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10 12:04
龙华镇,隶属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地处仙游县西南部,东、东南与鲤南镇相邻,南与泉州市洛江区交界,西南、西与南安市、永春县毗连,北与大济镇、鲤城街道相望。行政区域面积60.47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龙华镇户籍人口有68327人。
宋至元时期,属嘉禾乡。
明至清时期,属仁德里、孝仁里。
民国时期,属仁德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仙游县六区、十一区。
1958年9月,成立龙华公社。
1984年12月,改乡。
1991年11月,乡改镇。
1997年7月,金山村拆分为金山村和东歧村。
2002年10月,大坂、平原、象运、象林、象坂5个行政村划归鲤南镇。
2011年末,龙华镇辖16个行政村:建华、东方、龙西林、灯塔、爱和、团结、新峰、红旗、红星、貂峰、林内、金溪、金建、金沙、金山、东歧,下设256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1年10月,龙华镇下辖1个社区、15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灯塔村塔街东路69号。
龙华镇地处仙游县西南部,东、东南与鲤南镇相邻,南与泉州市洛江区交界,西南、西与南安市、永春县毗连,北与大济镇、鲤城街道相望。行政区域面积60.47平方千米。
龙华镇地处戴云山脉东麓,境内以低山、丘陵为主,盆地、河谷错杂期间。地势自西向东倾斜。西部山丘起伏,海拔一般在200—600米;东部为木兰溪与龙华溪交汇的开阔平原,海拔一般在70—100米。境内最高峰位于金山村海拔680米;最低点位于东方村海拔65米。
龙华镇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多年平均气温20.2℃,1月平均气温11.3℃,极端最低气温-3.8℃(1969年1月19日);7月平均气温29.8℃,极端最高气温39.2℃(1978年8月1日)。平均气温年较差18.5℃,最大日较差20.9℃(1965年3月18日)。生长期年平均320天,无霜期年平均350天,最长达355天,最短为345天。年平均日照总时数为1815小时,年总辐射117.5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续期338天(一般为2月1日—次年1月1日)。年平均降水量1300—2200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数为132.5天,最多达148天(1960年),最少为78天(1963年)。极端年最大雨量2772毫米(1958年),极端年最少雨量574毫米(1978年)。降雨集中在每年6—8月,7月最多。
龙华镇境内河流属木兰溪水系。主要有木兰溪、龙华溪2条河流,境内总长度23.8千米,河网密度0.1千米/平方千米,径流总量1.2亿立方米,年平均排涝量0.8亿立方米,年最大排涝量1.7亿立方米。境内最长河流为龙华溪,从金山村至鲤南镇大坂村,流经境内金沙、金溪、林内、红旗、红星、团结、爱和等17个行政村,长22千米,年均流量3.2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大洋溪、金溪等。
龙华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台风、干旱、洪涝、低温、阴雨、冰雹及病虫害等。台风平均每年约3次,通常在每年6—8月出现,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1969年7月23日,受损农作物0.1万亩,受灾人口1.7万人,倒塌房屋120间,直接经济损失6000万元。
2011年末,龙华镇辖区总人口6.3万人,另有流动人口2075人。总人口中,男性3.2万人,占50.8%;女性3.1万人,占49.2%;14岁以下13110人,占20.8%;15—64岁4.6万人,占73.4%;65岁以上3622人,占5.8%。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6万人,占96.4%;有回族2300人,占3.6%;2011年,人口出生率11.5‰,人口死亡率4.9‰,人口自然增长率6.6‰。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969人。
截至2017年末,龙华镇常住人口有45145人。
截至2019年末,龙华镇户籍人口有68327人。
2011年,龙华镇财政总收入3569万元,比上年增长20.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956万元,比上年增长20.8%;人均财政收入524元,比上年增长21.3%,是1949年24倍,比1978年增长7.2倍。农民人均纯收入4152元。
2019年,龙华镇有工业企业36个,其中规模以上8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59个。
2011年,龙华镇有耕地面积1.8万亩,人均0.3亩;林地面积325.7公顷。2011年,农业总产值达到1.9亿元,比上年增长19.6%。粮食作物以大米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3.5万吨,人均520千克。主要经济作物有意米、茶叶等。慧米种植面积350.7公顷,产量1809吨;茶叶种植面积1666.7公顷,产量2148吨。
龙华镇的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鸡、鸭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1.3万头,年末存栏7500头;羊饲养量4100只,年末存栏4500只;家禽饲养量24万羽,上市家禽15.6万羽。2011年,生产肉类1380吨,其中猪肉790吨,羊肉58吨,禽蛋532吨。截至2011年末,累计造林1400公顷,其中防护林350.7公顷,经济林800公顷,竹林292公顷,农民住宅四旁树木1120万株,林木覆盖率56%。2011年,大型农业机械30台(辆);绿色环保农产品有惹米、茶叶。
2011年,龙华镇的工业总产值达到1.8亿元,比上年增长11.8%。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家,职工876人。
2011年末,龙华镇有商业网点16个,职工108人。2011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1.1亿元,比上年增长15%;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1.5亿元,比上年增长17.3%。2011年,出口14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0%。
2011年,龙华镇金融产业实现增加值8.6亿元,比上年增长10.6%。有2家银行在境内开设办事处,各类存款余款3.1亿元,比上年增长11.6%。
2011年末,龙华镇有幼儿园(所)7所,在园幼儿480人,专任教师21人;小学14所,在校生8000人,专任教师386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3所,在校生1650人,专任教师168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480人,专任教师62人。
2011年,龙华镇教育经费达2100万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630万元,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1470万元,预算内教育事业费123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3%.10.8%、9.1%。
2011年末,龙华镇广播综合覆盖率92.8%,全年公共广播节目播出时间1642小时。有线电视用户1.2万户,数字电视用户4355户,数字电视入户率达26%。2011年末,文化艺术团体1个,会员30个,其中团体会员1个,个人会员38个,各类艺术表演团体1个,演职人员35人,剧院1座,座位540个,年演出13场次,观众达3万人次;电影放映单位1个,电影院1座,座位540个,年放映65场次,观众达3.5万人次;文化站1个,建筑面积580平方米;公共图书室1个,建筑面积120平方米,藏书1250册;主要文化艺术团体有红星说唱队。
2011年末,龙华镇有体育场地29处,看台设座椅1900多个;60%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56.8%。
2011年末,龙华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7个,其中卫生院1所,村级卫生所16所;病床65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1张,固定资产0.45亿元。专业卫生人员42人,其中执业医师20人,执业助理医师2人,注册护士14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0.67人、执业医师(助理医师)0.35人、注册护士0.22人。2011年,医疗机构完成诊疗17.4万人次。2011年末,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98%,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98.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5.7万人,参合率99.9%。
2011年末,龙华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1户,人数63人,支出13.6万元,比上年增长22.2%,月人均180元,比上年增长28%;城市医疗救助18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63人次,共支出3.6万元,比上年增长11.3%;城市生活无着人员救助6人次,支出1.3万元,比上年增长15.3%。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771户,人数1887人,支出167.5万元,比上年增长16.2%,月人均74元,比上年增长23.3%;农村五保分散供养333人,支出55.9万元,比上年增长14.3%;农村医疗救助38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78人次,共支出4.4万元,比上年增长21.6%;农村临时救助33人次,支出0.7万元,比上年增长6.2%。
2011年末,龙华镇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14.4千米,投递点33个,乡村通邮率100%;全年投递国内函件3.2万件,国内异地特快专递信件完成0.9万件,征订报纸21.6万份、期刊5万册。电信企业1家,服务网点11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3万门,固定电话用户1.2万户,比上年增加158户,电话用户普及率达100%,比上年增加12.8%;移动电话用户0.6万户,比上年增加1200户,移动电话用户普及率达100%,比上年增加3.6%;光缆线路总长达34500千米,互联网端口总数1.8万个,其中已占用端口总数0.6万个,宽带接入用户0.6万户,比上年增加850户。
2011年末,龙华镇有发电企业1家,201
2011年末,龙华镇居民自来水普及率98%,年人均生活用水15吨。
2011年末,龙华镇有变电站1座,变压器108台,高压输电线路4条,总长度104.8千米,用电负荷19320千瓦。综合电压合格率、供电可靠率均为99.9%。
2011年末,龙华镇有园林绿地104.5公顷,绿化覆盖率8.8%,人均绿地16.6平方米。
龙华镇境内有公路S306、S35穿过。
传说隋朝时有个惟胜和尚,一路化缘来到此地,遥望宝幢山“烟花苍苍,花气如云”,十分欣赏,决定在山下(灯塔村)结茅为庐住下,供佛念经。唐武后垂拱二年(686年),人们把茅庐扩建为上下两座厅堂的禅院,称万寿寺。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宣宗皇帝亲自赐名“龙华万寿禅寺”,此后因寺得名。
龙华寺于唐垂拱二年(686年)建成。至今尚存的普惠庵前廊六根石柱和柱础,经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罗召反复鉴定后认定,为福建省地面上现存最古的建筑遗物之一。宋、元、明朝代时,是龙华寺的鼎盛时期,殿堂巍峨,规模宏大,僧众达800多人,出了五位国师,故钦命闽中一代64寺院统归龙华寺管辖,因而时人王迈肯定龙华寺是“江南第一名刹”。
龙华双塔建于北宋大观年间,比泉州开元寺双塔早110年,为福建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金沙村罗汉岩位于龙华镇金沙村西山。罗汉岩上有一石洞,深、宽约二丈,高约丈余,洞顶有一巨石覆盖。洞后是罗汉岩寺,其开山祖师吉州善思和尚建于宋太宗年间。洞右有摩天巨石,上刻“罗汉岩”三个斗大楷字,上款为“太中大夫敷文阁侍制致仕清源郡候陈谠书”,下款为“宗嘉定十四年(1221年)岁次辛已住山开祖沙门师吉吉立”。
安平桥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年),该桥系全石结构,桥长60米,桥面宽2.5米,共有5个桥墩。从桥墩向上看去,长约8米、宽0.6米的长条形石块共有三块,直接铺设在石墩上,承载行人匆匆的脚步。而桥墩是架设在溪床的一块巨石上,巨石经过长年的流水冲刷,光滑的基石表面被磨成“V”字形,平整而又光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