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5-25 23:19
傅瀚(1435年3月22日—1502年3月28日),字曰川,号体斋,江西临江府新喻县(今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水北镇小水山背村)人,祖籍江西临江府清江县(今江西省宜春市樟树市中洲乡石头村),明朝中期大臣。
宣德十年二月二十三日(1435年3月22日),傅瀚出生于江西临江府新喻县(今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傅瀚从小聪明出众,读书过目不忘。刚开始接受外傅教育时,他就常常深入探究书中的深奥意义,人们都对他感到惊奇。
天顺三年(1459年),傅瀚以临江府学生的身份参加江西乡试,考中举人。
天顺七年(1463年),傅瀚参加会试,考场遭遇火灾,他伤得很重,几乎丧命。忽然有一天,有神人在梦中对他说:“不要担心,你的前程远大,现在病已经好了。”那一年八月,他成功通过了会试。
天顺八年(1464年),傅瀚被赐予同进士出身,被选为庶吉士。
成化元年(1465年),傅瀚因父母去世而回家守丧。
成化四年(1468年)十二月,傅瀚授职为翰林院检讨。
成化五年(1469年),傅瀚奉命在内馆教书。当时明宣宗在内宫得到了一卷古帖,由于年代久远,字迹模糊无法辨认,于是明宪宗命令宦官拿到内馆,恰好傅瀚正在值班,他立即根据字迹的韵脚创作了两首诗回复。明宪宗非常高兴,赐给他珍馔和美酒作为奖赏。
成化十一年(1475年),傅瀚同考礼部,阅卷精确,选拔王鏊为乡试第一名。
成化十二年(1476年),傅瀚侍奉经筵讲席。
成化十三年(1477年)八月,因为傅瀚在翰林院检讨这一职位上任职已满九年,所以明宪宗将他提升为翰林院修撰。
成化十四年(1478年)二月,傅瀚兼任司经局校书,负责东宫的讲读。
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六月,傅瀚升任左春坊左谕德兼翰林院检讨,充任讲官,并在八月主持顺天府的乡试,那次解元是罗玘。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三月,傅瀚奉命教导庶吉士学业。十一月,明孝宗登基,因为傅瀚学识渊博且曾教授明孝宗,所以特恩赐傅瀚晋升为太常少卿并兼任侍读,仍充任经筵讲官并兼任日讲官。每次给明孝宗讲学时,傅瀚都表现出真诚的态度和恳切的言辞,阐述的内容详尽而委婉,举止从容不迫。明孝宗每次都全神贯注地倾听。
弘治元年(1488年),明孝宗亲自耕种籍田,并巡视太学,傅瀚都因职务在身而随从。在太庙举行祧祫(古代一种祭祀远祖和近祖的礼仪)时,傅瀚都预先参与讨论,并直接参与日讲(每日为皇帝讲解经史)工作。他在讲学时仪态雍容典雅,讲解的词义恳切到位。
弘治四年(1491年)八月,《明宪宗实录》编成,傅瀚因纂修之功晋升为太常卿兼侍讲学士。
弘治五年(1492年)九月,傅瀚上疏请求回乡祭拜祖先,明孝宗应允了他的请求,并安排驿站供他沿途使用,但仍指示他尽快回来继续履职。傅瀚在辞别明孝宗时,明孝宗赐给他十两白银和两套彩色绸缎。
弘治六年(1493年)五月,傅瀚完成回乡祭祖的仪式后,返回京城继续履职。
弘治六年(1493年)六月,傅瀚再次教导庶吉士,不久晋升为礼部右侍郎。当时倪岳担任礼部尚书,傅瀚恭敬地履行职责,两人都被称为贤能之臣。当时南京缺少参赞,大家一致推举尚书倪岳担任。傅瀚说:“倪公的才能怎么能只放在南都呢?”有人对他说:“如果倪公去南都,你不就是下一个晋升的人吗?”傅瀚回答:“我只知道为国家考虑,哪有时间顾及其他。”
弘治九年(1496年),皇太子举行冠礼,后来诸王的婚礼以及郊庙的祭祀活动,傅瀚都参与其中。四月,傅瀚转任左侍郎。最初,祠部(负责祭祀、礼仪等事务的部门)给予僧侣道士度牒(证明僧侣道士身份的凭证),是每十年考核发放一次。每当此时,数以万计的游僧道士聚集在京师,许多权贵都为他们请求度牒。傅瀚坚决地说:“这些人耗费国家的资源,应该严厉禁止并改革。即使不能恢复到祖宗朝的制度,也应当稍微加以限制。”于是,改变了每十年发放度牒的惯例,将度牒发放数量减少了七八成。当时,因为杨时从祀于孔子庙廷,有人因此提出罗从彦、李侗也应当从祀。傅瀚说:“这两位的著作与尹焞、游酢、谢良佐相比,还不知道该如何排定次序。如果这两位从祀,那么其他三人也不应遗漏。道学的传承岂能随意滥加?”于是此事就此作罢。
弘治十二年(1499年),傅瀚负责礼部贡举事宜,严格防范作弊行为,中途虽有变故,但最终仍然维持了考试的公正。当时太子出阁讲学,朝廷正在慎重地选拔官僚,傅瀚通过朝堂的推荐兼任学士,掌管詹事府的事务,同时仍然负责日讲(每日为皇帝或太子讲解经史)。恰逢编纂《大明会典》,傅瀚担任统副统裁官。
弘治十三年(1500年)五月,傅瀚接替徐琼担任礼部尚书。当时京师发生地震和冰雹灾害,四方每天都奏报灾异情况。傅瀚因此上疏说:“如今赋税重,徭役繁,百姓穷困,财物枯竭,陛下应该以身作则,躬行节俭,为天下人做出表率。这样的百姓困苦才能得到缓解。”当时陕西地震异常严重,傅瀚又率领其他公卿奏报了三十一条措施,如敬天、勤政爱民、效法祖宗、施行恩惠、裁汰冗官、停止不必要的工程、减轻地方负担并减少上供给朝廷的财物等,对此他特别用心。奏章被留在宫中。傅瀚又上疏说:“民心容易感动,需要用恩惠来团结他们;天意也可以挽回,需要用实际行动来回应。之前我们提出的措施,应该像拯救溺水者和火灾中的人一样紧迫,尚犹恐不及。但已经过了一个月,陛下还未做出裁决,这怎么能够挽回天意呢?”奏章上报后,明孝宗批复同意。
七月,巡抚陕西的都御史熊翀等人派人献上了一枚玉玺,声称是在鄠县的赵伦村泥河的水边,由当地村民毛志学等人发现的。玉玺上刻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字样。玉的颜色纯白中带着一点青色,玺的背面有螭形的纽,玺的周长一尺四寸,厚度二寸。熊翀等人认为这就是秦朝传下来的玉玺。
然而,傅瀚与他的同事们一致认为:“自从有秦朝的玉玺以来,历代关于它的得失存亡、真伪的记载,都详细记录在史籍中。现在所献上的这枚玉玺,其篆刻的文字与《辍耕录》等书记载的鱼鸟篆文不同,其螭纽也与史传等书记载的文盘五龙、螭缺一角以及旁边刻有魏隶文的玉玺不同,而且与宋元时期所得的玉玺颜色也不同。考虑到秦朝的旧玺历经变故,已经亡毁很久了。现在陕西所献的和以前宋元所得的玉玺,怀疑是后世模仿秦玺刻制的。我们认为,玉玺的用途是用来标识文书、防止欺诈,而不是作为珍宝来玩的。自从秦始皇得到蓝田玉刻为玺后,汉以后一直沿用。人们误以为得到此玺就能接受天命,否则就会感到羞愧,认为天命已经离去。然而,真正接受天命在于德行,而不是玉玺的轻重。因此,如果找不到真正的玉玺,就会私自刻制伪造,以欺骗他人。一旦找到,就会欢呼雀跃,认为是秦玺,君臣都会面露喜色,庆祝并遍祀天下,结果只是被人嘲笑和讥讽,这种情况千百年来屡见不鲜。我们伟大的太祖高皇帝睿智非凡,超越千古,他没有模仿前代的刻制,而是制作了自己的玺文,各有意义,随事而施,这足以作为圣子神孙一代受命之符,并为万世垂法。历代圣君相承,都遵循祖训,百余年来,我们并没有其他的古玺,但受命寿昌的福分却越来越隆盛。皇上大德显明,天命不懈,圣体万福,宗庙社稷安定,正无需玉玺来彰显天命的眷顾。如今这枚玉玺出自狭小之地,竟被当作天赐神符献上,实在是自欺欺人。应该将它收藏在内府,以供闲暇时观赏,以彰显圣德,端正人心。我们恳请皇上采纳此建议。”明孝宗听从了他们的建议,并下令薄赏毛志学等人,每人五两白银。
傅瀚因足疾请假在家休养,明孝宗多次派遣御医前来探视,他因此请求退休,但明孝宗没有允许。傅瀚虽然在家休养,但每天仍然处理礼部的事务,没有停止。有人劝他稍微放下公务,好好调养身体。傅瀚说:“我受到皇上的知遇之恩,辞去俸禄不可以,辞去官职也不可以。既然职责在我,我怎敢贪图安逸?”有一天,他对儿子傅元说:“我恐怕要回去了(指去世)!我夜里梦见祖先和母亲来看望我的病情。”
傅瀚尤其勤于政务,常常带病工作。他在临终前一天还在修改祠祭的文稿,用心筹划,亲手书写,必定要求得当才罢手。弘治十五年二月二十日(1502年3月28日),傅瀚去世,终年六十八岁。当他去世的消息传来,明孝宗深感震惊和哀悼,命令有关部门说:“傅瀚侍奉朕讲学已久,可以特别追赠为太子太保,谥号文穆,派官员前往祭奠,提供驿马护送他的灵柩回乡安葬,并赐给一万贯宝钞作为治丧费用。”
傅瀚的政治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明孝宗朱祐樘:卿学行端慎,才望著闻,方切倚任。(《明故资善大夫礼部尚书赠太子太保谥文穆傅公墓志铭》引)
刘健等:瀚嗜学强纪,处事周悉有思致,虽小不苟。工书法,为诗文峻整无陈俗气。(《明孝宗实录》)
李东阳:①与人交,仪必过厚,值所倾信,终身不二。闻有善则乐道之。其识量弘裕,尤人所不易及者。博学强记,为诗文峻整有格,书法亦遒美,为时所重。(《明故资善大夫礼部尚书赠太子太保谥文穆傅公墓志铭》)②倪青溪、傅体斋两先生先后倾逝,一时人物凋谢至此,固当为天下痛之。(《答杨邃庵书》)③呜呼!乡有先达,国有旧臣,培养成就,代不数人。公之文章,演迤渊沦;公之性行,缜栗温纯。词范毓秀,卿曹致身;功在启沃,业存经纶。地极台斗,望隆冠绅;游鹍始运,屈蠖方伸。中道倾逝,天胡弗仁?友朋之义,休戚实均;共期僇力,以赞化钧。公今弃我,孰与为邻?昔我同年,如木向春;今我同年,若星在晨。嗟公已矣,宁不伤神?执绋而饯,玉河之滨;目送行旐,心随去尘。与公永诀,涕泪盈巾。呜呼哀哉!(《同年祭傅文穆公文》)
王鏊:少颖秀拔异,读书过目成诵。(《礼部尚书赠太子太保谥文穆傅公瀚行状》)
蔡清:惟公名德在天下,事业在史官,文章在士林,而其行义之著于家庭族里间者,至今临江之人亦翕然颂之无间言。呜呼!若公者,真可谓之有学有德有体有用有华有实,在邦无怨,在家无怨者矣。岂非一世之伟人,而后学之师表也哉!不肖清昔侍春官,虽仅弥月,而德教在怀,十年如渴。乃今迹名贤之故邦,慨亲依之路绝,宰木何如,寸心徒切。驰瓣香以写吾怀兮,恍台仪之形于目睫。尚飨!(《遣祭傅文穆公文》)
邵宝:维公立朝余三十年,钜人长德,时无间然。博推词林,精著史局,公称礼闱,忠效经幄。既陟宗伯,复领宫端,元良之辅,其慎其难。大宗载迁,佥曰惟允。曾未再期,而公遽殒。呜呼哀哉!宝初登廷,公在执事。于文字间,与我国士。公生我知,公没我悲。非我私公,天下咸思之。尚飨!(《祭傅文穆公文》)
廖道南:予读国史,于瀚极其訾议,谓敏政之死,瀚实搆之。及观西涯所撰墓铭,则又奖与无间词。何也?岂其实有之与?将诬之也。(《殿阁词林记》)
王世贞:礼部尚书、赠太子太保傅瀚,右敏而好学,中情见貌。(《弇山堂别集》)
张廷玉等:嗜学强记,善诗文。(《明史》)
有一天,焦芳看见有校尉露宿在外,就戏谑傅瀚说:“晓日斜穿校尉头。”这是因为傅瀚是江西新喻人,当时有“江西校尉”的戏称。傅瀚一时答不上来。李东阳指着焦芳的耳朵,傅瀚立刻回应说:“秋风正贯先生耳。”因为民间有“秋风贯驴耳”的说法,而焦芳的外貌像驴,所以傅瀚这是在戏谑他。
据《玉堂丛语·巧艺》记载,傅瀚、傅潮兄弟二人都擅长书法,时人套用“一台二妙”的典故,以“一家二妙”称美傅氏家庭有两个书法高妙的人。
据《明孝宗实录》记载,傅瀚想夺取内阁的职位,于是指使同乡监生江瑢上奏弹劾内阁大学士刘健、李东阳。不久,傅瀚担心计谋泄露,于是声称江瑢与学士程敏政关系好,而且奏词绝不是江瑢所能写出来的,而奏疏中排斥比自己优秀的人的说法,又确实是程敏政平日的想法,以此来激怒当权者,程敏政的牢狱之灾就从这里开始了。程敏政死后,傅瀚果然从礼部改任詹事,代替了程敏政的职位。后来傅瀚的家人早晨忽然看见程敏政进入傅瀚的书房,又多次看到怪异的现象,因此傅瀚忧虑恐惧成病。过了一年,傅瀚终于去世。因此人们才知道程敏政的死是有原因的。当时,刘健主持国政,已经偏于愤怒,没有人能够劝说他。适逢大学士谢迁一直对程敏政怀恨在心,曾揭发程敏政与太监李广勾结,图谋进入内阁的私事,而谕德王华也记恨程敏政,曾宣扬程敏政主持科举考试时卖题的事,都御史闵珪与谢迁、王华都是同乡,于是嘱托闵珪以及科道几个人内外联手攻击程敏政,罗织罪名,制造冤案。而王华这种甘心做鹰犬的人,就更不足责难了。然而当时刘健、谢迁只知道杀人灭口以避祸,却未曾想到这样做会损害国家体面,丧失士气,玷污科举的名声,他们给盛世风气造成的损害,可不是小事。这些事情都始于傅瀚争夺名位这一念头的私欲,是傅瀚的失误造成的。
傅瀚著有《体斋集》《经延讲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