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府志

更新时间:2024-10-02 15:40

《黎平府志》 是由黎平府知府俞渭修,贵阳府进士陈瑜主纂,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编修完成,翌年付黎平府志书局刊印发行的地方志

历史价值

《黎平府志》是研究黎平古代历史以及贵州历史的重要史料文献。

在史实考辨方面,纠正了若干错误。如黎平境内的福禄江,又名宝带江,洪亮吉《水道考》、乾隆《贵州通志》叙述其发源及流向均有错误,道光《黎平府志》未指出,而《黎平府志》则辨明其误。《黎平府志·地理志》载:“宝带江,在城西,土人亦名福禄江,源出城西南四十里石井山下之庄家潭,东北流径宝带山,沿城西北流至城东北五里潋村溪入焉,又东北合于新化江。《通志》因俗名之讹,以为福禄江源出石井山,至府西境为古州江,入广西柳州界,不知石井山之源入楚,不入粤。洪亮吉《水道考》似亦承《通志》之误,失其实矣”。这就纠正了乾隆《贵州通志》和洪亮吉《水道考》中的错误。

与道光《黎平府志》比较,不少篇章补充了若干新材料,有补齐之功。如“物产”,道光《黎平府志》记载,黎平府有“良材十种”,光绪《黎平府志》谓有“良材十一种”。补充了道光《黎平府志》未收录的“娑罗树”。认为娑罗树即“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的“红豆”,一名相思子。又道光初年任贵州提学使的程恩泽《橡茧诗并序》云:“黔郡州十三,富郡二,曰黎平,日遵义。黎平以木,遵义以茧”。说明黎平府出产之木材既多且好,大量外销,使黎平在清代成为贵州两个富庶的郡之一。道光《黎平府志》记载“竹之属十四种”,《黎平府志》记载为“十五种”,增“史叶竹”一种。史叶竹,筋竹也。并引刘渊林云“夷人以史叶竹为矛”,“农家制晒席、簸箕之类,视斑竹尤坚”。再如“草之属”,道光《黎平府志》记载二十八种,《黎平府志》记载三十种(行文错记为三十二种),补充了“铁线莲”和“伊蒲”。“伊蒲”即“伊兰”。并引杨慎《伊兰赋序》:“江阴有花名赛兰,香不足于艳有馀”。极言其观赏之美。

清代中期,贵州除直隶厅、直隶州外,有府十二,即贵阳、安顺、都匀、思南、思州、铜仁、镇远、黎平、石阡、大定、兴义、遵义。清中后期,贵州社会剧烈震荡,其中成同年间各族人民大起义,对贵州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但各府志书记载此事件的材料极少。而《黎平府志》对这段历史记录最多最详,在“武备志”“秩官志”等约有十余万言涉及此。这为后人研究咸同起义提供了文献参考资料。

著录了一批对黎平府地区各项事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人物,较突出的有黎兆勋。

黎兆勋,字伯庸(一作柏容),“咸丰元年,授开泰训导,以经史之学提倡后进。日集诸生,口喃喃皆训诂奥义。又虑经旨渊微,无以教学者性灵。乃就官舍开诗社,以吟导之,从游者皆成风雅士。暇则征文考献不遗馀力。修陆洙墓、重编《莲花山纪略》、辑《镖城诗选》《上里诗系》”。黎兆勋是遵义沙滩文化学者群中一个重要人物,他在开泰任职期间,他编纂的上述书籍,被《黎平府志》主纂者大量参考、引用。

此外,还著录了“黎郡三忠”董三谟朱万年何腾蛟之事迹,及大量后人之品题、赞颂、其中还收录了“西南巨儒”郑珍的《三月廿四日西佛崖拜何忠诚公墓》,表达了对这位南明忠臣深深的敬仰。

文旅业是当今的热门,侗族大歌、侗戏、鼓楼等早已成为黎平的名片。《黎平府志》记载的“排草”很值得开发:“排草,生山谷中,两叶对节生,开细黄花,叶绿色微紫,形极光润。采之,其香盈乎;佩之,香闻十数步。藏衣笥,则衣香;浸鬓油,则发香,亦异草也”。可见“排草”是一种“闻香十数步”“其香盈手”的自然香味,如若加以开发,作为旅游者的“伴手礼”。这也算是志书的现实意义之一了。

纂修历史

万历年间知府袁表撰《黎乘》九卷三十三篇,今存其叙。次宋应举撰《黎五合志》八卷,胡宗虞撰《黎平志》八卷,胡定之撰《黎五志》十卷俱佚。

康熙三十九年知府傅和鼎撰《重修黎五合志》十二卷,今存其引。继严圣箴撰《重修黎五合志》十二卷,黄道芳撰《重修黎五合志》十六卷,同时石礼嘉撰《黎平府志》六卷,洪汇撰《黎郡全志》十六卷。

嘉庆十三年沈乐善撰《续辑府志》十二卷,皆失传。

道光十二年知府王应模撰《续辑府志》十二卷,其序今存。李为撰《续辑府志》二十卷,已不在。道光二十五年(1845)唐本洪撰《黎平府志》四十一卷,提督贵州学政胡家玉,署府事杨书魁,知开泰县事刘元标,各为之序,唐本洪又自为之跋,今尚存,其书详而欠精,胡氏序文却佳。

光绪十四年(1888),普安厅同知俞渭以军功升任黎平知府,当时士绅以道光年间《黎平府志》多年失修,“原书版片荡然无存”,且疆域沿革、风土盛衰、徭役轻重、户口增减、人才代谢等均因时而变,亟需续修。俞渭“乐允之”,光绪十七年(1891)即延贵阳府陈瑜主纂,时任开泰知县赵一鹤协理。六个月后即完稿,次年刊印发行,装帧为十四册,该志是在道光年间《黎平府志》基础上的一次续纂。

黎平府于永乐十一年(1413)设府以来,明清两朝的弘治、万历、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光绪等时期都曾纂修过府志,是贵州各府修志最多的地区。可惜除道光、光绪两朝编修的《黎平府志》尚存外,其他均已亡佚。

府志目录

黎平府志卷首

叙文 禀稿 告示 衔名 引书 图说 目录

天文志第一

星野 占验 气候 祥异

地理志第二(分上下卷)

建革 疆域 山水 城池 公署 坛庙 关隘 古迹 风俗 苗蛮

食货志第三(分上下卷)

户口 赋税 积储 蠲恤 农桑 物产

典礼志第四(分上下卷)

学校 祭祀 公礼 家礼

武备志第五(分上下卷)

兵制 屯卫 保甲 师旅

秩官志第六(分上下卷)

文职 武职 宦绩 土司

人物志第七(分上下卷)

荐辟 科目 列传 列女

艺文志第八

书籍 金石 杂记 旧叙

作者简介

俞渭,字秋浦,浙江嘉善县(今属浙江嘉兴市)人,监生,光绪元年(1875年)署普安厅同知。他上任后,“厅多讼事,勤于折狱,加以明察善断,不延时间,而民得务生业。厅有水患,疏通海子堡、蛾螂堡尾闾,而水患息,大道通”。(民国《贵州通志·宦迹志》)又捐资修楼蝶,“民得资捍卫”。他调离时,士人以“嘉惠士林”匾颂之。光绪十四年(1888年),以军功升黎平知府。上任后,府属三江绅庶“请酌公费”,续修《府志》。他鉴于《黎平府志》多年失修,原书板片均已荡然无存,“乐允之”,即“延贵阳府陈瑜主纂”。

陈瑜,字豹初,贵阳人,孝廉(举人),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三月应俞渭之遨续纂《黎平府志》。陈瑜上任即搜罗材料,将收集的文献资料,“析而分之,比而合之”,六阅月即完稿,并于翌年付黎平府志书局刊印发行,装为十四册。光绪十八年,陈瑜参加会试,中三甲一百八十三名之第三十一名,后官至天津海关道。

同时协理该志修纂的尚有赵一鹤。赵一鹤,云南浪穹(今云南洱源县)人,时任开泰知县。他任该志协理。俞渭说:“尤幸浪穹赵君,适以孝廉知开泰,协理之力为多”。赵一鹤在该志《叙》中说:“是役也,经费取给三江,邦人士分任采访,经理诸务,不遗馀力”。肯定了众多人士为该志完成所作的贡献。

点校版本

光绪十七年所修《黎平府志》刻本,可在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中华古籍资源库—数字方志中查找;现存的点校本有:

2014年,由方志出版社出版,黎平县县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点校的《黎平府志》;该书分为上下两册,上册收录了《开泰县志》和道光二十五年唐本洪所修的《黎平府志》,下册收录光绪十七年的《黎平府志》。

2020年,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张祥光等点校收录于《贵州文库》的《[光绪]黎平府志》,该点校版可在贵州文库网页 (guizhouwenku.cn)上查看电子文本,支持文本检索,极大的方便了读者阅读。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