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克夫

更新时间:2023-02-03 10:40

何克夫(1879-1949)第4战区司令部中将参议。字筱园,号知止。祖籍番,生于连县。广东将弁学堂第2期骑兵科、日本陆军步兵学校毕业。1905年任广西讲式堂教官。1911年参加黄花岗起义,任华侨先锋队长。1912年起任广东省民团总局总长,南(雄)韶(州)连(县)军政府总指挥,南京临时总统府警卫团少将团长,总统府副官长,中华革命军北路讨逆军总司令,广东军政府中将参军,大元帅府副官长,中将参军兼南韶连公署督办,惠阳绥靖处长,中央直辖第1混成旅旅长。1925年任粤军第14独立旅旅长,兼驻專川军第1军军长,同年辞职返乡。1931年底被聘为第1集团军中将参议。先后任开建、四会、新兴等县县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政府监察院监察委员,第4战区司令部中将参议。1946年当选国民大会代表。1949年4月22日在广州去世。

人物生平

何克夫(1879—1949),广东连县人。自幼习经史业,以父为秀才而入学食廪,后睹满清腐败,吏贪政苛,国弱民贫,遂弃文习武,在清光绪三十年(1904)考入广东陆军速成学校,以求强国救民。陆军骑兵科毕业后,东渡日本留学,从而结识孙中山黄兴朱执信,即加入中国同盟会,矢志为实现孙中山的革命理想而奋斗。何克夫回国后,任广西讲武学堂教官,与清朝新军见习军官中的革命党人姚雨平、张醁村、林震等用公开合法身份,在新军中宣传革命和进行策反工作。一度到越南河内向华侨募捐革命经费。

1907年起,何克夫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广东惠州、钦廉、镇南关、河口等革命武装起义。后奉命携中国同盟会军用债券到越南、新加坡、泰国等地募捐。

1911年,何克夫赴广州参加黄花岗起义。当时,何克夫与黄兴、朱执信、郑坤等由日本东京抵香港,策划起义。议定黄兴、朱执信为主力,攻打两广总督署。何克夫是主力的华侨选锋队(即先锋队)队长,与徐维扬等率部首攻督署正门。当晚,何克夫与负责进攻督署卫队的林文劲吹螺角,直扑而前,击毙清警察及清兵卫队管带金振邦,随即冲进督署,总督张鸣岐却已预先逃匿,遂放火后撤出督署。退至东辕门时,遭到清兵阻击,黄兴即令分三路突围。何克夫与方声洞罗仲霍朱执信李炳辉罗坤等十多人为一路,冲出至大南门,又被清兵巡防营截击冲散。何克夫潜往河南,化装抵香港,乘轮到印度尼西亚的泗水暂避。不久,奉孙中山派遣到新加坡,与当地富商邓泽如筹款,寻机起义。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成功,各省相继独立。胡汉民出任广东省军政府大都督,何克夫为省民团总局民团总长、南韶连军政分府军民总长兼总统府副官长。何克夫处理好粤北等地的军政大事后,即申报撤去南韶连军政分府,赴南京任大总统警卫团少将团长。孙中山辞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让位袁世凯后,何克夫也辞去本职。

1917年,孙中山在广州就任大元帅,成立护法军政府,誓师北伐,何克夫为北伐军中将参军。1920年,孙中山从上海再回广州任总裁,主持护法北伐。何克夫任军政府中将副官,翌年任中将副官长,后复为中将参军兼南韶连清乡督办。何克夫招抚当地悍匪,并将粤北问题异常复杂的四千余民军,改编成八个团、两个独立营、一个独立连的正式部队,亲自指挥与广西沈鸿英叛军作战,挥军援桂,直抵广西富川、贺县,确保粤北,并先后参加孙中山领导下的讨伐陈炯明龙济光诸役。

1925,何克夫任粤军第十四独立旅旅长和川军第一军军长。川军将领熊克武奉总统孙中山之命,率部二万余到粤参加东征陈炯明,不意被粤军参谋长蒋介石缴械扣留。熊克武来广州常住何克夫家中,他们是黄花岗起义时并肩进攻两广督署的亲密战友,成了生死之交,时人将黄克强(即黄兴)与他们合称为孙先生的“三克”,均是作战勇猛的军事人才。何克夫见熊克武被扣,预料蒋介右会对己株连迫害,即将粤军第十四独立旅交给部将冯义率领,辞去职务到香港避祸。

何克夫自退出军界,即关心家乡,希望搞好乡村建设,曾先后出任开建、四会、新兴等县的县长,留下诸多政绩。抗日战争爆发后,应国民政府监察院长于右任邀请,任国民政府监察院委员。

抗战胜利后,何克夫当选为第—届国民代表大会代表。1949年在广州病逝。

人物轶事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国人皆知之,唯有人称“七十三”烈士者,知者为数不多,或知亦不详。其较七十二烈士多出一名者,乃指辛亥三月甘九之役率队攻打两广督署的华侨选锋队队长何克夫是也。何克夫是同盟会会员,于该役中,是领导主攻人之一。该役虽未成功,但其战况之激烈,伤亡之惨重,为历次起义之最。而革命党人,敢于拼搏,视死如归,强攻硬战,前仆后继的大勇精神,清酋闻而丧胆,震惊朝野,给革命党人以激励鼓舞,增强必胜之信心,起了很大的作用。故该役蜚声海内外,为世人崇敬钦佩。死难者,应称为烈士,而何克夫得以幸存,何以亦誉为烈士,实有因焉。

辛亥三月廿九之役,参与者,俱属选锋。所谓选锋,顾名思义,即舍生敢死,冲锋杀敌之谓也。是役,由黄兴统领,下设两分队:一由何克夫、徐维扬率领的华侨选锋队,以花县、福建籍及各地华侨百余人组成,集合于小东营,攻两广督署正门。一由林文率领四川籍及华侨同胞约卅人,攻两广督署卫队,于莲塘街吴公馆集合。各选锋臂缠白布,足穿黑色胶鞋为标志,以角螺为号,发动进攻。各同志集合至两广督署附近时,何克夫等领队,口吹角螺,鸣枪发难。霎时间,号角鸣鸣,弹光飞曳。选锋们风起云涌,杀声震天,猛扑正门,万枪怒射,硝烟弥漫,敌兵因突然受袭,仓猝应战,伤亡不少。攻人大门后,敌援增集,顽抗死守。战况益剧,同志们多有伤亡,黄兴遭伏击断两指,何克夫肩腿受创,犹倚大堂柱为掩体,指挥战斗。攻下两广督署,入李准寝间搜捕,知李已逃之夭夭,只好撤出。检视同志,只十人余而已。至双门底,遇巡防营,我方接应不上,各人只好分散隐蔽转移,以图再举。

是时也,广州城内,风声鹤唳,一片静寂,行人稀疏,商民掩门闭户。街道遍设卡哨,盘查搜捕党人。何克夫几经辗转,到西横街附近,不幸与一组巡勇相遇,躲避不及,急拔枪射死二人,巡者突然受袭,惊散逃避。何克夫得以冲入太平沙,见一民居门尚虚掩,遂人求救援,见其堂上奉有何氏宗亲神位,认为同宗,告以实情,并晓以民族大义。主人深表同情,给干净衣服鞋袜,何卸换甫毕,即闻搜者呼门吆喝之声,继而擂门撞击,主人惊惶,穿后园门避逃。何克夫拟随其出,骤见有一水井,急中生智,遂沿井壁而下,潜于水中。搜军人户,见后门敞开,疑已外遁,于是呼啸出门急追,何克夫始得幸免,后离穗赴港。

辛亥三月甘九之役,死难同志,绝大多数是何克夫领导下的华侨选锋队队员。故当时党人料何克夫亦已罹难,后知其脱险在港。常戏谑曰:“伟哉,黄花岗早为君置榻矣!”

(文章系何克夫之子何国工所作《记“七十三”烈士——回忆我的父亲何克夫》节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