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8-25 12:17
黄淮海黑猪是我国古老的华北型猪种,是黄淮海黑猪的一个主要类群;主要分布于苏北、鲁南、豫东和皖北等地,具有性成熟早、产仔率高、耐粗饲、适应性强、杂交优势明显等特点,是我国新淮猪的培育亲本,也是其他培育猪种的良好素材。2000年,农业部发布130号公告,将淮猪列入《国家地方优良畜禽品种保护名录》。
黄淮海黑猪已形成两千余年,其最古老的培育时期可追溯到五千年前山东大汶口文化,迄今尚能在黄淮海流域的出土文物中看到与现代黄淮海黑猪相似的骨骼系统。黄淮海黑猪涵盖河南省项城猪、淮南猪、确山猪,安徽省定远猪(包括霍寿黑猪)、阜阳猪(皖北猪),江苏省淮北猪、山猪、灶猪,山东省莱芜猪、沂蒙黑猪、大蒲莲猪,河北省深州猪、涿州猪,山西省马身猪,内蒙古自治区河套大耳猪。由此可见,黄淮海黑猪占据了长江以北人口众多的地理区位,其向东北扩展可与东三省的民猪相连,并在历史上有过血缘交换。向西扩展可与陕西汉江黑猪(安康猪)和西北五省的八眉猪相连。自秦汉时代开始,随汉民向西迁移和张骞通西域,黄淮海黑猪也向西部版图扩展,与西北五省的地方猪共同形成了八眉猪。黄淮海黑猪南临华中型黑猪与江海型黑猪,是华北型猪的最南源。从上述地理分布可以得知,黄淮海黑猪是一个具有中华民族黄河文化特色的经典古老品种。
头面部皱纹浅而少呈菱形,嘴筒较长而直,耳稍大下垂,体形中等,背腰整平,腰部较紧不拖地,臀部斜削,四肢较高,结实,后躯略高于前躯,全身背毛黑色较密,冬季深褐色。母猪乳头数7~10对。
黄淮海黑猪一概为黑毛,仅在淮猪中有部分个体鼻镜上有白点。其毛色纯黑,有鬃和细绒两层,体现典型的华北型猪被毛特色。黄淮海黑猪被毛与八眉猪的被毛细看有一定程度的区别,八眉猪的毛色在阳光下可折射出一定的棕色,有一部分个体的八眉猪是红毛、黄毛、青毛。与东北民猪对比,其被毛浓密程度略微单薄,但依然显著地丰厚于华中型和江海型。黄淮海黑猪有夏季脱毛的生理特点。立秋以后,再长出新绒毛与粗毛。黄淮海黑猪的皮较厚,较能适应昼夜温差较大的气候条件,同时也能适应荆棘多刺的山林放牧条件。一般的黄淮海黑猪耳大下垂,在放牧条件下形成为眼睛遮光的作用。面部皱纹纵行,有便于雨水离开体表。
性成熟早,母猪初情期平均为77.3日龄,体重13~16kg,发情周期平均为23.4d,发情持续期2~5d。公猪配种年龄为6月龄,母猪配种年龄为6~8月龄,母猪妊娠期113.5d,仔猪初生均重0.81kg。45日龄断奶,平均个体重8.32kg,窝重101.7kg。
黄淮海黑猪繁殖性能尤为惊人,120 日龄的小母猪已开始发情,第 2 个情期即可受孕,4~5 月龄的小公猪已能担负正常种公猪的配种任务,其繁殖寿命超过 10 年者屡见不鲜。在传统养猪中,经产母猪一般要用到 8 年以上才开始考虑淘汰。其乳头 8~10对,但有效乳头只能保证 7 对,谓之“贤七良母”。其奶头有两种类型,一种为长奶头,成年时大约有 4 cm以上,一种为短奶头,成年时不超过 2 cm,此二者奶头成一定的比例,达到基因平衡。这是对产区有山有水自然环境的适应,所谓长奶放滩,短奶放川。在山区放牧的母猪必须短奶,才能避免被荆棘(如野蔷薇)刺伤;在河滩放牧的母猪要适应水草丰茂覆盖度大的生态特点,只有长奶头才能在草丛中被仔猪发现和捕获并有利于放奶。两种奶头都有相当良好的弹性,任凭仔猪吸奶也不会发生咬破奶头的案例。本品种仔猪从来不剪牙,未见有被仔猪咬伤乳头的个案发生。
后备猪6月龄体重48kg以上,体长80cm,胸围55cm,体高55cm。成年猪36月龄体重130kg以上,体长120cm,胸围105cm,体高70cm。
根据1989年、1998年、2001年3个年份进行的育肥试验结果显示,淮猪6月龄屠宰,屠宰率达67.8%,日增重327g,胴体瘦肉率44.46%,料肉比3.34∶1。8月龄屠宰体重可达80kg,屠宰率70%~72%,日增重387g,胴体瘦肉率42%,料肉比3.66∶1。
肉质好,肉色鲜红,肉纤维紧密,肌内脂肪高。据1984年史料记载,对8头210日龄体重78~82kg的育肥淮猪进行肉质测定,肌肉内粗脂肪11.71%。蛋白质22.78%,水分64.24%。2006年8月1日,选择2006年5月中旬出生,体重相近的长淮、大淮和2006年4月中旬出生、体重相近的纯淮育肥猪,共3个组合,每组4头,前两个杂交组合试验期(饲养)100d,淮猪的试验期140d。屠宰测定结果表明,3组猪的肉质性状指标都在正常值范围内,肉质优良,未发现有PSE或DFD等劣质肉。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三组试验猪的pH值、肉色评分、肉色亮度(L)、肉色红度(a)、肉色黄度(b)、嫩度、分水力、肌肉脂肪差异都不显著(P>0.05),但肉色红度差异极显著(P<0.01,淮猪肌肉最红,长淮猪和大淮猪红度值较低。
上述最新试验结果表明,淮猪在24~77kg体重阶段,日增重约380g,料肉比4.54,胴体瘦肉率45%(8月龄,体重80kg左右),6~7肋背膘厚3.8cm,肉色鲜红,肌肉脂肪4.85%,含水率62.16%,肉质优良。
黄淮海黑猪的肉质极为优良,其总体印象为毛黑、肉红、膘白、骨细、髓满、花绽。尤其与众不同的是,肌内脂肪超高,能形成绚丽多彩的雪花肉。以莱芜猪为例,平均肌内脂肪为 10%,最高个体可达 21%,瘦肉中雪花造型优美,浓密艳丽,堪称东方伊比利亚。本品种的肉切块造型有棱有角,挺拔干爽,是打造极品肉不可多得的品种资源。
一般而言,黄淮海黑猪胸深腹广,内脏相当发达,尤以消化系统和繁殖系统为突出。传统的黄淮海黑猪是以杂粮(小麦、大麦为主)、糠麸、野草野菜混合发酵喂养和肥育,基本不用玉米豆粕。黄淮海黑猪可以不用精料,完全用猪草和农副产品糟渣类饲料养成肥猪,而且肉质优良,是一个典型的节粮型品种。
当前的中国养猪正在向生态化、低碳化和品牌化方向转型。黄淮海黑猪正适应这个方向。自盛唐以来,黄淮海黑猪就是一个生态农业的典范,它以小型散养生态平衡为主要特点。在唐朝,唐德宗李适(音同阔)有旨大户养猪过三千者必须搬迁。唐宋时代的中原黑猪是在生态放牧条件下形成的,没有粪污只有粪肥。猪粮林渔副五业平衡,猪用的饲料是农业和副业的加工副产品,猪粪是鱼饲料和田间林间的肥料。要做到五业并举,猪必须要有良好的运动能力,即耐牧能力。黄淮海黑猪骨骼坚强,关节灵活,肢蹄弹性尤为优秀。猪蹄小巧而坚韧,这种生物学特点保障了该猪爬山涉水的能力,优秀的个体每日可行走 25 km 以上。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放猪娃和猪离村很远的生态放牧特点。
黄淮海黑猪冬季不用取暖,猪在南墙根下一晒,把日光的能量都吸在了长满黑毛的体表,晚上往草窝里一滚,任凭北风呼啸。传统养猪一年春秋各一窝,早春的一窝多在 2~3 月份,届时气温常在零下,时有大雪,然而届时出生的仔猪依然健壮活泼,俗称雪猪仔,深为猪农喜爱,尚未见有冻死的先例。夏天该猪脱去一身毛,下水一滚,不需要任何降温措施,这是一种冬天省煤、夏天省电的低碳品种。此外,该猪在吃杂粮时可以将整粒的杂粮和谷物嚼碎咽下,其消化能力超出常人想象。例如,吃枣可以不吐核,吃螃蟹不吐壳,吃稻谷不吐皮,这样就节省了粉碎机的用电。
当今世界,极品品牌猪肉没有一个是现代品种。数的过来的几个世界极品,其育种历史都在五百年至一千五百年以上。黄淮海黑猪在育种底蕴上已经达到了世界极品级,它的雪花肉质量也达到了世界极品级。在中国养猪业完成了产量满足之后,到了满足质量需求的历史拐点。这正是中国名猪到了最味鲜的时候。需要走向世界,打响品牌,最有希望是我国古老的传统品种,黄淮海黑猪是其中之一。而要打响国际品牌,必须用最先进的现代育种技术来表现出传统的优质种性。
猪肉消费的最高档次是文化档次,黄淮海黑猪已经在历史上形成了具有人文特点的猪肉产品,明朝文学大师吴承恩塑造《西游记》猪八戒的人格特点是以黄淮海黑猪为原型的,猪八戒的形象通过影视剧已经把黄淮海黑猪的文化素质普及到了全国和全世界。黄淮海黑猪的产品就是正宗猪八戒后代的产品,作为猪文化它已经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部分。
从国家的政治经济角度考虑,黄淮海黑猪有其非比寻常的意义。一旦战争爆发口岸冻结,玉米豆粕贸易受阻,普通的流行品种立马捉襟见肘,难以维持。而黄淮海黑猪可以仅用杂草、野菜、糠麸等人类消费的废弃物维持生命。两千年来,战乱饥荒无数,都没有使这个伟大的品种灭绝。今天的黄淮海黑猪在一般的经济价值之上,有它特殊的国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