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植

更新时间:2023-12-15 18:35

黄文植(1879-1939),名贤彬。江西南昌人。光绪十七年(1891年)到湖北武穴曹裕隆钱庄当学徒,师满后由“上街”升为经理。1912至1919年,先后在武穴开设天成、义成、同慎、聚昌等钱庄和信成麻行、布店,当选为武穴商会会长。1918年初,陆军第六混成旅旅长冯玉祥驻防武穴,黄为冯尽力筹借军费4万银元,得冯赏识。同年夏,冯调任湖南常德镇守使,归还黄所筹款项,并于1928年在汉口与黄合办德成钱庄。

人物生平

黄文植,亦名贤彬、竹根。江西省南昌人。父早亡,靠母为人作保姆抚养。幼时读私塾4年,13岁时在武穴曹裕隆钱庄当学徒,3年满师后,曹裕隆歇业。后向人借银500两,与蕲春人汪子文合伙,以3000两银子开设天成钱庄,自任经理。汪退股后,将“天成”改为“义成”,独资经营。从此在商界崭露头角,参与社会活动,在地方绅士支持下,不久出任武穴商会会长。

1919年,冯玉祥部驻防武穴,黄为冯筹集军饷,颇受冯赏识,曾合资在汉口开设德成钱庄。1921年与陈卿云(曾任汉口盐务局局长)合资在汉口创设通益精盐公司,经销烟台精盐,后又在九江设立疏通精盐分公司,任公司总经理。通益精盐在武汉行销,分占淮盐运销商利益,淮商以侵犯淮盐历史销区为词,呈请鄂岸榷运局公告禁销。时冯玉祥任陆军检阅使,力向有关方面为其疏通说情;黄则在武汉拉拢湖北省议会副议长刘锡侠、议员郭肇璜等在议会抨击淮盐商贪图暴利,垄断民食。盐务署遂以“通盐卫生,售价低廉,为鄂、赣民众所乐于食用”为由,批准通益精盐制售和行销鄂赣的注册,汉口成立精盐公会,黄文植当选为会长。

1923年,黄文植当选江西旅汉同乡会会长。在江西会馆万寿宫内创立豫章小学,后又将小学扩充为中学,任董事长。1927年冬,当选汉口总商会主席。1931年武汉大水灾,黄号召江西同乡富户捐款救灾,并带头设场施粥,申请官方以工代赈,围修圩堤;又献出九江房产作为在汉口创办文植小学和文植织布厂的基金,博得社会好评。中央赈济委员会委员长许世英以此提请政府任命黄文植为水灾善后救济委员会委员。1935年,黄第二次当选为汉口总商会主席,筹足资本100万元,在汉口创设自诩为纯商业性质的大孚商业储蓄银行,任董事长。又先后承租九江利中纱厂、武昌第一纱厂,自任董事长,经营年余,获净利150万元。此时还将前任商会主席创办的《汉口商业月刊》和商业职业学校进行调整扩充。并应私立武昌中华大学校长陈时之聘,兼任该校董事长。次年,被聘为国民经济建设委员会委员。

1937年,第三次当选为汉口总商会主席。抗日战争爆发后,曾募公债1000万元。1938年10月,日军逼近武汉,黄文植抱病移居重庆,1939年初转至昆明,不久经香港到达上海。此时,他的肝病严重恶化,医治无效,于1939年4月7日逝世,安葬在上海公墓。

人物评价

黄文植凭借他精明的头脑和良好的社交能力,抓住机遇,有所作为,成为了二三十年代名满武汉商界的风云人物。在黄文植身上体现了江右商人的突出特点,讲究诚信,为人质朴、做事认真,乐善好施,在武穴、汉口以及家乡做过大量好事。黄文植为武汉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正是有以黄文植为代表的江右商人群体,拉开了武汉城市现代化的序幕,使武汉成为近现代中国第二大工商业城市。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