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中

更新时间:2024-09-23 14:19

黄文中(1890年—1946年),字正心,后改字中天,甘肃临洮洮阳镇人。东京明治大学经济学学士,并加入同盟会。回国后任甘肃省教育厅一科科长,并在各大、中学校兼课。他抨击军阀专制,批评时政,倡导民主自由,有民主斗士之称。1931年后避居杭州,为西湖景观题写了多幅名联,为一代楹联大家。

人物简介

民国六年由甘肃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后,自费留学日本,获东京明治大学经济学学士,并参加了中华革命党活动。回国后,曾任兰州各大、中学教师,并兼任省教育厅第一科科长、兰州道署第二科科长。他心胸豁达,才思敏捷,声名久著。他授课深入浅出,比喻透彻,讲史至民族大义、国家兴亡,每慷慨悲歌,声泪俱下,用一颗强烈的爱国之心,感染着他的学生。当年兰州一中最早的校歌歌词,就是黄文中作的。1924年,因在群众集会上演讲,宣传民主自由,抨击军阀专制,得罪了甘肃督军陆洪涛,被陆部旅长黄得贵遣使暴徒狙击于兰州安定门外荒僻处,致使黄文中头破齿落,昏迷不醒,后经路人发现,送医院抢救才复苏。

演员黄轩的曾祖父。

民主斗士

脱险苏醒后,他的第一句话是:“我的舌头尚在否?舌头在,还得讲,还得说,我的肩膀是孙大元帅拍过的,坚不可摧。”此后,他自称“再来人”,依旧大谈国事,宣传民主思想。伤愈后,当时省政府为息众怒,先后委派他出任盐池、鼎新、临泽、金塔诸县县长,政声颇佳,但都任职时间不长。最后因为三陇大旱,民不聊生,黄文中不忍心被迫饥民为驻军筹缴粮饷,挂印弃官潜逃。1931年经北京远去上海,以写字、撰稿的酬金维持生计。在上海期间,时值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民族危亡,他与爱国民主人士沈钧儒、黄炎培、李公朴等有过交往,并代表甘肃省出席了在上海召开的民主救国会议,发表了抗日救亡演说,引起各界的注意与赞扬。

陇中才子

黄文中博学多艺,人称才子,在诗文、楹联、书法诸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在他因得罪于甘肃当局,远走外地,而滞留杭州西湖期间,撰书楹联甚多,文辞书法俱佳,至今仍脍炙人口。1935年湖北杨昭恕教授游杭州,和黄文中同居一楼,过从甚密,对其文才、书法极为赞赏,抄录全作编为《黄文中西湖楹帖集》,在上海出版,流传于大江南北。黄文中撰书的“西湖天下景”匾额和著名的叠字联“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驰名全国。

黄文中甚著文名,亦擅书法。《陇右著作考》存有稿本《八松园文集一卷诗集一卷》,临洮黄文中著。

翻译了日本法学权威植原悦二郎所著《日本民权发达史》,共30余万字。在书的《自序》中他说:“余七岁入塾,适中日战后之第二年(1896年)也。即闻我国之东,仅隔一衣带水,有小岛国号日本者,竟战胜广土众民、世界无比之我国。从此益爱闻日本事,两国比邻,关系唇齿,交涉之繁,与日俱集。民国四年五月七日,袁世凯帝制自为时,日本利用机会,强迫要求我国缔结亡国条约‘二十一条’,国人莫不痛心疾首,认为国耻,咸抱卧薪尝胆之志,思有以雪耻之。民国六年余东渡留学,见日本宪政之合乎原则,法律之修明,教育之发达,工商业之进步,海陆军之精强,民众运动之猛烈,有计划,有规律,其蓬蓬勃勃,不可遏抑之气象,真令人艳羡不置。及见日人所著专门研究调查我国之书籍,不下数十种,足徵人谋我之用心也。迨入明治大学习政治经济,政治史一门,植原悦二郎博士即以其所著《日本民权发达史》教授。习竟,乃知彼国之所以兴起,我国之所以衰弱,非无因而致也。民国九年夏卒业试竣,乘暑假之暇,即著手翻译,冀以遍饷我国人。”

书稿译成后,黄文中携带去面谒当时也在日本的孙中山,先生曾抚其肩膀恳切教诲:进取精神可嘉,当致力于中华民权的宣传与建立。并称誉该译著“对研究日本民权颇有裨益”,欣然命笔,写下了一幅蜚声中外的题词:“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这幅题词清秀俊逸,柔中寓刚,雍容大度,很有魏碑笔意,成为孙中山先生的珍贵墨迹之一。据考证,至今在北京香山及天津等地的孙中山先生纪念馆里所展出的该题词,正是印在该译著扉页的这幅墨迹。在这幅题词的右侧,原有黄文中写的“总理为拙译《日本民权发达史》题词”小字一行,字迹隽秀,相映生辉。北洋政府总统黎元洪亦为该书稿题署:“观国之光”。时任司法总长的江庸为之作序,戴季陶校订。

《日本民权发达史》这本书几经周折,终于在1926年6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1929年1月再版发行。1927年10月,甘肃省政府为之颁发嘉奖令:“褒奖省立第一中学训育主任黄文中,以其所翻译之《日本民权发达史》简明透彻,堪供中等以上学校教授东洋史参考之用。奖金二百元及奖状随令附发”(见《省府公报》十四期)。今甘肃省图书馆收藏有《日本民权发达史》一书,其封面盖有:“国立上海大学图书”和“考试院华林馆图书”两个印章,足见其收藏的辗转不易。

题词之谜

在黄文中身上,不仅具有中国传统文人刚正不阿、忧国忧民的品质,同时,他接受了一些西方民主主义的思想,有感于国家衰弱,在日本留学期间,潜心研究强国之道。为此,译了日本植原悦二郎教授所著的《日本民权发达史》,共十七章,30余万字。书稿完成后,黄文中携书稿面谒孙中山请教。孙中山曾抚其肩膀恳切教诲,称誉该译著“对研究日本民权颇有裨益”,并欣然挥毫,写下了那幅著名的题词。这个思想是孙中山的一贯思想。他曾说:“夫事有顺乎天理,应乎人情,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而为先知先觉者所决志行之,则断无不成者也。”北洋政府总统黎元洪亦为之题署:“观国之光。”时任司法总长的江庸也于中华民国十年一月五日为之作序。对江庸其人,我不甚了解,但在一张照片上,就是1949年2月,傅作义、邓宝珊、邵力子颜惠庆等到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周恩来、杨尚昆接见,江庸也在其中。这本书,于1926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孙中山先生题词锌板,久藏临洮黄文中家中,惜在文化大革命中,此件及黄文中的一部份诗文手稿,均毁失无存。至于孙中山的题词手迹,田世英在《一桩未了的公案》中说:“书出版后,不知怎么搞的,这个题字却到了胡适手里,从此他就为此与胡适相争。那时以胡适的鼎鼎大名他终莫可奈何。后来,他在病危时,我们去看他,他还给我们讲述了此事。”以后,我在1956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孙中山选集》中,在1999年民革中央出版的挂历中,均看见这幅题词,其章法、笔法及点画细微处,和给黄文中的题词同样,看起来,不是重写的。由此可见,原件尚在,或者是从《日本民权发达史》一书翻拍印的。

联作鉴赏

“九一八”事变后,黄文中虽然一直在逆境中遭受着挫折,但却忘不了国家的前途,仍关心着人民的命运。上海召开民主救国会议,呼吁国民党出兵抗战收复失地。黄文中自任甘肃民众代表出席会议,发表救亡言论。此后几年,国事日非,他只好寓居“西湖俞楼”,借诗抒发忧国之情,发报国之志,湖上的许多名胜处留下了他的题咏楹联,为西湖美景增色不少。至今在灵隐翠微亭上还镌刻着一幅他当时到杭州对景抒情的对联杰作:

孤亭似旧时,登临壮士兴怀地;  鹫岩标远胜,翻动平生万里心。  借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筑亭台,追怀岳飞的古迹,道出了收复河山的愿望,笔力千钧,豪气凛然。他题刻于灵隐春淙亭上的一副对联曰:  山水多奇踪,二涧春淙一灵鹫;  天地无掉换,百顷西湖十里源。上联点明飞来峰来历的神奇,下联写春涧碧水的清澈迤逦,灵秀之气当与天地长存。再如:“湖光塔影连三竺;海月江湖共一楼。”(韬光)、“鱼戏平湖穿远岫;雁鸣秋月写长天。”(平湖秋月)或气魄宏大,或清丽典雅,但都情景相融,意境深远。特别难得的是黄文中在品评山水之中,直抒胸臆、针砭时政,时时以国家民族为念,格调比一般风浪才子要高得多。如他题于灵隐冷泉亭的一副对联:“峰欲再飞无净土;泉甘耐冷有名山。”写的是飞峰冷泉,说的是微言大意-中国之大已没有一片净土,我还能到哪里去呢?只好在此秀美的山水之中忍耐寂寞吧。他旅杭五年,题联十余处,大多为精彩之作。   在他为西湖题写的联语中,隽逸高远,传诵不衰,最为世人称颂的“西湖天下景”的“叠字联”曰: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此联又称为“连珠对”、“踩花格”,不但顺读、倒读皆可,还可如脚踩花步,循环反复,读成:   水处明,山处秀,水山处处明秀;   晴时好,雨时奇,晴雨时时好奇。   上联从空间落墨,写西湖常景,山明水秀,无处不美;下联从时间着笔,评西湖变化,晴好雨奇,无时不佳,确实可称为情景并茂、表里皆美的叠字联珠佳对。  后其友人湖北杨绍恕将他为西湖题写的联语结集成《黄文中西湖楹贴集联语》,于沪杭间广为流传。

黄文中遍游各处名胜,在西湖各景上留有他的很多遗墨,目前收集到的有17副,挂出的有12副。“且看青冢留千古,漫道红颜本暂时”(苏小小墓),“鱼戏平湖穿远岫,雁鸣秋月写长天”(平湖秋月),“湖光塔影连三竺,海日江湖共一楼”(韬光庵),“峰欲再飞无净土,泉甘耐冷有名山”(飞来峰冷泉亭)等。

重现旧貌

“西湖天下景”这副匾联,由于“文革”中被毁,恢复过程却经历了一波三折。

第一次波折是:1972年,杭州中山公园景亭上恢复的这副匾联中,落款抹去了“黄文中并书”,改为“任政书”,这显然是不对的。

1982年,甘肃省政协委员裴慎之在杭州看到这一匾联后,在《甘肃日报》上发表了《陇花香在西湖边》一文,指出西湖天下景亭上的匾联作者应为黄文中。黄文忠的女儿黄国梅女士看到这篇文章后,与杭州园林局联系,寄出匾联原始照片,要求恢复匾联的真正面目,并于1984年持甘肃省政协及民革的介绍信与丈夫前去杭州联系,提供了黄文忠有关这副匾联的资料,当时杭州园林局的答复是:确认这副匾联的作者是黄文中,更改后制作悬挂。但这事一搁就是两年多。

第二次波折是:1985年,杭州朝晖中学的陈惠翔在《中国少年报》上发表了《黄文中》,在《杭州日文报》上发表了《黄文中与西湖楹联》,在《园林与名胜》杂志上发表了《何时名联复旧观》,王纪刚发表了《我怎不摇头叹息》,这才引起了有关方面的注意,杭州园林局于1987年11月重新制作了匾联,按原版制作,落款为“民国二十三年陇右黄文中”,但因字迹太小,放大后不清晰,落款补上了“黄文中撰”。虽说有所更正,但还不是原匾联的原貌。

第三次波折是:近年来,省人大原副主任流萤先生不辞辛劳,查找有关文史资料,翻阅黄文忠的尚存遗墨,在他的《塔影河声》一书中对黄文忠的为人、品德、学识以及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作了全面翔实的介绍,并将这副名联翻刻于兰州碑林。临洮县为编写县志,找到了黄文忠当年在杭州书写的匾联手迹。

经历了32年的坎坷历程,西湖天下景名联终于恢复了原貌。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