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

更新时间:2023-11-27 13:18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前身是上海外国语学院西语系英语专业,是国务院指定的国家级重点语言学院之一。1956年6月,国务院批准上海俄文专科学校改名为上海外国语学院,增设英、德、法语专业。1980年被批准为硕士点,1983年被批准为博士点,1996年被列为上海市重点学科。已培养了博士5名,硕士221名。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齐全,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学院概况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School of English Studies, SISU)始建于1956年,现已走过50多年光辉灿烂的历程,其“英语语言文学学科”是新中国创建最早的“英语语言文学学科”之一,是全国高校中教学科研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英语语言文学学科”之一,是全国仅有的7国家级英语语言文学重点学科之一,同时也是上海市重点学科,在国内外声誉卓著,享有崇高的学术地位。

英语学院的英语语言文学学科于1980年设立硕士点;1983年设立博士点;2003年获准设立博士后流动站。英语学院是上海外国语大学规模最大、基础最好、层次最高、师资最强、教授最多、课程最全、学生择业面最宽的学院。英语学院的学科定位是: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研究教学型外语学院。学院的培养目标是:为国家和地方培养思想品格高尚、专业知识精深、外语技能熟练、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层次、通识型、国际化英语专业人才。英语学院拥有层次分明、专业方向门类齐全的教学科研体系:本科生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博士研究生教育以及博士后流动站研究,在全国高校同类学院中名列前茅。

历史沿革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前身是上海外国语学院西语系英语专业。

上海外国语大学最早于1950年开设英语班,此时学校也更名为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外文专修学校。

1952午下半年,全国始行统一招生,同时开始院系凋整。根据教育部指令,学校只设俄语专业。

1956年6月,国务院批准上海俄文专科学校改名为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校重新增设了英语专业。1956年夏,学校从复旦大学等兄弟院校陆续聘来了方重凌达扬等教授,同时又从社会上招聘了一些英语教师,其中有董任坚、杨寿林、许天福等学有专长的人士。学校决定成立英语系筹备委员会,任命董任坚同志为筹委会召集人。英语系筹委会与法、德两系筹委会合建党支部,由林晓帆同志任书记,暂不招生,要求在一年内做好准备工作,1957年秋开学。英语系筹委会主要做了师资培训和教学准备工作,办了一个师资培训班,并派部分中青年教师分别到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校进一步培训。

1957年,全国正在开展“反右”斗争,高教部决定该校英、德、法语三个专业夏季暂不招生。根据当时情况,学校决定成立西语系,设英、德、法语三个专业。由方重任西语系主任,金丹任总支书记。1957年秋,英语专业由俄语系转来部分学生,成立一个班。这是英语专业最早的一批学生。该班学生于1961年英语系单独建系后毕业,这是英语系最早的一批毕业生。

1958年8月,根据高教部关于全国外语院校调整方案,上海第一师范学院外语系英语专业174名学生和陆佩弦、顾绍熹、秦小孟等二十多位教师并入上海外国语学院。从此,学校英语专业的办学力量日趋增强。

1958年至1960年期间,在大跃进教育大革命的浪潮中,英语专业的教师自编了一套英语教材1-8册,铅印,内部使用,这是学校自主编写的第一套英语教材。1961年春,经上海市高等教育局批准,学校英语专业单独建系。方重教授任系主任,李仲同志任副主任。与此同时,校党委决定成立英语系党总支,并调刘传圣同志任党总支书记。

建系以来,英语系对师资队伍建设相当重视。在当时尚不具备派遣教师出国深造、进修的条件下,青年教师的培养主要是在职进修和半脱产进修。但文革期间,学校的外语教育遭受重创。文革后期,学校在全国招收“工农兵”大学生。1972年起,连续三届约600名上海地区的中学毕业生进入地处安徽凤阳的“上外五七干校”战天斗地,其中约250名学习英语专业,四年期间边劳动边学习英语。文革结束后,上外同全国其他高校一样恢复了高考制度。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上外英语系的教学工作稳定发展,办学规模开始扩张。根据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需要,英语系增设了国际新闻和国际贸易两个新专业。

在英语系不断扩展的基础上,学校在恢复“夜大学”建制之后,相继建立了“出国培训部”、“徐家汇分校”、“英语二系”、“新闻传播系”、“对外经济贸易系”等教学单位。英语系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为这些部门输送了大量的教学科研骨干。

在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的同时,英语系领导始终把科研工作摆在重要的位置上,积极发动教师们在教学之余开展科研工作,旨在通过科研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并为以后深入开展科研工作、出版教学研究成果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80年代初,英语系党总支为加强教书育人工作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率先在推出了目标管理制度,率先建立了政治辅导员制度和班主任工作制度。

1980年,教育部批准英语系设立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点,1983年批准设立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点。随着学校的迅猛发展,英语系于1994年12月6日正式更名为英语学院,英语学科建设从此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于1996年和2001年连续被列为上海市重点学科,2001年被国家教育部列为全国重点学科。

学科建设

学科设置

英语学院以培养高端、精英英语专业人才为办学理念,以培养和成就学生一生的事业为导向,以建设高水平“研究—教学型英语学院”为发展定位,在夯实学生英语语言基本功的基础上,开展以英语语言、文学、文化为核心的人文通识教育,在保持全国重点学科传统特色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英语语言文学”、“英汉双语翻译”和“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教学科研水平,努力建设中国一流的外语学院,成为国家培养高端、精英英语人才的重要基地。

英语学院本科生教育有两个专业:英语、翻译(英汉双语翻译和多语种翻译)。

英语学院的本科教育专业特色为:人文背景下的语言、翻译、英美文学和文化教育。

硕士研究生教育有两个专业: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和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6个研究方向:

(1)语言学研究;(2)文学研究;(3)翻译学研究;(4)教学法研究;

(5)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研究;(6)测试学研究

博士研究生教育拥有两个专业: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和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20个主要研究方向:

(1)英语语言学;(2)第二语言习得研究;(3)语用学;(4)语言测试研究;(5)形式句法研究;

(6)语言认知研究;(7)语言哲学;(8)系统功能语法;(9)社会语言学;(10)认知语义学;

(11)外语教学理论;(12)英国文学;(13)美国文学;(14)莎士比亚研究;(15)美国诗歌研究;

(16)当代西方文论;(17)红楼梦翻译研究;(18)口译研究;(19)英汉语言对比研究与应用;

(20)英语修辞理论与应用研究

博士后流动站有在站研究员若干名。

研究中心

(1)中国外语教材与教法研究中心

(2)英美文学研究中心

(3)语言与翻译研究中心

(4)英语教学测试研究中心

(5)创新人才培养研究中心

(6)中西比较文化研究中心

(7)英语国家研究中心

本科教育

英语学院设有英语和翻译两个本科专业:

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文学基础和深厚的人文修养,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通用型、复合型高端、精英人才。

翻译专业是教育部2007年批准设立的新专业,旨在培养英语高级口译、笔译人才和复语翻译(即多语种翻译)人才。

英语专业和翻译专业共同开设了以下专业必修课程:基础英语综合课、英语泛读、英语视听说、英语口语、基础英语语法、英美概况、口译、笔译、英国文学史、美国文学史等。

英语与翻译专业还开设以下选修课程:词汇学、英语语音、英语应用文写作、高级英语视听说、英语影视、英国文学选读、美国文学选读、英国社会与文化、美国社会与文化、修辞学、语言学、应用文翻译、美国诗歌选读、英语短篇小说选读、英语散文选读、英语长篇小说赏析、英国思想史作品选读、美国思想史作品选读、西方戏剧精华、美国历史、英语报刊选读、英语文体学、中国文化(英文讲授)、西方经典原著导读、联络陪同口译、交替口译、政务口译、商务口译、视译同声传译、国学典籍翻译、商务翻译、报刊选读与翻译、影视翻译、文体翻译、文学翻译、应用文翻译、西方翻译理论概要、语言与翻译等。

此外,每个专业的学生都可再选修本校和跨校的其他专业的有关课程。

师资队伍

英语学院拥有一支学术造诣精湛、教学效果优异、科研成果丰硕、梯队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的优秀师资队伍。学院现有教授15人(其中55岁以下的教授13人)、副教授20人、讲师27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5人、在读博士生10人,其中一半以上的专任教师都有国外留学或访学经历。

不少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全国英语界享有很高的声誉,担任了教育部外语指导委员会工作,以及国家级教材评定专家和教学评估专家的重任,学科带头人始终占据全国外语界的制高点。所有教授,尤其是学术精湛、全国知名的教授都亲临教学一线为学生、尤其是为本科生开课。结构合理、阵容强大、水平高超的教师队伍既为学院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又确保学生在校期间自始至终都能享受优质教育。

教学科研

英语学院坚持“以科研引导教学,以教学促进科研,科研教学并重,培养高层次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办学理念,奉行“求真务实、积极进取、勇于创新、争创一流”的办学态度,在教学科研上取得了累累硕果。“十一五”期间,学院获建国家级教学团队及国家级特色专业;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两门,上海市精品课程6门,在全国高校同类院系中处于领先位置;多次获得国家级和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奖和优秀教材奖;多次获得国家级和上海市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多人多次承担了多项国家和上海市科研项目,为繁荣我国的外语教学与科研作出了突出贡献。近三年来,学院英语专业专任教师出版学术著作及国家级规划教材50多部,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及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有关教学科研论文100多篇,承担各级项目53项,其中省部级以上项目8项。

教学资源

英语学院教学科研条件优良。学院资料室藏书丰富,其中有将近两万册的图书是由学院老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知识结构,为了提升学生人生境界、提高学生英语水平、拓宽学生视野而特地采购的。国内外学术期刊和报纸50余种,影像资料700多盘。此外,上海外国语大学图书馆还藏有与英语学科有关的图书约40万册,学术期刊和报纸200种,影像资料1000余种,英语原版电影近1000部。学院拥有一幢独立的教学楼,建有学院独立使用的多媒体教室22间,同声传译实验室一间,学校还提供学生使用的语言实验室16间。

著名学者

方重

  方重(1902-1991),字芦浪。著名文学家、翻译家、中古英语专家、比较文学专家。著名的乔叟研究专家,陶渊明诗歌翻译者。192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留学美国,先后在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攻读英美文学专业,获学士及硕士学位,1927年归国,历任南京中山大学及武汉大学英语系主任、教授,应英国文化协会之聘,到剑桥、伦敦、爱丁堡及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讲学,历任上海外国语学院西方语言文学系和英语系主任、教授及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译协理事,上海外文学会会长。著有《十八世纪的英国文学与中国》、《邓与布朗宁对于人生的解答》、《诗歌集中的可罗列奇》、《英国诗文研究集》、《乔叟论》等,译有《乔叟文集》、《坎特伯雷故事集》、《近代英文散文选》、《理查三世》(英译汉)及《陶渊明诗文选译》(汉译英)等;由于在翻译、研究乔叟的作品上所取得的成就,英国出版的《名人传》,每年都列有方重的传略;1977年,美国学术学会主席、乔叟专家罗明斯基访问中国期间,专程拜访了这位七旬老人,称他“为中西文化的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章振邦

章振邦,1918年生,英语语言研究专家。曾任上海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副主任。1940年至1944年在武汉大学外文系英语专业学习,毕业获学士学位。1944年至1946年间在武汉大学外文系任助教,1946年至1956年间,先后在安徽大学、华东人民革命大学江淮分校、安徽师范大学任教,1956年进入上海外国语学院英语系任教,1985年被评为教授,1987年离休。主编《新编英语语法》系列丛书,包括《新编英语语法》、《新编英语语法教程》、《新编英语语法概要》,《新编中学英语语法》,等等。在《外语教学与研究》、《中英语文教育》、《外国语》发表英语语法研究方面的论文十余篇。

杨小石

杨小石,1923年生,教授,历任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系副主任、主任、名誉主任。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美国文学研究会理事、上海翻译家协会理事。194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外文系英语专业,获学士学位,先后在上海私立华侨中学、上海私立中正中学、上海光华大学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工作,1956年调入上海外国语学院西语系英语教研组工作,先后任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主任、名誉主任。1980年被评为教授、博士生导师。1989年至1991年间,先后在美国北亚利桑那州大学和衣阿华州瓦特堡大学担任客座教授。1993年退休。

李观仪

李观仪,1924年生。1946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英文系,1951年毕业于美国斯坦福大学英文系,获英国文学硕士学位,1953年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院图书馆学系肄业,1953年回国,在华东化工学院图书馆工作,1956年调入上海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工作,1986年被评为教授,1994退休。李观仪教授长期从事英语教学法研究,在《外国语》、《外语届》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主编《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法》(论文集)、主编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教材《英语》,主编《新编英语教程》(1-8册,包括学生用书、练习册和教师用书)。

侯维瑞

侯维瑞(1943-2001),著名英美文学专家、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外国语》编委。1943年生于上海,1965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学院英语系,留校任教。1979年作为国内派遣的首批学者之一赴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深造,专攻英美文学,兼修语言学课程,1981年获文学硕士学位。1984年出任上海外国语学院副院长,1985年破格从讲师直接晋升为教授,1986年经教育部批准为博士生导师。侯维瑞教授在我国英美文学研究领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他治学严谨、笔耕不辍,从1983年至2000年,出版了专著、译著多部,发表了论文数十篇,共计200多万字,其中《现代英国小说史》《英语语体》《英国英语与美国英语》《英国小说通史》等影响甚巨,屡屡获奖,深受学界好评。

教书育人

 英语学院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紧密依靠全院师生员工,全面贯彻人才强校、学科强校的方略,有效地进行全方位素质教育,积极开展“跨世纪党建工程”、“师德教育”、“教学体制、专业结构改革”等系列工作。学院发扬求真务实、高效精干、开拓创新的工作作风,在各项教学任务日趋繁重的形势下,充分发挥在教学、育人工作第一线的政治辅导员、班主任和广大党员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在全校乃至在全国范围内的多项工作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学院教师十分关心经济困难学生和少数民族大学生,2003年底由教师发起成立了“英语学院帮困助学基金”,广大教职员工坚持常年踊跃捐款,设立了多种奖项,既帮助英语学院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又营造了和谐互助的学院氛围。

学院广大教师为人师表,热情关爱学生,多次受到各级媒体、学生家长的报道和表扬。汇聚学院师德师风感人事迹的《班主任耕耘录》一书,受到包括《人民日报》、《文汇报》等在内的许多重要媒体的报道,多次受到教育主管部门领导的赞扬和肯定。

学生培养

随着中国英语教学的普及以及学生入学英语水平的普遍提高,英语学院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和调整,以适应全球化时代对外语人才的更高要求,进一步满足社会对高级外语人才的迫切需求。为实现通用型、复合型高端、精英英语人才培养目标,学院在教学模式上提倡“语言技能训练人文化,人文课程技能化”,既夯实学生的语言技能基础,又在语言技能教学的同时,扩大学生视野,健全人文知识结构,培养批判性思辨能力。通过严谨的专业训练和全方位的素质教育,英语学院的本科学生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扎实的英语语言功底和良好的听、说、读、写、译综合技能,在历年全国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中,通过率及整体水平名列同类高校前茅。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毕业生直升为本专业的研究生,报考本专业研究生的录取率也达到相当高的比率。另外,学院学生在市级、国家级乃至国际竞赛中屡次获奖,为学校赢得了诸多荣誉,充分展示了名校大学生的才华和风采。

学生就业

英语学院的学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毕业生遍布世界各地。根据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英语学院毕业生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肯定和高度赞扬。英语学院培养的各类高层次人才长期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和青睐,近5年来,每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都很高,毕业生的主要去向为:国家部委(如外交部、新华社、外经贸委)、市政府机构(如市外事办、市外经贸委)、外国驻沪领事馆、外资企业、外贸公司、新闻单位、金融机构、国际咨询机构、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国际广告公司、大型国有企业、出版单位、高等院校等。

近年来,学院还加强了对学生的海外留学指导,在打造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与深厚的人文底蕴的英语特色人才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已有多名学生申请到赴美国的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英国的剑桥大学和帝国理工大学、日本的东京大学、法国的巴黎高等商科学院、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大学等国外一流名校深造的机会。与美国肯特州立大学的“3+2”项目的合作也已顺利开展,多名学生在三年级结束后直接赴美攻读硕士学位。

社会服务

英语学院还承担了诸多服务于全国和上海地区的大型英语培训、测试、翻译等项目,其中包括“全国英语专业四级和八级考试”、“上海市通用英语考试”、“上海市英语口译资格证书考试”、“BEC商务英语考试”、自学考试、高考英语口试和笔试的命题、辅导和阅卷工作,以及上海市政府承办的“世界财富论坛”、“APEC会议”、“国际艺术节”、“申博文献翻译”等重大活动的部分会务、翻译工作,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绝大部分学生都参与了语言类等志愿服务工作,为上海乃至全国的社会、文化、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合作交流

英语学院与国外许多著名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如英国的西敏寺大学(University of Westminster, 2001)、利兹大学(University of Leeds, 2002)、诺丁汉大学(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2006)、莱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Leicester, 2008);美国的马里兰大学(University of Maryland, 2001)、汤森大学(Towson University, 2001)、佛罗里达大学(University of Florida, 2002)、科罗拉多大学(University of Colorado, 2006)、肯特州立大学(Kent State University, 2008)、丹佛大学(University of Denver, 2008);加拿大的奥塔格大学(University of Otago, 2001)、卡尔顿大学(Carleton University, 2005);新西兰的基督城理工学院(Christchurch Polytechnic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01)等。为实现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英语学院正加大国际化办学力度,与国外多所著名大学接洽、商谈联合培养事宜,合作办学模式灵活多样,包括“2+2”、“3+1”、“3+2”、交换生项目、短期游学等,为本院学生创造更多国外留学和游学的机会。英语学院还经常邀请国外知名专家、学者前来讲学,每年都主办一两次较高层次的国际学术会议。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