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永

更新时间:2023-09-26 18:53

鲍永(?~42年),字君长,上党屯留(今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县)人。汉朝大臣,司隶校尉鲍宣之子。

人物生平

反抗王莽

鲍永出身仕宦之家,其父鲍宣曾在西汉哀帝时任司隶校尉,被王莽所杀。鲍永年轻时亦被王莽派人追杀,幸得当时的上党太守苟谏保护,才免于一死。国仇家恨,迫使他走上了反抗王莽政权的道路。他在上党郡为吏时,就常在太守苟谏面前谈论西汉末年政局,表示自己反抗王莽的决心。苟谏死后,鲍永被郡中举为秀才,但他一心报仇,没有应征去做官。

投靠更始

王莽的统治终于导致了西汉末年的农民大起义,鲍永眼见复仇的时机已到,便迅速参加了“绿林”农民起义军。刘玄更始二年(24年),鲍永被“绿林军”起用,任为尚书仆射, “行大将军事,持节将兵,安集河东、并州、朔部,得自置偏稗,辄行军法”。他在担任绿林军的大将军时, “车服敞素,为道路所识。”他在河东一带平定了号为“青犊”的一部农民起义军,被刘玄封为中阳侯。

效力东汉

更始三年(25年),刘玄败死于长安,鲍永尚在河东,由子道途不通,他还不知道这一消息。这时,已在洛阳即了皇帝位的刘秀派人招他,他惟恐受骗而背叛刘玄,便先将刘秀的使者囚禁起来,而后派人去长安打探消息。当他确知刘玄已死后,又封存了大将军印绶,解散了他的军队,只穿着平常的服装,帮着他随身的将领及与他同心的慕僚,一起去投刘秀。当他见到刘秀时,刘秀问他的人马哪里去了,他回答说: “我不愿意以人多势众来为自己谋求富贵,都把他们解散了。”刘秀因此而对他很不满意。

刘秀任鲍永为谏议大夫。由于他本是刘玄的属将,刘秀对他并不信任,总让他在战争的前线,去完成一些艰巨的任务。当时,刘秀坐镇洛阳,与长安赤眉军对峙,急欲攻下关中。向西进军时,在怀县(今河南省沁阳市)遇到绿林军归部的阻击,连攻三日不能攻下。于是,刘秀就派鲍永率军攻击怀地.因为鲍永在绿林军中威望较高,所以他到那里后,不费一兵一卒,就说服绿林所置河内太守归服了刘秀。之后,他又被刘秀任为鲁郡太守,平定了鲁地的割据势力。刘秀统一中原后,鲍永先后被任为扬州刺史、司隶校尉。

鲍永在做司隶校尉时,一次出巡,路过霸陵,还亲自为刘玄扫墓,随从人员惟恐他因此而得罪于刘秀,劝告他不要下拜,他表示,即使以此获罪,也不畏避。

鲍永在做司隶校尉时,以打击豪强而著称。当时,刘秀的叔父刘良以仗权势常常凌辱京城官吏。一次,在为来歙送丧归来时,与右中郎将张邯相遇于城门之中,由于城门内道路狭近,刘良一面呵斥张邯回车让道,一面又召来城门官训斥,并让城门官为他磕头谢罪。鲍永得知此事后,就上章劾奏刘良的强霸行为。由此打击了贵戚的嚣张气焰,整肃了朝廷法度。同时,他还召辟扶风人鲍恢都官从事,鲍恢也是敢于惩治豪门贵戚的人。所以刘秀常说:“贵戚且宜敛手,以避二鲍。”

大司徒韩歆因直言上谏而获罪,鲍永不避风险,反复为他求情,触怒了刘秀,被刘秀贬出京城,担任东海国相,后在刘秀度田期间,被拜为兖州刺史,三年后病逝于任上。

历史评价

《后汉书》:鲍永守义于故主,斯可以事新主矣。耻以其众受宠,斯可以受大宠矣。若乃言之者虽诚,而闻之未譬,岂苟进之悦,易以情纳,持正之忤,难以理求乎?诚能释利以循道,居方以从义,君子之概也。

人际关系

父亲:鲍宣,司隶校尉

儿子:鲍昱,司徒、太尉

史料索引

《后汉书 卷二十九 申屠刚鲍永郅恽列传第十九》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