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2-09 13:58
八隅规则(或称八电子规则)是化学中一个简单的规则,它指出各个原子趋向组合,令各原子的价层都拥有八个电子,与惰性气体拥有相同的电子排列。主族元素,如碳、氮、氧、卤素族、钠、镁都依从这个规则。简单而言,当组成离子或分子的组成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有八个电子,它们便会趋向稳定。
19世纪末,已经有科学家发现配合物是由原子或分子组成,令其组成原子的原子价满足某条件。1893年Alfred Werner发现,与中央连接的原子或官能基的数目(“配位数”)通常是4或者6,最高可以是8,不过罕有发生。1904年,阿贝格提出阿贝格规则,指出元素化合价的最大正值和最小负值的相差通常为8。1916年,Gilbert N. Lewis在其“立方原子理论”制定八隅体规则时就使用了阿贝格规则。
最常使用八隅规则的原子是:
碳,C
氧,O
卤素族
第一电子层的二隅体:氦气的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十分稳定。(由于没有1p亚层,1s之上就是2s亚层,故第一电子层只能有最多2个电子。)氢可获得额外电子、锂可失去电子而变成这种稳定排列。
一些少于8个电子的原子组成缺电子化合物,因为不足孤偶电子形成键。这在硼的化合物中常见,其价层通常只有6个电子(如在BF3中)。此外,也可出现在碳烯中。
自由基(如一氧化氮)拥有一个或多个有“单数”电子数目的原子。
多于3个电子层的原子能容纳多于8个电子在其最外层。例如:
六氟化硫(SF6)中的硫
在过渡金属中,十八电子规则取代了八隅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