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7-22 07:44
丰原丘陵位于台湾雪山山脉西侧,大安溪与浊水溪之间,西临台中盆地。北起丰原,包括大肚山台地、八卦山台地、后里台地,为西部丘陵区最宽部分,东西呈半圆形,伸入玉山山脉与阿里山脉之间,是台湾岛中部地形最特殊的地区。南北长约55公里,东部宽约9公里,面积约450平方公里。地势由东向西倾斜,平均海拔400米左右。山顶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坡度一般为20-30度。
丰原丘陵位于台湾雪山山脉西侧,大安溪与浊水溪之间,西临台中盆地。北起丰原,包括大肚山台地、八卦山台地、后里台地,为西部丘陵区最宽部分,东西呈半圆形,伸入玉山山脉与阿里山脉之间,是台湾岛中部地形最特殊的地区。南北长约55公里,东部宽约9公里,面积约450平方公里。地势由东向西倾斜,平均海拔400米左右。山顶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坡度一般为20-30度。丘陵西部多雨裂。大甲溪、大肚溪和浊水溪沿岸常有高20米以上的河阶地。北、中、南部各有一条省道横穿。该区是台中盆地的重要依托。地形起伏不大,但峡谷、断崖、雨裂和峡谷陡壁较多。
丰原市地处台中盆地北部边缘、大甲溪南岸。原名“葫芦墩”,系因早年大甲溪缓缓西流,在南岸冲积出隆起的土墩,形状犹如葫芦,故而得名。
清康熙年间,汉族移民进入这一带,当时还是一片未经开垦的荒地,至清雍正十一年(1733)土地开发基本完成,出现许多田园和灌溉水渠,奠定了农业生产基础。1920年日本人因此地为台湾第一大米仓,改名为丰原,隶属台中州。台湾光复后,丰原称镇,隶属台中县,1950年调整行政区划时,台中县治迁至丰原,1976年3月,全镇人口突破10万人,升格为县辖市。
丰原市地势东高西低,东部有海拔290余米的观音山、东尖山等丘陵山地,西部为平坦的台中盆地的一部分。境内有北坑、中坑、南坑等溪流,水流清澈,常年不息。北部有大甲溪自东向西流过,农田灌溉便利。全市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如春,年平均气温为22摄氏度。另外,该市由于背依中央山脉,西有大肚山台地,是全省受台风威胁较轻的城市之一。对外交通方便,纵贯铁路的山线经过该市,丰原火车站是一等二级站。南北高速公路距该市西部约3公里处通过,设有丰原交流道,有公路相通,经此公路还可至东势镇接东西横贯公路。还有至台中港、台中机场等公路,交通四通八达。
丰原市土地肥沃、灌溉方便、气候适宜,农业生产一向比较发达,所产稻米称为“葫芦墩米”,米粒洁白,黏性较大,质地优良,在全省市场上享有盛誉。丰原地区耕地约1700余公顷,年产稻米约7300余吨,还有马铃薯、生姜、蒜头、竹笋等蔬菜,以及柑橘、葡萄、李子等水果。其中以葡萄最著名,因该地土壤、气候适宜,及栽培技术的改良,所栽培的葡萄可一年三收,是全省主要产地。位于镰村里的葡萄观光果园,创建于1984年,占地面积5.8公顷,专门栽培巨丰葡萄,是台湾水果市场上的主要葡萄品种。位于公老坪的观光果园,是全省较早创建的观光果园之一,占地面积10余公顷,除柑橘外,自90年代初开始向多样化经营转型,栽培的水果达100余种,在全省各个果园中,其品种之多居首位,其中有人心果、无花果等全省罕见的水果。除供人参观外,该园还辟有田园幼儿园、农村青年活动中心、露营区、烤肉区等,以吸引更多的游客,使果农在台湾开放外国水果进口之后仍能图存。
丰原市由于地近台中市,交通方便,工商业自60年代中期以后发展极为迅速。该市最老的工业是木材加工业,位于东部的八仙山林场于1915年开发,1928年在丰原设立贮木场,成为全省当时最重要的木材集散地和木材加工中心之一。大雪山林区的开发,使丰原的制材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全市大小木材加工厂曾达100余家。60年代中期以后,丰原市发展起食品和制鞋业,其中,制鞋业在80年代中期多达60余家,占全县制鞋厂的1/3以上。其后又陆续发展起机器、五金、化工、造纸、电子、纺织、成衣等工业。目前,全市大小工厂多达3000余家,已成为中部经济区的工业重镇。在城市建设方面已建有一批住宅社区,还有图书馆、活动中心等公共设施,在全县是公共设施最完善的地方。
丰原市是新兴的工商业重镇,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清时即有“小苏州”之称,市区可供游览的去处很多,较著名的有肖家花园、五福临门神木、中正公园、情人谷,石岗水坝、丘逢甲纪念园、高尔夫球场等。其中,肖家花园位于水源路北坑巷,为一私人经营的公园,园内除楼台亭榭外,遍植樱树,共有100余种,每年农历二至五月为花期,届时可见一片绯红的花海,煞是壮观,是台湾中部交通最方便的赏花胜地。丘逢甲纪念园位于公老坪高尔夫球场附近,是为纪念抗日志士丘逢甲修建,内有丘氏抗日誓师纪念碑和丘氏中举人、进士纪念碑等,遍植花木,环境清幽。丰原市还有慈济宫。乐天宫、慈龙寺、武圣宫、广福宫等庙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