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栽培技术

更新时间:2023-10-10 10:44

黄芪栽培技术是关于黄芪栽培的技术,涉及选地整地、种子处理、播种、栽培管理、病虫防治、采收加工。

简介

黄芪为豆科,黄芪属,又名膜荚黄芪,有补气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的功能。

选地整地

黄芪喜凉爽,耐旱、寒怕热、怕水涝、忌高温。其主根向下垂直生长,宜选择排水良好,向阳,土质深厚的壤土为佳。播前结合整地亩施农肥3000—4000kg,磷肥25—30kg,耙耱平整后起垄,垄宽40—45cm,垄高15—20 cm,行距40—45 cm。

种子处理

黄芪种皮坚硬,播后不易发芽,播前应进行种子处理。将种子浸于50℃温水中搅动,待水温下降后浸泡24小时,涝出洗净摊在湿毛巾上,再盖一块湿布催芽,待裂嘴出芽后播种。也可以种子中播入2倍的河沙搓揉,擦伤种皮,也能迅速发芽。用70—80%硫酸浸泡种子3—5min后,迅速置流水中冲洗,洗净种子后稍干即播种,发芽率达90%以上。

播种

种子发芽适宜温度为14—15℃,春播于3—4月份,秋播于10月上中旬。条播,在垄面上开1.5—2 cm浅沟2条,将种子均匀撒入沟里,覆土将种子盖严。随即在两垄沟的沟田灌水,保持土壤湿润。15天即出苗。平畦种植也可以,但发病较多,根形不如垄栽的好。

生产上常用育苗移栽,将直播苗在春季,按20×40 cm的株行距边起边栽,沟深10—15 cm,将苗顺放于沟内,播后覆土,亩用苗1.5万株左右。

栽培管理

间苗定苗。直播的苗高5—7 cm应及时间苗定苗,株距10—15 cm。

中耕除草。出苗后及时中耕除草,并注意向土垄培土,使土垄保持原来的宽度,一般除草2—3次。

追肥。间苗定苗后即进行追肥,亩施人畜粪水1500kg或尿素5kg,施后浇水1次。6月中下旬中耕除草后施堆肥1000kg,磷肥30kg,硫酸铵5kg,混合于垄上开浅沟施于其中,覆土浇水。

病虫防治

主要病害为白粉病,用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喷防。紫纹羽病,为害根部,造成烂根,植株自上而下黄萎最后整株死亡。应拔除病株烧毁,病窝用石灰粉消毒。同时应加强其它虫害防治。

采收加工

播后一般2—3年收获。秋天9—11月或春天越冬萌芽前均可采收。因主根入土深,要仔细深挖,避免挖断主根或碰伤外皮。收后去净泥土,趁鲜切下芦头,晒至半干将根理直捆成把,再晒或烘干即成生黄芪。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