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2-23 09:51
鹧鸪飞是江南笛曲的主要代表曲目之一,原是湖南民间乐曲,乐谱最早见于1926年严固凡编写的《中国雅乐集》,该书所载《鹧鸪飞》的解题是:“箫,小工调。本曲不宜用笛,最好用声音较低的乐器,似乎幽雅动听。”但是以后此曲以丝竹乐合奏、箫独奏等多种形式在江南流行开来,用笛子演奏的版本反而成为此种名曲。该曲历经多位民族音乐大师的改编,其中尤以陆春龄先生和赵松庭先生改编的版本为佼佼者,陆春龄先生改编的版本更是被誉为笛子十大名曲之一。
民国时期,严崮凡版的鹧鸪飞曾改编为军乐,由管玄乐队演奏,孙裕德先生曾经将此曲整理为萧独奏曲,俞逊发先生根据孙裕德先生的萧独奏曲将词曲改编为笛子独奏曲,南京艺术学院蔡敬民教授改编曾经将词曲改编为新竹笛曲,金祖礼先生也对词曲进行过改编,詹永明先生也对此曲做过改编,而最富盛名的,当属陆春龄先生和赵松庭先生改编的笛子曲版本。20世纪50年代陆春龄把《鹧鸪飞》又改编成了一首笛子曲,为该曲注入了江南丝竹的风格,使乐曲更加清丽动人,此后《鹧鸪飞》得到了广大笛子爱好者和各大音乐学院的青睐。乐曲通过对鹧鸪飞翔的形象描绘,表现了人们向往自由、追求光明的崇高愿望,音乐活泼流丽,表现鹧鸪展翅高飞的情景。1956年,笛子演奏家赵松庭先生依据唐朝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至今唯有鹧鸪飞”诗对其进行了改编,使之成为一首笛子名曲。曲醇厚细腻,快慢有致,强弱对比分明,把鹧鸪鸟那时远时近,忽高忽低,在天空尽情翱翔的形象,刻画得极为生动,反映出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词曲的原曲有原版和花版,陆春龄将花版谱作“放慢加花”为第一段,后接快速的花版,这样,同一支曲牌作不同板式处理,前后连接,形成变奏关系,是一首典型的板式变奏体结构。 经过陆春龄改编之后的《鹧鸪飞》成为南方曲笛的代表曲目之一。
改编后的笛曲充分发挥了南方曲笛音色圆润悠扬的特点,通过打音、颤音等多种技巧润饰,以及力度强弱的细致对此,栩栩如生地描绘了鹧鸪展翅飞翔的种种姿态,乐曲最后用虚指颤音演奏的长音,给人一种鹧鸪鸟向茫茫无际的天边飞去的意境。音乐形象生动鲜明,给人一种健康悠远的暇思,具有浓具的江南风格。
赵松庭先生的艺术处理与陆春龄有所不同。他是根据唐朝大诗人李白诗“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至今唯有鹧鸪飞。”改编,并在原曲后加了一段快板。乐曲的装饰演奏手法与江南丝竹相同,快板一段用循环换气技巧演奏,指法要极富弹性,可以一口气连吹三遍,最快时要达到每分钟160拍。文革期间,赵松庭先生被打成右派,其音乐作品受到全面禁止,此曲也一直沉寂,所幸的是在平反后其艺术生命在弟子身上受到延续,这首笛子演奏经典曲目也终于重见天日。
曲子的引子部分是由四个极其简单的长音音符组成。陆春龄在演奏这四个音符时,着重抓住了音乐的形象性。夸奖地运用了打音、气颤音、半音孔、虚指等技巧,再结合气息的强弱变化,通过音符的八度特殊处理,向人们勾勒了一幅淡雅的鹧鸪飞翔图。随着那轻盈、飘忽的音符的起落,听众仿佛看到了一只只鹧鸪在眼前时远时近,时高时低地翱翔。使乐曲在简单中蕴含着神奇,一开始便抓住了听众。
乐曲接下来的慢板,似乎和其它江南丝竹的曲目大同小异,实则中间包含了很多韵味。在几个看似平淡的音符组合下,充分表现了经过压抑之后人民的心情,对于幸福生活的即将到来充满了向往与激动。乐曲以4/4拍记谱,但如果象吹其他江南丝竹那样,一拍一拍地将音符规矩地完成,那就大煞风景了。它在拍子上追求一定的自由度。在音符越少的地方,它的速度越慢,时值越长。在音符越密集的地方,它的速度越快,时值越短,有时甚至是一带而过。陆春龄在吹奏的时候,音头音尾的起落变化多端。他用民间的手法夸张地强调了江南丝竹中的颤、赠、叠、打技巧,并且都是抢在强拍前换气,使听众感觉这个曲子吹得比较“冲”,而没有一般江南丝竹曲目的那样平稳。其实,这正是陆春龄的独到之处。平淡的音符,不平淡的处理,“文曲武吹”,使人感觉如同一座待喷发的火山,表面上是平静的,实则内部岩浆涌动,好似饱含沧桑的人民的激动情绪——对幸福生活的那种浓烈的渴望与向往,随时都会一喷。
原曲到慢板处结束,但作者在改编时根据慢板的主题,变奏加花后成为一段快板紧结在慢板之后。快板是全曲的高潮部分,慢板、快板之间用一段渐快衔接,进入快板之后,中间出现了连续十六分音符的长句。整个快板为平稳进行,没有音符之间的大跳。快板部分强调手指的灵活运用,在气息与手指的配合下,乐曲一泻千里,使压抑后得到解脱的情绪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体现。快板段的增加,使乐曲更完整,克服了传统曲目的一段拖下来的弊病。
乐曲有一个短小的尾声。快板渐慢后全曲落在“角”音的长音上,并且运用了和引子相同的处理技法,与引子首尾呼应,仿佛那鹧鸪扶摇而去,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全曲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旋律舒展流畅而具有诗意和神韵,充分地发挥了曲笛醇厚圆润,悠扬委婉的特点。它虚实结合,以情写景,很容易激发人们的想象力
赵松庭先生先生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李白的诗作《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乡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至今惟有鹧鸪飞。”诗篇将昔时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吴败越胜,人们所能看到的只是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罢了。诗中揭示了人事的变化,盛衰的无常,感叹过去的统治者莫不希望他们的富贵荣华是子孙万世之业,而诗篇却如实地指出了这种希望的破灭。赵松庭先生的《鹧鸪飞》正是受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启示,因此,带有些许伤感和失意,并夹杂着幽怨的情绪,全曲在继承江南丝竹的基础上融合了昆曲元素,使乐曲更为典雅和婉约。
陆春龄(1921~),笛子演奏家,作曲家,南方笛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中国魔笛”,上海人,曾任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上海江南丝竹学会会长。他演奏的作品,音色淳厚圆润 纯净甜美,表演细腻,气息控制功力尤深。并能自如地运用颤音 震音 历音 打音等润饰曲调。多年来他除了演奏外,还创作了不少优秀的笛子曲目,如:《今昔》、《喜报》、《江南春》、《工地一课》、《练兵场上》等,经他整理的笛子曲有《鹧鸪飞》、《欢乐歌》、《小放牛》、《中花六板》和他创作的《今昔》、《喜报》等乐曲,都已成为笛子的保留曲目,并已出版发行。
赵松庭(1924~2001),笛子演奏家,作曲家。浙江东阳人,曾任浙江艺术学校(现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名誉校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浙江省音乐家协会主席,南派笛艺的代表人物,浙派笛艺创始人,被誉为“江南笛王”。九岁学吹竹笛,上海法学院肄业,曾任东阳中学、缙云师范学校音乐教师。建国后,历任解放军第二十一军文工团团员,浙江省歌舞团演奏员,浙江省艺术学校教员、艺术指导。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曾创吹笛循环换气法。创作笛子独奏曲《早晨》、《三五七》、《婺江风光》等。著有《横笛的频率计算与应用》、《温度与乐器间准问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