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

更新时间:2024-08-02 09:44

1982年6月,深圳特区和非特区之间用铁丝网修筑了一道管理线,称为“二线”。这道线把深圳分为特区内和特区内外,俗称关内和关外,这条管理线就是深圳特区管理线。1985年3月通过国家验收交付使用,全长84.6公里,沿线路面用花岗岩石板铺成,路北侧用高达3米的铁丝网隔离。特区管理线是深圳经济特区建设的历史见证。

源起

建立缘由

1979年,中央决定在深圳举办特区。特区是什么样,大多数人只是觉得它像海外的出口加工区,那就是划出一小块土地,吸引外资建厂,产品出口,赚取外汇。由于引进加工区的原材料、机器设备、交通工具和生活用品等都是免税的,因此,要将其用高墙或铁丝网与内地分开,以免走私。

确定范围和政策

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的范围确定了。这个特区比海外的出口加工区大多了,它的范围是根据深圳一带的地理特征,以梧桐山、羊台山脉的大岭古、打鼓嶂、大洋山等山脊划线,面积有300多平方公里。

特区的范围确定后,就要兴建特区管理线(习惯称为二线),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管理特区,更有利于特区外引内联,为外商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利于在特区内实施一些特殊的经济政策。管理线使用后,内地居民来深圳特区,只要是工作或日常需要,办理一定手续即可;香港居民进入深圳特区,手续得以简化,外商投资企业原材料、生产设备和生活日用品可获得减免进口税

建设

测量

为了确定特区的面积,深圳市委托中国海洋直升飞机公司进行了航测,从1979年下半年到1980年初,中海直经过3次航测,计算出深圳经济特区的面积为327.5平方公里。因此,二线建设在1980年8月底9月初就定下来了。

设计

二线建设都是在人迹罕至的高山山脊,施工难度大;工程项目多,资金紧缺,使用单位多,工程相当复杂。深圳二线指挥部于1982年2月4日成立。指挥部成立后第一件事就是对二线进行设计。请广东建筑设计院、西南建筑设计院、北京建筑设计院、上海建筑设计院、广东水电设计院、中南设计院6家单位对特区管理线进行设计,然后进行评审,最后由武钢设计院进行汇总。

二线全长84.6公里,东起大鹏湾的码头,西至珠江口的姑婆角码头。工程要求沿山脊设置高2.8米的铁丝网,修建一条沿线巡逻公路,并辅以高压供电、低压照明、通讯、供水等设施。管理线设置仔角、盐田、沙湾、布吉、白芒、南头6个联检站、29个耕作口、163个岗楼、165个涵洞。共有85个单项工程,总预算1.15亿元人民币。二线的管理单位有口岸办、海关、特检、武警七支队(1985年全国武警整编前称武警广东省支队,下文简称七支队)、武警市支队。

拨款

二线建设的预算这笔钱在改革开放初期算得上是一笔巨款。中央决定,这笔钱由国家、广东省、深圳市各出三分之一。国家的资金是国家计委、财政部和中国银行拿出来的。深圳市的钱是市财政拨款。

二线建设资金有限,工程很多,1982年6月国务院对工期的批示是:两年基本建成,第三年扫尾。将部分工程采用投资包干的办法:把二线使用单位的生活区交由各单位按照规定的图纸自己去建设,指挥部给各单位各派出一名工程师,负责计划、监督质量和进度。这样指挥部可以集中精力抓好二线的主体工程:铁丝网、巡逻公路、高压线、6个联检站和1个收容所等设施。

参加单位

1982年6月8日,二线工程开工。在二线建设中,参加的单位很多,有十六冶、广东省土石方公司、华西公司、罗定道路公司、基建工程兵、七支队等。施工高峰时有4000多人。罗定道路公司、基建工程兵转业后成立的安装公司、四公司、七支队堪称施工中的模范单位,在部队营房建设、巡逻公路、铺设电缆等诸多方面都做出了突出贡献。

验收

1984年5月,遵照国务院副总理谷牧的指示,由国家计委、国务院特区组、国务院口岸办、公安部边防总局等八个部门组成一个工作组,在广东省建委、计委、特区办、口岸办、海关分局等单位配合下对深圳的二线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将情况给国务院写了一个《关于深圳市经济特区二线工程情况汇报提纲》。谷牧副总理批示同意这个报告,所差2000万元还是由国家、省、市三家各出三分之一,四季度由国家计委组织验收。

1984年第四季度,由国家计委副主任王德英牵头,国务院特区组、国务院口岸办、公安部边防总局、海关总署卫生部、劳动人事部、农牧渔业部八个中央单位以及省市有关单位三十余人组成的验收委员会用了两天时间,对深圳特区二线工程共计85个单项进行考察、验收。其中评为优良的有16个单项,占总数的20%;评为合格的69个单项,占总数的80%,工程总评为合格。验收委员会评论工程时一致认为:整个工程建设速度快,质量好,投资紧。国家计委基建综合局局长林辉正说:“我参加过很多国家工程的验收,都能找出很多问题,这次看了二线的工程,我很满意,感到深圳建设有能人。”广东省副省长杨德元视察后给予充分肯定,赞扬说:“二线建设搞得好,保护了我们的经济特区。”

意义

效果

二线自1986年启用,实践证明,党中央、国务院这一决策对促进深圳经济特区持续、快速、稳定发展,保持特区内良好的社会治安,保证改革开放政策在特区内的顺利实施,减轻边境一线的压力,维护香港的繁荣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线保留——政治意义大于经济利益

有关二线撤消或北移的问题,2000年6月国务院组成了国家体改委、公安部、国家海关总署人员参加的调研组,在深圳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调研,调研结果是: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并不影响深圳的经济发展,深圳经济的成功经验已充分证明这一点。特区内外税收政策没有什么差别:一是海关税一样;二是国税一样;三是地税一样,国家并没有什么倾斜政策,不会制约深圳市的经济发展。因此,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暂时不能撤,政治意义大于经济利益。调研组还认为,即使二线不存在,为了维护国家的安宁和香港的繁荣稳定,国家将深圳作为边境地区的管理方式也不可能因此而消失。

争议

2003年3月,北京,全国“两会”召开期间,又有代表联名提出建议撤销经济特区管理线(即二线)。其实,早在2000年春季,深圳“两会”和广东省“两会”,就不断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就此提出多份议案和提案。2001年6月,国务院体改办特区司联合公安部、海关总署等部门,组成“深圳二线北移调研组”南下深圳,经过一周的实地调研,得出结论:“二线作用不小,暂不能撤!”

随着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以及粤港澳经济一体化的提出,不仅二线旧话重提,就连粤港澳边境一线的改革通关也成为各方议政热点,仅广东省“两会”和深圳市“两会”代表的议案、提案就近10份之多。

有提案称,二线不宜撤。因为二线为维护深圳、珠海特区及港澳地区繁荣稳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也有不少委员认为,二线管理在一定程度上阻隔了特区与内地的人员及货物的交流,制约了特区建设的发展,为了“适应中国加入世贸后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为了“经济特区与内地其他地区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性”,应该撤销二线。

还有部分委员认为二线应北移扩大,将深圳市龙岗、宝安两区纳入特区内。这样才有利于深圳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最大限度地扩展深圳的发展空间。

二线五大症结

1、现行管理跟不上特区经济发展的要求。进出特区的人员、车辆逐年增多,特区内的建设不断向外扩展,导致人、物大进大出与通关缓慢的矛盾,开放形势与封闭管理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2、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机动车辆进出经济特区查验证制度反映强烈。

3、办理边防证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群众办理边防证手续复杂,也滋生一些不正之风。

4、耕作口的管理方式不便于群众的进出、生产和生活。

5、实行《机动车辆进入特区优检证》制度不利于密切党群关系。

改革

中央军委批准改革

广东省公安边防总队总队长张崇德指出,深圳、珠海一二线分别自上世纪50年代初和80年代中期设立以来,为粤港澳边境地区的安全稳定以及经济特区的蓬勃发展,特别是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祖国作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形势的变化发展,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边防的管理模式、思想理念、工作制度都不太适应社会的需要,给人民群众带来不便。特区成立之初到现在,每天进出的人流量增加了40倍,车流量增加了80倍,形势变化了,任务变化了,管理模式也应该改变。因此,本着方便群众和保证安全的原则,进一步适应“大通关”要求,创造快捷高效的口岸环境和宽松、和谐的边防环境,2003年4月11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正式批准广东边防推出的重大改革。

9条内容

1、简化办证手续,内地居民前往深圳、珠海凭身份证直接申办1年有效《中华人民共和国边境管理区通行证》,取消介绍信等手续;

2、部分群体免办《中华人民共和国边境管理区通行证》进入深圳、珠海特区。60岁以上男性公民、55岁以上女性公民直接凭居民身份证进入深圳、珠海特区;

3、取消《机动车辆进出经济特区查验证》及每车3元收费;

4、取消《车辆进入特区优检证》及每年120元查验管理费,实行《进入深圳、珠海特区特别公务车证》;

5、取消深圳、珠海两地往返客运船舶人员的检查;

6、放宽二线耕作口的通行限制,实行24小时通行;

7、取消沙头角边境特别管理区宵禁,区内实行24小时通行;

8、取消省内自定的下海作业证,在深圳、珠海周边海域从事近海放排、养殖作业的群众凭身份证(深圳、珠海以外居民凭边防证)下海作业;

9、放宽部分地段和海域“上山”、“下海”旅游限制,深圳盐田南澳等海域可划定海上旅游区,珠海万山、桂山、担杆休闲渔业摩托艇的马力可适当放宽限制。

特区一体化

2010年7月1日,对于工作生活在深圳龙岗、宝安两区的人们而言,这天注定是个难以忘怀的日子。从这一天开始,深圳经济特区面积扩容接近5倍,龙岗、宝安正式成为特区的一部分,深圳进入一体化的全新时代。

2010年5月27日,国务院作出批复,同意将深圳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深圳全市,将宝安、龙岗两区纳入特区范围。批复要求深圳做好特区范围扩大后的统筹规划工作,更好地发挥深圳经济特区在新时期对全国深化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7月1日,中国共产党的89岁生日,建立30周年的深圳经济特区迎来了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事件:自这一天起,深圳经济特区范围从原来的福田、罗湖、南山、盐田四区延伸到全市,特区面积从327.5平方公里扩大至1952.8平方公里,深圳发展迈进了“大特区”时代。

当天上午,深圳市委市政府在市民中心广场隆重举行扩大深圳经济特区范围庆典。10时,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彭森专程来深,宣读了国务院《关于扩大深圳经济特区范围的批复》。

一个让深圳人翘首已久的“大特区”诞生了!从而为深圳在下一个30年的大发展、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扫清了障碍,为深圳在更大空间和平台上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继续在中国改革进程中承担更大使命奠定了基础。

因为“大特区”诞生了,深圳经济特区一体化大大提速,两年多的变化让生活在宝安、龙岗两区的居民们喜笑颜开:地铁通了,家门口坐地铁出行更方便;房子新了,城区景观缤纷多彩;公园、学校、医院多了,生活越来越绿色宜居……深圳,正经历着从“大特区”到“新特区”的历史“蝶变”。

撤销

2018年1月15日,国务院关于同意撤销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的批复。

广东省人民政府

你省《关于撤销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的请示》(粤府〔2017〕88号)收悉。现批复如下:

一、为促进深圳经济特区一体化发展,结合特区建设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使命新任务,同意撤销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

二、你省和深圳市要认真做好经济特区管理线撤销相关工作,并以此为契机,实施深圳全市域统一的城乡规划建设管理,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强化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有序提升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水平,实现更高质量的城市化,为新时期超大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运营积累经验、当好示范。

三、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撤销后,要进一步加强粤港边界一线管控,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粤港边界持续稳定。

四、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支持广东省和深圳市做好撤销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相关工作。

国务院

2018年1月6日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