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抵抗

更新时间:2024-10-11 21:45

胰岛素抵抗是指胰岛素在机体中的生理作用减弱,是多种代谢相关性疾病发生的常见病理机制。其病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激素分泌增多及其他疾病等。特别是腹型肥胖,是导致胰岛素抵抗最主要的原因。

疾病类型

根据胰岛素剂量反应曲线不同分类

根据每日胰岛素总剂量分类

临床上在应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根据每日需要补充的胰岛素总剂量(即每日胰岛素总剂量,简称“TDID”),可将胰岛素抵抗分为三种不同程度。

病因

胰岛素抵抗的病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拮抗胰岛素激素增多和其他疾病等。

由于遗传原因导致胰岛素的结构异常、体内存在胰岛素抗体胰岛素受体或胰岛素受体后的基因突变等。

肥胖主要与摄入过多能量或消耗过少有关,尤其腹型肥胖是导致胰岛素抵抗最主要的原因,2型糖尿病患者诊断时60%以上人群伴有超重或肥胖。

体内除了胰岛素降低血糖之外,大部分激素均有升高血糖的作用,如生长激素糖皮质激素甲状腺素等,如存在肢端肥大症库欣综合征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等疾病导致体内上述升糖激素增多,可能会导致胰岛素抵抗。

妊娠、青春期及某些应激状态下可能出现生理性胰岛素抵抗,多为一过性;长期高血糖高脂血症、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某些微量元素如铬和钒缺乏等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活性增强可以促进脂肪分解引起血浆游离脂肪酸水平增高,从而导致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抵抗和脂联素水平的降低或活性减弱,骨骼肌细胞甘油三酯含量增多,胰腺β细胞内胆固醇积聚过多,造成其功能减退。近年来还发现脂肪细胞分泌的抵抗素可降低胰岛素刺激后的葡萄糖摄取。

症状

多数情况下,胰岛素抵抗患者没有自身特定的症状,但由于其普遍存在于多种代谢相关性疾病中,因此胰岛素抵抗者常常合并肥胖、血脂紊乱、动脉粥样硬化、凝血功能异常等,典型的胰岛素抵抗患者可能出现皮肤改变、餐前低血糖等。

黑棘皮症是胰岛素抵抗的特征性皮肤损害,表现为皱褶部位及颈部天鹅绒样及乳头瘤样黑色素沉着和过度角化。

部分患者如果没有按时进餐,会出现低血糖的症状,如心慌、手抖、出冷汗和极度饥饿感等。

就医

胰岛素抵抗是多种疾病的伴发状态,常常在由于其他疾病就诊时被发现。

糖尿病患者一般常规会评估胰岛功能;如合并肥胖、高血压高尿酸血症血脂紊乱多囊卵巢综合征等,或者出现上述黑棘皮症、餐前低血糖等表现,建议均要进行胰岛素抵抗的相关评估。

就诊时,医生一般会围绕患者相关疾病史、用药史进行询问,并进行包括肥胖评估、有无黑棘皮症等在内的体格检查。

就诊科室

内分泌科

相关检查

胰岛素抵抗患者需进行详细的评估以明确诊断,由于评估手段多样,且每种手段具有相应的特点,因此建议患者就医后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最合适的方式。

在下述评价指标中,葡萄糖钳夹技术是目前评价胰岛素抵抗和细胞功能最佳的方法,但费时费力。其次是频繁取样的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FSIVGT)和稳态评估模型(HOMA)。

过夜空腹测定血浆胰岛素浓度即可,具有简便易行的特点。一般来说,较高的血浆胰岛素浓度能反映出胰岛素抵抗的存在,但在部分胰岛功能下降的糖尿病患者中,还应补充测定餐后或葡萄糖负荷后血浆胰岛素的浓度。

具体评估公式为:HOMA-IR=空腹血糖(mmol/l)×空腹血胰岛素(mU/l)/22.5。该方法不适用于具有严重高血糖或B细胞衰竭的糖尿病患者。

目前公认检测胰岛素抵抗的最优方法,被认为是评价体内胰岛素敏感性、评价其他检测胰岛素抵抗方法的金标准。

具体操作方法为:将整个机体暴露于一个事先确定的胰岛素量中,维持血浆葡萄糖在正常范围内,测定每单位体重的稳定的葡萄糖代谢量。

每单位时间内葡萄糖输注量越多,说明个体对胰岛素越敏感。

具体公式为:QUICKⅠ=1/[log(I0)+log(G0)]。其中,I0指空腹血浆胰岛素(mU/l),G0指空腹血糖(mg/dl)。

通常情况下,健康人群该值波动于0.265~0.518。

此外,QUICKⅠ显示的结果与频繁取样的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FSIVGT)和高胰岛素正常血糖钳夹试验的结果相关性良好。

比值越低,胰岛素抵抗越明显,但在糖尿病患者中使用不准确。

在持续输注葡萄糖并进行模型评估时,在近于稳态的葡萄糖和胰岛素浓度下测定胰岛素敏感性,模拟了餐后的葡萄糖和胰岛素浓度,但不适用于胰岛素缺乏的个体。

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同时测胰岛素释放曲线。

基于OGTT的胰岛素敏感指数主要包括:OGTT葡萄糖曲线下面积(AUCG)和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I)、Cederholm和Wibell指数、ISI0、Sib等。

禁食后静脉给予固定量的常规胰岛素(0.1U/kg体重),在60min时测定血浆葡萄糖的减少值,减少越快说明胰岛素敏感性越好。但该检查方法导致患者出现低血糖的风险大。

即频繁取样的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FSIVGT)和微小模型。微小模型技术(MMT)是利用计算机模拟机体血糖与胰岛素动力代谢的关系,而同步计算出表示胰岛素抵抗程度的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和不依赖胰岛素作用的葡萄糖自身代谢效能(SG)。

鉴别诊断

胰岛素抵抗本身经过医生的细致评估,往往不难诊断,但由于胰岛素抵抗普遍存在于多种代谢相关性疾病中,因此医生往往需要鉴别导致这一情况的具体病因。

可出现胰岛素抵抗的常见疾病包括: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高尿酸血症血脂紊乱多囊卵巢综合征等,以及其他与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素作用减弱相关的疾病(如肢端肥大症甲状腺机能亢进症胰高糖素瘤库欣综合征)等。

出现极度严重的胰岛素抵抗的患者,其病因往往是一些少见病,具体包括:A型胰岛素抵抗综合征、B型胰岛素抵抗综合征、遗传性严重胰岛素抵抗综合征、胰岛素清除增加或胰岛素吸收异常等。

治疗

一般来说,原发性或遗传性胰岛素抵抗尚无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对于一些具有发生胰岛素抵抗的高危人群,应尽量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变预防胰岛素抵抗的发生。

如已表现为胰岛素抵抗,应根据不同的人群采取不同的方法积极治疗原发病,去除导致或加重胰岛素抵抗的因素,同时对个体所具有的代谢综合征不同组分进行个体化治疗

总的来说,就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为基础,全面防治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一般治疗

药物治疗

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以下药物进行治疗。

胰岛素增敏剂

噻唑烷二酮药物是强效的胰岛素增敏剂,可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代表药物包括口服的吡格列酮罗格列酮等。

主要不良反应包括心衰、水肿、体重增加和骨折风险增加等。禁用于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为Ⅲ和Ⅳ级的心衰患者,此外,肝功能不全者不推荐服用。

二甲双胍

口服二甲双胍可以增加肌肉、脂肪等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从而改善外周胰岛素抵抗。主要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其余如乳酸酸中毒、肝胆功能异常和皮肤反应等十分罕见。对于中重度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可造成组织缺氧的疾病、急性或慢性代谢性酸中毒等患者应禁用。

对已经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除上述两种降糖药物之外,其他降糖药物选择上可尽量避免选择增加体重的磺脲类药物或胰岛素。

通常可改用或者联合应用减轻体重或不增加体重的药物,具体如GLP-1类似物(艾塞那肽和利拉鲁肽等)、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和伏格列波糖等)、SGLT-2抑制剂(恩格列净、卡格列净和达格列净等)、DPP-4抑制剂(西格列汀、利格列汀、沙格列汀等)等。具体药物使用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对于伴有高血压的患者,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可能加重胰岛素抵抗,对糖代谢有不良影响,需避免长期大剂量应用。

钙离子拮抗剂对糖代谢无不良影响;

α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在降血压同时轻度改善胰岛素抵抗,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高血压患者发生糖尿病的危险。

脂代谢紊乱(如高甘油三酯、高游离脂肪酸血症等)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高甘油三酯血症和高游离脂肪酸血症可进一步加重胰岛素抵抗,应用调脂药物改善脂代谢可以减轻胰岛素抵抗。

必要时可根据医嘱进行小剂量肠溶阿斯匹林抗血小板治疗。

手术治疗

该疾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中医治疗

该疾病的中医治疗暂无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但一些中医治疗方法或药物可缓解症状,建议到正规医疗机构,在医师指导下治疗。

预后

有胰岛素抵抗的患者,如其胰岛功能已不足以弥补胰岛素抵抗的缺陷,且未及时进行干预,患者可逐渐发展为糖尿病。

除了遗传因素引起的原发性胰岛素抵抗之外,目前大部分胰岛素抵抗状态都是可以治疗的,尤其是在发生胰岛素抵抗初期,通过合理的饮食、运动、减重、降压和调脂等手段,完全可能早期预防或减少其对机体的不良影响,从而预防糖尿病。

预防

一级预防

初级预防促进了关于定期健康监测的重要性的公众教育。健康的饮食和增加活动量可以预防或改善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以及相关并发症的发作。强调行为改变和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是长期体重管理的关键项目。

二级预防

二级预防包括实验室检查胰岛素抵抗,可以更好地管理胰岛素抵抗的早期干预形式。

三级预防

三级预防可导致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并发症导致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降低。

参考来源: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