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5-26 11:15
黄村镇,隶属于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位于东源县东南部,东接五华县长布镇,南与紫金县中坝镇相邻,西连康禾镇,北与叶潭镇、龙川县紫市镇交界,辖区总面积232.10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黄村镇有户籍人口57500人。截至2021年10月,黄村镇辖1个社区和16个行政村。
清朝同治十三年(1874年),属蓝能都蓝溪约。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属第二区蓝溪乡。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6月,属河源县人民政府第二区黄村乡。
1951年,属第九区(黄村)。
1958年9月,成立黄村人民公社。
1983年11月,撤社改设黄村区。
1987年,设黄村镇。
1988年,隶属河源市郊区。
1993年11月,隶属东源县。
2017年,黄村镇辖三洞、正昌、欧屋、黄坳、黄村、红十月、梅龙、万和、铁岗、祝岗、上漆、下漆、邬洞、宁山、永新、板仓等16个行政村和1个街镇社区。
截至2020年6月,黄村镇辖1个社区和16个行政村。
截至2021年10月,黄村镇辖1个社区和16个行政村。
黄村镇,位于东源县东南部,东接五华县长布镇,南与紫金县中坝镇相邻,西连康禾镇,北与叶潭镇、龙川县紫市镇交界,辖区总面积232.10平方千米。
黄村镇镇域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总面积234.85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209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89%,森林覆盖率81.6%,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0座,其中东北部与龙川县、五华县交界的七目嶂为全县最高峰,主峰海拔1318米。
黄村河(古称蓝溪)从东南向西北流经黄村镇境内,为东江一级支流,辖内河道长21.9公里。
黄村镇矿产资源主要有锌、铝、钨、金、锡、硫铁矿、萤石、钾、稀土、瓷土等。黄村镇还有温泉资源,水温高达92℃,日自流量8600立方米。
2017年,黄村镇总户数10122户,总人口55810人。黄村镇出生人数865人,出生率13.13%;死亡人数335人,死亡率5.09‰;自然增长率8.05‰。
截至2019年末,黄村镇有户籍人口57500人。
2017年,黄村镇常用耕地面积2.3万亩,其中水田2.1万亩。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6737亩,其中水稻播种面积21003亩,总产量8583吨;玉米种植面积1073亩,总产量276吨;红薯种植面积3049亩,总产量4124吨;花生种植面积3200亩,总产量420吨;木薯种植面积2106亩,总产量1680吨;蔬菜播种面积2995亩,总产量3204吨;水果收获面积1986亩,总产量274吨。肉猪出栏9578头,猪肉产量766吨,出售和自宰家禽481709只,家禽肉产量754吨。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3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34元。
2017年,黄村镇有个体私营商店513间,全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300万元。财政收入784.16万元,税收总收入1222万元。
2017年,黄村镇有幼儿园1所,教学班12个,在园幼儿463人,教职工32人。有完全小学11所,教学点3个,有教学班92个,在校学生2400人,教职工200人。有完全中学、初级中学各1所,教学班25个,在校学生1115人,教职工110人。
2017年,黄村镇有镇综合文化站、广播站、镇文化广场各1个。有行政村图书室16个,合计藏书6.9万册。有6个行政村(社区)装备有体育健身设施。有村级广播站1个。全镇有线电视用户2600户。
2017年,黄村镇有镇卫生院1所,乡村医疗站35间。黄村镇卫生院,开放床位60张,有医务人员63人,其中执业医师6人,执业助理医师7人,注册护士21人。全年住院治疗1982人次,业务总收入523万元。乡村医疗站有医疗卫生人员35人,2017年完成诊疗5.4万人次。
2017年,黄村镇有军烈属等各类优抚对象276人,全年发放各类优抚对象补助款260万元;孤儿57人,共发放孤儿救助金45万元。纳人城乡最低生活保障406户1035人,其中城镇29人,农村1006人,全年发放低保金313万元。在册五保户180户180人,全年支付五保户补助金184万元。80周岁以上享受高龄津贴1372人。镇办有敬老院1家,2016年投入近6万元进行修缮,有床位20张,收养五保老人8人。全镇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41832人,全年医疗费补偿报销人数3231人,镇内报销额共949万元;支付医疗救助金48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续保人数19479人,新参保268人,60周岁以上享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人员6780人。
黄村镇因华夏民族崇尚“黄”色和“红”色,黄色代表尊贵,境内风光秀丽,人才辈出,前人将“蓝溪约”改称“黄村”。
黄村镇通行东源客家话,属汉语客家话语系次方言。
黄村镇是革命老区。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中共黄村支部建立。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民国三十年(1941年),中共河源县委机关、中共后东特委机关曾转移到黄村办公。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5月,中共河东分工委在黄村成立。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8月,黄村地区的革命武装编入粤赣边支队,后整编为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二支队第四团。文秀塘是中共后东特委机关所在地之一。后东特委领导人梁威林、钟俊贤、郑群、黄中强等常驻此地指导革命斗争。
黄村镇是河源有名的侨乡之一,有海外华侨和港、澳、台胞1万多人,亦是东源县重点侨乡。
黄村镇境内有七目嶂、鳌峰等自然风光;现存客家古建筑较多,主要有石楼、红十月客家围龙屋、下漆村慎修堂、文阁塔等。革命遗址主要有永新村文秀塘中共后东特委机关旧址、革命烈士纪念馆等。
文阁塔,位于黄村镇东南水口村蓝溪河边山坡上。建于清同治四年(1865年),塔高5层、22米,塔门上书“文阁”二字。
下漆村有2栋约200多年历史客家老屋,一名“慎修堂”,二名“世受恩荣”。各占地2000多平方米,均为大木柱支架土木结构的砖瓦房。从斗门进去是一口池塘,后面是三座呈平行建筑的大房子,往后20米是一排整齐结构的砖瓦房,前后二排房子呈梯形构造。两栋老屋最高峰时各有200多人居住,为国民党部队团长程培辉、东江纵队支队长程建的旧居。
张其彬,中国两弹一星功臣,中国导弹专家、卫星发射专家、航天英雄。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1月出生于原河源县黄村镇三洞村(现东源县),1955年7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7年考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1964年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毕业分配至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曾先后49次参加和组织指挥东风二号甲、东风三号首次发射试验,东风二号甲定型试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中国第一颗定点试验通信卫星东方红二号和东方红三号挖潜增程试验,参加跨国“金轮工程”的建设等,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2次,获嘉奖11次。1966年10月27日,参加中国在酒泉西北综合导弹试验基地的“两弹”(导弹、原子弹)结合发射试验。在试验的最后阶段,担任技术助理的张其彬和其他6名技术人员进入地下控制室,张其彬负责技术控制和测验工作。“两弹”结合发射试验成功后,被誉为“七勇士”之一。
黄村镇土特产主要有山楂、生姜、腐竹、米酒、咸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