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

更新时间:2024-03-09 12:53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赣东北苏区的红军部队。1930年6月20日,中共中央军委长江办事处根据中共中央红军代表会议的精神,决定将江西浔阳湖口鄱阳等地的红军改编为红十军。7月21日正式成立,周建屏任军长,邵式平任政委,胡庭铨代理政委,舒翼任参谋长,吴先民任政治部主任。辖第一、第七、第九三个团,二千余人。11月,由涂振农任军政委。1931年3月,方志敏代理军政委。5月14日倪宝树任政委,杜石公任参谋长,吕振球任政治部主任。6月,聂洪钧任政委,曾洪易任参谋长。全军发展到五千人。1933年1月25日,红一军与红一军团三十一师合编为红十一军。

建置沿革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简称红十军)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方志敏邵式平周建屏黄道等亲手创建和领导的、长期独立战斗在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一支主力红军。其发展沿革经历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军第二师第十四团一营一连、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第二师第十四团、江西红军独立一团,1930年7月组建成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1933年1月,红十军奉中央军委命令南渡信江,改编为红十一军(又称老红十军),纳入红一方面军建制。红十军进入中央苏区后,闽浙赣军区以原赤色警卫师为基础,重建红十军(又称新红十军)。1934年11月,由红十一军改编的红七军团以北上抗日先遣队名义进入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与新红十军会合,合编为红十军团,继续以北上抗日先遣队的名义北上。1935年1月,红十军团在怀玉山遭敌包围,方志敏不幸被捕,后在南昌英勇牺牲。仅800余人在粟裕率领下突破重围,进入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时期。尔后,这部分革命力量编入新四军,投入了全民族抗日战争的滚滚洪流。

建立背景

1928年初,方志敏、邵式平等根据八七会议确定的开展地革命和武装暴动的总方针,在弋阳、横峰地区80多个农民革命团的基础上,组织领导了著名的弋横暴动。暴动坚持了3个多月,但终因敌众我赛而遭到严重挫折。赣东北党的领导人从挫折中吸取教训,认识到:“在暴动之后不积极建立坚强能战的红军,无论如何,暴动是不能长久坚持下去的。”1928年4月,方志敏适时地从农民革命团中挑选起义积极分子二、三十人,集中武器,建立了赣东北红军的雏形——工农革命军第二军第二师十四团一营一连。工农革命军成立后,及时转人便于开展游击战手的磨盘山区,开始了创建以磨盘山为中心的弋横根据地的斗争。

根据地刚建立,就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疯狂“围剩”。面对敌人的进攻,革命军内部产生了悲观动摇情绪。在这关系到赣东北党、红军和苏维埃政权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方志敏在方胜峰召开的弋横两县干部会上,批评了埋枪隐蔽的错误思想,决心在根据地内坚持斗争。方胜峰会议后,在邵式平指挥下,工农革命军在金鸡山大败敌军,打破了敌人的第一次局部“围”。自此,革命军接二连三打胜仗,扭转了被动局面,巩固和扩大了弋横根据地,建立了弋阳、横峰两县苏维埃政府。根据地包括弋阳九区的全部、八区的一部分,以及横峰的10余个村落,纵横约六、七十华里。

1928年7月,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将各地工农革命军改称为红军的决定,赣东北的工农革命军也更名为工农红军,并扩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第二师第十四团。1929年4月,红十四团扩编为江西红军独立一团,周建屏任团长,李尚达任政委,李哲汉任政治部主任。

江西红军独立一团成立后,在方志敏、周建屏指挥下,利用军阀混战的有利时机,以横扫千军如卷席之势,奔袭鸣山,奇袭景德镇,开辟了乐平、景德镇苏区,并使之与弋横苏区联成一片。到1930年7月,赣东北苏维埃区域已扩展到弋阳、横峰、贵溪、德兴、上饶、余干、乐平、浮梁(景德镇)、余江等地,苏区面积纵横500余里,人口约百万。

独立一团战果累累,其中尤以奇袭江南名城景德镇一仗,影响重大,意义深远。红军顺利地占领了景德镇,俘虏了浮梁县大部保安队员,占领浮梁县政府、国民党,市、县党部以及警察局、电报局等重要机关,释放了被关押贫苦百姓。整个战斗只进行了两个多小时。

红军独立一团首次攻克景德镇,不仅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在赣东北的统治力量,扩大了赣东北苏区,同时也壮大了红军的力量。近千名瓷业工人和劳苦群众参加红军,大批无产阶级加入到军队来,改变了原来以农民为主体的单一的成份结构,红军队伍注入新的血液,为建设一支新型人民军队提供了有利条件。在经济上,红军筹款数百万银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红军经济洁据的窘迫境况。红军指战员换上了新做的军装,装备也得到更新,部队军容焕然一新,军威大振。

军队创立

1930年4月15日,中央军委计划“从速集中信江和赣东北各地的红军扩编为军。” 5月,党中央在上海召开红军代表会议号召各根据地“猛烈扩大红军”。同年6月20日,中央军委长工局办事处遵照中央指示精神,决定赣北、赣东北一带红军“应立即集中,正式成立红十军”。根据这一精神,中共赣东北特委人江西独立一团为基础,吸收赣东北各地赤卫队、游击队和部分少年先锋队队员,组建成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

7月22日,方志敏在乐平县南界首村主持了隆重的红十军建军典礼建军初,军长周建屏,政治委员吴先民。全军指战员1700余人,长短枪1000条支,军部下辖一、十、十九3个团,每团6个连,每连80余人,枪63支。另编一直属特务营(下辖3个连),一个机炮连(机枪1挺,迫击炮1门)。9月,军部将团的建制扩编为旅,全军辖一、四、七3个旅。1931年又恢复了团的建制,共3个团。同月扩编为八十一、八十二、八十三、八十四4个团。

根据地发展

红十军成立后,指战员们在方志敏制定的战略战术原则指导下,积极出击,座战沙场,接连粉碎了敌人对根据地的多次军事“围剃”,保卫和发展了革命根据地,创造丁闽浙赣革命根据地鼎盛时期。

红十军刚一成立,就奉命执行出击赣北的军事行动。这时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路线在中共中央占统治地位。1930年6月,党中央在李立三的主持下,通过了《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数省的首先胜利》的决议案,提出了一系列“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主张,制定了一个组织全国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和集中全国红军进功中心城市的冒险计划。命令各地红军主力远离根据地去攻打大中城市。

方志敏等人对“左”倾冒险主义者的主张很是愤概。红十军刚成立,人数少,装备差,物资补给困难,强求去和强大的敌人硬打硬拼,这无疑将红军去送死。但屈于中央的压力,又不得不采取行动。为此,方志敏一再率红十军攻打九江、鄱阳一的周建屏等要“相机从事”。周建屏对“相机从事”的战略思想心领神会,且又善于审时度势,随时根据敌我双方兵力情况,认整战略部署。他们没有和敌军正面交战,而是采取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在战斗中消灭敌人,保存实力。

7月17日,刚组建的红十军首次出击赣北。25日凌晨,胜利攻克乐平县城,处决了反动头目,同日再克鄱阳县城。宋子文缉私第二团第一营和江西警备第二团闻讯后,匆匆从九江赶来“营救”鄱阳之敌。面对来势区猛之敌,红十军领导人认为:攻克鄱阳之战,已完成中央“夺取鄱阳则可震动南浔”的任务,既牵动了敌人,又震动了南得。但绝不可固守阳,坐以寺能。遂立即撤出翻阳,放弃都昌,直指长江咽喉的湖口,当红十军抵达湖口境内时,又得悉湖口县城亦有重兵把守,加之原赶去鄱阳之敌又尾追不舍,如强攻湖口,必有全军覆灭之危险。周建屏等红十军领导人根据方志敏“相机从事”的意图,及时改变原攻取湖口县城的计划,把兵力布置在离湖口县城约20里的城郊重镇江桥一带,采取“引蛇出洞”和“关门打狗”的战术,一举歼灭尾追之敌。红十军并没有被江桥大捷的胜利冲昏头,而是见好就收,胜利回师。红十军领导人就是这样在斗争中灵活机动,既执行了中央命令,又巧妙地抵制了“左”倾冒主义路线。使红十军在斗争中得以发展壮大,赣东北苏区也得进一步发展。红十军成立后短短3个月,两次出击赣北,先后专转战上饶、弋阳、余江、乐平、鄱阳、景德镇、都昌、彭泽和安徽秋浦等10余个县、镇。攻城夺池,势如破竹,拔除了敌人据点红十军由原成立之初的不足2000人发展到6000余人,由3个团扩编为3个旅,全军的武器装备也得到改善。

赣东北苏区第一次反“围”胜利后,根据中共赣东北特委指示,红十军出师闽北,以解国民党军对闽北围攻之危。1931年4月下旬,红十军在代政委方志敏、军长周建屏率领下,经铅山石塘第一次入闽,抵崇安坑口。在闽北”组织和红军配合下,红十军在闽北历时11天,作战11次,“仗皆胜”,缴获了大量枪支弹药,筹措银元7万元。红军的军事行动打破了国民党军对闽北苏区的围攻,扭转了闽北战局,对闽苏区的恢复与发展起了关键作用。为加强闽北红军的战斗力,方志敏抽调红十军精锐的特务营充实闽北红军。1932年9月,方志敏、周建屏率红十军第二次入闽,历时22天,先后攻克崇安县门赤石、星村两镇和浦城县城,歼灭和击溃国民党军6个团,缴分了大批枪支弹药、食盐、布匹等物资。红十军二进闽北,沟通赣东北苏区与闽北苏区的联系。

红十军在中共赣东北省委领导下,接连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多次“围剿”,在保卫赣东北苏区的基础上,又将红色区域扩展到闽北、浙西,开辟了闽浙赣苏区。1932年11月下旬,中共中央决定将上年11月成立的中共赣东北省委更名为闽浙赣省委。12月成立闽浙赣省军区,统一领导红十军、地方武装及群众武装。闽浙赣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剩”的胜利,开创了根据地的鼎盛时期,苏区和游击区先后包括江西的弋阳、横峰、德兴、贵溪、余江、万年、上饶、铅山、玉山、广丰、浮梁、都昌、湖口、鄱阳(今波阳)、彭泽、余干、东乡、金溪、资溪;福建的崇安、建瓯、邵式、光泽、浦城、福鼎、富安、寿宁、屏南、松溪、政和;浙江的江山、开化、平阳、常山、遂昌、云和、泰顺、永嘉、青田、瑞安、庆元、景宁;安徽的婺源(后属江西)、祁门、东流、秋浦、休宁、太平、泾县等52个县,苏区面积约15000平方公里,人口约100万,红军和地方武装共3万余人。

组建红十一军

1932年10月,蒋介石在进攻鄂豫皖、湘鄂西苏区后,将”围剿”苏区的重点转移到中央革命很据地。1932年底,国民党门集30多个师的兵力,分左、中、有3路军,对中央根据地进行四次大规模“围剿”。面对敌人的疯狂进攻,为了集中优势兵力歼灭进犯之敌。红一方面军总政委周恩来、总司令朱德多次致电中共闽浙赣省委、省军区,命令红十军转移至贵溪附近活动,并准备南渡信江策应红一方面军粉碎第四次“围剿”的军事行动。电令一再强调,反“围剿”战争关系苏维埃成败,希望闽浙赣省委、省军区区坚决执行中央命令。

中央这一决定,对红十军全体指战员来说,无疑是一重大考验,红十军指战员绝大部分是赣东北土生土长的工农子弟,赣东北苏区是他们抛头颅、洒热血打出来的。但红十军指战员以革命大局为重,以党和苏维埃利益为自己行动的最高准则。1月20日,红十军在邵式平等率领下,向贵溪的信江北岸方向运动。同日,红一方面军红三军团移驻贵溪上清镇附近,向贵溪、鹰潭、余江沿线警戒侦察,做好接应红十军顺利渡江的准备工作。22日,红十军冒着刺骨的寒风,开始渡江。25日,红十军在贵溪上清镇与中央红军胜利会师。按照中央军委命令,整编为三十二、三十三两个师并“与三十一师合编为新十一军”,纳入中央红军建制,军长周建屏。新组建的红十一军按照红一方面军总部的部署立即投入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反“围巢”的战斗。出色地完成了策应主力部队的任务,有效地钳制了敌军的行动。

旧址纪念

红十军建军旧址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众埠镇界首村,建筑面积近 300 平方米,清代居民风格,旧址内陈列了有关红十军建军的照片、图表等珍贵的历史资料,反映了红十军为创建、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保卫中央苏区和掩护中央红军主力战略大转移,推动全民族的抗战和中华民族解放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的光辉历程。众埠镇界首村是乐平马氏最大的一个村庄,共有近500户、2000人口,因其位于乐平与弋阳两县交界处而定村名,它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的创建基地。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