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25 23:10
伊斯雷尔·爱泼斯坦(1915年4月20日—2005年5月26日),又名艾培,男,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杰出的国际主义战士,国际著名记者、作家,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第三、第四届副主席。
爱泼斯坦出生于一个犹太人家庭,当时波兰正在俄罗斯帝国的控制范围内。父母年轻时就参加了反对沙皇统治的革命组织“犹太劳动同盟”,该组织是马克思主义团体——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一部分,父母的社会主义信念和马克思主义思想观点对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产生了深刻影响。
他的父亲曾因领导劳动者起义而被俄罗斯帝国的当权者关押,母亲则被放逐到了西伯利亚。爱泼斯坦的父亲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被他所在的公司派往日本;当德军逼近华沙时,爱泼斯坦和他的母亲逃亡到亚洲投奔了他的父亲。在历经了一些地区的反犹歧视后,最终于1917年,他两岁时随家庭迁往中国哈尔滨,并于1920年定居在了天津,在租界居住,先后在英美学校上学,接受的是所谓“欧洲中心”教育。由于母亲的俄语启萌,少年时期的爱泼斯坦,通过俄文阅读了一批欧洲,特别是俄国杰出思想家和文学家的进步作品,这使他思想成熟很快,也为之后的写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从记事起,他就目睹了帝国主义列强侵占中国国土,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的苦难之中。在他上小学四年级时,发生了以“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宗旨的第一次国共合作,他们一家认为这次革命是正义的、必要的,而当时持这种观点的天津外国人家庭极为罕见。
1931年,只有16岁的爱泼斯坦开始了新闻记者工作生涯。其时他在一家设立于天津的英文《京津泰晤士报》(Peking and Tientsin Times)报社担任新闻工作。他亦在抗日战争中与美国合众国际社和一些西方新闻社参与了掩护中国平民的行动。在1938年的秋季(一说是1939年),他在香港参加了孙中山遗孀宋庆龄发起组织的保卫中国同盟,为中国的抗日战争进行宣传并募集国际援助。1941年,他制造了自己死亡的假新闻以欺骗试图逮捕他的日本政府,这则假新闻甚至被以短消息形式印刷到了《纽约时报》上。但是他仍然在香港被抓入集中营。1942年3月18日,他在后来成为其妻子的邱茉莉(Elsie Fairfax-Cholmeley)的帮助下越狱成功。
在校订作家埃德加·斯诺的一本书的过程中,爱泼斯坦和斯诺得以相互认识。斯诺在出版前给爱泼斯坦看了他后来的经典之作——《西行漫记》。
1944年,爱泼斯坦第一次访问了英国,然后与邱茉莉在美国居住了5年。在这段时间内,他担任了《联合劳动新闻》(Allied Labor News)的总编辑并于1949年出版了《中国尚未结束的革命》(The Unfinished Revolution in China)一书。邱茉莉亦是一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的被广泛使用的汉英辞典的贡献者,在许多年后,逐渐被中国和世界各地学习汉语的一代学生所知。
1951年,爱泼斯坦应宋庆龄之邀,回到中国参与杂志《中国建设》(后改名为《今日中国》)的创刊工作,他在70岁以前都是《今日中国》的总编辑,70岁退休后成为杂志的名誉总编辑。在担任《今日中国》编辑的时期中,他于1957年加入了中国国籍并于1964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文化大革命中,爱泼斯坦曾被非法监禁达5年之久,但是至死他都保持着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忠诚追随。爱泼斯坦曾于1983年被选举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1985年4月20日,为祝贺《中国建设》总编辑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同志70寿辰和在华工作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半个世纪,他作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委,参与了参政议政活动。他珍重友谊,积极开展国际友好交往活动。特别是1981年宋庆龄逝世后,他更致力于传承宋庆龄的精神与事业,热情支持中国福利会(前身是保卫中国同盟)及宋庆龄基金会的工作。他受宋庆龄生前的嘱托,于1992年完成传记《宋庆龄: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
1995年4月20日,为祝贺爱泼斯坦80大寿和在中国工作半个世纪,在人民大会堂为他举办了庆祝活动,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人亲临祝贺。当时的中央领导人江泽民、李瑞环也亲临祝贺他80寿辰。
在他的一生中,爱泼斯坦曾先后被周恩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所高度赞扬。2005年6月3日,爱泼斯坦被葬于北京石景山区的八宝山革命公墓。包括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贾庆林、李长春在内的许多中国官员出席了他的追悼会。在仪式结束后,他的遗体被火化。
《人民战争》,1939年
《突破封锁访延安——1944年的通讯和家书》,1955年
《见证中国:爱泼斯坦回忆录》(沈苏儒等译)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4年),415页,ISBN 780187241X
《历史不应忘记》(沈苏儒,贾宗谊等译)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5年),230页,ISBN 7508506936
《见证中国:一个中国籍犹太人的诉说》,2005年
英文版
《中国尚未结束的革命》,力图布朗公司(Little, Brown and Company)(1947年),精装442页
中文版后英文版
《从鸦片战争到解放》,北京:新世界出版社(1956年),精装146页
《西藏的转变》,北京:新世界出版社(1983年),平装563页,ISBN 0835110877
《宋庆龄: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新世界出版社(北京,1993年),精装本,ISBN 7800051617
1944年,中国抗战进入第七个年头,这是十分艰难又显露胜利曙光的时刻。这年5月,中外记者团突破国民党的多年封锁访问陕北。爱泼斯坦作为美国《联合劳动新闻》、《纽约时报》、《时代》杂志的记者参加了记者团,深入延安及晋西北采访。他访问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领导人,也与群众广泛交流,以及许许多多为抗战而奋斗的军民,写了十几篇通讯,在国外重要报刊上发表,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抗战的真实情况。
1945年至1951年初,爱泼斯坦在美国担任《联合劳动新闻》总编辑,妻子邱茉莉主办进步月刊《聚焦远东》。他们夫妇不顾美国反动势力的迫害,积极投入反对美国干涉中国内政、增进美中两国人民友谊的进步活动。
新中国成立不久,1951年他们应宋庆龄之邀回到中国,参与创办了对外英文刊物《中国建设》杂志(今更名为《今日中国》),为执行编辑。后于1979年被任命为杂志社的总编辑,至今还是刊物的名誉总编辑。几十年来,《今日中国》已发展成为有中、英、法、西、阿等多语种文版的综合性月刊,他为这本杂志的不断改进与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他在“文化大革命”动乱期间,也蒙受过冤屈,被囚禁狱中五年,但他没有动摇过对中国革命的坚定信念。1973年初,获平反回到工作岗位后,他依然满腔热情地投入中国的对外传播事业。作为记者,他仍然追踪与记录新中国和世界的变迁。
1937年,中国爆发了全民族的抗日战争,随战局变化,爱泼斯坦作为美国合众社的驻华记者,先后到上海、南京、武汉、广州等地采访。特别是在1938年4月,奔赴前线采访著名的台儿庄战役。1939年,他在伦敦出版了第一本著作《人民之战》,向国外真实报道了中国人民奋起抗日头两年的战绩。
1938年9月,爱泼斯坦在广州爱国游行队伍中,第一次见到了仰慕已久的孙中山夫人宋庆龄。不久应宋庆龄之邀参加了她在香港创建的保卫中国同盟的工作。这是宋庆龄邀请部分中外著名人士建立的国际性统一战线组织,主要从事战时的医疗救济工作和国际传播。爱泼斯坦在保盟中央委员会负责编辑出版英文半月刊《新闻通讯》,支持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特别是向世界介绍中国人民抗战的真实情况,以争取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了解与援助。
2004年,高龄的爱泼斯坦以惊人的勤奋与毅力完成了《见证中国:爱泼斯坦回忆录》一书。他说:“在历史为我设定的时空中,我觉得没有任何事情比我亲历并跻身于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更好和更有意义。”
2005年5月,爱泼斯坦在北京走完他光荣而不平凡的一生。去世前,他对身边人说:“中国之所以产生巨大的国际影响,根本在于它取得的巨大进步,但这还只是一个开始。和过去一样,前进道路上还会有很多阻碍和磕绊,可是进步仍将继续。”
妻子:黄浣碧(1934年4月-2023年12月19日),曾任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执委、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理事。
2019年9月25日,荣获“最美奋斗者”称号。
爱泼斯坦作为国际传播大师,他以一生90年的丰富经历,跻身并见证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和新中国的发展进步(今日中国评)。
爱泼斯坦说:“中国人一般是由爱国主义走到国际主义,我却是由国际主义走到爱国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