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里镇窑址

更新时间:2024-07-18 17:33

七里镇窑址,又称赣州古瓷窑遗址,位于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水东镇七里村,分布在贡江与赣雩公路之间的沿江地带,有窑包堆积16处,遗址总面积约2平方千米。

历史沿革

七里镇烧瓷业始于唐代末年,最早烧造的是青釉瓷,多为原土着窑工烧制,当时烧制的瓷器质量较差。烧造地点主要分布在今水东镇庙前村、沿垇村等地。

五代,七里镇造瓷业迅猛崛起,流行于北方的白釉瓷烧造技术很快在七里镇出现,创烧了颇具一定质量的白釉瓷,北方移民窑工给七里镇窑注入的新烧瓷技术。

北宋初,七里镇窑创烧了青白釉瓷。

宋代的七里镇窑,烧瓷技术达到新的高峰,创烧了仿漆器薄胎酱釉瓷,其釉色如赭,与北方定窑紫金釉产品釉色相近。还生产有褐釉瓷、黑釉瓷、白釉瓷等不同瓷种。

元初,战争与瓷土资源的枯竭,使赣州府人口减少,瓷器市场萎缩,七里镇烧瓷业开始衰退,明代早期便停止了烧造。

建国后,江西省人民政府曾先后对七里镇窑址做过调查。

1956年,七里镇窑址被江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王咨臣同志在赣南文物普查时发现。

1977年10月,江西省博物馆和赣州博物馆联合对七里镇窑址复查,在1985~1987年的发掘中,又发现30多米长的龙窑2条。

1985年11月~1986年1月,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东区砂子岭窑,揭露面积206平方米。出土遗物有窑工具匣钵擂钵、瓷轮轴。乳白釉有瓷唇口碗、狮钮盖扳手壶、折唇碗、高足碗高足杯。黑釉瓷有碗、盏和高足杯等。在堆积4.2米深处揭示一座龙窑遗迹。

1986年10月~1987年1月,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北区发掘周屋岭窑,揭露面积360平方米。堆积层内有砂层垫铺,把遗物分隔成明显不同的层位,且有早晚之分。探方西部主要是青白瓷;探方东部上层多褐釉瓷;中层主要是青白瓷;下层为青白瓷和青瓷。主要遗物有窑工具,褐釉瓷有碗、盏、罐、钵、瓶、炉、壶等,青白瓷有盏、杯、碗、碟、盏托、盘、灯座、水盂、注壶、注碗、鸟食罐、粉盒和瓶等一类器。西区发掘张家岭窑址。在窑包堆积岭中心同时揭示两座平行窑床遗迹和大量青白瓷、黑釉瓷等。

1991年9月~10月,江西省博物馆和赣州博物馆对在东距张家岭窑约2公里处的木子岭窑进行发掘。窑包高约9米,揭露面积675平方米。整个窑包堆积以东段最为丰富,厚达3米。出土窑工具有匣钵、火照、擂钵、荡箍、滚珠、试样等。陶器有缸、钵、器盖等。乳白釉瓷有碗、盏、碟、杯、鐾手壶等。

2014年7月至12月,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赣州市博物馆联合对七里镇窑址的周屋坞与赖屋岭两座窑包山进行了主动考古发掘。出土了近3万件各种釉色的宋元瓷器、匣钵、垫饼等。按照报批的发掘位置,首先在赖屋岭窑包布置了一条15米×2米的探沟进行发掘,第二天就碰到了一座龙窑(编号为14GQLY1)的窑壁。于是将这条探沟往南北方向扩展,转换成5米×5米与5米×10米的两个探方进行正式发掘,分别编号为14GQLT1与14GQLT2。其中T2随着龙窑窑身不断向北延伸,最后加长到了30米。在发掘过程中又在Y1东侧的窑包断面上调查发现了两条与其平行的龙窑(编号为14GQLY2与14GQLY3),从窑内堆积中采集到的瓷片标本分析,Y2的年代为五代,Y3的年代为北宋。考虑到Y2位于道路旁边,容易遭到破坏,又顺着Y2的位置加开了一条3米×17米的探沟(14GQ T3),对其进行发掘清理。总发掘面积为226平方米。在周屋坞窑又发现了一座宽达4米多的龙窑断面,考虑到这条龙窑特别大,而且从其断面上可以看到窑壁高达2.5米以上,于是在这座龙窑的位置上布置了一条10米×20米的探沟(编号为14GQZT1)。周屋坞的这座龙窑(编号为14GQZY1)位于整个窑包山的最西部,为了搞清周屋坞窑业堆积的时代,在这座窑包的最东面布置了一个5米×5米的探方(编号为14GQZT2)进行试掘。在周屋坞窑包山的发掘总面积为225平方米。

截至2015年,共揭示3条龙窑并出土了近3万件各种釉色的宋元瓷器、匣钵、垫饼等,瓷器主要有五代时期的青瓷、北宋早期的乳白瓷、北宋至南宋时期的青白瓷与酱釉瓷、南宋至元代的黑釉瓷等。

遗址特色

综述

七里镇窑址中多次改、扩建的宋代龙窑遗迹,最宽处达4.2米,窑尾遗迹保存较好。

七里镇窑各类瓷器的烧造年代大致可分为如下几个时期:唐末和五代产品有青绿釉和乳白釉瓷。北宋时期青釉瓷停烧,乳白釉瓷继续沿烧并有新的发展和提高。同时开始烧制青白釉瓷和黑釉瓷。未见白地彩绘瓷、青花瓷和仿龙泉青瓷。

从发掘资料来看,砂子岭窑多烧制青绿釉和乳白釉瓷。周屋岭窑多烧制青白釉瓷,应是宋代所建。张家岭窑产品多为黑釉瓷。这表明七里镇各个窑场产品各有侧重和分工,时代亦有早晚之分,窑场大致是由东向西发展出土遗物。

张家岭龙窑

张家岭揭示出两座平行的龙窑,两窑相距3.9米,东侧窑比西侧窑低1.2米。东侧窑呈长方形,窑长379米,斜长40米、宽1.87~2.17米窑头宽02米。各部位保存完好。火膛、窑头券拱窑壁等砌造精工。其窑身长度超过吉州窑本觉寺窑床。这种窑头小窑身长的窑床,具有节省燃料、充分利用自然风抽力的优点。西侧窑床,平面呈半月形。这是当时设计匠师利用岭端有限部位,有意识地延长窑炉长度(残长34.4米),以达到节能、保持高温、增加窑位、多出产品的目的。这种龙窑平行排列的格局,在江西尚属七里镇窑产品,造型新颖釉色丰富,纹饰秀丽工整。

袁屋岭龙窑

袁屋岭宽达4.9米的龙窑,是全国已发现的最大的古代龙窑。这么大跨度的龙窑,需要高超的起拱券顶技术。换言之,七里镇宋代龙窑是古代龙窑建筑难度最大的龙窑,可以代表古代中国龙窑顶峰时期的建造技术。

赖屋岭龙窑

赖屋岭窑包位于七里镇的中心,面积有1000平方米,考古人员在赖屋岭窑包发现2条龙窑,都是坐北朝南,平行分布,依次是五代、宋代的龙窑,2座龙窑窑尾早年被毁。在赖屋岭宋代龙窑遗址,火膛最高处达到了2.68米,窑门最高处有2.05米,窑前投柴室左壁最高处有2.53米,还在窑头部分保存了完整的券砖窑顶。

周屋坞龙窑

周屋坞窑龙窑位于周屋坞窑包山的西部,坐北朝南。这条龙窑的时代上限为北宋晚期,下限为南宋中期。这条龙窑保存了多达8层的窑尾挡火墙和烟室,可以清晰地看到其不断加高、加长、加大的改造痕迹。周屋坞宋代龙窑遗留下来的窑壁通高达到3.6米。在周屋坞宋代龙窑遗址,可以清晰地看到窑尾用砖垒成的烟室,其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层烟室上还留有排烟孔。经测算,该窑从南向北共有7个层次的窑尾挡火墙和烟室。

文物遗存

七里镇窑址出土大量窑具,其中款铭颇为繁复。款铭以钵、碗、盏、碟坯底去圈足边墙或坯片刻划烧成。可分为姓氏、文记、数码和花押等类别。

①姓氏类有:赵小二、陈立、崔十四、张、刘十、李、好七、封立、木、肖、王、小田、洪立、洪四、本、小本、重、刘立、崔等。

②文记类有:新祐立、十六、记十、记、生、重、子、大、立、立一、具记、大、法等。

③数码类有:壹、三、五、七、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五、十八、十九、廿、廿又、卅、五十、五十八、七十、六二、六五等。

④花押类有:宋、凸等。

部分匣钵边沿亦刻有张、甲、米、十、二十、三十一、黄等。

生活用具包括有青釉瓷碗、盏、罐、瓶、炉、壶。乳白和青白釉碗、盏、杯、灯盏、碟、盘、枕、水盂、注壶、注碗、罐、鸟食罐、擂钵、钵、瓶、粉盒。黑釉瓷有壶、钵、罐、瓶、碗、碟、杯、盅、砚、器盖、汤勺等。其中砂子岭、周屋岭以乳白釉、青白釉瓷为主,张家岭以黑釉瓷为主,碗约占出土总数40%,还出土部分陶罐、杯、瓶、缸和擂钵等。

科研成果

周屋坞位于七里镇窑址的东北部,根据以往考古调查的成果,这处窑址盛烧于两宋时期,可以采集到七里镇窑质量最高的代表性产品。而赖屋岭位于七里镇窑址的中南部,更靠近江边,这里能采集到晚唐五代时期七里镇窑年代最早的产品。

历史文化

相关人物

赵抃(1008-1084年), 字阅道,号知非子,衢州西安(今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人。北宋时期名臣。

景祐元年(1034年),进士及第,出任武安军(潭州)节度推官,治理崇安、海陵、江原三县,迁泗州通判。至和元年(1054年),授殿中侍御史。历任睦州知州、梓州/益州路转运使。入为右司谏,论事不当,出知虔州。宋英宗即位后,除天章阁待制、河北道都转运使,以龙图阁直学士、知成都知府。宋神宗即位后,担任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元丰二年(1079年),以太子少保致仕。元丰七年(1084年),赵抃逝世,时年七十七,追赠少师,谥号“清献”。

赵抃在朝弹劾不避权势,时称“铁面御史”。平时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长厚清修,日所为事,夜必衣冠露香以告于天。著有《赵清献公集》。

赵抃为朝廷开辟了一条全新的经济命脉,北宋的虔州成了“商贾如云、货物如雨、万足践履、冬无寒土”的商业繁荣城市,南来北往的旅人、商客、船队,将七里镇瓷器送往了北边遥远的中原,或者是南边的粤地琼海,甚至是南海之外诸国。这一时期的七里镇人口达城市人口的二十分之一,有六千之众。其中,既有北宋末期逃避战乱迁徙来的流民性质的普通工匠,也不乏和平时期专门从别处窑场(如南昌洪州窑)辗转而来的身怀技艺的烧瓷师傅。这种人才输入之变,其结果是给七里镇窑带来了烧瓷技术从粗放水平往较高水平的提升。

传说轶事

民间传说“先有七里镇,后有永和镇,再有景德镇”。不少专家评说,七里窑器物可与景德镇窑、吉州窑相媲美,有标新立异,曲尽其妙的盛誉。这些精品经大庾岭古驿道,运至广州,远销海外。后来,陆续出土的三足炉、酱釉乳钉罐、白釉执壶、镂空卷草纹香薰等精美瓷器仍为国内罕见。

文物价值

七里镇窑址考古发掘工作科学、规范,层位关系清楚,遗迹、遗物丰富。发现了从五代到元代的清晰地层,对探讨七里镇窑的生产史和青白瓷的始烧年代等学术问题具有重要价值。

周屋坞揭示的一处多次改扩建的宋代龙窑遗迹,最宽达到4.2米,窑尾遗迹保存较好,对研究宋代龙窑的体量大小和装烧量提供了新资料,是古代窑炉考古的重大发现。

文物保护

1959年11月,七里镇窑址被列为第二批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3月5日,七里镇窑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6年,在江西省考古学会主办的2016江西“考古新发现”评选中,赣州七里镇窑入列江西首批六大“考古新发现”。

2020年6月11日,赣州市自然资源局发布《江西省赣州市七里镇窑址保护规划(2018-2035)》。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七里镇窑址位于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水东镇七里村。

开放时间

早08:00~晚06:00。

交通路线

市内乘坐123、129路公交车七里镇下车即到。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