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21 19:36
中共吉林省委党校(吉林省行政学院),创建于1948年5月,是中国共产党吉林省委员会直属事业单位,是中共吉林省委培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是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和省级重点智库单位。
60年的发展历程大体经历了六个时期:1948年至1953年,为初创时期;1954年至1965年,为曲折前进时期;1966年至1970年,为停滞时期;1971年至1978年,为恢复时期;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为大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先后经历了拨乱反正和正规化建设两个阶段;进入新世纪以来,以中央2000年10月下发《关于面向21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为标志,省委党校进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省委党校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党校各项工作,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总结的党校办学九条经验和曾庆红同志提出的“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十六字办学新要求,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党校工作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2006年3月,省委、省政府决定省委党校与省行政学院合并,实行一套机构、两块牌子。合并后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实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广大教职工在校(院)委的领导下,正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奋勇前进,努力把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建设成全省开展干部培训教育的综合性基地。
校(院)实行校务委员会领导体制,现任校务委员会由8人组成。省委副书记兼任校长,日常工作由常务副校长(院长)主持。
机构设置 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内设机构分为行政(党群)管理部门、教学单位、科研单位、教辅单位、直属单位五个类别。行政(党群)管理部门有:办公室、教务处、科研处、进修部、培训部、研究生部、业务指导处、国际交流合作处、人事处、财务处、资产管理处、物业管理处(劳动服务公司)、后勤服务处、保卫处、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处、监察室、机关党委、教育工会等;教学单位有: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中共党史和党的建设、公共管理、工商管理、法学、文化学、现代科技、外语(文体)教研部等;科研单位有: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所、党的建设研究所、吉林省行政科学研究所等;教学辅助单位有:信息网络管理中心、教材采编发行中心(中央党校出版社吉林分社)、图书馆、《长白学刊》编辑部、《行政与法》编辑部、多媒体教学中心(前进大厦)等;直属单位为吉林省行政管理干部学院,设有院长办公室、教务处、学员处、学籍处、教材处、招生办公室等,主要承担成人专科、函授专(本)科和在职研究生学历教育工作。
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现有教职工952人。其中,在职教职工581人,离退休教职工371人。为了焕发教学主体的生机与活力,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遵循干部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积极实施“人才兴校”战略。特别是通过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努力构建有利于提高教师执教能力的新机制,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鼓励教研人员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参加进修培训、做访问学者、出国出境考察、开展社会调查、加强学术交流、承担或参与重要科研课题等政策和措施,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联系实际的能力。现有教研人员196名,占职工总数的34%。教研人员中,有教授42人,副教授74名,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专业人员40余名。此外,还聘请了一批著名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不断加强,有力促进了党校(行政学院)教育事业的发展。
为了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着眼于党校(行政学院)长远发展的需要,2006年,校(院)委决定,把“争创一流校院、构建和谐校园”作为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争创一流校院”包括争创“一流教学、一流科研、一流管理、一流队伍、一流服务”五项内容;“构建和谐校园”包括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的部门关系、和谐的工作秩序、和谐的舆论氛围、和谐的校园环境”五项内容。两个方面、十项内容,相互联系,互为补充,是一个完整统一的整体,基本涵盖了党校(行政学院)各方面的工作,全面勾画了党校(行政学院)的未来发展蓝图。
着眼于干部教育主渠道、主阵地、主力军作用的发挥,省委党校与省行政学院合并后,初步确立了富有省级干部校院特色、“一体两翼”的办学新格局,即以党员领导干部培训和公务员培训为主体,以行政管理干部学院的继续教育和委托培训为“两翼”。每年党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参加的主体班次培训规模,将达到1200人左右;中央党校、省委党校函授专(本)科和在职研究生教育,有在校学员近3万人;各有关系统、行业的委托培训班次和规模正在迅速发展;省行政管理干部学院正在积极开拓教育市场,探索多元化办学渠道,力争创办一所公务员预备学院。此外,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还设有哲学、经济学、党史党建等3个专业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权、参加全国统考的硕士学位点,现有在校(院)硕士研究生30余名。
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从培养高素质党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目标出发,以更新教学观念为先导,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党员领导干部的培训,开始由传统的素质培训向素质培训与能力建设相结合的目标转变。公务员培训坚持以提高公务员素质和行政能力为核心,以公仆意识、现代管理、依法行政为重点,努力形成特色鲜明、主线突出、科研含量高、联系实际紧、学科覆盖广的新的培训格局。积极探索和综合运用研究式、案例式、菜单式、模块式、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等新的教学方式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健全和完善教师教学质量评估制度、教学分析和总结制度、教学激励与表彰制度,从制度层面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坚持“严格、有序、规范、有情”的原则,加强学员管理,严肃学员纪律,完善学籍管理、学习管理、学员党支部管理、生活管理以及考试考核等项制度。2003年以来,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共举办党员领导干部、中青年后备干部、理论宣传骨干、党员高级知识分子、骨干企业经营管理者和各类公务员进修班、培训班、专题研讨班48期,培训各级各类干部5158人次。
2003年以来,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依据“调整科研结构、强化组织功能、完善管理机制、全面实现科研‘四个服务’方向”的主导思想,制定并修改了科研管理若干规定,将科研管理纳入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建立落实学科研究方向规划,形成了教学科研一体化的运行模式;确立并实施课题和专著招标制度,强化了科研活动的组织功能;建立科研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了教研人员出“精品”的积极性;组织有实际意义的科研活动,营造了科研学术氛围。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科研工作在方式上实现了“个人研究”与“集体攻关”相结合,特别是在申报国家和省社科项目,以及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的研究课题方面,充分体现了集体研究与攻关的力量;在内容上实现了“基础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相结合;在成果上实现了“数量”与“质量”相结合;在功能上实现了“为教学服务”和“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相结合。《长白学刊》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行政与法》被评为全国高校核心期刊,转载率逐年上升,学术影响逐步扩大,是校(院)对外展示科研水平的重要窗口。自2003年以来,我校获得国家级和省级社科基金立项26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4项,省社科基金项目20项,中央党校社科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9项,“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资本营运跟踪研究”和“地区经济差距整合的政治学研究”等国家级课题影响较大;公开出版了当代中国行政文化思考丛书《行政伦理》、《行政文化》、《行政精神》、《行政哲学》、《行政领导》和《执政能力与政治建设研究》、《社会主义荣辱观概论》、《现代技术与形而上学—海德尔的技术批判思想研究》等有代表性的著作20多部,文字达600万字以上;发表1100多篇有价值的学术论文,其中50%发表在核心期刊以上,在《中共党史研究》《政治学研究》《人民日报》等发表的部分学术论文在国内产生一定反响。
党的十六大以来,省委党校和省行政学院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机关党建工作纳入学校工作的大局中安排和部署。坚持不懈地抓好理论武装工作,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任务开展机关党建工作,不断增强了机关党建工作活力;加强党员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树立党校人的良好形象;强化监督机制,不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使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在2005年开展的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六查六看”,丰富了活动内容,增强了教育效果,受到了省委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中央督导组的较高评价。省委党校机关党委连续三年被省直党工委授予“省直机关先进党委”荣誉称号,教育工会被省总工会授予“先进工会”荣誉称号。
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占地面积17万平方米,分为南、北两个校区。南校区(原吉林省委党校校区)坐落于风光秀美的南湖之滨前进大街上,是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的教学、科研、行政中心,主要承担着党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培训的任务。北校区(原省行政学院校区)位于市区交通便利的青浦路,主要用于拓展办学功能,开展继续教育。2003年以来,南校区按照整体设计、分步实施的原则,分期分批完成了“五大工程”的建设和改造任务。一是综合教学楼(前进大厦)建设工程,建筑面积16609平方米,省政府投资4300万元。内部设有环形阶梯式报告厅、多种语言同声传译学术报告厅、语音教室和多媒体阅览室、学员论坛室、座谈讨论室和若干适应研究式教学需要的大小教室。基本实现了“多功能、智能型、现代化”的特点。综合教学楼投入使用后,不仅彻底改变了过去教室严重不足、设备陈旧落后、不能满足教学需要的状况,大大提升了党校(行政学院)的教学能力,而且全面提升了党校(行政学院)对于主体班次和会议的接待能力。二是部分学员楼改造工程。按照“学习安静、生活简朴、使用方便”的原则,对1、2号两栋学员楼进行了改造和装修,进一步改善了学员的住宿条件,受到了学员的普遍好评。三是综合服务楼建设工程。为更好地为学员和教职工服务,学校自筹资金,建设了建筑面积为5000平方米的综合服务楼。内部设有学员和教工康体中心,配备了乒乓球、台球和其他健身设备,供学员和职工使用;设有老干部活动室,比较好地满足了老干部开展学习、娱乐等活动的需要;设有学校卫生所,为学员和职工看病就医提供了方便;同时,比较好地解决了学校劳动服务公司职工的就业问题。四是校园改造工程。学校自筹资金,积极开展美化绿化校园工作,先后完成了包括校门和通透式围墙、校园道路和人行步道、音乐喷泉广场、人工湖、健身休闲广场、灯光照明、树木草坪绿化等20余项的校园建设和改造任务。五是水电暖改造工程。改建了锅炉房,改造了地下管网和变电所,自筹资金扩建了教职工餐厅。通过几年来的规划、建设、修缮和改造,不仅有力地改善了办学条件和办学环境,而且为校(院)教育事业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党校与行政学院合并后,正积极争取省委、省政府的支持,计划再用三年时间对其余校舍进行修缮和改造,力争在3~5年的时间里,使校园建设和办学环境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学校先后投入300余万元,加强了远程教学网、局域网和互联网网站建设。成立了信息网络管理中心,加强了校园局域网、互联网网站和中央党校远程教学网的应用和维护,为教学和科研提供了现代化的条件。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有了一定的发展,在辅助教学科研工作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图书馆被中央党校确定为首批“全国党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示范单位”,并承担“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数据库”工程建设任务;馆藏图书达33万册。
常务副校长:梁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