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西湖春感

更新时间:2024-07-03 20:40

《高阳台·西湖春感》是宋末词人张炎的词作。此词借咏西湖抒发国破家亡的哀愁。上阕开头三句写景,以景衬托国破家亡的凄凉。“能几番游”二句抒发出朝不保夕的无限哀愁。下阕“当年燕子知何处”暗用刘禹锡乌衣巷》句意,道出江山易主之恨。“见说新愁”以下,词人倾诉个人的满腔哀怨,再无心事追寻往日欢乐,听到鹃啼,真教人肝肠碎裂,痛苦难当。全词凄凉幽怨,悲郁之至,尤其两个“怕”字,真切地勾画出词人睹物伤情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作品原文

高阳台⑴·西湖春感

接叶巢莺⑵,平波卷絮,断桥斜日归船⑶。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更凄然,万绿西泠⑷,一抹荒烟⑸。

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⑹,草暗斜川⑺。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⑻。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高阳台:词牌名,调名取自宋玉高唐赋》,又名“庆春泽”。双调一百字,前后片各四平韵。

⑵接叶巢莺:语出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接叶暗巢莺。”

⑶断桥:西湖孤山侧桥名。

⑷西泠:杭州西湖桥名。

⑸一抹:一片。

⑹韦曲:唐时长安城南皇子陂西韦氏、杜氏累世贵族,所居之地名韦曲、杜曲。

⑺斜川:在江西庐山侧星子、都昌二县间,陶潜有游斜川诗,词中借指元初宋遗民隐居之处。

⑻“见说”二句:沙鸥色白,因说系愁深而白,如人之白头。辛弃疾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词:“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白话译文

茂密的碧叶上黄莺在筑巢,湖面微波轻卷着落叶柳絮,暮色苍茫断桥下驰回归船。春日苦短还能够畅游几次?想再看花开又要等到明年。东风啊请暂伴蔷薇少住,待到蔷薇花开春光已少得可怜。更让人感到凄凉的是,万绿丛中的西泠桥畔,如今只留下一抹荒寒的暮烟。

当年栖息在朱门大宅的燕子如今不知飞向何边?只见豪门旧居长满苔藓,游赏胜地也荒草连天。听说这深深的新愁,如今让那些清闲的白鸥也愁得白发翩翩。我再也无心去重温笙歌旧梦,只把紧掩重门喝点闷酒独自闲眠。请不要拉开窗帘,怕见落花纷飞,怕听声声啼鹃。

创作背景

此词是张炎在南宋灭亡后重游西湖时所作。有说作于德祐元年(1275)。黄畲山中白云词笺》卷一:“此词于宋恭帝德祐年作者二十八岁时作。”张惠言《批校山中白云词》陆文奎跋语云:“淳祐、景定间,王邸侯馆歌舞升平,君王处乐,不知老之将至,余情哀思,听者泪落,君亦因是弃家远游无方者,此词盖斯时作也。时叔夏年二十八。此后皆入元所作。”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此词从形式上看是“旧瓶装新酒”,借西湖观感这一旧话题抒发亡国之痛烈心情。在写法上,作者注重虚实结合和章法上的振起和绾合。

上阕起句写春深美景,平和舒缓。“接叶巢莺,平波卷絮”,从写景起笔,用平缓的笔调写出了春深时景。张词的头一句就化用杜诗“接叶暗巢莺”。在密密麻麻的叶丛里,莺儿正在以歌表意“平波卷絮”写轻絮飘荡,被微波卷入水中“断桥斜日归船”“断桥”,一名段家桥,地处里湖与外湖之间,其地多栽杨柳,是游览的好去处。张炎在这里写的,正是抵暮始出的“归船”。游船如旧,而心情已不再。笔锋一转,“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点出良辰美景仍在,却是春暮时刻,未几花将凋谢,只好静待明年了。“春逝”的哀感弥漫于胸,只好挽留春天。“东风且伴蔷薇住”,意思是说:东风呀,你伴随着蔷薇住下来吧。而蔷薇花开,预示着春天的即将结束。“到蔷薇、春已堪怜”,春光已无几时,转眼就要被风风雨雨所葬送。“更凄然,万绿西泠,一抹荒烟。”尽管春天尚未归,西泠桥畔,却已是一片触目惊心的荒芜。笔意刚酣畅,却又转为伤悲。西泠桥是个“烟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但现在只剩下“一抹荒烟”,今昔对比之强烈,已触着抒发亡国之痛的主题了。

下阕起笔令人一振。“当年燕子知何处?”此句代用刘禹锡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此词在刘诗基础上进一步点明了自己的故国之思。“韦曲”唐时韦氏世居地,在长安城南,“斜川”位于江西星子县,陶渊明曾作《游斜川》诗,这里指西湖边文人雅士游览集会之地。“苔深”、“草暗”形容荒芜冷落之状。当年的繁华风流之地,只见一片青苔野草。昔日燕子也已寻不到它的旧巢。而且不光如此:“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词人暗用了辛弃疾的两句词:“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意谓连悠闲的鸥,也生了新愁。白鸥之所以全身发白,似乎都是因“愁”而生的,因此常借用沙鸥的白头来暗写自己的愁苦之深。“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此二句既说现在的倦怠失意,又点出自己从前的身份:贵公子和隐士。“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开帘”照应“掩门”,“飞花”照应“卷絮”,“啼鹃”应“巢莺”,首尾呼应,营造了一种花飘风絮,杜鹃啼血的悲凉氛围。张炎此词用鸟声结尾,这就使词有凄切哀苦的杜鹃啼泣之声,余音袅袅,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这是一首写春暮时景的咏物词。写春天的景色等是实写,写内心的亡国之痛则是虚写。以景示情,以情带景,堪称“郁之至,厚之至”。读耐人寻味,耐人咀嚼。张炎是一个婉约派的词人,追念故国之思不是直接倾泻而出,而采取不直言的手法。借“怕见飞花、怕听啼鹃”委婉的方式来表达。此词章法谨严,有自然流动之势,只是词文过于蕴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思想的软弱性。

名家点评

元·陆辅之:乐笑翁奇对,“接叶巢莺,平波卷絮”。(《词旨》卷上)警句:“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莫开帘。怕听飞花,怕听啼鹃。”(《词旨》卷下)

清·刘熙载:今观张王两家情韵,极为相近,如玉田《高阳台》“接叶巢莺”与碧山《高阳台》之“浅萼梅酸”,尤同鼻息。(《艺概》卷四)

清·许昂霄:《高阳台》淡淡写来,泠泠自转,此境大不易到。(《词综偶评》)

清·吴衡照:陆辅之《词旨》摘乐笑翁警句十余条,阅《山中白云词》,警句殆不止此。因为之补: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莲子居词话》卷一)

清·陈廷焯:《高阳台》(《西湖春感》)情景兼到,一片身世之感。东风二语,虽是激迫之词,然音节却婉约。惹甚闲愁,不如掩门一醉高卧也。(《云韶集》卷九)玉田《高阳台》“西湖春感”一章,凄凉幽怨,郁之至,厚之至,与碧山自出一手。乐笑翁集中亦不多觏。(《白雨斋词话》卷二)

清·谭献:“能几翻”句,运掉虚浑。“东风”二句,是措注,惟玉田能之,为他家所无。换头见章法,玉田云“最是过变不可断了曲意”是也。(《词辨》)运掉虚浑,玉田云:“最是过遍,不可断了曲意。”(《复堂词话》)

清·杨希闵:篇中“帘”字噤口韵,似亦少疵。(《词轨》卷六)

清·沈祥龙:词贵愈转愈深,稼轩云:“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玉田云:“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下句即从上句转出,而意更深远。(《论词随笔》)

近代·王国维:“自怜诗酒瘦,难应接许多春色”,“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此等语亦算警句耶!乃值如许笔力。(《人间词话》)

近代·麦儒博:亡国之音哀以思。(《艺蘅馆词选》)

近代·俞陛云:夏闰庵云:“此词深婉之至,虚实兼到,集中压卷之作。”起二句写春景,工炼而雅。“看花”二句,已表出春感。“东风”二句,以才人遘末造,即饮香名,已伤迟暮,与残春之蔷薇何异。“凄然”三句与“燕子”四句皆极写临流凭吊之怀。“新愁”二句,怅王孙之路泣,何等蕴藉。“笙歌”以下五句,梦断朝班,心甘退谷,本欲以闲眠浅醉,送此余生,鹃啼花落,徒恼人怀耳。(《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作者简介

张炎,南宋词人。字叔夏,号玉田、乐笑翁。祖籍成纪(今甘肃天水),寓居临安(今浙江杭州)。张俊后裔。宋亡,其家亦破,公元1290年(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北游元都,失意南归。晚年在浙东、苏州一带漫游,与周密、王沂孙为词友。其词用字工巧,追求典雅。早年多写贵族公子的优游生活,后期多追怀往昔。又曾从事词学研究,对词的音律、技巧、风格均有论述。著有《词源》、《山中白云词》(又名《玉田词》),存词约三百首。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