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7-12 07:11
《书之悟》一书的出版社是学苑出版社,作者是温长路,出版时间是2010-01。
本书是作者近年来书评和书序的选集,凡76篇,涉及中医学教育、临床、科研、管理及学科发展方向、中医药文化与普及等领域的广泛内容。这些内容中,既有作者对相关著作的评价、意见和建议,更有作者对该领域内相关问题的体会、看法和见解,许多观点对中医学的传承、发展具有启迪、导向作用,值得一读。有专家指出,这些书评、书序具有时代感、责任感和鲜明的个性特色,读之有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书是人类的朋友,“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读之以当朋友;幽忧,读之以当金石琴瑟。”(宋·尤袤《遂出小稿》)“几案罗列,枕席枕籍,意会心谋,目往神授,乐在声色犬马之上。”(宋·李清照《金石录后序》)“人读等身书,如将兵十万。”(清·彭兆荪《读书》)我对古人的教诲深信不疑,一生与书结缘:读书、教书、写书、编书、评书,在与书的纠缠中求生存、过日子、找快乐、消忧愁,自觉是一种绝好的享受。或许,这正应了英国哲学家、作家和科学家弗兰西斯·培根的话:“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敏,写作则能使人精确。”(《论读书》)
我读的书很杂,医学的、哲学的、文学的、史学的、农桑的、地理的等皆有兴趣,且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所爱。进入书中陶醉,跳出书外遐思,“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宋·陈善《扪虱新话》)我教的书专一,除多少涉足点文字学外,就是中医学了。传点师道、讲点感悟而已,并无多少创造。我写的书大大小小也有几十册,有自撰的,也有与人合写的;有主编的,也有担任策划的;有中医药学术类的,也有中医药文化与科普类的,还有文学类的。不过是些泛泛之品,愧无几本惊人之作。我编的书有限,主要是为出版界的朋友们帮忙,文史哲类的书籍都参与过。结识些朋友,开阔点眼界,也有意外的收获。我评的书不少,一是由工作性质决定,曾担任过有关部门委托的对中医药图书的审读工作,审读就是挑毛病、就是品头论足,算得上是“评书”的范畴吧!二是为熟识的部分专家、学者、朋友、弟子作序、写评,大体都是抬轿子的事。这些序、评,虽然都是些三两千字的小文,却是极费功夫的活计:要写就得读,要写好就得读透,圈圈点点还是颇动心思的。对序、评之类内容的构想,更是重要的环节,我不想用那些落套的程式去应付差事。说点肯定与否定的套话是必要的,最要紧的是如何写出具有鲜明启发性、导向性的亮点来。有影响的书评、书序,不仅要有与书共存的价值,附着于书中;而且要有独立生存与传播的个性,影响于书外。古人云:“有真性情,须有真涵养;有大识见,乃有大文章。”(明·陈眉公《围炉夜话》)我属于两者都不完备的写手,尽管对每一位朋友的嘱托都是尽心尽力去操作的,最终拿出来的也未必是受人待见的上乘之作,实乃心有余而力不足故矣!俗话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因而,我不敢随意接受更多朋友的约请,又坚持不了解其为人不写、不读其书不写、读不出味道不写、没有自己的观点不写的信条,这种迂腐和固执,或许在有意无意中伤害和得罪了一些朋友,这使我深感无奈和不安,也时时产生对人不起的自责。
摆在读者面前的这本小册子,主要是近年来我撰写的部分书评、书序的选集,大都是见于报刊的旧作,是基于不少好心朋友的撺掇而决定出版的,特别要感谢为出版提供实质性支持的学苑出版社和医药卫生编辑室的陈辉主任。把这本书定名为《书之悟》,缘于其中的文章都是我读书的感悟。“吾读人书”,是我为他人的著作撰写的评、序;“吾读吾书”是我为自己的著作撰写的序、跋,这两部分构成本书的基本框架。此外,把部分专家为拙作撰写的几篇序、评也收录在书中,以“人读吾书”之题名之,旨在记录他们对我的关爱和支持,展示他们超凡的意境和脱俗的笔法,以为我的纯苯之作有些弥补、添些光彩。所有这些评、序之作,有着共同的传递读书心得、传达作者理念、传播文化信息的作用,一并收之也觉合理。文章的排列,是以在报刊发表的时间为序的,没有任何刻意的成分。每篇文章的末尾,都注明了发表文章的报刊和该书的出版单位,以表达对新闻、出版界朋友们辛勤付出的谢意。部分文章在发表时曾被删改或改变了表述形式的,结集时均恢复了原貌,以使作者的初衷在本书中得到充分的表达。毫无疑问,书中的观点仅是个人的管窥之见,讹误之处难免有之,本人随时准备着聆听各方贤达们的高明之见。
“两眼欲读天下书,力虽不逮志有余。千载欲追圣人徒,慷慨自信宁免愚。”宋代文豪陆游的这首《读书》诗,是他73岁高龄时写出来的,读来使人怦然心动。我小他十稔,虽为庸碌之辈不敢与其比才,其读书之志倒是可以学得的。志于书,痴于书,苦于书,悟于书,受益于书,此生足矣!
温长路
2009.10.1于北京
·吾说人书·
铁肩担道义 辣手著文章
——读《干祖望医书三种》
展现中医学光辉的立体画卷
——解读六十集大型电视纪录片《黄帝内经》
把中医的高招献给读者
——《中医教您一招》丛书前言
在趣味中完成对医理的阐释
——评张大明的新作《小说中医》
润物无声颂国医
——《文化中医》读后感言
深入浅出说《内经》
——读张登本教授的《内经的思考》
伟哉中医 与日月同光
——读张效霞博士的《回归中医》
归来兮 永远的中医
——读曹东义教授的《回归中医》
长寿有道 道法中医
——读李俊德教授的《长寿有道》
打开中医教育史的尘封档案
——读王振国教授的《中国古代医学教育与考试制度研究》
在趣味中阐释“吃”的科学
——读段振离教授的新作《谷肉果菜养生谈》
一路走来路弥长
——读焦振廉教授的《当中医走到今天》
闻道探秘玉函中
——《中医必读百部名著》出版感想
以字说文 以文载道
——读沈澍农教授的《中医古籍文字研究》
迷眼初醒读华章
——张其成教授《易学与中医》评介
对中医存废百年之争的冷思考
——读张效霞博士的《无知与偏见》
始终原委索究竟
——评《药王千金方》的校释特色
凝结在翰墨间的中医情
——评《全国名老中医处方墨宝》
捕捉中医学深处的亮点
——评钱超尘、李云教授的《〈黄帝内经太素〉新校正》
为由活水源头来
——黄海波《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评介
裁云镂月弄新声
——《痛风居家疗法一本通》读后
医文药话总关情
——在《欣赏中医》中欣赏中医
解经不穷在读经
——贺《带您走近中医古籍》丛书出版
兴来一挥百纸尽
——《中医药文化》卷首寄语
十载凝就一段香
——感悟《懂得健康 懂得生命》
碎金璀璨 琼林耀辉
——《临证碎金录》平议
以史为鉴 继往开来
——《中华中医药学会史》评介
体物知身 体身知道
——对《感受中医》的感受
金嵌玉镶秀伤寒
——序《四库全书伤寒类医著集成》
千钧之弩一寸机
——序《中医百病百家验方》
精金美玉传不朽
——《大国医》热播中的文化思考
别开生面聊医案
——序《医案聊斋》
妙言解析男性生育中的烦心事
——皇甫予苏《男性不育妙手医》评介
利器善事 琢之磨之
——《医古文捷径成语通》序言
玉管麝煤颂长桑 ——《国医大师》读后
跬步不止 真积力久
——读高文柱教授的《跬步集》
让生命之树长青
——郭海涛《珍惜生命之树》序
追古抚今话中医
——《中医继承创新真诠》序
·吾说吾书·
在大千世界中探秘
——《千奇百趣话健康》解题
关注民谚中的健康科学
——《民谣谚语与健康长寿》前言
以歌吟药又年年
——《实用中药歌诀》引言
四季常念保健经
——《四季保健》卷首寄语
情趣盎然说中药
——《中药趣话》卷首絮语
略论民俗中的健康长寿观
——序《健康长寿与民俗风情》
王清任对《黄帝内经》的继承和发挥
——《王清任研究集成》概说
王清任创新精神的社会学基础
——《〈医林改错〉识要》自序
试论民歌诗词中的医学现象
——序《健康长寿的民歌诗词》
笔耕本草 嘉惠后学
——《李时珍研究集成》概说
对成语典故与医学关系问题的一些看法
——序《健康长寿与成语典故》
阐释药王学术思想 汇集后世研究成果
——写在《孙思邈研究集成》出版之际
对张子和及其《儒门事亲》的考辨
——《张子和研究集成》概说
在医海里奋力荡浆
——《医海泛舟》自白
五味人生七彩歌
——《诗苑趋步》自序
华佗研究钩沉
——《华佗研究集成》概说
节日文化中的健康话题
——《传统节日里的健康话题》导语
恋经耽典 若啖蔗饴
——《伤寒百年》导读
见证中医学与国民健康血肉关系的历史符号
——《健康长寿与俗谚俚语》导言
·人说吾书·
让民谚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健康 董建华
——《健康长寿的民谚》序言
附:从民谚中学习养生(书讯) 文 彦
从文业医写人生 许敬生
——序温长路同志的两部新作
谣谚新解见新知 张中义
——《健康长寿与民谣谚语》代序
汲取民俗文化中的精华 钱超尘
——序《健康长寿与民俗风情》
业医必识王清任 钱超尘
——序《<医林改错>识要》
千家言汇成一卷书 张家玮
——读《李时珍研究集成》
附:《李时珍研究集成》出版(书讯) 柳 湘
吟诗品歌说健康 许敬生
——读温长路的《健康长寿与民歌诗词》
在成语典故中淘取健康长寿之金 张其成
——评温长路教授的《健康长寿与成语典故》
在奇趣欣赏中享受健康长寿知识 段逸山
——《千奇百趣话健康》评介
张仲景学术研究成果之大成 钱超尘
——读《张仲景研究文献索引》
泛舟医海意深长 余瀛鳌
——序温长路教授的《医海泛舟》
附:《医海泛舟》一书出版(书讯) 李恩昌
漫步诗苑写心曲 钱超尘
——序温长路教授的《诗苑趋步》
亦文亦医铸辉煌 钱超尘
——喜读温长路先生的两本新作
节日文化对接健康科普 邹 斌
——《传统节日里的健康话题》评介
附:《传统节日里的健康话题》出版(书讯) 李恩昌
胸中无尘方注疏 张瑞贤 张 为
——读《金陵本<本草纲目>新校正》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