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

更新时间:2024-09-23 08:19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是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专科层次高等职业学校,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黑龙江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立项建设单位、全国青少年农业科普示范基地、全国优秀科普教育基地、全国新型职业农民教育示范基地。

历史沿革

1949年10月,佳木斯市荣军干部学校创办,隶属于黑龙江省民政厅,实行军事编制。

1950年1月,更名为佳木斯荣军职业学校,设农业、会计两个专业。

1951年12月,更名为佳木斯荣军速成中学,执行教育正规化、管理民主化、专业职业化的教育方针。

1956年6月,由省国营农场厅接管,合并齐齐哈尔农业经济干部训练班,更名为黑龙江省佳木斯农业经济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培养中专农业会计、统计学生。

1958年10月,佳木斯农业经济学校迁址牡丹江市郊温春镇南(温春大桥东南侧);同年,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农业经济学校基础上,由黑龙江省佳木斯农校园艺专业、北安农校农学专业、齐齐哈尔畜牧兽医学校畜牧、兽医专业调整到学校,建立东北农学院牡丹江分院,时为高、中等两部制,挂东北农学院牡丹江分院和附设农业学校两个牌子,设农作物、果树蔬菜、畜牧、兽医四个专业,各一个班,会计专业两个班,有学生348人,教职工53人。

1959年7月,宁安县农业大学并入学校。

1962年8月,撤销分院,改为中等专业学校,更名为黑龙江省温春农业学校,隶属省农业厅,将原农学、畜牧、兽医专业的83名学生转入东北农学院嫩江分院,尚志县农校的90名学生及省干部学校的124名学生并入学校。

1966年后,学校遭到严重破坏。

1968年6月,下放牡丹江地区,学校与牡丹江农业科学研究所、牡丹江农业机械研究所、牡丹江地区园艺学校合并,组成牡丹江地区农业“五·七”公社;同年7月,655名在校生全部毕业,学校停止招生。

1970年6月,牡丹江地区农业“五·七”公社解体,恢复黑龙江省温春农业学校。

1971年,恢复招生。

1978年7月,学校隶属于省农业厅,更名为黑龙江省牡丹江农业学校。

1980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重点中专之一。

1984年,增设大专班,时中专设农业经济、农学、经济作物、养蜂4个专业,学制2年,大专设农业经济与农业教育2个专业,学制2或3年。

1995年,更名为黑龙江省农业经济学校,由省农牧渔业厅主管。

2002年2月,撤销黑龙江省农业经济学校建制,成立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

2008年,被评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2011年,被评为全国青少年农业科普示范基地。

2017年8月,被评为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同年12月,被评为黑龙江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立项建设单位。

2019年6月,被评为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同年7月,被评为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8月,转隶省教育厅;12月,被评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学院设有7个系部,开设高职专业45个。

师资力量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学院有教职工535人,专任教师399人;拥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课程思政改革示范团队3个、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省级团队17个,入选农业农村部“名师名课”项目1人、享受黑龙江省政府特殊津贴3人、省级名师(优秀教师、思政名师等)20人,省级高层次人才7人。

教学建设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学院入选国家高水平专业群1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3个;获批国家级重点(骨干)专业10个、国家级教改试点专业1个、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8个、省级教改试点专业1个。主持建设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国家级课程11门、省级课程50门;入选省级示范性产业学院2个;有国家级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4个、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1个、国家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中心1个,省级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6个、省级虚拟仿真实训中心3个。

2020至2021年度,学校学生在中国国际第七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国家级银奖1项、国家级铜奖1项、省级金奖3项、省级银奖11项、省级铜奖9项,在“挑战杯”决赛中获国家级2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在其他赛项中获省级特等奖1项、二等奖3项,市级创新创业大赛优秀奖3项。据2022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学生获省级以上比赛奖励400余项。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学校教师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项、省级教学成果奖35项。

(注:名单不全)

学术研究

科研机构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学校有涉农类国家级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3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4个、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5个。

科研成果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学校携手中国科学院、省农科院等,承担粮食丰产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合作培育农作物新品种27个,推进技术成果转化等示范项目10项,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数字化运营管理平台1个,获省农业科技进步奖19项。

2021年,学校与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等单位合作选育大豆新品种2个、水稻新品种2个、玉米新品种7个;开展院级自然科学类立项25个,主持1项、参与6项省级自然科学基金引导项目,获得省科技厅专项经费24万元。

截至2021年6月,“十三五”期间,学校教师获专项科研经费206万元,课题结题率、项目完成率均为100%;校企合作培育作物新品种8个、食用菌新品种4个,联合开展横向课题6项;教师公开发表论文972篇,获得国家专利21项。

学术资源

截至2020年11月,学校图书馆有馆藏图书文献76万余册,生均90册,现有报纸87种,期刊489种;过刊资料保留完整,最早的文献为1953年文汇报合订本;已经购进了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八个专辑、十个专题的数据以及食品、农学、经贸和机电四个方面博硕论文数据库。

合作交流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学校与周边农业市(县)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与300余家行业企业合作;与牡丹江市及四县两区、甘南、宾县等九个地方组织部门共招、共育、共管。

截至2021年11月,学校借鉴台湾大仁科技大学课程建设理念并将其课程的部分内容融入学院的课程建设中,共建宠物养护与诊疗实训中心;对接悉尼协议国际标准,基于OBE理念,建设资源共享网络课程,开发课程国际化教学资源和双语课程,加入鲁班工坊联盟,参与职业教育课程国际交流联盟,上线国际化课程;与韩国南首尔大学是友好大学,开展专本硕衔接学历教育项目,实现“2+1+2+2”模式的联合培养;通过“中德诺浩高技能汽车人才培养助推计划”平台合作培养学生;与哈尔滨工程大学开展孟加拉留学生专本衔接项目,互为教学实践基地;成立俄速通跨境电商学院,建成跨境数字贸易综合实训中心。

据2022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承担教育部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试点项目,入选教育部“中德诺浩高技能汽车人才培养助推计划”,主持完成澳大利亚培训包“农村商业”编译工作;与俄罗斯乌苏里斯克农学院等院校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开展国际交流200余人次;加入国际农牧业高等职业教育联盟、学堂在线课程联盟;主体承建中俄农业高新技术合作示范园区;与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韩国南首尔大学、泰国博仁大学等国家和地区合作,实施“学生海外经历”计划,支撑台湾农民创业园国家项目,建立瑞士西北应用科学与艺术大学、韩国青云大学、台湾美和科技大学3个师资培训基地。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学校校旗为长方形旗帜,校徽与校名上下排列。

精神文化

诚信、勤恳、敬业、创新

质朴严谨、明德正行、乐学善思、求新务实

团结进取、自强不息、甘于奉献、追求卓越

社团文化

截至2021年11月,学校有书法社、街舞社、英语社、领土乐队、散打社、轮滑社、乒乓球社、吉他社、棋牌社、动漫社、畅响演绎社、滑板社、篮球社、排球社、足球社、跆拳道社、大学生合唱团、汉服社、甜品达人社等学生社团42个,开展了篮球赛、足球赛、羽毛球比赛、乒乓球比赛、拔河比赛、“阅品书香”活动、“匠心苔情”活动等学生活动。

所获荣誉

现任领导

地图信息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