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面竹

更新时间:2024-06-27 11:56

人面竹,禾本科刚竹属植物。竿劲直,高5—12米,粗2—5厘米,幼时被白粉,无毛,成长的竿呈绿色或黄绿色;中部节间长15—30厘米。叶片狭长披针形或披针形,长6—12厘米,宽1—1.8厘米,仅下表面基部有毛或全部无毛。花枝呈穗状,长3—8厘米。颖果线状披针形,长10—14毫米,直径1.5—2毫米。笋期5月中旬。

植物学史

早在1882年,人面竹作为一种庭院观赏植物在美国尤其是在阿拉巴马州被大面积引种栽培,用来隔离视线及噪音,后来因其快速地繁殖以及缺乏相应的管理,同时美国人不食用竹笋,因而人面竹在美国的东南部快速传播,从马里兰州到佛罗里达州,从路易斯安那州到阿肯色州和俄勒冈州,都能看到茂盛的人面竹林,而且已影响到其他植物生长,因此2015年被佛罗里达州正式列为二级入侵植物。

形态特征

竿劲直,高5-12米,粗2-5厘米,幼时被白粉,无毛,成长的竿呈绿色或黄绿色;中部节间长15-30厘米,基部或有时中部的数节间极缩短,缢缩或肿胀,或其节交互倾斜,中、下部正常节间的上端也常明显膨大,竿壁厚4-8毫米;竿环中度隆起与箨环同高或略高;箨环幼时生一圈白色易落的短毛。箨鞘背面黄绿色或淡褐黄带红色,无白粉,上部两侧常枯干而呈草黄色,背部有褐色小斑点或小斑块,无毛,但沿底部生白色短毛;箨耳及鞘口繸毛俱缺;箨舌很短,淡黄绿色,先端截形或微呈拱形,有淡绿色的细长纤毛;箨片狭三角形至带状,开展或外翻而下垂,下部者多皱曲,上部者常平直,绿色而具黄色边缘。末级小枝有2或3叶;叶鞘无毛;叶耳及鞘口繸毛早落或无;叶舌极短;叶片狭长披针形或披针形,长6-12厘米,宽1-1.8厘米,仅下表面基部有毛或全部无毛。

花枝呈穗状,长3-8厘米;佛焰苞5-7片,长15-18毫米,各具数条鞘口继毛,缩小叶卵形至窄披针形,每片佛焰苞内有假小穗1-3枚。小穗含1-4朵小花,上部者不孕;小穗轴节间无毛;颖0-2片;外稃与颖相类似但较长,长15-20毫米,具多脉,沿边缘密生柔毛;内稃与外稃等长或较短,脊上具纤毛,脊间具2或3脉,脊外两侧各有2-5脉;鳞被长3.5-5毫米,被微毛;花药长10-12毫米;柱头2,羽毛状。颖果线状披针形,长10-14毫米,直径1.5-2毫米,顶端宿存花柱的基部。笋期5月中旬。

生长环境

人面竹属阳性植物。性喜温暖、湿润、向阳之地,生长适宜温度15-28℃,日照70-100%。耐寒、不耐热,冷凉环境生长良好,高温生长迟缓或不易萌发畸形秆。

分布范围

世界各地多已引种栽培。在中国分布于黄河流域以南各省区,但多为栽培,在福建闽清及浙江建德尚可见野生竹林。

栽培技术

起苗:起苗前1周充分供水,特别是对于两年左右的竹苗,由于须根甚少,起苗时难以带好须根,更需要给足水分。浇透水,对于表土板结的,浇水难浇透到深层,应在株基打几个小洞,让浇的水渗透到株茎各个根系,以便起苗时保持须根,提高成活率。起苗最好选择晴天,小雨天切忌拨苗,以防栽后落叶。应用铁锹在株基周围的土层立切后再铲起。这样既可少伤根,又可有完整的土球。对根系伤口多的,应用糊状黄泥浆涂根。包装对外运输时,应用保湿海棉浸水包扎,然后用塑料薄膜包裹并用绳子捆结实,苗木应用木条板钉箱放入木箱包装。

栽前准备:引苗到达目的地后,尽快开箱,把竹苗竖起疏放,剪去途中病残枯老枝,迅速放入流动水浸根,同时对叶面给养,可用植物动力2003或多元叶面肥。

整畦挖穴:畦地应选择山坡沙壤或黄沙壤地,对沙较多的土质,应填部份黄泥进行土壤改良。排水不良的,应开排水沟,穴地应先浇足水,然后填些茅草,疏松沃土。

栽植:栽植标准是每亩160株,按株行排列,栽植时将根系放入95%的黄泥浆浸蘸半小时。根苗放入穴内,理顺根系,填上一层细沙土,略提起株基,让根系伸展,浇上水,然后再填土至高穴面5厘米,压实,再浇足水。

植后养护:大穴栽植的单株竹苗定植后,应用木棍支撑捆扎牢靠,以防风吹摇动,影响根与土的结合而影响成活率。定植半个月后,为防止表土干白,要及时浇水。如冬季引苗定植,穴土面要加盖茅草保温,以防冻死。如秋季引种定植时,秋老虎阳光大时要加盖遮阳网。人面竹只要精心管理,不但成活率高,一般今冬栽明春有新竹,繁殖率特别快,有部份冬季出笋成竹。盆栽人面竹技术可参照其它盆景栽培技术。

主要价值

笋鲜美可食。又是一种庭院绿化、居室美化珍稀植物。该竹株型美观、节间花纹紧凑奇特,枝叶茂密、四季青绿,耐阴、耐寒,利用盆栽摆放室内具有发散奇特芳香味,驱虫灭蚊等奇效,同时又是制作旅游工艺品的天然材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