长、老师、校长、当地教育部门行政官员少说也要风光两年,还有一点就是许多企业为了扩大影响,或给“高考状元”巨奖,或者赠送礼品,更有甚者请“高考状元”做广告。
受利益的驱使,对学校和部分商家而言,“高考状元”是摇钱树一般的存在,给学校、教师和相关商品贴金增值;同样在部分媒体人看来,参与“状元经济”能制造新闻看点、为景区景点作宣传、提升知名度、拉动媒体广告发行增收,宣传或炒作状元自然热火朝天。
一年一度的高考,作为中国最大规模、最为公平的人才选拔制度,是对一个地区基础教育特别是中学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年度检阅,也是检验一所中学能否育才、育出优才能力的重要标志,更是衡量一个地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水平的教育盛典。能否培养出高考状元等高分考生群体是检验一所中学办学水平高低和是否是顶尖中学的重要指标,高考状元数量多少体现了一所中学的师资力量的强弱、学生素质的高低、教学质量与领导班子管理能力等的高下、校园文化的优劣。高考状元就是一所中学的“金字招牌”,一所中学培养的高考状元的多与少对中学争夺优秀生源、赢得教育主管部门肯定和社会认可、提升和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至关重要。
高考状元作为中国各省市自治区高考头名,状元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无与伦比,必然是中国高校竞相争夺的最优质生源。“能否赢得高考状元青睐”体现了高校在最优秀考生心目中的地位,反映了一所大学的社会声誉和核心竞争力,关乎一所大学是否为中国顶尖大学和中国一流大学的面子。国家政策倾斜力度、经济形势变化、办学声望大小、区位地域优势、专业优先选择权、状元奖学金额度和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影响全国高考状元选择高校的最主要因素。
1977-2015年中国各地区的“省级”高考状元中,选择就读北京大学的高考状元人数最多,有835人,清华大学屈居第二,选择就读的状元有668人;复旦大学有55人,位居第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有54人,列第四;香港大学有50人,居第五;中国人民大学有30人,名列第六;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有25人,居第七;香港中文大学有14人,居第八;中山大学有11人,列第九;南京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各有10人,并列第十。
中国高考状元最青睐的大学要么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综合研究型大学,要么是所在时代最热门的行业特色型大学。当然,随着北大清华在全球大学集团中的快速崛起和港澳高校进军大陆招生,特别是“知分填志愿”和高考平行志愿的强力推进,使得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众多热门老牌大学陆续退出高考状元争夺战。
(以上参考资料来源:)
1952-1999年中国各地区高考状元职业发展调查分析发现,就读不同专业的高考状元职业发展与事业成就差距较大,物理学、数学、生命科学、建筑学、自动化等理工科专业有7名状元当选中国、国际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打破了“职场状元”无“高考状元”的“魔咒”。
相比而言,理科状元最争气,经管状元不拔尖。物理学、数学等理学专业出身的高考状元职业成就最高,出现行业领军人才;整体而言,医学、法学、中文和新闻学等专业的高考状元职业发展较顺利,事业成就较高,职业预期与个人预期、社会预期符合度最高,频现行业领域“领军人才”;哲学、历史学、社会学等专业的高考状元大多从事学术研究,尚未涌现出享誉国际的学术大师。经济管理专业出身的高考状元职业成就最低,行业拔尖人才“凤毛麟角”,多属“高级打工仔”。
1998年广东文科高考状元张锐,2010年中国大学创业富豪榜上榜富豪,于2006年毕业后自主创业创办“魔时网”,身价高达1000多万,步入了中国千万富豪的队伍,成为我国新生代高考状元中的佼佼者。
备注:为了对比分析中国高考状元的职业发展状况,选取的我国政界、商界和学界等领域的最具代表性的杰出人才如下:学界杰出人才选取的是获得诺贝尔奖、菲尔兹奖、沃尔夫奖、邵逸夫奖、阿贝尔奖等世界级奖励的科学家;荣获国家最高科技奖、光华工程科技奖成就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何梁何利基金成就奖等科学家,中国科学院与工程院院士、欧美等国科学院和工程院外籍院士、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政界杰出人才选取的是历届国家级和省部级等正职领导,第14届-18届中央委员、候补委员校友等。商界杰出人才选取的是1999-2013年福布斯、胡润、新财富和南方周末等中国富豪榜上榜企业家。
1952-2013年中国各地区近3000名高考状元中,虽然大多数高考状元职业发展与社会期望存在较大差距,多数没能成为各行各业的“顶尖人才”即“职场状元”,但是大多数高考状元的职业发展较好,职业收入和职业地位绝大部分都处于社会的白领或金领阶层,整体职业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同期毕业的非高考状元毕业生。尽管的确存在个别高考状元“高分低能”现象,但是绝大多数高考状元属于“高分高能”,高考状元群体整体的职业发展发展仍然远超非状元群体,高考状元成才规律与常人无异,既不需要给予太高的期望,也不需要过分苛责和误读,社会各界应该关心状元的职业发展,给与更多空间和时间。
1952-1999年我国高考状元中,“职场状元”凤毛麟角,即在我国商界和政界等行业的“职场状元群体”中难觅高考状元的“身影”,最主要原因是过分夸大了高考成绩在职业发展中的作用。高考主要考查一个人学习知识、应对书面测试的能力,书面测试毕竟不可能将复杂的现实职场有效的予以体现,现实世界中的职业发展成功与否有很多影响因素,如个人在职业发展上有无“人类事业心”、“社会责任感”、“强烈兴趣”,能否具有立志、苦读、敬业、报国的优良品质和“达则兼济天下”的规划、抱负、志趣、雄心;具体而言,职业发展领域的正确选择、拥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具有较高情商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大气候以及各种偶发性机遇等。此外,高考状元是按照相对位置排序的,一分之差就决定很多考生的位置排序,而一分并不具有实质性的能力差异含义,正是如此,高考毕业后成为“职场状元”的几率与高考前10名甚至前1000名相比并没有什么差别。
优质资源投入巨大的高考状元,承载了社会各方太多的期望,包括破解“钱学森之问”。 多数高考状元之所以职业发展和职业成就远未达到人们的预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在选大学时多看牌子、少关注大学的发展环境,挑专业时多随大流奔热门、少立志长远扎根基础学科,缺乏对自己未来职业发展的长远规划,结果很多高考状元扎堆名牌大学热门专业,不得不中途转换学科专业或职业岗位,这不仅浪费了他们自己的宝贵青春,而且浪费了纳税人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毕业后所进入职业领域强手如林,减缓了他们脱颖而出的速度,降低了拔尖创新人才的产出率和行业领袖人才的涌现概率。
昔日高考状元职业发展状况必须引起高考状元、大学教育者的反思。一方面,高考状元要充分了解自身的兴趣爱好,要有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要培养较高的专业忠诚度,不要盲目选择最流行最热门的学科专业;另一方面,高校和社会应创造高考状元变身职场状元的正能量,既不吹捧不拔高,也不贬低不打压,加强正面引导,注重能力培养,指出前进方向,给以具体指点,鼓励追求卓越,强调事事创新,同时提高状元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多进行挫折教育,以利其职业发展,早日涌现出更多“职场状元”。
2014年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共追踪到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高考状元近3000人,对他们的性别构成、加分复读情况、就读高校、就读专业、毕业中学和职业成就等状况展开统计与分析。报告显示,恢复高考37年来,北京大学最受高考状元认可,清华大学屈居第二,两校共录取1300多名高考状元,占状元总数的79.38%。
自2005年以来,香港、澳门、台湾高校陆续进入中国大陆招生,发起猛烈攻势集体挑战北大、清华的“霸主地位”,以状元为代表的两岸四地高校优质生源争夺大战异常激烈。香港高校为吸引内地各省份高考状元,开出巨额奖学金。
统计显示,2005年-2014年,包括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在内的港校用于争夺状元等优质生源的奖学金总额达到5000万元,但2005-2014年来只录取了71名省级状元,不足一成。虽然台湾和澳门等地区高校也开出高额奖学金,但迄今为止,尚未赢得任何大陆高考状元的青睐,没有实现招收大陆高考状元的零突破。
调查显示,1977—2015年中国大陆各地区高考状元中,选择就读经济学、工商管理学专业的人数位列前两位。其中,选择就读经济学专业的高考状元人数最多,有343人,占总数的20.40%,最受高考状元青睐;工商管理专业有324人,占总数的19.27%,居第2;合计就读经济管理专业状元667人,占总数的39.67%,遥遥领先于其它本科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113人,居第3;法律专业102人,居第4;北大元培班和生命科学专业各89人,并列第5;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88人,居第7;建筑学专业66人,居第8;物理学专业57人,列第9;自动化和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各48人,并列第10。农学专业没有一位状元报考。
报告显示,1952—1999年中国各地区高考状元中,物理、数学等理学专业出身的高考状元职业成就最高,有7名状元当选中国、国际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打破了“职场状元”无“高考状元”的“魔咒”。中文、新闻、法学和医学等专业状元职业发展与职业目标符合度最高,频现各行业领域“顶尖人才”。而人数最多的经管专业高考状元多属“高级打工仔”,收入较高但无人成为行业领袖,胡润福布斯中国富豪榜高考状元长期“缺席”,职业成就远低社会预期。
调查显示,1952-2015年中国大陆高考状元中,2000年以前,男性占据绝对优势,占比均超7成;大陆男性占71.05%,女性占28.95%。而2000年以后,女性在高考中优势地位突出,巾帼不让须眉所占比例超过男性;其中,女性占52.64%。北京市女性最强势,考场称雄所占比例达69.44%,蝉联全国第一;辽宁省列第2,为68.57%;福建省居第3,为66.67%。其中,全国共有19个省市自治区女性比例超过男性,黑龙江、天津、河北、江苏、福建、辽宁、北京等省市女状元比例均超过60%。
一项有关1952年以来各省份高考状元的去向和职业分布的调查报告显示,状元们学术成就较高,不善经商从政。进入职场后,他们虽然大多打拼到“白领”阶层,但是,成为出类拔萃的行业顶尖人才和领军人物偏少,其成才率低于社会预期。
2018年2月,教育部印发通知,强调严格落实“十项严禁”纪律,其中,含有严禁初高中学校对学生进行中高考成绩排名、宣传中高考状元和升学率。
2018年5月8日,在2018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强调,各地严禁宣传“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一旦发现严肃处理。
2019年5月6日,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指出,严禁宣传“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加强对中学高考标语的管理,坚决杜绝任何关于高考的炒作。
2021年6月23日起,各地陆续公布高考成绩。教育部强调,严禁相关媒体、培训机构、中学、个人炒作“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高分考生”“复读生”等信息。
广东教育部门从2012年开始使用屏蔽技术,全省前10名的考生成绩会被查分系统技术屏蔽;重庆市根据《重庆市国家教育考试条例》的规定,炒作“高考状元”情节严重的,对主要负责人及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相应的行政处分。
陕西省网信办去年开展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整治对象包括违法违规炒作“高考状元”“中考尖子”“高考升学率”“成绩排名”“学校排名”等行为。有的地方依法进行了处罚,如山西新绛县海泉学校因违规宣传高考成绩等行为被全市通报。这类积极作为的地方值得肯定,只有整治、查处才有震慑力。
治理探索。广东教育部门从2012年开始使用屏蔽技术,全省前10名的考生成绩会被查分系统技术屏蔽;重庆市根据《重庆市国家教育考试条例》的规定,炒作“高考状元”情节严重的,对主要负责人及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相应的行政处分。
专项整治。陕西省网信办2020年开展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整治对象包括违法违规炒作“高考状元”“中考尖子”“高考升学率”“成绩排名”“学校排名”等行为,山西新绛县海泉学校因违规宣传高考成绩等行为被全市通报。这类积极作为的地方值得肯定,只有整治、查处才有震慑力。
专家表示。“要想从根本上消除对‘高考状元’的宣传炒作,就必须使利益相关者违反教育部禁令所付出的代价远远大于其从宣传炒作‘高考状元’中所获得的收益。”要让炒作“高考状元”的代价大过收益,就需要在现有基础上,加大对某些学校违规行为的处置力度。
只有严格依法约束泄露这类高考成绩信息的源头,才能遏制此类炒作行为。
2023年5月,中共江西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印发《关于切实规范高考成绩宣传禁止炒作“高考状元”和升学率的通知》,就规范江西省高考成绩宣传等相关事项作了明确要求。
要严禁炒作“高考状元”和“高考升学率”
各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招生考试机构、高中学校、教师要端正对高考成绩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教育政绩观,不得在报刊、网站、校内宣传栏、微信自媒体等媒体大肆渲染、宣传炒作“高考状元”“高考喜报”“高考升学率”“高分考生”等;不得在校内外摆放、悬挂、张贴关于高考成绩的条幅、宣传板等宣传物品;不得组织“高考状元”报告会或以“高考状元”毕业学校及其教师的名义组织宣传活动。严禁以校友会、家长委员会、捐资助学等任何名义,宣传炒作“高考状元”和升学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