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更新时间:2024-10-24 07:29

中华人民共和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Traditional Sports Games of Ethnic Minorities in the PRC),简称“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联合主办、地方人民政府承办,每四年举行一届。

赛事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在1953年举办的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和竞赛大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民族政策,进一步继承和发展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增强各族人民体质,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经国务院批准,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联合主办、由地方承办,每四年举行一届。

截至2023年4月,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已成功举办了十一届。

2024年11月22日至30日,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海南省三亚市举办。

经国务院批准: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将于2027年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张家界市举行。

举办城市

历届回顾

第一届

1953年11月8日至12日,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及竞赛大会在天津市民园体育场(第二人民体育场)举行。

本届运动会历时5天,集中在民园体育场进行。体育场内搭起一座大型表演台,表演台两侧单独设置了拳击台和摔跤台,表演台前的直道则为马上表演做好了准备。四个场区同时进行着比赛与表演。竞赛项目包括:举重(杠铃举重和石锁举重)、拳击、摔跤、短兵和步射;表演项目包括:武术(383项)、民间体育(22项)、骑术(9项);特邀表演包括:马球、蒙古式摔跤、狮舞杂技等。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火车头体育协会内蒙古自治区东北区、西北区、华东区中南区西南区(包括西藏)、华北区共9个单位的代表队参加。有满族蒙古族回族藏族苗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塔塔尔族傣族朝鲜族纳西族汉族等13个民族的397名运动员。

20世纪80年代,经国务院批准,国家体委、国家民委确定了四年一届定期举办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赛事模式,并将这次体育运动会定为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第二届

1982年9月2日至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呼和浩特市举行。

本届运动会由国家体委、国家民委主办,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承办,来自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6个民族的863名运动员和教练员参加运动会,其中少数民族运动员593人。运动会分竞赛项目和表演项目两大类。竞赛项目有:射箭破纪录邀请赛和中国式摔跤。来自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4省区5个民族的24名运动员参加了射箭比赛。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9个民族的56名业余摔跤运动员参加了4个级别的中国式摔跤比赛。表演项目有68个,分别由26个省、市、自治区的46个少数民族的800多名运动员进行表演。

本届运动会首次设计了会徽,会徽由“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三个词组的汉语拼音第一个字母Q、S、T组成。整体底色为草原的绿色,中间图案汇集了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 — —奔腾的赛马与射箭,显示了少数民族人民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

第三届

1986年8月10日至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举行。

本届运动会由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承办,竞赛项目除保留上届摔跤、射箭外,增设了赛马、叼羊、射弩、抢花炮、秋千等5个项目。由全国(除台湾省外)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5个少数民族的运动员和各民族的教练员、工作人员共1097人参加比赛和表演。

值得注意的是:本届运动会首次启用了会旗,规格为3∶2,底呈蓝色,中间是深黄色的会徽。后成为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永久会旗。本届运动会设7个竞赛项目和115个表演项目。

第四届

1991年11月10日至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隆重举行。其中,呼和浩特分赛区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承办,于1991年8月4日至7日在呼和浩特市举行。

本届运动会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国家体委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承办,竞赛项目有珍珠球、抢花炮、射弩、秋千、木球、武术、民族式摔跤、赛马、龙舟共9项,设金牌34枚。表演项目120项,设奖114个。另首次设立“体育道德风尚奖”。来自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55个少数民族的1740名运动员和各民族的教练员、工作人员、观摩人员、全国民族体育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及记者参加了运动会,总规模4500人。台湾少数民族首次组团参加民族运动会的比赛。这是台湾地区第一个来大陆参加全国性运动会的体育代表团,包括阿里山龙舟队和日月潭龙舟队。他们分别参加男女龙舟比赛。经过7天的角逐,8个竞赛项目金牌各有归属。表演项目经过评选,评出一等奖36项,二等奖32项,三等奖46项,共有16个运动队和164名运动员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闭幕式上,国家领导人和自治区领导给部分获奖运动队、运动员颁奖。

第五届

1995年11月5日至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云南省昆明市举行。

本届运动会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国家体委主办,云南省人民政府承办,竞赛项目有抢花炮、秋千、龙舟、射弩、珍珠球、木球、武术、民族式摔跤、打陀螺、毽球和马上项目等11个大项,设金牌65枚。表演项目有129项,设一、二、三等奖。另设“体育道德风尚奖”。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55个少数民族的运动员3300人,包括汉族在内的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以及全国民族体育模范集体和模范工作者代表约7000多人参加运动会。其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首次组团参赛。台湾少数民族代表团参加了龙舟比赛。在11个比赛比赛项目中,共产生金牌65枚、银牌59枚和铜牌64枚。参赛的129个表演项目全部获奖,其中46个获一等奖,43个获二等奖,40个获三等奖。

第六届

1999年9月24日至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北京市举办。其中,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承办的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分赛场于1999年8月18日至23日在拉萨市举行。

本届运动会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国家体育总局主办,北京市人民政府承办,共设13个比赛项目和100余个表演项目。其中抢花炮、珍珠球、木球、蹴球、毽球、武术、摔跤、秋千、龙舟和马上项目(平原)在北京举行,射弩、打陀螺、押加、马上项目 (高原) 在拉萨举行。所有项目共计92枚金牌 (其中北京主赛场71枚金牌)。北京主赛场表演项目有113个,拉萨分赛场表演项目40个,分别评出一、二、三等奖。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台湾少数民族代表团、中国人民解放军共34个代表团的2600多名运动员和29个观摩团参加了北京主赛场运动会,参加运动会的还有受表彰的民族体育模范代表、裁判员、工作人员、记者总计6002人。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33个代表团和40个观摩团共2386人参加了拉萨分赛场运动会。

第七届

2003年9月6日至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举行。

本届运动会由国家民委、国家体育总局主办,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承办;设竞赛项目和表演项目两大类。竞赛项目有:花炮、珍珠球、木球、毽球、蹴球、马术、秋千、武术、龙舟、民族式摔跤、射弩、高脚竞速、陀螺、押加等14项,设金牌93枚;表演项目有125项,其中竞技类37项,技巧类31项,综合类57项。来自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台湾少数民族代表团等共34个代表队的运动员3799人参加本届民族运动会。其中2197名运动员参加花炮、秋千、高脚竞速等14个竞赛项目,1602名健儿参加125个表演项目。本届民族运动会共有125个表演项目参赛,其中包括台湾少数民族代表队精心组织的两个参赛项目,共产生出集体一等奖51个、二等奖41个、三等奖33个,另有39个集体和336名个人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颁奖仪式后,民族运动会组委会精选了彝族“凤舞龙”、回族“西夏王刀”等12个表演项目举行了专场汇报演出。

第八届

2007年11月10日至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广东省广州市举行。

本届运动会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国家体育总局主办,广东省人民政府协办,广州市人民政府承办,竞赛项目有花炮、珍珠球、木球、蹴球、毽球、龙舟、秋千、射弩、陀螺、押加、高脚竞速、板鞋竞速、武术、民族式摔跤(搏克、且里西、格、北嘎、绊跤、朝鲜族式摔跤)和马术(速度赛马、走马、跑马射击、跑马射箭、跑马拾哈达)等15项,设金牌124枚。表演项目有149项,在原有健身、技巧、竞技三大类的基础上增加了健身操类。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台湾少数民族代表团的34个代表团的55个少数民族的运动员和各民族的教练员、裁判员、工作人员,以及33个观摩团的观摩人员、少数民族体育先进代表及新闻记者共15000余人参加运动会,其中运动员6381名,裁判员900多名。共设有148个表演项目,分为竞技、技巧、综合和健身操4类,其中民族健身操是本届新增加的类别。经过4天的比赛,共产生了金奖76个,银奖57个,铜奖14个。76个金奖中综合类31个、技巧类16个、竞技类12个、健身操类17个。

第九届

2011年9月10日至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贵州省贵阳市举办。

本届运动会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国家体育总局主办,贵州省人民政府承办,设竞赛项目有花炮、珍珠球、木球、蹴球、毽球、龙舟、秋千、射弩、陀螺、押加、高脚竞速、板鞋竞速、武术、民族式摔跤(搏克、且里西、格、北嘎、绊跤、希日木)和马术(速度赛马、走马、跑马射击、跑马射箭、跑马拾哈达)、独竹漂共16项,其中独竹漂为新增项目。表演项目有185项,分为竞技类、技巧类和综合类。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台湾少数民族代表团的34个代表团的55个少数民族的运动员和各民族的教练员、裁判员、工作人员,以及观摩团的观摩人员、少数民族体育先进代表及新闻记者共10000余人参加运动会,其中运动员6773名。

第十届

2015年8月9日至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举行。

本届运动会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国家体育总局主办,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承办,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举办的第一个大型综合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赛事。本届运动会设竞赛项目和表演项目两大类。竞赛项目有花炮、珍珠球、木球、蹴球、毽球、龙舟、独竹漂、秋千、射弩、陀螺、押加、高脚竞速、板鞋竞速、少数民族武术、民族式摔跤(搏克、且里西、格、北嘎、绊跤、希日木)、马术(民族赛马、走马、跑马射击、跑马射箭、跑马拾哈达)、民族健身操等17项,表演项目有178项。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台湾少数民族代表团的34个代表团,共6240名各族运动员参赛。包括教练员、裁判员、新闻记者及工作人员在内,总规模约10000人。

第十一届

2019年9月8日至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河南省郑州市举行。

本届运动会是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首次在中部省份举办,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解放军以及台湾共34个代表团的7009名运动员,共同角逐17项竞赛项目和194项表演项目。运动会期间,还举办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展、民族大联欢等活动。

2019年8月20日,3000余名志愿者代表在郑州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参加了出征仪式。他们来自20个少数民族,由170余名身着自己民族服装的志愿者代表组成。

第十二届

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于2024年11月22日至30日在海南省三亚市举办,运动会开闭幕式将分别于11月22日、11月30日晚在三亚国际体育产业园体育场举行,民族大联欢活动拟定于11月26日在天涯海角风景游览区举行。计划10月14日进行火炬点火仪式,10月14日至11月16日开展全国范围网络火炬传递,11月17日在三亚市进行实地火炬传递。

马上项目比赛于2024年7月8日至13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昭苏县举行。

本届运动会以“团结奋斗、扬帆征程”为主题。比赛项目分为竞赛项目和表演项目,竞赛项目有18项,分别为花炮珍珠球木球蹴球毽球龙舟独竹漂秋千射弩陀螺押加高脚竞速板鞋竞速、民族武术民族式摔跤、民族马术民族健身操、攀椰竞速等。其中,攀椰竞速为本届赛事增设的竞赛项目;表演项目分为竞技、技巧和综合三类,预计有160余项。

2023年10月19日,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以下简称第十二届全国民族运动会)龙舟测试赛在三亚圆满落幕。

2023年12月8日,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木球、花炮测试赛在三亚市、陵水黎族自治县分别开赛。

2024年1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新闻发布会举行,发布会现场揭晓了本届运动会的会徽、吉祥物、宣传画和歌曲等内容。具体来说,本届运动会会徽和吉祥物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设计团队设计,会徽由三角梅、鹿回头造型以及数字“12”构成,三角梅是海南的省花,代表热情、坚韧不拔、顽强奋进,鹿回头是三亚市的文化标志,坡鹿展现了体育赛事的运动之美;吉祥物是名为“吉贝”的海精灵,名字取自《尚书·禹贡》和苏东坡的诗词,在历史上专指“黎锦”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黎锦也是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吉贝也有“吉祥宝贝”的意思;海精灵身着宇航服,寓意星辰大海,AI智能眼镜中映射出海南自贸港的标志,展现了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精气神。此外8幅宣传画由中国美术馆设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核心理念创作,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和海南人文地标、自然景观,生动展现了“团结奋斗、扬帆征程”的重要内涵。运动会同时创作了两首歌曲,其中《海天相连》由词作家陈涛、作曲家王备联袂制作;《同心圆的拥抱》由词作家王平久、作曲家常石磊联袂制作。

2024年3月消息,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执委会制定出台《2024年度场馆(场地)维修改造方案》,对海南省三亚技师学院篮球场(陀螺比赛场地)、大茅远洋生态村(秋千比赛场地)、三亚市第一中学体育馆(民族式摔跤比赛场地)、西南大学三亚中学体育馆(民族健身操比赛场地)、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体育馆(押加比赛场地)等场馆场地开展场地平整、室内外装修、增设LED屏等改造工程,计划6月30日完工并验收。其余场馆场地均已竣工并完成测试使用。

2024年3月27日至28日,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第二次筹备工作会议在海南省三亚市召开。本次会议总结通报了运动会筹备工作进展,研究部署了下一阶段工作,讨论了竞赛表演、大型活动、接待保障等工作方案,并实地考察驻地酒店、比赛场馆。

2024年4月2日,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执行工作委员会正式面向社会各界征集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志愿服务主题文化标识,应征作品内容包括志愿服务徽标、口号、主题歌及志愿者昵称。

2024年5月6日,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倒计时200天动员大会在三亚举行。

2024年5月8日,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志愿者招募正式启动。本次志愿者招募时间将持续到10月1日。

2024年5月25日,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同心畅享”系列活动——“邺城杯”蹴球比赛在河北邯郸市临漳县体育中心广场开赛。

2024年5月30日,2024年民体杯全国民族武术、押加比赛暨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民族武术、押加测试赛在三亚开赛。

2024年7月8日至13日,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马上项目分赛场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昭苏县天马旅游文化园开赛,设立民族马术项目、马上表演项目两大类。其中,竞赛项目设置了民族赛马、跑马射箭、跑马拾哈达、个人两项全能4项,表演项目分竞技类、技巧类、综合类三类。7月10日,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马上项目民族赛马1000米比赛在新疆昭苏进行,海南代表队运动员奴尔哈力·买力克拜和赛马“伊城之光”在比赛中获得第二名。7月11日,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马上项目民族赛马3000米比赛,西藏代表队运动员仁青伦珠和赛马“好运之星”以3分29秒98的成绩获得第一名。

2024年7月29日,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同心畅享”系列活动——“民族团结杯”全国民族式摔跤比赛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开赛。搏克项目比赛中,萨日娜获得搏克项目女子个人组冠军,曹宇静获第二名,查干扎那获得搏克项目男子个人组冠军,伊德力获第二名。

2024年8月,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同心畅享”系列活动——全国龙舟邀请赛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城区贡水河上开赛。来自全国各地的48支代表队参赛。

2024年9月29日,第十二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火种采集仪式在海南三亚、五指山等地举行。

2024年10月9日,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火炬点燃暨火炬传递启动仪式在三亚市举行。同日,火炬网络传递活动上线。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火炬网络传递将持续39天,于2024年11月16日结束。10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以下简称“运动会”)倒计时30天新闻发布会在三亚举行。

第十三届

经国务院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将于2027年,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张家界市举行。

社会影响

由于国家的支持和各省区市的共同努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以其民族性、广泛性和业余性等特色,已成为全国较有影响的大型综合性体育运动会之一,为发掘整理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形式,弘扬民族体育文化,发展民族体育事业全民健身运动,增强各族人民身体素质,促进各民族团结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