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更新时间:2024-04-29 15:59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208院)的前身是1978年重组建系的地球和空间科学系(007系)。实际上早在从1958年科大建校时学院的部分专业就开始招收培养本科生。

历史沿革

建校初期

1958年6月8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校时创办“地球化学和稀有元素系”(这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地球化学与环境科学系的前身)。

1958年7月8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一次系主任会议决定增设“应用地球物理系”(这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地球物理与行星科学技术系的前身),同时会议上任命地质研究所所长侯德封为地球化学和稀有元素系主任以及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赵九章为应用地球物理系主任。

1963年5月31日,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赵九章建议在地球物理系内试办研究生班。

1971年9月8日,当时归属物理系的大气物理专业及专业内所有老师调入吉林大学,组建吉林大学物理系气象专业,为东北三省培养了大批气象人材。

重组建系

1978年,重组建立地球和空间科学系(7系)。

1980年2月8日,教育部批复同意中国科学院《关于吉林大学撤消气象专业和中国科技大学恢复大气物理专业有关问题的报告》。1980年秋,大气物理专业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恢复,填补了地球和空间科学系缺少的研究地面到80KM高空的这一层大气的专业。

1981年11月25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首批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专业包括了地球化学。

1983年10月8日,地质矿产部石油地质海洋地质局与我校签订协议,委托我校举办“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数据处理”进修班。

1984年3月,著名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地球物理所名誉所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主任傅承义先生将他珍藏多年的100多册外文文献资料赠送给我校地球和空间科学系。

1997年5月19日,成立化学地球动力学研究实验室,郑永飞任实验室主任。

2002年1月,固体地球物理被评为安徽省重点学科。

2002年1月18日,空间物理学、地球化学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改组学院

2002年3月,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挂牌,党委书记汤洪高和校长朱清时为学院揭牌。

2003年10月23日 ,我校获准在地球物理学(一级学科)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04年8月7日,在云南省地震局设立地球科学教学实习基地。

2007年8月,地球物理学被评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地球化学被评为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2010年12月23日,与安徽省地震局共建的安徽蒙城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揭牌仪式在蒙城县举行。

2013年6月5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万泰-微赛思微地震实验室成立。

2015年4月14日,与台湾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与资源学院签订合作协议,拟采取举办研讨会、教师与学生互访、共同指导学生、合作申请研究项目、科研仪器共享等方式,大力推动双方的合作。

2017年8月12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与安徽省地震局签订合作框架协议。

2017年8月31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与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合作共建的“中国科学院近地空间环境重点实验室丽江高美古观测站”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丽江高美古学生野外实习基地”揭牌仪式在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丽江高美古观测站举行。

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的“地球物理学”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2017年11月25日,中科大地空学院与福建省地震局签署学术交流与合作协议。协议约定,双方将在人才培养、科研合作、平台建设、防震减灾等方面深入开展合作。协议约定,福建省地震局野外台站为中国科大地空学院本科生野外实习基地。

办学条件

师资力量

截至2016年5月28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有教授58名、副教授27名,其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5名、大师讲席教授4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名,省级教学名师2名。

中国科学院院士(专职):陈颙陈晓非王水李曙光郑永飞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黄方、雷久侯、李陶、窦贤康、谢周清、陆全明陈福坤汪毓明倪四道、陈晓非、郑永飞

百人计划:李陶、李锐、陈福坤、倪四道、郑永飞

省级教学名师:刘斌、孙立广

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获得者:赵纯

安徽省教育系统“新时代教书育人楷模”:刘斌

教学建设

专业设置

学科建设

一级学科包含地球物理学、地质学两个博士点以及大气科学硕士点。地球物理学(含固体地球物理学和空间科学与技术学)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在教育部一级学科评比中排名第一;地球化学是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在地质学一级学科评比中排名第五。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固体地球物理学科点成立于1958 年,1998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03年成为博士后流动站。承担着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973、863和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项目。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一项、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和三等奖各两 项,安徽省自然科学二等奖一项。近三年来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文章近百篇,其中国际刊物上40余篇。其中有三人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一人获中国 科学院优秀博士论文奖,二人获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空间物理专业成立于1958年,1998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2003年设立了博士后流动站。培养的博士中有四人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占空间物理方向一半以上的全国百篇论文。近年来该学科点在太阳射电辐射理论、日冕物质抛射现象和太阳扰动及其行星际和中高层大气等研究方面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成果。据不完全统计,在Nature、Science及其子刊,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和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等国际权威杂志上的文章年均计三十余篇。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一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二项、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三等奖二项和安徽省自然科学二等奖一项。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大气科学专业自1958年建校时成立,1970年随学校迁至合肥,1971年11月应国家教委要求专业整体加入吉林大学,1980年8月重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82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著名气象学家叶笃正、顾震潮、周秀骥先生都曾先后在本专业执教。近10年来,在大气科学及遥感科学顶级学术期刊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 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 Journal of Climate,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等(JCR一区或Top Journal)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0多篇,SCI论文数百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项、973/863项目13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项、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6项、贝尔蒙脱论坛国际合作项目1项(9国参与)。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化学专业成立于1958年,1998年成为博士学位授权点,2000年成为地质学博士后流动站,2001年成为国家重点学科。2005年以地球化学学科为主要依托,成立了中国科学院壳慢物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化学专业成立于2001年并从地学院和化学院等接收分流学生,2002年开始从全国统考学生中招收本科生。2002先后获得环境科学硕士和博士授予权;2005年与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联合共建“极地生态地质实验室”。2006年获得环境科学和工程一级学科学位授予权;2009年获得环境科学和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国家级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级科研机构

校企联合实验室

校级科研机构

科研成果

学术交流

杰出讲座系列活动

从2015年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每年计划举办三到四场“地球和空间科学杰出讲座”,在全世界范围邀请地球和空间科学领域最杰出的科学家,为全校师生了解地球和空间科学知识、接触最前沿的科学知识提供一个平台。

学术会议

2017年11月16日至11月19日,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同位素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与中国地质学会同位素地质学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壳幔物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承办的第十一届“全国同位素地质年代学与同位素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成功召开。

2017年6月19日至6月23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大气探测和气候环境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气成分与光学重点实验室安徽省气象学会主办的第五届“大气光散射和遥测技术国际学术会议”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召开。

机构领导

现任领导

专业设置

杰出院友

科技界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