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

更新时间:2024-02-03 22:06

“中国学”的概念,统摄了偏重研究传统中国的“汉学”(Sinology)和以区域研究社会科学方法研究现当代中国的“中国研究”(Chinese studies)。所以,中国学是历史中国之学,也是当代中国之学。不管源于怎样的学术传统,中国学都是在中外文化交流、文明交流互鉴的场域中形成的学术领域。世界中国学的优秀成果既为构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丰富的知识资粮,也为不同文明共同进步提供了思想镜鉴。

定义

中国学(China Studies)是指中国以外的学者对有关中国的方方面面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有广狭两义。广义指研究中国的哲学、宗教、历史、政治、经济、艺术、语言等各门社会科学和部分自然科学;狭义指研究中国的文献、语言和文学。在现阶段,中国学的研究重心是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包括中国历史政治、社会、文学哲学经济等等,甚至也包括对于海外华人的研究。中国人研究汉学,通常称为国学

汉学也指明末清初依汉世儒林家法之说研治经学名物制度,小学训诂考证学惠栋一生治经以汉儒为宗,为汉学奠基者。惠栋的再传弟子江藩著《汉学师承记》,自居为汉学宗传,彰显汉学名号,影响深远。

中国学之问

“韦伯之问”

韦伯之问”,即韦伯在《中国的宗教:儒教与道教》等著作中反复提出的:为何中国、印度这样的东方社会,没能在政治、经济、科学乃至艺术领域走上独立于西方之外的理性化道路?在国际范围内看中国研究的许多重要命题,都能感受到韦伯思路的影响。

“伊懋可之问”

例如伊懋可提出,中国何以在达到“中古经济革命”之后,未能实现欧洲式的科学变化与组织变化?

“孔飞力之问”

孔飞力之问”则提出,中国为什么没有发展出近代国家?

“李约瑟之问”

“李约瑟之问”(李约瑟难题、李约瑟之谜),即“现代科学为何没有出现于中国”或曰“何以现代科学出现于西方而非中国”?

“谭中之问”

谭中之问”,谭中指出:“海外研究中国问题不看中国书”,意即中国自己还没有发出对中国研究的权威声音。谁能真正读懂中国,谁能扛起“中国研究”的大旗?更早提出这一问题的是美国华人考古学家张光直:“为什么在20世纪的学术研究上,中国对人文社会科学作一般性贡献的潜力完全不能发挥?”

上述问题及其反映出的价值内涵也值得国内学界对海外中国学予以再研究时反复思量。

“四个之问”

“四问”——“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与“时代之问”

设立奖项

儒莲奖

儒莲奖(法语:Prix Stanislas Julien)是由法兰西文学院颁发的汉学奖项。该奖以法国汉学家儒莲的名字命名,于1872年创立,1875年起每年颁发一次。

世界中国学贡献奖

世界中国学贡献奖中国学研究贡献奖),创设于2010年,旨在推动海外中国学发展,是当下国际中国研究的最高奖项。

学科分支

中原学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