鸥亚目

更新时间:2023-07-07 14:39

鸥科(Laridae) 此科为沿海一带常见的鸟类。主要属有:鸥属(Larus)、浮鸥属(Chlidonias)、凤头燕鸥属(Thalasseus)、燕鸥属(Sterna)。

重要种类

(Lari)

重要种类有:

黑尾鸥(Larus crassirostris)繁殖在日本及中国河北、山东与福建沿海一带,冬季见于中国东海及日本海中。常在海边觅食小形动物及尸肉。是唯一在中国沿海一带繁殖的鸥。巢以干草等营于海边岩石上。卵每产3枚,近褐色而具斑。

红嘴鸥(L.ridibundus)广布于欧、亚大陆,夏在北方,冬迁南部,以至菲律宾及非洲北部。常三五成群在水域附近觅食,或入水中游泳。食物主要为鱼、螺、昆虫等,结群繁殖。巢建于干燥的草堆中,置于平坦而潮湿的土壤上。淡绿以至赭色,杂以褐斑。

白翅浮鸥(Chlidonias leucoptera)为中国沿海一带常见的一种旅鸟。常结成大群。嗜吃昆虫,特别是蝗虫。结群繁殖,巢安放在湖泊、沼泽中水生植物的浮叶间。淡褐至橄榄绿色。

大凤头燕鸥(Thalasseus bergii)分布于非洲东海岸、印度、马亚半岛以至中国东南部。常活动于海滨,主要以鱼和软体动物等为食。营巢于海滨砂土的陷穴中。底色变异很大,从纯白、淡黄以至砖红,并具各种斑纹。

白燕鸥(Gygisalba)分布于印度洋,偶见于中国广东沿海。常在海面上觅食鱼、软体动物等。置于树木横枝的凹陷处。卵色从灰白以至钝黄,富具斑点。

剪嘴鸥科(Rynchopidae) 剪嘴鸥(Rynchops albicollis)分布于印度、缅甸、越南以至中国的广东。常在大江上掠过水面,觅取甲壳类及小鱼等为食。结群繁殖。巢营于江河沙岸的浅窝中。卵为乳白以至橄榄黄色,有不少斑纹。

下属分类

鞘嘴鸥科

仅1属2种,包括白鞘嘴鸥(雪鞘嘴鸥)Chionis alba和黑脸白鞘嘴鸥Chionis minor,分布于南极洲。

贼鸥科

有2属7种。贼鸥属Catharacta:智利贼鸥Catharacta chilensis、灰贼鸥Catharacta maccormicki、棕贼鸥Catharacta antarctica、北贼鸥Catharacta skua;中贼鸥属Stercorarius:中贼鸥Stercorarius pomarinus、短尾贼鸥Stercorarius parasistcus、长尾贼鸥Stercorarius longicaudus。主要在两极地区繁殖,可游荡至亚热带和热带海域。以鱼和腐肉为食物,也攻击刚出生的企鹅。常掠夺其它海鸟的食物,故名。我国能见到5种,均罕见。

鸥科

有7属53种。分布遍及全球。体型较大,喙端具钩,尾常为圆形。常浮于水面,但不能潜水。我国有4属19种。常见如红嘴鸥Larus ridibundus、渔鸥Larus ichthyaetus、黑嘴鸥Larus saundersi、棕头鸥Larus brunnicephalus、银鸥Larus argentatus等、海鸥Larus canus。

燕鸥科

有10属44种。分布遍及全球。体型较小,喙直,燕形尾。擅长俯冲潜水,但多不常游泳。我国有7属18种。北极燕鸥Sterna paradisaea每年都往返与南北两极之间,是迁徙距离最长的动物。

剪嘴鸥科

仅1属3种。分布于美洲、非洲和亚洲南部的热带海域。下喙长于上喙,捕食时紧贴水面飞行,将下喙叉入水中分水从而将食物送入嘴中。我国仅1种,即剪嘴鸥Rynchops albicollis,分布于印度、缅甸、越南以至中国广东,非常罕见。黑剪嘴鸥Rynchops niger是分布跨纬度最大者,可进入温带水域,北至美国东部,南至南美洲最南部。非洲剪嘴鸥Rynchops flavirostris则仅分布于非洲。

海雀科

包括11属23种。主要分布于北大西洋和太平洋,冬时南迁到地中海、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我国东海岛屿。前趾间有蹼膜,后趾缺如。翅窄而短小,尾短。体羽黑白二色,雌雄羽色相似。平时栖息于海洋上,只有繁殖时期才回到岸边的岛屿或陆地。上岸时大致呈直立式,状如企鹅,是趋同进化的结果。善于游泳和潜水,一般能潜入水下10米以上。以鱼类、甲壳动物和其他海生无脊椎动物为食。我国有3种:扁嘴海雀Synthliboramphus antiquus、角嘴海雀Cerorhinca monocerata和斑海雀Brachyramphus marmoratus。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