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法学院

更新时间:2024-07-29 10:15

东南大学于1995年恢复法律系,隶属于人文学院,后于2006年9月重新设立法学院,已获批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

历史沿革

东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双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学校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南京。东南大学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等学府之一,素有“学府圣地”和“东南学府第一流”之美誉。

东南大学法学学科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最早源于1928年中央大学法学院(现南京大学法学院)。首任院长为民国时期著名法学家谢冠生教授。院址为现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东南院。时年中大法学院人文荟萃,名流云集,为东南法学一时之冠。学界、政界著名人物韩忠谟钱端升杨兆龙梅仲协史尚宽、刘克镌、曾劭勋、黄正铭、金国鼎、范馨香韩德培等,或曾任职于或曾就学于中央大学法学院,缔造了法学数十年的辉煌。

东南大学为实现综合性大学的目标,于1995年恢复法学专业,成立法律系,隶属于人文学院,院长刘道镛教授兼任法律系系主任。

1995年9月,法律系第一届本科新生入学。复建后的法律系,以实务型教学为特色,努力培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急需的法律人才。2000年,东南大学与南京铁道医学院、南京交通高等专科学校等共同成立新东南大学,法律系教师队伍得以充实,并在本科人才培养中设立了全国第一个医事法学方向;自2000年先后获批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民商法学和法理学等三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2006年,学校决定重点建设、加速发展法学学科,于9月19日发布《关于成立法学院的通知》(校通知〔2006〕34号文),法学院正式设立。复建后首任院长为第六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周佑勇教授。继任院长为第七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刘艳红教授。经过近20年的恢复重建与发展,法学院办学规模不断壮大,办学质量与学术地位持续上升,已成为学校重点发展学科与“985工程”重点建设的人文社科创新基地,形成了与学校“双一流建设”相匹配的学科优势与特色。

办学条件

组织架构

法学院下设5个教研室(法理法史学、宪法学和行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与国际法学),6个学术研究机构(宪政与人权法研究所、医事法研究所、城市法治与发展研究所、比较法研究中心、工程法研究所与刑事法研究所),另设有法律硕士教育中心、法学图书资料室、法学院网站和行政教辅机构。

法学院及其科研机构致力于发展与国内外著名院校的稳定合作关系,为本学科加强关于两岸比较研究、大陆与香港地区的比较研究以及大陆法系、英美法系的研究,及时把握本学科海外的最新研究成果,提供良好的条件与渠道。

已拥有最高人民法院重点研究基地“司法大数据研究中心”、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基地“反腐败法治中心”、江苏省交通运输行业政策法规重点研究基地“交通法治与发展研究中心”等省部级以上重点研究基地。

师资队伍

师资结构合理,实力雄厚。法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1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26人,讲师12人;45岁以下青年教师比例78%,教师博士比例近100%,海外经历教师约45%。拥有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2人、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务院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5人、教育部法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以及江苏省“333工程”高层次人才、省十大优秀青年法学家、省“五个一批”人才、省突出贡献专家、省“六大高峰人才”、省高校“大学生最喜爱教师”、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等20余人次。教师队伍年轻化、国际化,是一支既有高端领军带头人,又有充足的青年优秀教师人才储备的创新团队。

学科建设

学科体系完整,特色发展。学院2007年获批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JM)、2008年在法学门类下的马克思主义学科点独立招收法学博士研究生、2011年获批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6年新增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由此形成了法学本科、法学硕士、法律硕士和法学博士“四位一体”的学科完整体系。

学院秉承“交叉性、团队式、实务型”的办学宗旨,在大力发展传统基础学科的同时,致力于发展新型交叉学科,已形成宪法与行政法学、刑事法学、人权与法理学、民商经济法学四大传统学科为优势的学科板。同时,依托学校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特殊优势,通过与土木工程学院、交通学院、建筑学院、医学院、计算机学院等强势理工学科交叉进行跨学科建设与发展,在全国法学院校中率先形成了以工程法、交通法、医事法、大数据司法等四大交叉学科为特色的新型学科领域,使法学科研密切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

在2012年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本学科以法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的身份参与评估,在全国排名第29位(在具有法学硕士授权的51所参评高校中位列第1名)。

专业建设

法学院始终把培养高水平人才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2011年首创在法学硕士点中独立设置“医事法、工程法”两个专业方向,同时在法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上实施法学与工学(医学)双专业交叉性的“4+3”模式,以培养符合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复合型法律人才。

人才优先发展,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基于复合性人才培养的需要,法学院除了建有法学学科的教学科研团队外,还建立了有理工科教师参与下的“工程法”、“医事法”等交叉特色创新团队;构建了包括模拟法庭、法律诊所、7个特色研究机构、32个校外教学实践基地及13个人文社科研究生工作站、2个“产学研用”校外联合基地在内的多环节、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从而开拓形成了一条“交叉性、团队式、实务型”的特色人才培养之路。

2012年,法学专业入选江苏省高校省级特色专业,以及江苏省“十二五”高校重点建设专业。拥有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工程与法律》、省级精品课程《行政法学》、省级精品教材《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江苏省“十二五”规划教材《刑法学》,获得多项国家及省级教学成果奖。

课程建设

主修课程:学科主干课有法学导论、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宪法学、行政法学、行政诉讼法学、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知识产权法学、经济法学、商法学、国际法学、国际私法学、国际经济法学等,采用双语教学的课程有国际私法学、国际商法学等。

培养方向: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法学思维和法律实务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法学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运用法律管理事务与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办学成果

学术科研

法学学科各项科研指标获跨越式发展,取得“3项国家级重大标志性成果”,包括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2011)、1项国内人文社科最高奖——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12)、1项全国哲学社科规划办“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2014)。十二五期间,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40余项,其中获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5项、获江苏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0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共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8项(含重大1项、重点2项)、省部级项目43项;共发表CSSCI来源期刊论文400余篇,出版著作、教材70多部。据中国法学会官网“中国法学创新网“CLSCI(中国法学核心科研评价来源期刊)论文他发数统计排名,五年来始终排名全国前20强,其中宪法与行政法学、刑事法学稳居全国前10强。“反腐败法治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果《加快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研究》获得中国法学会及中纪委领导批示,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反响。

科研成果显著,核心竞争力持续上升。十二五期间(2011-2015),法学院各项科研指标获跨越式发展,取得“3项国家级重大标志性成果”,包括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2011)、1项国内人文社科最高奖——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12)、1项全国哲学社科规划办“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2014)。五年来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40余项,其中获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5项、获江苏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0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共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8项(含重大1项、重点2项)、省部级项目43项;共发表CSSCI来源期刊论文276篇,出版著作38部。据CLSCI(中国法学院核心竞争力来源期刊)论文他发数统计排名,五年来始终排名全国前20强(2011年排第13名、2012年排16名,2013年排15名,2014年排13名),其中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一直稳居前10强。

国际交流

法学院十分注重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已独立主办或承办了“第三届海峡两岸行政法学术研讨会”、“中日医事法研讨会”、“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第四届国际人道法师资培训班”、“第一届海峡两岸工程法研讨会”、“第七届中日公法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第十三届海峡两岸行政法学术研讨会”、“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第26届年会”、“首届海峡两岸暨中日医事法研讨会”等全国性或国际性学术会议。

邀请了大批国内外知名学者来学院讲学,与美国、欧洲、日本、台湾等国家与地区的一些大学法学院建立了持久的合作与交流关系,每年派出教师、学术赴境外高校交流,接收境外留学生来院访学。

培养成果

法学院高度重视人才综合素质培养,除了抓住课堂教学,还通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国防知识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切实提高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以各类学术竞赛活动、文化娱乐活动、体育竞技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为平台,增强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服务能力,锻炼学生参与、组织活动能力,全面拓展学生的素质。

先后有两个班级获得“全国先进班集体”,两个班级获得“江苏省先进班集体”,两个团支部获得“东南大学国旗团支部”,两个团支部获得“东南大学特级团支部”称号,我院王唯唯、吉海东同学参加的团队获得全国第三届“天堂硅谷中国大学生创业设计竞赛”金奖。

近五年获江苏省“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资助项目28项,省级优秀硕士论文2篇;本科生获得5项“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5项“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等。上百人次获得国家奖助学金等奖励金,获得江苏省优秀学生干部、江苏省三好学生、江苏省社会实践先进个人、东南大学优秀学生干部、东南大学三好学生等各类荣誉称号。

此外,我院学生代表我校多次在全国、省市的各类文体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法学院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的培养,1995级班集体及2000级班集体被教育部、团中央等授予“全国先进班集体”称号,该院学生参加的大学生创业团队曾获得“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金奖。

毕业生主要服务于国家各级司法机关行政机关、律师事务所、专利事务所、公司、企事业单位,从事法官、检察官、公务员、律师、法律顾问、职员、教师等职业。

学院领导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所获荣誉

2022年4月,东南大学法学院2019级法学专业250191班团支部被授予“江苏省五四红旗团支部(团总支)”称号。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