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慎行

更新时间:2024-08-02 15:58

于慎行(1545~1607),字可远,又字无垢,号榖山。山东东阿(今平阴县洪范镇谢庄村)人。中国明代诗人、文学家。

人物生平

少年英才

于慎行少年时代天资极高,学习勤奋,17岁便考中举人。乡试放榜次日,按例举行乡饮之礼,欢宴考官和中式举人,谓之鹿鸣宴。主考官非常器重于慎行这位青年才子,提出在鹿鸣宴上为他举行冠礼(即成人之礼),于慎行以未奉父命而婉辞,一时传为美谈。

皇帝老师

隆庆二年(1568年),于慎行中进士,选为庶吉士。散馆后,授翰林编修。万历初年,升为修撰,充当皇帝的日讲官。日讲原都是翰林院年高资深的学者充当,像于慎行20多岁年纪便成为皇帝老师的极为罕见。

仕途起伏

于慎行为人忠厚平恕、襟怀坦白。不管对皇上、对首辅还是对同僚皆心胸坦荡、真诚相待。有一次,于慎行等人讲课完毕,神宗让人拿出许多历代字画,叫他们赋诗题字。于慎行字写的不好,只好自己作诗,请人代题,并当众承认自己写不好字。神宗很赞赏,当即写了“责难陈善”四个大字赐他,词林传为盛事。万历初年,张居正当国,他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解决了明朝中期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为明朝政治经济的稳定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但张居正个人作风独断专行,钳制下僚、压制百官,引起朝中文武官员普遍不满。御史刘台弹劾张居正专恣不法,被下狱谪戍。同僚皆畏张居正之势,不敢再见刘台。于慎行不管这些,亲自登门看望刘台。万历六年(1578年),张居正父亲病故,他不想尊制守丧,授意门生提出“夺情”。神宗予以批准,举朝大哗。于慎行与其他大臣一起疏谏,以纲常大义、父子伦理劝神宗收回成命,张居正很不高兴。一次,他见到于慎行时说:“可远,你是我最赏识的学生之一,我平时待你不薄,没想到你也这样对我!”于慎行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正是因为你对我不错,我才不得不这样啊!”于慎行担心张居正失去朝野上下的拥护,但张居正没有听懂他的话。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死去,反对他的势力执掌了朝政,左右了神宗。神宗下令查抄张居正的家。于慎行在这种情况下,不避嫌怨,写信给主持此事的丘橓,请他照顾张居正80多岁的老母和不成年的幼子。丘橓给张家保留了住宅和足够的土地。于慎行的高风亮节、古道热肠受到朝中一片赞誉。万历十七年(1589年)七月,他升任礼部尚书。

贬官回乡

此时,神宗的长子已经9岁,是王妃所出。神宗不喜欢王妃和她这个儿子,他想立郑妃所生的皇次子为东宫。但是,王妃名分在郑妃之前,神宗不好把这一想法明说,故而迟迟不立太子。满朝文武见皇长子日渐长大,不能正位进学,非常着急。自万历十七年起,不断有人提出立储问题,请神宗早建东宫。于慎行身为礼部尚书,对此事义不容辞。他连疏极谏,神宗非常生气,再三降下严旨,责备于慎行“以东宫要挟皇上。”于慎行说:“册立之事,是臣部职掌,我如果不说,是为失职。请皇上速决大计,我宁可弃官归里。”神宗很不高兴,大骂于慎行“疑上”、“淆乱国本”,把礼部大小官员都停了俸禄。正在这时,发生了山东乡试泄题事件。于慎行引咎辞职。万历十九年(1591年)九月获神宗批准,归隐故乡。

他家居10余年,朝野上下多次荐他出山,神宗皆不允。至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东宫已立、国本确定,廷推内阁大臣,于慎行名列7人之首。神宗命他以原官加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办事。这时候,于慎行已经重病缠身,勉强到京进谒。不数日,卒于京华官邸,年63岁。赠太子太保,谥文定

主要成就

文学成就

于慎行在家闲居16年,他探讨当世得失之故,旁搜博采,属词比事,写成《史摘漫录》、《谷城山馆文集》42卷,《谷城山馆诗集》20卷,《读史漫录》14卷,《谷山笔麈》18卷。尤其是他的《谷山笔麈》记述了明朝万历以前的典章、人物、兵刑、财赋、礼乐、释道、边塞诸事,考溯精当,纤悉具备。为研究明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宗教不可多得的史料,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另有《谷城山馆诗集》20卷和《谷城山馆文集》42卷手稿,现存山东省图书馆。回乡家居时,他关心桑梓事业,参予重修《东阿县志》,主持编撰《万历兖州府志》。他于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写《东昌府城重修碑》。于慎行与冯琦、公鼐他的泰山诗文,数量上超过王世贞,并有自己鲜明的特色,足可与前、后七子相颉颃。

政治成就

于慎行官至明朝礼部尚书,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史书中,于慎行文学成就超群,但个性保守,恪守儒家礼制。纵观于慎行40年仕途,曾三次罢官,22年赋闲在家,最长的一次长达 17年。有史学家评论,他秉性忠诚,是明代官场上的异类。

人物评价

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于阁学慎行》:于慎行是明末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他生当隆庆、万历年间,起而反对李攀龙等人一味因袭模仿为“复古”的弊病。由于他“读书贯穿经史,通晓掌故”,“学有根柢,词知典要”,所以其诗文“春容弘丽,一时推大手笔”,被推称“文学为一时冠”。

清代纪昀评价他的诗“典雅和平,自饶清韵”,对于“后七子”的弊卷端能够“矫枉而不过直,抑尤难也。”

主要作品

主要诗作:《驱车上东门行》、《子夜歌四首》、《子夜春歌二首》、《子夜夏歌二首》、《子夜秋歌二首》、《子夜冬歌二首》、《感怀》、《杂诗三首》、《长安道》、《杨柳青道中诗》等。现存诗作九十四首。

史书记载

《明史·于慎行传》

野史轶闻

破例考试

于慎行十岁时,就读于东流书院,家人和书童陪伴他,去兖州参加省学政主持的科考。路经一桃园,正值桃花盛开,慎行折了一枝,一路玩赏来到考场,舍不得丢弃,把桃花藏在袖子里。恰好考题为“桃花赋”,正中下怀。于慎行挥笔而就,第一个交上考卷。学政见案下一少年举手交卷,便起座俯身去接,瞥见其袖内桃花,顺口念到:“小学生,袖桃花,暗藏春色。”慎行知道学政在考自己,灵机一动,深施一礼,对答:“老大人,坐高堂,明察秋毫。”学政被少年慎行的才华达礼所打动,在卷子上直接写了“中”字,十岁的于慎行破例批准赴省参加选拔庠生的院试。

责难陈善

他在京充日讲官时,一次讲课完毕,皇太子拿出御藏书画,令众讲官赋诗题字。于慎行不善书,诗成后请人代题,并以实相奏。太子嘉其诚,当即御书“责难陈善”赐之。慎行为感“钦洒宸翰”,即赋《钦赐责难陈善》诗答谢。于慎行的书法虽一般,但因为敬重他的学问人品,人们皆以拥有为荣。于慎行把乡居时作的大量游记专门辑为《东游记》,他说:“其游与若士为偶,左手操杯,右手操管,其止恒饮,其醉恒歌。”他的人生哲学与生活情趣由此可见。

纵游山水

当于慎行回到家乡,郁闷的心情顿时变得无比轻松,洪范诸泉汇聚而成的狼溪河水从他的府前缓缓流过,更让他乐而忘忧。他以耕读田园、优游山水、潜心著述为己事,写诗道:“向来多远梦,从此闭重关。不似终南路,依栖慕世间。”他另筑居所,并惬意地写道:“归来四壁故依然,卜筑桃源别有天。种树新移彭泽柳,买山旧赐水衡钱。”于慎行为人厚道素有人望,里居期间,京城同僚及四方官员过东阿者,无不造庐请谒。同僚中交往深密者有沈鲤、朱可大、冯琦、贾石葵、叶向高、邢侗、萧大亨等十余人,《于慎行年谱》云:“惟与亲友平生置觞荤五七品,园池之外,纵游山水;荷蓑笠,行钓于城南。”

家族成员

后世纪念

墓地

于慎行墓地,在于氏祖茔前,位于平阴洪范池以北二二零国道旁。墓地由万历皇帝敕建,占地60余亩。 当地人回忆,墓地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墓前甬道两侧,立有石俑,石马、石羊、石虎和华表各两对,华表上雕有望天吼华表高约20米,周身云纹,手可插入从而可攀缘而上——精美绝伦。上面蹲有怪兽,名“ 望天弯”。

于慎行神道碑立于古御道旁,几百年来凡到过此地的官员、名流、文人、商客等,都要观瞻此碑。据当地人或当年毁碑人回忆,该碑高约十八米左右,宽约一米八,厚约六十多厘米,这在全国是极为少见的。碑额书“大明”二字,碑文为:“资政大夫,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赠太子太保,谥文定谷山于公神道。”字为于慎行得意门生、大书法家邢侗所书。

墓地前门外有两高大石狮,雕刻精细,生动逼真。前门外还各有两块石碑,东边碑额书“恩光金壤”,西边碑额书“崇溢春秋。”墓前建《帝锡玄卢》坊一座,并刻有万历御书“责难陈善”四字。石坊两边立有十三块碑,每块碑皆在前文刻有“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应为圣旨碑,其中有一块无字碑,据说是传圣旨碑,即圣旨来后,挂于碑上。

墓内除去植柏树等外,万历还御植白皮松,此种松树为稀有树种,现存44棵。

于林的过亭在四角各刻有“降龙獭”,这在众多的林墓中,也极为少见。于林的过亭为什么有降龙獭?其一,于慎行是三代皇帝的老师,人们把过去的皇帝比作龙,而他所教的正是年幼的帝王,在很多事情上,除了在世父王,还有他能降服“龙”,这是再自然不过了。其二,由于于慎行既是明朝诗人、文学家,又是三代帝王之师,在当时来说,他虽不是帝王,但却也是个举足轻重极少有的人物,所以把他称为自天而降的一条龙。其三,安在这里的“降龙獭”还起一个“避雷针”的作用,能阻止妖魔鬼怪到此打扰。

该墓为万历皇帝下诏按一品官例为老师修建。工部侍郎刘元霖奉旨,遣通政司建造。邢侗在于慎行去世后,帮着求敕、求谥及办理丧葬诸事,于慎行墓地及神道碑刻多由他书写,直到把墓地建筑全部完成。

于慎行墓地在“文革”期间,毁于聊城师范的“革命小将”手中,园内石刻全部推倒。石刻大都破成石料,被用来修桥、垒石渠。于慎行第十九代孙于庆坤施巧计,保存了于慎行妇墓碑。他请当时任洪范公社革命委员会主任的高长齐,在墓碑背面写上毛主席语录,这样谁也不敢毁坏,这件文物得以完整保存至今。

家谱碑

2009年12月,平阴县野外文物实地调查工作进行时发现了于慎行家谱碑。

新发现的于慎行家谱碑位于平阴县东阿镇小学南面约150米处,为三块石碑并立,最高的一块碑高约2米,石碑上刻有于氏家族的名录。于慎行为明万历皇帝及其子、孙三代帝王师,于慎行家谱碑为于慎行后人在清代所立,为研究于慎行家族的变迁提供了重要史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