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昌市

更新时间:2024-09-02 10:42

乐昌市,别名佗城,广东省县级市,由韶关市代管,位于韶关市北部,毗邻湖南省,素有“广东北大门”之称,总面积2419平方千米,面积和人口均位列韶关首位。2021年末,乐昌市户籍人口52.59万人。截至2021年10月,乐昌市下辖1个街道、16个镇。市政府驻乐城街道。

历史沿革

先秦,乐昌属百粤之地。秦属南海郡。秦末,赵佗为南海尉,称帝岭南,乐昌属南越国。

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南越归汉,乐昌属桂阳郡曲江县地。三国吴甘露元年(265年),分桂阳郡南部置始兴郡,乐昌属始兴郡曲江县地。南齐建元元年(479年)拆曲江县地置灵溪县,县治在今乐昌市长来镇灵口。

南朝梁天监七年(508年),分曲江县西北境(含灵溪县)置梁化县,治所无考(旧称郭东都),隶属东衡州。十七年(518年),分梁化县北置平石县,治所在今乐昌市西北老坪石。

隋开皇九年(589年),县治迁赵佗城(今乐昌市西南二里武水西傍)。十二年(592年)废平石县入梁化县。十八年(598年),改梁化为乐昌县,治所仍在今乐昌市西南二里武水西,隶属广州。

唐,郡州变更频繁。乐昌隶属亦随之变更。

宋,乐昌隶属韶州。北宋开宝五年(972年),撤仁化县并入乐昌。咸平三年(1000年),复置仁化县。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乳源瑶族自治县建置,将县西南依化乡划乳源瑶族自治县。

元,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乐昌属江西行省广东道韶州路。

明、清,乐昌隶属韶州府。

民国初废府制,乐昌直属广东省。民国三年(1914年),乐昌隶属岭南道。民国九年(1920年),乐昌先后属北江区善后公署、北江绥靖公署。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撤销绥靖公署后,乐昌属广东第二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49年10月6日,乐昌解放。10月19日,成立乐昌县人民政府。1950年1月,广东省北江人民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简称“北江专署”)成立,乐昌隶属北江专署。1952年11月,广东粤北行政公署成立,乐昌隶属粤北行政公署。1956年改粤北行政公署为韶关专员公署,乐昌隶属韶关专员公署。韶关地区成立后,乐昌隶属于韶关地区。

1983年6月,韶关地区与韶关市合并,以市辖县,乐昌隶属韶关市。1994年4月28日,国务院批准乐昌撤县设市,为韶关市代管的县级市。

行政区划

明代前,行政区划无考。清康熙五年(1666年)至同治十年(1871年),全县分为5个乡,13个都,郭下乡管辖城南都、郭东都、郭西都;建福乡管辖河南都、柏沙都、里田都、荣村都;辛陂乡管辖辛田都、土头都;灵口乡管辖安口都、曲合都;依化乡管辖皈上都、皈下都。

清同治以后,全县分为附城、东乡、南乡、西乡、北乡、九峰、黄圃、坪石等8个乡。

民国十八年(1929年),全县改为8个区,城内及附城为第一区,东乡为第二区,南乡为第三区,西乡为第四区,北乡为第五区,九峰乡为第六区,黄圃乡为第七区,坪石乡为第八区。民国20年(1931),增设五山为第九区。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全县划分为3个行政区17个乡2个镇。第一区管辖附城镇、昌山乡、正东乡、上东乡、下东乡、长来乡、罗村乡、杨溪乡、五山乡、西乡等九乡一镇;第二区管辖南乡、九峰乡、大源乡等三乡;第三区管辖坪石镇、莲塘乡、京河乡、田头乡、庆云乡、卢溪乡等到五乡一镇。

民国三十年(1941年),全县有2个区11个乡1个镇。附城乡、西乡、五山乡、上东乡、下东乡、南乡属第一区,黄圃乡、坪石镇、皈上乡属第二区,北乡、大源乡、九峰乡直属县政府。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一月,全县分为11个乡(镇)。附城镇、西乡、南乡、北乡、五山乡、上东乡、下东乡、黄圃乡、坪石乡、大源乡、九峰乡。

1949年10月6日,乐昌解放。19日,成立乐昌县人民政府。全县设5个区,一区辖城关镇、北乡、河南;二区辖长来、安口、上、下西;三区辖廊田、五山;四区辖九峰、两江、大源、西坑;五区辖坪石、水牛湾、罗家渡、黄圃、白石、庆云。

1952年3月,为便于土改工作,将乳源瑶族自治县的四区(梅花、秀水、云岩、三溪、老坪石、坪石镇、罗家渡的部分区域)和三区的部分区域(清源、三元、岐石、新安、茶园、柘洞、太平、亚婆寮、沙坪等乡)并入乐昌。1953年土改结束后,清源、三元、岐石、新安、茶园、柘洞、太平、亚婆寮、沙坪等9个乡仍划归乳源瑶族自治县。

1957年7月1日,韶边瑶族自治县成立。必背、王茶、桂坑、杨溪等乡从乐昌县划出归韶边瑶族自治县管辖。1958年9月,撤销韶边瑶族自治县和乳源瑶族自治县,桂头、瑶山、大山、沙坪划入乐昌县。是年,全县有红旗、桂头、瑶山、廊田、坪石、黄圃、梅花、大山共8个农村人民公社。

1963年10月1日,乐昌县管辖的大桥、桂头、游溪、必背、东坪5个公社划给乳源瑶族自治县。全县辖16个公社,2个镇,161个大队。

1964年4月,增设三溪公社。1977年5月,增设罗家渡公社。1978年3月,增设两江公社。全县为19个公社2个镇,197个大队。

1983年11月,全县19个公社2个镇改为18个区公所2个镇(安口公社并入长来区公所),下辖167个乡、11个管理区、12个居委会。

1986年冬,撤销全县18个区公所和167个乡、11个管理区。设乐城、长来、廊田、北乡、九峰、坪石、老坪石、三溪、黄圃、梅花10个镇与河南、五山、大源、两江、庆云、白石、罗家渡、秀水、云岩、沙坪10个乡,乡镇下设178个村民委员会和11个居委会。1989年,全县乡镇下辖的村民委员会改为190个管理区办事处。1993年8月,河南等10个乡改为镇建置,全县共设20个镇、196个管理区、12个居委会。

1994年4月28日,国务院批准乐昌撤县设市(县级市)。7月16日,撤县设市正式挂牌,行政区划未变。2000年,镇管辖的管理区改村民委员会,全市设20个镇、195个村民委员会、12个居委会、1953个村民小组。

2002年4月12日,撤销罗家渡镇,所辖10个村民委员会,其中田头、河丰、罗家渡、长排寮、天堂5个村民委员会划归坪石镇管辖,清洞、铜山、石溪、鹿村、坪溪5个村民委员会划归梅花镇管辖。

2003年7月25日,撤销乐城、河南镇,设立乐城街道办事处,管辖原乐城、河南11个居委会和16个村民委员会。撤销老坪石镇,将其管辖的15个村民委员会、1个居委会划入坪石镇管辖。全市设16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17个居民委员会,195个村民委员会。

2004年2月,增设坪石、梅田2个办事处。2009年末,全市辖16个镇、1个街道办、2个办事处,20个居民委员会,195个村民委员会。

截至2019年,乐昌市辖1个街道、16个镇、2个办事处:乐城街道、北乡镇、九峰镇、廊田镇、长来镇、梅花镇、三溪镇、坪石镇、黄圃镇、五山镇、两江镇、沙坪镇、云岩镇、秀水镇、大源镇、庆云镇、白石镇、坪石办事处、梅田办事处。市政府驻乐城街道。

截至2021年10月,乐昌市下辖1个街道、16个镇:乐城街道北乡镇九峰镇廊田镇长来镇梅花镇三溪镇坪石镇黄圃镇五山镇两江镇沙坪镇云岩镇秀水镇大源镇庆云镇白石镇,另设有坪梅矿务局坪石办事处、坪梅矿务局梅田办事处。市政府驻乐城街道。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乐昌市位于广东省北部、韶关市北部,武江的中上游。地处北纬24°57′至25°31′,东经112°51′至113°34′之间。境内东西相距73.68千米,南北相距64.25千米,东与仁化县为邻,南与曲江县交界,西南与乳源县相连,北部、西部与湖南省宜章县毗连,东北与湖南省汝城县接壤。总面积2419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乐昌市境内地貌主要分流水地貌和岩溶地貌两大类。地势中部和北面较高,向东西两侧递减,西部有大东山,中部有大瑶山,东北部有九峰山。全市山地占72%,丘陵占13.5%,盆地平原占14.5%。

气候特征

乐昌市位于南岭山脉南麓,山脉多以南北走向为主,地势自北向南倾斜,构成北高南低的地貌,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地理位置及地形因素的影响,具有气候温暖、冬短夏长、春秋过渡快、四季分明、雨热同季、雨量充沛,气候资源比较丰富,各地气候差异大。东北部、中部和西南部属中、低山区,具有明显的山区气候特征。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影响较大,常见霜冻和积雪,全年无霜期300天左右;春季常有大雾、寡照湿冷;夏、秋两季,昼夜温差大。东南部盆地丘陵区,夏秋闷热,白天气温比山区高出4~6℃,日照时数也较长。气温变化不仅有南北的差异,而且随着海拔的增高,气温亦有明显垂直变化,灾害性天气较多。

人口

南北朝时期和元末明初,中原一带人口两次南移,与乐昌本地土著结合,繁衍生息,形成后来以客家人为主体的人口结构。据《乐昌县志》(民国二十年版)记载,明洪武元年(1368年),全县有3899户,16588人。万历十年(1582年),全县2888户,15199人,其中男8106人,女7093人。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全县3302户,14624人,其中男7939人,女6685人。1368年至1657年的289年中,人口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1964人。抗日战争时期,大批大专院校迁来乐昌,珠江三角洲和清远等地也有不少人逃难到此,全县人口骤增,仅坪石一地,就增加1万多人。抗战胜利后,除部分回迁外,一部分留居县城或老坪石,一部分散居于各乡镇。

2019年末,乐昌市户籍人口52.96万人,比上年末减少340人;常住人口42.2万人;城镇化率51.92%,比上年提高了0.28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6587人,出生率11.83‰;死亡人口3256人,死亡率5.85‰;自然增长人口3331人,自然增长率5.98‰。

2021年末,乐昌市户籍人口52.59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834人,其中城镇人口26.39万人,占户籍人口比重(户籍人口城镇化率)50.2%,比上年末提高1.3个百分点。全市常住人口38.3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0.20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2.76%,比上年末提高0.77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4700人,出生率8.5‰,全年死亡人口3134人,死亡率5.7‰,人口自然增长1566人,自然增长率2.8‰。

按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乐昌市居民有479姓,其中邓姓人口最多,约3万人。人口较多的还有李、白、张、陈、黄、王、刘、丘、朱、吴、余、郑、钟、杨、罗、谢、曾、廖等18姓。全市3000人以上的姓氏有38个。

经济

综述

2018年,乐昌市地区生产总值124.62亿元,同比增长5.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72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22.37亿元,增长2.4%;第三产业增加值79.53亿元,增长6.8%。三次产业结构由2017年的18.2:18.9:62.9调整为18.2:18:63.8。

2021年,乐昌市地区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137.7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9.5%,两年平均增长6.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1.50亿元,同比增长17.2%,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为42.6%;第二产业增加值为30.89亿元,同比增长10.6%,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为22.7%;第三产业增加值为75.32亿元,同比增长5.8%,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为34.6%。三次产业结构25.1:20.5:54.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5947元,增长9.7%。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2亿元,增长13.1%。其中税收收入3.91亿元,下降1.9%,非税收入4.29亿元,增长31.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9.01亿元,增长10%,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56亿元,下降20.3%;教育支出8.49亿元,与上年持平;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6.8亿元,增长3.3%;卫生健康支出4.85亿元,下降8.5%。

第一产业

乐昌市形成了以马蹄、茶叶、烟叶、香芋、优质稻、蔬菜、水果、生猪等特色农业产业,打造了一批特色农业品牌,其中张溪香芋、北乡马蹄、沿溪山白毛尖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还有九峰柰李、廊田香米、梅花子姜辣椒、黄圃板栗等特色农产品。

解放前,乐昌县经济以农业为主,由于封建制度的束缚,农业生产长期处于落后状态。解放前夕,粮食亩产仅有83.5公斤。

解放后,经过土地改革、合作化运动,实现了生产关系的变革。县委、县人民政府领导广大农民利用国家投放的资金和集体的经济力量,治山、治水,推行农业技术改革,农业生产逐步得到发展。但由于多次受到“左”的路线干扰,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长期徘徊不前。

1979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科学种养技术,合理调整农业结构,农业生产开始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生产向商品生产转变。

1987年,水稻总产121881吨,比1950年增长283%,茶叶、水果等各种经济作物和畜牧水产业也有了很大发展,全县农业总产值l3329万元,比1950年增长11.4倍;农村商品经济率已从1983年的37%上升到66.3%;农村人平收入492.3元,为1978年的5.8倍,为1952年的9.1倍。

2019年,乐昌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2.61亿元,增长5.3%。其中,农业产值27.2亿元,增长6%,林业产值2.61亿元,增长5.4%,牧业产值10.88亿元,增长4.6%,渔业产值0.76亿元,增长4.3%。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5.45亿元,增长5.6%。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0.97万亩;稻谷播种面积15.4万亩;早稻播种面积5.76万亩;晚稻播种面积9.64万亩。全年实现粮食总产量8.98万吨,其中稻谷7.42万吨。生猪年末存栏22.74万头,生猪全年出栏40.99万头;家禽年末存栏98.21万只,家禽全年出栏308.62万只;禽蛋总量2980吨。

2021年,乐昌市农业龙头企业累计有40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8家,市级龙头企业14家(2021年新增2家),县级龙头企业40家(2021年新增7家)。全市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696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8家(2021年新增3家),省级示范社26家,韶关市级示范社44家(2021年新增6家),县级示范社70家(2021年新增18家)。全市注册家庭农场338家。

2021年,乐昌市共有“三品一标”农产品170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认证49家109个农产品,2021年新增18个,绿色食品认证3家7个,有机产品认证10家51个,2021年新增2个,地理标志农产品3个。

2021年,乐昌市“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纳入4个,成功申报“粤字号”农业品牌3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2家。

2021年,乐昌市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3.61亿元,增长18.3%。其中,农业产值33.23亿元,增长11.9%,林业产值3.01亿元,增长196.6%,牧业产值15.14亿元,增长35.2%,渔业产值0.91亿元,增长1.6%。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2.04亿元,增长17%。

2021年,乐昌市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1.48万亩。其中,稻谷播种面积15.68万亩(早稻播种面积6.12万亩,晚稻播种面积9.56万亩)。全年实现粮食总产量8.99万吨,其中稻谷7.3万吨。

2021年,乐昌市生猪年末存栏27.75万头,生猪全年出栏43.07万头,家禽年末存栏63.41万只,家禽全年出栏188.64万只,禽蛋总量1855吨。

第二产业

乐昌市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有较久的历史。从出土的各时期文物可以看出,战国时期境内砖瓦等建材业、陶质日用器皿制造业均具有较高水平。据《国史补》载,唐代岭南盛产两大名酒,其中“灵溪春”酒产于乐昌市境的灵溪河,时为贡品。北宋时期,市境长来铁屎岭一带已有炼银遗址,至今仍可见其开采遗址。明末清初,市境西瓜地有炼铅特业;冷君山、长来的黄坑有炼银业。铸造、榨糖、酿酒、陶瓷、造纸等手工作坊,散布于市境各地。

民国三年(1914年),粤商陈廉伯、简英甫等人组织“地利公司”,开采狗牙洞煤矿,建立县内第一家近代工业。据民国二十年版《乐昌县志》记载,县内有纺织、造船、榨油、制糖、造纸等手工作坊。县城设有平民工艺,制造竹、藤器具。县城十字街纺织社,月产土布3500码。全县民间造纸社共5户,雇工41人、以毛竹为原料生产草纸,以雪花皮为原料生产绵纸,月产量1.72万市斤,产品畅售邑内外。民国三十年(1941年),据当年《广东年鉴》资料,全县有纺织、缝纫、制皮、鎅木、制纸、碾米、制糖、榨油、烧石灰、烧玻璃、造船等手工业约120家。

抗战时期广州沦陷后,一批倒厂矿迁至乐昌坪石、罗家渡等地先后建有面粉厂、织造厂、纺纱厂、粤昌机器广、粤华电讯器材厂等。坪石面粉厂日产面粉能力300包;粤华电讯器材厂以生产电池为主;粤昌机器厂生产车床、水泵;坪石织造厂产品有袋布、斜纹布、蚊帐布、细平布,日产3000码;纺纱厂日产25支纱314.8磅。民国32年,陈集梧、邓阳云分别兴办新中国火柴厂及中华火柴厂,开乐昌县办现代工业之先。民国35年,县内较大的私营酱园有恒盛和利安两家。恒盛酱园老板苏学涛,雇工5人,资本500银元,厂址在河南街桥头。利安行老板周容,雇工5人,资金400银元,厂址在东头街。

在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大炼钢铁”运动中,全县大搞土法炼钢,成立县钢铁公司,片面追求高速度、高指标,造成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

1962年开始,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在“大跃进”中盲目发展的工业企业相继下马。

从1962年至1965年期间,有计划地发展国营工业和集体工业。机床厂、酒厂、化肥厂等国营工业相继投产。

1965年,全县工业总产值1984.76万元,其中县属工业产值783.12万元,分别比1957年增长33.4%和50.8%。

1966年至1976年的十年间,由于乐昌处于“小三线”建设的重点位置,广东有色冶金机械厂、省农机二厂、715厂、518厂、519厂等多家中央、省、地(市)属企业在乐昌建厂,大大增加了工业在乐昌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并在客观上促进了县属工业的发展。在这时期,乐昌棉纺厂、农机一、二厂、灯泡厂、水泥厂、氮肥厂等先后建成投产。

1976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11004.42万元,县属工业总产值达5753.07万元,分别比1965年增长4.54倍和6.34倍。

1978年以后,贯彻、执行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乐昌工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这个时期,逐步实行工业体制改革,扩大了企业自主权,推行了厂长负责制,企业由单纯生产型转变为生产经营型,引进一批先进技术和设备,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这一时期,国营工业继续发展,乡镇工业新军突起,外向型经济开始起步。

从1978年至1987年,全县工业生产持续增长,企业经济效益有所提高,技术改造步伐加快,实现了产值、利润、税金、销售同步增长。全县工业已有电力、机械、采矿、冶金、纺织、建材、化工、轻工等20多个门类。以水泥为主的建材业,以棉纺为主的纺织业,以制衣为主的加工业,以猕猴桃产品为主的饮料业,已具有一定规模。水泥、铅锌矿产品畅销省内外,家具、服装、棉纱、毛巾、卫生纸等产品已打入国际市场。

1987年,全县工业总产值28012万元(按1980年不变价),其中县属工业20970万元,分别比1977年增长137.5%和293.3%。全县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67.7%.乐昌经济进入了由农业县向工业县的转变阶段。

食品饮料:拥有意大利全自动易拉罐灌装生产线、生产的猕猴桃汁获国家农业部“绿色食品”称号,“马蹄爽”获首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铜奖。

机械化工:有企业十多家,能生产矿山机械、机床、变压器、汽车水泵、环保药剂等,其中DK-7732数控电火花线切割机床通过了省级鉴定,填补了省内一项空白,产品畅销香港、珠江三角洲等地。

木器家私:利用本地木材加工的原木家私、木地板,畅销欧美、香港等地。此外,乐昌的采选矿、造纸、印刷、包装、电力等行业都有一定的生产规模。

1988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32732万元(80年不变价),其中,中、省、韶工业8057万元,县属工业24675万元(其中全民工业12482万元,集体工业10409万元,联营工业304万元,个体工业1408万元)。亏损企业23个,比上年同期减少3个。全年实现税利2383.39万元,其中税金917.67万元,利润1465.72万元。

1990年,由于产品积压,材料价格上涨,企业管理不善等原因,经济效益下降,县属亏损企业18户,亏损额达2133.88万元,比1989年增加194%。工业企业完成销售收入21543.1万元,比1989年下降15.2%。完成税收1351.12万元,比1989年下降11.7%。

1993年,贯彻国家《全民所有制工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加大改革力度和技术改造,强化管理,工业效益逐步上升。经委所属工业企业全年完成全县总产值103837万元(90年不变价),比上年增长37.2%,其中中、省、韶工业企业完成23680万元,比上年增长32.59%;县属工业企业完成80157万元,比上年增长38.56%。超额完成年生产任务的企业有:麻纺厂、机床厂、纸箱厂、棉纺厂、水泵厂、制衣厂、家私厂。列入考核的22种主要工业产品比上年同期增长的有13种,增长幅度较大的有:纸箱、棉纱、棉布、晴纶纱、麻棉混纺纱、服装、硫化锑矿、除尘器、DK777型电火花切割机床、汽车水泵、电力变压器等。全年完成工业销售产值33247万元,增长30.2%,销售率达97%。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424.74万元。完成税收1443.32万元,同比增长42.7%。

1996年,企业改革不断深入,继续抓好技术改造与管理,抓好扭亏增盈。全市工业总产值75706万元,其中:中省韶属工业23623万元;市属工业52083万元。全市销售产值107580万元,其中:中省韶属工业38517万元;市属工业69063万元。

2000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99937万元(90年不变价,不含乡镇集体工业企业产值),比1988年增长2.053倍。其中:中省韶属工业17758万元,比1988年增长1.20倍;市属工业82179万元,比1988年增长2.33倍。销售产值130056万元,其中:中省韶属工业33584万元,市属工业96472万元。工业增加值28403万元,其中:中省韶属工业13541万元,市属工业14862万元,利税总额2448万元。亏损企业16家,其中:中省韶属工业6家,市属工业10家。

2021年,乐昌市全部工业增加值22.45亿元,增长13.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73亿元,增长16%。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轻工业增加值2.45亿元,增长18.1%;重工业增加值13.68亿元,增长21.7%。年末乐昌产业转移工业园企业35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98亿元,增长13.2%。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62.6亿元,增长27.9%;主营业务成本57亿元,增长37.5%。

第三产业

2021年,乐昌市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35亿元,增长9.6%。核算指标中,批发业销售额29.38亿元,增长14.4%;零售业销售额24.17亿元,增长13.1%;住宿业营业额0.51亿元,增长2.1%;餐饮业营业额3.36亿元,增长7.4%。年末限额以上商贸企业39家,其中批发业15家,完成销售额19.76亿元,增长11.3%;零售业10家,完成销售额2.76亿元,增长1.1%;住宿业7家,完成营业额0.41亿元,增长8.7%;餐饮业7家,完成营业额0.31亿元,增长19.1%。全年招商引资新签约项目35个,下降45.8%;内联到位资金20.01亿元,增长19.4%;外资到位资金709万美元,下降11.2%。

2021年,乐昌市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6.11亿元,增长12.7%。全年客运量113.6万人,旅客周转量3363.4万人千米。年末公路通车里程2894.2千米。国道通车里程212.87千米,省道通车里程245.4千米,乡道通车里程1197.67千米。

2021年,乐昌市全市家庭宽带用户数为12.06万户,较2020年新增0.87万户,增长7.3%;手机上网用户数为36.89万户,较去年新增2.01万户,增长5.8%;光纤接入用户数为26.77万户,较去年新增2.36万户,增长9.7%;基站总数量为1850个,较去年新增94个,增长5.4%。

2021年,乐昌市全年旅游总收入4.22亿元,下降17.8%,接待国内外游客42.17万人次,下降1.2%。其中,国内游客42.13万人次。旅游住宿设施接待过夜游客29.14万人次,下降9.9%。至年末,全市各类旅行社4家;已评定的星级饭店3家。A级景区4个。

2021年末,乐昌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13.15亿元,增长8.5%,其中住户本外币存款余额182.81亿元,增长10.7%。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31.7亿元,增长16.2%。住户贷款余额82.56亿元,增长10.9%,其中:住户中长期贷款78.04亿元,增长11%;住户短期贷款4.52亿元,增长9.9%。

2021年,乐昌市全年保费总收入2.34亿元,下降10.7%。其中:人寿险保费收入1.83亿元,下降13%;财产险保费收入0.51亿元,下降1.1%。各项赔款和给付支出0.63亿元,增长14.8%。其中,人寿险赔付支出0.34亿元,增长9.7%;财产险赔付支出0.29亿元,增长21.5%。

交通运输

乐昌市境内有西京、乐宜两条古道和武江航道,曾是粤盐及其他商品南来北往的集散地,素有“楚粤孔道”“楚越要冲”“入粤门户”之称。乐昌拥有“两铁三站,两高八道”的交通优势。“两铁三站”即京广铁路乐昌站、坪石站,京广高铁乐昌东站;“两高”即京港澳高速、乐广高速,设有高速出入口5个;“八道”即国道107线、240线、535线以及省道247线、248线、249线、518线、519线。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9年,乐昌市普通教育类招生数(包括职业中学)23009人,在校学生80621人,毕业生20531人。其中,普通高中招生2361人,在校生6843人,毕业生2225人,升学率87%。初中招生5507人,在校学生16152人,毕业生5211人,升学率99%。普通小学招生7274人,在校生39671人,毕业生5594人,升学率100%。幼儿园招生7099人,在校生15746人,毕业生7006人。

2021年,乐昌市全年普通教育类招生数(包括职业中学)20427人,在校学生82877人,毕业生19913人。其中,普通高中招生2585人,在校生7491人,毕业生2266人,升学率96.1%。初中招生5996人,在校学生16452人,毕业生5237人,升学率99.95%。普通小学招生6026人,在校生40790人,毕业生6109人,升学率100%。幼儿园招生4880人,在校生15544人,毕业生5587人。

科技事业

2019年,乐昌市申报科技计划项目14项,其中省级项目4项,经费支持70万元;韶关市级项目10项,经费支持426.91万元;计划安排本级科技计划项目19个,经费支持30万元。全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新增高新技术产品30个;企业研发机构6家,其中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韶关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

2021年,乐昌市全年申报科技计划项目9项,其中省级项目1项,经费支持30万元;韶关市级项目及各类资金补助8项,经费支持352.51万元;计划安排本级科技计划项目10个,经费支持10万元。本级兑现全年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4家;新增企业研发机构4家,其中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韶关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2020年R&D占GDP比重为0.56%。

文化事业

建国后至文革前,先后建立了县直属文化馆、乐昌戏院、民间艺术团、花鼓剧团、坪石电影院、电影管理站、农村文艺宣传队、农村电影放映队。这个时期,文化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基层,在60年代初,有农村文化俱乐部290多间,业余剧团26个。

改革开放以来,乐昌兴建了园林式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兴华影剧院、文工团排练场,改建了坪石电影院等场馆,基建面积共20535多平方米。乡镇文化建设也发展很快,自1978年开始,有10个乡镇成立了文化站,到1984年,全县20个乡镇全部成立了文化站,(2003年7月建制为16个镇和一个街道办事处)。乐昌市形成由市文化部门为龙头,以乡镇文化站为枢纽,以农村文化室为基础的三级文化网络。

2019年,乐昌市共有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14.83万册。今年博物馆接待参观人数28万人次,图书馆接待进馆读者12.74万人次,文化馆免费辅导招生287人次。

2021年末,乐昌市共有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15.6万册。今年市博物馆接待参观人数21万人次,市图书馆接待进馆读者38.27万人次,市文化馆免费辅导招生453人,接待进馆人员9.8万人次。

体育事业

2019年,乐昌市有体育场馆共3个(包括学校2个)。2019年,乐昌市成功申报全国象棋之乡。乐昌代表队参加韶关市“体彩杯”龙舟赛并获得第四名。承办省级“王子杯”排舞大赛、2019-2020年‘乐昌桃花杯’全国象棋女子甲级联赛”,在该联赛预选赛中,乐昌代表队获得冠军。成功举办乐昌市“市长杯”足球赛、乐昌市第二届羽毛球联赛、乐昌市第五届篮球联赛、乐昌市第三届足球联赛、乐昌市第三届乒乓球联赛、乐昌市后洞登山活动、乐昌市元旦环城跑等体育赛事活动。

2021年,乐昌市有体育场馆共3个(包括学校2个)。2021年,我市体育事业蓬勃发展,高质量承办2021年全国象棋女子甲级联赛,获中国象棋协会2021年度赛事活动先进单位。积极组织开展群众体育活动,举办2021南粤古驿道(坪石段)徒步大赛、乐昌市第六届篮球联赛、全民健身日系列活动、“谁是棋王”象棋赛、国民体质监测等体育活动。象棋、广场舞等群众体育项目成绩显著,在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中,乐昌市运动员朱少均获群众赛事象棋项目男子团体业余组冠军。

医疗卫生

2019年,乐昌市共有各类卫生计生机构358个,其中,医院7个,卫生院16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机构1个、村卫生站330个。全市卫生机构拥有在岗职工3176人,增长3.6%;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556人,注册护士1256人;拥有医疗床位3281张,其中医院2294张。全市乡镇卫生院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027人,床位885张。

2021年末,乐昌市共有各类卫生计生机构351个,其中,医院7个、卫生院16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机构1个、村卫生站244个。全市卫生机构拥有在岗职工3515人,增长7.3%;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965人,注册护士1573人;拥有医疗床位4124张,其中医院3096张。全市乡镇卫生院拥有卫生技术人员657人,床位851张。

社会保障

2019年,乐昌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含离、退休人员)76105人,下降10%,其中,参保职工45067人,同比下降17%。参加城乡(镇)基本医疗保险426344人,同比下降0.5%,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44789人,同比增长0.9%;城乡(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381555人,同比下降0.7%。参加失业保险16282人,增长4%;参加工伤保险32611人,增长28%;参加生育保险26453人,增长4%。全年累计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1706人次,同比增长22%。

2021年,乐昌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含离、退休人员)80146人,同比增长0.8%,其中,参保职工47300人,同比下降0.9%。参加城乡(镇)基本医疗保险437259人,同比增长1.1%,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52589人,同比增长9.4%;城乡(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384670人,同比增长0.1%。参加失业保险19932人,增长3.4%;参加工伤保险34619人,增长2.1%;参加生育保险31306人,同比增长9.9%。全年累计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1357人次,同比增长1.6%。

2021年末,乐昌市在册低保对象8165人,(其中,城镇962人、农村7203人),低保资金(含各类补贴)支出4536万元。城乡低保平均标准分别为每人每月800元和58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6%和9%;特困供养人员929人(其中:城市特困100人、农村特困829人),支出1285.4万元。城乡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分别为1280元、928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6%和9%;重度残疾人和困难残疾人分别6639名、3099名,发放补助金额分别1877.3万元、672.6万元,发放标准分别为每人每年243元、181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4%和3.4%。年末拥有社会福利机构18所(敬老院17所,社会福利院1所),年末在院人数436人。

环境保护

2021年,乐昌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城市建成区绿地面积465.67公顷;建成区绿地率达到22.3%;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38平方米。建成污水处理厂1座,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2.5万吨;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91.18%。

2021年,乐昌市全市平均灰霾天气日数3天,比上年增加1天;全年日照时数1820.8小时,比正常年份偏多442.7小时;年降水量1286.8毫米,下降13%。

历史文化

地方方言

乐昌市语言比较复杂,方言土话较多,有客家话广州话(粤语)、长来话、北乡话、黄圃话、皈塘话、莲塘话、梅田话、蓝山话、楼下话、连滩话、船民话和瑶族讲的勉语方言等。

客家话分布在九峰、两江、五山、大源、梅花、秀水、沙坪等镇全境以及廊田、云岩、河南的大部和三溪、罗家渡、白石、庆云、乐城、长来的部分地区,讲客家话的人数为最多,约30万人;粤语主要分布在乐城、坪石两大地区,讲粤语的人数排第二,约7万人;长来话分布在长来和河南的部分地区;北乡话主要分布在北乡;黄圃话多数分布在黄圃、白石、庆云等地;皈塘话分布在坪石镇的皈塘、京口、和金鸡部分地区;莲塘话主要分布在老坪石的莲塘、陈家坪、三星坪等地,也称坪石话;梅田话分布在老坪石的转村、大罗家、仁里、吴塘和三溪的部分地区;云岩镇的石冲、长塘、冼家洞等地讲蓝山话;楼下话与北乡话接近,主要分布在楼下、白马寨、油榨丘、平富、寨头等地;连滩话属闽南方言,分布在长来镇的上坪坝、灵口、大寨坝以及河南的塔头;船民话是船民的语言,分布在乐城及武江沿岸;瑶族分布在五山镇的长老坑、北乡镇的西坑、廊田镇的龙山等地。

文物

乐昌市历史古迹有韩公祠、乐宜古道、西京古道、武阳司巡检司、老坪石街、皈塘革命老区、黄圃广州会馆、黄圃巡检司、宜乐县委旧址、户昌山古民居、楼下古村、抗日名将薛岳故居、应山玉环桥、红七军梅花战役遗址、梅花仙迹、红军长征路等。宗教圣地有西石岩寺等。

民俗风情

乐昌市人文活动主要有客家山歌采茶戏、布龙、青蛙狮、客家婚俗等。

宗教文化

乐昌市宗教主要有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依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8处。其中:佛教场所2处(乐城西石岩寺居士林)有教徒1000多人;天主教3处(廊田镇白山天主堂、楼下圩坪村天主堂和北乡镇黄坌经堂村天主堂),有教徒约1000人;基督教3处(乐城开发区基督教福音堂、另两处分别在乐城大洞和三溪镇),有教徒1000多人。北乡镇黄坌村委会经堂村天主教堂,始建于1889年(1992年重建),已有100多年历史,是境内最早的教堂,有教徒200多人;廊田镇楼下圩天主教堂,始建于1906年,1998年重建,有教徒约300多人;廊田镇白山村委会横岭天主教堂,建于1926年,有教徒300多人。基督教福音堂,位于乐城大东街,始建于清末民初,1997年重建。2000年后迁址乐城开发区新建,有教徒1000多人。此外,有未登记的道教老坪石回龙庙等。

地方特产

乐昌市境内居民多为客家人,因此乐昌本地的美食具有客家色彩。乐昌市的风味美食有:乐昌禾花鱼、乐昌风味糍粑、乐昌花生豆腐、牛杂煲、乐昌大盆菜、将军菜(鱼干炒白辣椒)、乐昌早餐、牛腩串等等。

乐昌出产优质香芋历史悠久,其中以河南镇的张溪香芋品质最优。张溪村位于九泷十八滩出口的右侧,小垌张溪水流淌其中,垌面宽阔平坦,土质为稀流冲积沙壤土,土层深且肥沃,所产香芋个大肉嫩,内有槟榔花纹,煮熟时松软如棉,香气四溢。

乐昌素有“中国马蹄之乡”美誉。马蹄在乐昌市乐城街道办、北乡镇、廊田镇辖区内均有种植,以北乡镇种植的为最佳。其出产的马蹄有色美、肉嫩、爽甜、渣少的特点,可作水果亦可作蔬菜,可制罐头,可作凉果蜜饯,既可生食,亦可熟食。

风景名胜

乐昌市境内有“广东八大名山”之一的金鸡岭、“世外桃源”九峰山、“中国美丽田园”五山梯田、“省级国家森林公园”后洞生态庄园、国家3A级景区生态旅游胜地“三龙谷”、国家4A级景区“地下宫殿”古佛洞天乐昌峡“平湖游”等景区。

“乐昌新八景”包括金鸡啼晓、庆云古村、大坪古寨、九峰花海、龙潭飞瀑、五山梯田、古佛洞天、昌峡平湖,是乐昌旅游的新名片,从地域、历史、文化等多方面展现了乐昌市的特色风貌。

著名人物

乐昌市最著名的人物首推中国抗日十大名将之一薛岳,此外还有谭必、李岩、李渤、苏恭则、张祖炳、李延大、李秉中、欧堪善、柏日红、李传楷、李家泉、李光中、陈德钊、曹有香、曹庚次、欧阳强、廖贤思、李英杰、徐锡勋、廖介操、丘鉴志、张昭芹、罗均佑、张戊青、何万杰、欧阳春、黄昌儒、张兹闿、余席福、何建怀、廖裕光、欧堪善、张昭芹等,烈士英名录101人,国民党军少将以上3人,国民党军乐昌籍抗日阵亡将士名录35人。

荣誉称号

2019年12月6日,乐昌市入选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

2019年12月25日,乐昌市入选“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第五批)”。

2020年2月,乐昌市入选2020中国美食百佳县市。

2020年6月30日,乐昌市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