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29 13:40
黄丝桥古城,亦称渭阳城,位于湖南省湘西地区,始建于公元686年,占地面积2900平方米。
黄丝桥古城位于县城正西24公里处,古称渭阳城,始建于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朝廷为了安抚和镇压少数民族,这里设立了凤凰直隶厅和沅永靖兵备道。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这里爆发了历史上最大的苗民起义,也就是历史学家称这次起义是清朝中之战,从此清朝走向衰落。黄丝桥古城属南方长城的一部分,是苗汉相争的前沿阵地。
古城座西朝东是一座青石结构的石头城,城墙所用石料皆采用石灰岩的青光巨石,最大的约重2000斤,小的也有1000余斤,石面平整,工艺讲究。
城墙周长686米,东西长153米,南北长190米,总面积29070平方米,城墙高5.6米,厚2.9米,城墙上走道宽2.4米可以跑马,大小箭垛300个,开东、西、北三门。1983年10月黄丝桥古城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城系青石结构建筑,城墙高5.6米,厚2.9米,宽2.4米,东西长153米,南北长190米,周长686米,占地面积2900平方米,筑城所用石料皆采石灰岩的青光石,小的也有1000余斤。石面精钻细凿,石面平整,工艺考究。
城墙上部为锯凿形状,箭垜300个,还有两座外突的炮台。站在炮台之上,遥想当年,箭垜旁刀戟林立,炮台上人影浮动,还有城外山头的碉楼狼烟滚滚,仿佛还看见刀剑交接之影,听见搏杀呼号之声,刹那间产生一种悲壮感。
黄丝桥古城是国内保存最好的一座城堡,古城始建于唐垂拱三年(公元687年),古为屯兵之所,是历代统治者防止西部苗民生衅的前哨阵地。昔日伏波将军马援及威震西藏的福康安均命丧于此,而苗民们也被迫深入大山人口剧减。
古城系青石结构建筑,城墙高5.6米,厚2.9米,宽2.4米,占地面积2900平方米,筑城所用石料皆石灰岩的青光石,最大的约重2000斤, 小的也有1000余斤。砌筑时以糯米稀饭拌合石灰为砌浆灌缝,使数百米城墙,浑然一体,坚固牢实。
古城开有三个城门,分别为“和育门”、“实成门”、“日光门”,均建有十余米高的清式建筑格局的高大城楼,三个城楼的屋顶均为歇山式,下层覆盖以腰檐,上布小青瓦,飞檐翘角,分外壮观。城墙上部为锯凿形状,箭垜300个,还有两座外突的炮台。黄丝桥是唐时武则天被选中上京之时曾经歇脚的地方,和武则天有很深的渊源。
在黄丝桥古城里,有一座御花园,据说是武则天当年下令所建。御花园里荷塘片片,怪石嶙峋,有形似巨龙的、形似巨龟的,宝剑倒插以及大鹏展翅的岩石。还有一条须扭曲身体才能勉强通过的石缝。
交通:从凤凰县城的土桥陇车站乘中巴至阿拉,票价6元/人,从阿拉坐电瓶车至黄丝桥古城门口,2元/人。
门票:40元 学生票8折 可讲价 另有免费苗人导游一名讲解
八年搬迁的五起五落
黄丝桥古城始建于唐朝,有1300多年历史。它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石头古城之一,1983年被评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凤凰县将包括黄丝桥古城在内的该县八大景点委托给凤凰古城旅游有限责任公司承包经营。2003年,经考察论证,决定将城内居民全部迁出,把古城内的官衙、兵营等原汁原味地修复呈现出来,恢复原古唐城旧貌。
谁也没有想到,这场搬迁先后启动五次,不仅没有达成目标,还使得古城陷入发展困境。
2003年,黄丝桥搬迁指挥部成立,当年9月全面开始搬迁工作。由于部分居民对补偿标准不满意、资金不足等原因,搬迁工作于2006年1月停止。
2007年3月,搬迁虽重新启动,但搬迁造成的矛盾日显尖锐,黄丝桥古城旅游事务受到严重影响,搬迁工作5个月后再次停顿。鉴于此,凤凰县当年末在黄丝桥召开现场办公会,决定黄丝桥古城暂停旅游经营,以缓和矛盾。
2009年5月,搬迁工作第三次启动,仅一个月就难再继续。
据阿拉营镇副镇长王翠珍介绍,黄丝桥古城搬迁工作又先后两次启动,随后又被迫停止。
屡次搬迁不成原因何在
2008年初,阿拉营镇政府自筹资金组织搬迁户代表去山西平遥古城和云南大理参观考察,了解当地百姓配合政府搞好文物古迹的保护开发的经验。古城居民逐渐意识到,只有古城得到充分的保护和开发,自己的生活才能越过越好,也才不枉自己对国家重点保护文物那份厚重的感情和责任。居民们表示,只要能够得到合理的补偿和安置,愿意搬出古城。
根据阿拉营镇的最新统计,黄丝桥古城搬迁工作共涉及6个自然组141户580人,已迁出41户。剩余的100户有的已在古城外选址并建好房屋,但尚未签署协议;有的已选地但尚未建房;另有27户尚未选址。要完成全部搬迁工作尚需征地62亩,建房1.12万平方米,增加预算3544万元。
从凤凰古城旅游有限责任公司了解到,在该公司与凤凰县政府签订的合同中,关于黄丝桥古城搬迁的预算资金是2000万元,该公司用于搬迁补偿的一期投入已达到1952万元,加之支付给搬迁指挥部的工作经费200多万元,总计投入2170万元,但搬迁工作仍然无法推进。
搬迁历时8年,涉及搬迁的户数较2003年也有所增加。此外,在古城暂停对外开放、没有收益的情况下,公司仍然要交纳承包费。因而,要求凤凰古城旅游有限责任公司追加3000多万元的搬迁费用难度很大,搬迁的资金问题仍无法解决。
古城在风雨中飘摇
历时8年的五起五落之后,黄丝桥古城搬迁工作仍处于僵局,搬迁指挥部已名存实亡,古城保护工作几尽荒废。
自2007年底暂停营业后,黄丝桥古城的日常保护性维修很少,除西门城楼外,东门、北门等都随时可能发生坍塌。黄丝桥村委会主任涂林英告诉记者,城楼上建筑材料脱落、石块坠地之事时有发生。此外,古城上的杂草已两米多高,气候干燥或逢年过节燃放鞭炮之时,极易引发火灾。
散客经营也是一个隐患。由于对古代城堡建筑艺术的研究以及考证凤凰古城历史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早在凤凰旅游快速发展之前,黄丝桥古城就吸引了很多文化界人士、美术好爱者和历史研究者。
景区暂停开放后,依然有零星散客慕名前来旅游、写生。由于利益的驱动,古城居民开始向散客收取门票。一间老宅内安放一张桌子,就称之为“官衙”,也要凭票进入。一些游客的利益没有得到保障。凤凰县旅游局负责人表示,这种行为一定程度上侵犯了游客的利益,但黄丝桥古城暂停营业,旅游局并不负监管责任。
古城居民渴望黄丝桥古城得到保护和开发,能使自己的生活富裕起来,其生活居住条件长期得不到改善,有的房屋直到下午都没有光照。尽管如此,因居民大多是祖居在此,对古城有着深厚的感情,对于破坏古城的行为,他们会集体加以制止。1965年,一户居民在古城东北角取了4块青石来砌自家院子,在全村人的反对下只好将青石又砌了回去。
如今,这座千年青石唐城正面临着自然和人为的多种威胁,在风雨中飘摇,古城保护陷入各方都不管的尴尬局面。
黄丝桥古城地处湖南湘西地区,湘西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境内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水丰沛,年均降水量1300-1500毫米。
年平均气温12℃-16℃,最热的七月平均气温24℃-27℃,最冷的一月平均气温1.7℃-4.3℃。无霜期达240-288天。黄丝桥古城四季皆适合旅游,最佳时间为4-11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