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店

更新时间:2024-09-19 18:49

古代的书店引叫书肆。书肆一词,最早始于汉代。此外各朝代还有书林、书铺、书棚、书堂、书屋、书籍铺、书经籍铺等名称,它既刻书又卖书,这些名号,除统称书肆外,宋代以后统称为书坊。书店一名,最早见于清朝乾隆年间。在中国近代史上,书店也叫书局。

书店定位

在复杂、多样的文化出版品中,书店自身主要想提供给顾客哪些类型的商品或是服务项目,毕竟,在现实环境中,实体书店想陈列所有的出版品、做到应有尽有是不可能的事,因此需要有所取舍。

确认书店定位后,接下来便是衡量书店卖场大小、格局、楼层数等空间上的条件,以便安排各商品区域的位置。

最后,商品的获利条件,例如销售毛利、销售比例、消费特性等,将决定这些商品会被摆设在卖场中的哪一个角落、占多少的空间。

正版图书市场,赢利最大的就是特价书。所谓特价书,就是已经过了流行风头的畅销书。由于价格因素,这样的书是最畅销的。

主要功能

图书是精神产品,直接影响人们的精神世界,影响社会的发展。它主要靠书店这条流通渠道来推广。从书籍的本质出发,书店的功能可概括为:传播思想,普及文化,联系读者,促进出版。同时,书店还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品牌形象

传播思想

各个阶级、 政党、 社会集团以至学派,往往都以出版物作为传播自己的思想、观点的重要手段。从中国的近现代书店史来看,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在江苏、江西、浙江等10多个省建立官书局,印了一些校勘精审的古籍,其目的是宣扬儒学思想, 维护封建统治。19世纪末叶,康有为维新派在京师成立强学书局,发行维新变法读物,受到慈禧太后等顽固派的镇压。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首的民主革命派建立了镜今书局、东大陆书局、国学社等书店,大量发行《革命军》、《猛回头》等反清读物,为推翻清朝帝制的辛亥革命作了思想准备。1919年五四运动后,毛泽东、恽代英、陈独秀等共产主义知识分子都创办过书店,致力于新思想、新文化的传播。1921年 1月,毛泽东把“推广文化书社”作为改造社会的一项“基本事业”。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各地党组织、共产党员或进步人士创办了许多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宗旨的书店。例如, 20年代的上海书店长江书店,30年代的生活、读书、新知等书店,在抗日民主根据地解放区建立的新华书店等等。这些书店发行的革命图书,对提高工农群众、知识分子的思想觉悟和促进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而以宣扬反动思想,反对革命潮流为目的的某些书店,则终于为人们所唾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书店事业得到空前发展,为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出了贡献。

普及文化

书店是普及和推广科学文化知识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普及文化的关键措施是兴办教育,而各项教育事业需要的教材,则要由书店来供应。80年代以来,中国的国营书店每年约发行各类教材20多亿册,占全国图书销售总量的1/3以上。 这是一项巨大的发行工程,只有进行严密的调查统计和科学地组织供应,才能确保课前到书,人手一册。各地书店广泛发行科学技术图书和学术文化文艺图书,对促进经济文化建设和人民文化水平的提高, 起着重要作用。 中国的书店工作者,坚持上山下乡,主动关心农业生产需要,有针对性地供应农业技术书,促进了生产发展。

联系读者

书店是作者、编者同广大读者联系的纽带。“熟悉读者、熟悉书”,“为书找读者、为读者找书”,是书店联系读者的重要功能。它可以将读者的需要、意见以及对书的评论,及时反映给出版部门,并将出书信息及其出版意图介绍给读者。

许多书店联系和团结了一大批基本读者,把他们的专业需要、通信地址、电话等记入读者联系卡。每到新书,及时同这些读者联系。读者急需的书,则千方百计代查、代找, 送上门去。大型书店经常举办读书报告会、新书发布会,邀请作者来店演讲或同读者座谈,并为购书的读者签名留念。

促进出版

书店联系面广,熟悉市场,掌握各种复杂的销售条件,对于出书的品种、数量、价格、时间能否适应市场需要,较为敏感,可以把这些信息及时反馈给出版部门,使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更能适销对路,可以使出版部门缩短图书出版周期,加速资金周转,为图书的扩大再生产创造较好的条件。

开店步骤

选址

这是开店的首要问题,书店地址决定书店的定位。比如先明确书店定位然后有目的地寻找店址,力求最大限度地锁定目标顾客群体;而如果已经有了特定的店址,则需根据书店的所在位置以及周围现有及潜在的消费群体选择经营类目,同时根据他们的消费习惯与口味建立自己的特色。一般来讲,附近有文化娱乐场所、商业写字楼及成熟的住宅社区、大学区、商业区等地方,都是可以选择的开店位置。个人创业投资的书店一般规模较小,流动客流和固定的客流都非常重要,因此,最好选择社区或大学区周边有车站、快餐店、剧院等人流比较多,又背靠稳定的社区读者群体的地方。大学区的书店尽量避免过多的畅销书,而写字楼附近太学术化的书籍也不会好卖,专业性强的书店开在相关的场所附近,则会事半功倍。

申请

1.选好店址后,由书店所在地的区文化委员会派专人看地址。

2.工商局核名。

3.到店址所在地区的区文化委员会审办开店许可证明,携带由区文化委员会开具的许可证明到新闻出版局办书店经营许可证

4.工商局验资、注册,办理营业执照。

5.税务登记.

6.开业 .

历史现状

新的一轮的传统书店倒闭潮正以一种令人沮丧的速度在全球蔓延。2011年7月22日起美国连锁书店Borders开始关闭旗下的399家店面。Borders曾是美国第二大传统图书零售商,有着40年的历史,一度被认为是全美最佳书店,巅峰时期销售额更是达到40亿美元。

同时,巴诺书店的生存问题也暗涌流动,其华尔街股票迅速贬值。早在2010年的前3个月中巴诺就损失了3200万美元。著名的英国水石书店曾宣布2009年至2010财年利润同比下滑了70%,在这一财年中该书店还经历了图书集中订货系统出现故障、削减650名员工等一系列问题,备受打击。

国内的书店境遇也不容乐观。日前上海季风书店即将面临第三家门店的关门,北京人文学术书店风入松已宣布停业,杭州的“光合作用”倒闭。越来越多的传统书店都没能逃得过相同的结局,仅2007年到2009年,中国民营书店就减少了10000家。

转型建议

1.多元化经营混业经营)。

例如先锋书店自主研发了几千种文化创意产品,这部分的销售额占比已超过30%。同时兼售价格不菲咖啡茶点,先锋将自己定义为是一个文化创意品牌店,而不单是书店。

注意:混业经营是一个不错的做法,但是需要谨慎。选择的商品需要和书籍、阅读或者书店气质相协调,而且最好是难以复制的差异化,同时还要把握好度,一些书店因为在副产品销售中尝到甜头,进一步挤压书的展示和阅读空间,书店越来越像咖啡馆和百货商店(如以小清新明信片而红透半边天的猫空)。

2.向活动空间(生活美学空间)转型。

最容易想到的例子就是单向街、方所。单向街是一个由书籍、谈话、影像和思想构建的公共空间,通过创造独特的文化体验来吸引读者的关注,停留和消费(比如收门票的“文学之夜”趴)。这得益于创始人的名气和人脉资源。

如今单向街已经改名为单向空间了,获得了千万美元风投后,新媒体做的风生水起。甚至许知远觉得,转型商业化后,空间可以做旅馆、设计产品、可以涉足任何行业。

另一个是广州的方所。追求生活美学的文化概念店。有书、有服饰、有艺廊、也有咖啡简餐。如果把大陆复制不了的诚品比作大哥,方所就是小弟。

据说成都最近又新开了一家4千平,独特藏经式设计、集结各类艺术品牌的方所。

当然书店要成为一个地标名片,本土文化的融合,必不可少。如西安万邦的“关中大书房”以厚重的三秦文化历史元素为底蕴,让书店和古都的气质相得益彰;甚至也有像昆明花生书店,售卖云南本土咖啡、傣族特种花生等物品而显得分外独特。

模式创新

中国出版行业性质中含有传统文化宣传的属性,以至于长期以来书店潜意识里在否定其商业属性,更多地认可其文化属性,进而逐渐丧失了自力更生的能力。所谓在商言商,进行模式创新是传统实体书店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价值主张

书店创新价值主张可以从这几个要素着手:性能——改变产品和服务的性能,比如转型为文化体验中心;定制化——定制产品和服务以满足个别读者或读者细分群体的特定所需来创造价值;品牌或身份地位——读者可以通过使用某一特定品牌而发现价值;可达性——将产品和服务提供给之前接触不到的读者。

关键业务

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书店推出数字化平台是发展壮大的必要战略,但传统实体书店必须要克服电子商务运营经验缺乏、供应链整合能力较低、末端用户服务能力低下三个短板,才能在创新之路上一步一步地前行。

客户细分

对读者而言,书好不好才是最重要的,好书店就是要符合读者的胃口,拥有能让读者怦然心动的好书,比如墨盒子绘本书馆豆瓣书店新加坡page one、史传德书店等,一心专注细分领域,才能在大浪淘沙中幸存下来。当前的社会分层逐渐多元化和清晰化,书店应当对产品或目标客户做出相应调整,以此来衍生出更多的业态组合和思路,扩展书店商业模式的转型空间。

客户关系

书店与特定客户细分群体之间的客户关系可以通过这些途径实现:个人助理——在销售过程或售后阶段通过电子邮件、呼叫中心等进行交流并获取帮助;专用个人助理——为单一客户安排专门的客户代表;自助服务——为客户提供自助服务所需的一切条件;自动化服务——更加精细的自动化过程,实现自助服务。

世界纪录

世界上尚在运营的最古老书店:位于葡萄牙里斯本伯特兰书店(Bertrand bookshop)成立于1732年,是世界上尚在运营的最古老书店。(吉尼斯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