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10 22:28
清代时期,称高辛镇。
民国二十年(1931年),为高辛区。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为第四区。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为第七区。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为高辛乡。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为高辛区。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1月,商丘县解放,置高辛区。
1956年6月,撤区,设高辛乡。
1958年8月,成立高辛公社。
1961年5月,复设高辛区。
1965年4月,撤区恢复高辛公社。
1983年4月,改公社为高辛乡。
2000年4月,撤乡建高辛镇。
2011年末,高辛镇辖25个行政村:杨行、南街、北街、刘苇园、江集、焦李庄、许王庄、梁刘庄、后李庄、郑楼、丘口、李小楼、张陈庄、陈平楼、武刘、大乔庄、杨老家、王付丁、江陈楼、杨岗、金庄、侯庄、田楼、斗赵庄、潘庙;下设198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高辛镇辖25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杨行村。
高辛镇地处睢阳区南部,东与坞墙镇毗邻,南与包公庙乡交界,西南与柘城县老王集乡相连,西北与娄店乡为邻,北、东北与李口镇接壤,行政区域面积66平方千米。
高辛镇有三级河大沙河流经,境内长5.2千米;有五级河大坡河、安民沟、黄凹沟、进水沟4条,总长度26.8千米。
高辛镇有耕地面积6.2万亩。
2011年末,高辛镇总人口5.31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1300人,城镇化率21.3%。总人口中,男性26100人,占49.2%;女性27000人,占50.8%。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回族81人。2011年,人口出生率8.9‰,人口死亡率4.3‰,人口自然增长率4.6‰。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849人。
2017年末,高辛镇常住人口为53125人。
截至2018年末,高辛镇户籍人口为54436人。
2011年,高辛镇完成财政总收入1119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48.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800元。
2018年,有工业企业5个,其中规模以上3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70个。
2011年,高辛镇实现农业总产值8.9亿元。2011年,棉花、花木示范园2个,优质小麦繁育基地1个,500头(只)以上家畜、家禽养殖场19个,养殖专业村2个。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3.4万吨,人均641千克,其中小麦2.1万吨,玉米1.3万吨。主要经济作物以棉花、西瓜为主。2011年,棉花种植面积7704亩,产量132.5吨;西瓜种植面积3160亩,产量6636吨。
高辛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8万头,出栏5万头;羊饲养量4.4万只,出栏3万只;家禽饲养量72.9万羽,上市61万羽。
高辛镇初步形成以桐木加工、家具生产为主的工业体系。
2011年,高辛镇工业总产值达到19.3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9亿元,比上年增长13%。2011年末,工业企业职工2169人,重点企业有9家。
2011年末,高辛镇有商业网点106个,职工691人。2011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475万元。城乡集贸市场5个,年成交额1.3亿元。
2011年末,高辛镇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3.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5831万元。
2011年,高辛镇有幼儿园4所,小学18所,中学2所,中小学在校生4982人,专任教师365人。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100%。
2011年,高辛镇有科普宣传站4个,农技推广站1个,科技人员16人,其中农村实用人才9人。
2011年末,高辛镇有文化站1个,村文化室25个;农家书屋16个,藏书2.7万册;各类文化专业户17户。2011年末,有线电视差转台、电视发射塔各1座,有线电视用户1978户,数字电视用户4350户。
2011年末,高辛镇有体育场6个,4个村安装了体育健身器材。
2011年末,高辛镇有镇卫生院1个,村卫生所26个;病床130张。专业卫生人员156人,其中执业医师9人,执业助理医师25人,注册护士18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9.6万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8%。
2011年,高辛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70户,人数84人,支出12.9万元;城市医疗救助129人,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999人,共支出10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233户,人数1721人,支出148.6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49人,抚恤事业费支出72.9万元。农村五保供养176人,支出2.6万元。敬老院有床位15张,集中供养五保15人。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2.7万人,参保率98%。
2011年末,高辛镇有邮政储蓄所1个,投递点60个,累计发行报纸、期刊1.1万份(册)。电信企业2家,服务网点26个,固定电话用户5100户,移动电话用户4310户,宽带接入用户1091户。
2011年末,高辛镇有供电所1个,主变压器2台,镇区全年用电量1299万千瓦时。
2011年末,高辛镇有花坛26个,绿化面积2万平方米。
高辛镇境内有207、327省道经过。
高辛氏帝誉是上古五帝之一,镇以古氏族高辛得名。
帝喾陵古庙会在春节前后举办,一般历时10天,帝喾陵古庙会不仅有戏剧、杂技、歌舞等丰富多彩的文艺表演,还有科技、法律、安全生产、计生知识的宣传咨询。
高辛镇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帝喾陵、三官阁两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五神庙、洪林寺、火神阁、潘庙古墓群4处。
帝喾陵是五帝之一的帝喾高辛氏之陵墓。墓高16米,直径为60米,占地面积2826平方米,环陵有1.5米宽石板通道,为商丘市文物保护单位。
帝喾(约公元前2480年—公元前2345年),姬姓,名俊(一作夋),高辛氏,五帝之一,出生于高辛(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高辛镇),是中国上古时期的一位著名部落联盟首领。他是《山海经》等古籍中天帝帝俊的原型。15岁时,帝喾受封为高辛侯。颛顼死后,时年30岁的他继承了帝位。帝喾为天下共主后,以亳(今河南商丘)为都,深受百姓爱戴。在位七十年,享寿一百零五阏伯岁。
阏伯出生于高辛(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高辛镇),帝喾之子、帝尧的异母弟,生母为简狄。他是商族部落的始祖、商朝开国君主成汤先祖。也是中国早期天文学家。尧称帝后,阏伯做了火正(司徒),后被封为契玄王,被尊为火神。又被封赐建立商国。《左传》载:“陶唐氏之火正阏伯居商丘,祀大火,而火纪时焉。相土因之,故商主大火。”
商汤(约公元前1670年—公元前1587年),即成汤,子姓,名履,又名天乙(殷墟甲骨文称成、唐、大乙,宗周甲骨与西周金文称成唐),河南商丘人,汤是阏伯(契)的第十四代孙,主癸之子,商朝开国君主。商汤原是夏朝方国商国的君主,在伊尹、仲虺等人的辅助下陆续灭掉邻近的葛国(今河南宁陵)以及夏朝的方国韦(今河南滑县,即后来大彭)、顾(今河南范县)、昆吾(今河南许昌)等,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成为当时的强国,而后作《汤誓》,与桀大战于鸣条(今河南封丘东),最终灭夏。经过三千诸侯大会,汤被推举为天子,定都亳(今河南商丘谷熟镇西南),定国号为“商”,成为商朝的开国君主,后多次迁都南亳(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高辛镇至坞墙镇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