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4-19 08:05
2到3岁是孩子开始养活教育的好时机。带领孩子做点点滴滴的事,为大人分担家务,学习做饭做菜、养花弄草、洗熨衣服,到田野去学种庄稼……
养活教育就是教孩子做不会做的事,逼迫孩子做会做的事(不断改善),让孩子从小树立“诚实、勤劳、有爱心、不走捷径”的价值观,尽早独立,养活自己。
聂圣哲(1965— ),实业家、教育家。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长江平民教育基金会主席。
1997年创办德胜(苏州)洋楼有限公司,2003年创办德胜—鲁班(休宁)木工学校,2008年创办诧楷执行学院(原名诧楷酒店管理学院)。
2009年提出“养活教育思想”,主张平民家庭一定要培养能生活自理,能养活自己,懂生活、不啃老、不畏困难、积极克服困难的下一代。
【绪论】
【思想】
一、父母首先要过养活教育观念关
二、孩子养活教育的第一任老师是父母
三、没有养活教育人生就失去了根基
四、养活教育是其他教育的基础
五、受过养活教育的孩子有明显的优势
六、推行养活教育首先要教育父母
七、对母爱要保持警惕甚至适当批判
八、学做家务是养活教育的开端
九、尽早体验生活的艰辛和挫折是试穿人生的防弹衣
十、在意别人的存在与不麻烦别人是必备的修养
十一、从小培养瞬间亲情让你有更多的帮助或保障
十二、被迫“做减法”的成长是人生悲剧
十三、人生从起点到终点并不复杂
十四、推行养活教育切不可错过黄金时段
十五、尽早走向社会,生命更加茁壮
十六、让我们行动起来推动养活教育
【实践】
早悟堂的假期家庭学校
诧楷执行学院
苏州工业园区外国语学校的养活教育实践
养活教育西南开放学校的探索与力量
德胜—鲁班(休宁)木工学校九问
【附录】
平民教育是美国教育的基本特征
这位普通妈妈如何培养出两个耶鲁毕业的亿万富豪
一份作废的规则
养活教育之歌
序:养活自己,是一切的基础
其次是学好专业技能和知识,树立靠双手和头脑立足社会的观念,将来到社会上做一个快乐、平凡的劳动者。这样的教育,本质上并不复杂,更谈不上高深莫测。
造成这一假象的社会因素较多,但正在老去的这一到三代家长(出生于1940-1969年)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大学,就解决了人生的一切问题。
计划生育政策曾被严苛推行了30余年,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因为只有一个孩子,所以父母对孩子倍加珍惜,似乎从孩子生下来,一切就要围绕将来读一所好大学来设计和实施。还有更极端的,把孩子变成了不食人间烟火的考试机器。
这些父母忽略了一个要素。正因为只有一个孩子,所以家庭还能满足孩子的读书和衣食住行;孩子一多,几个孩子一平均,一般平民家庭是满足不了的。
现实中,绝大多数孩子的父母,总是在自我欺骗或自我安慰中伴随着孩子成长。
当孩子呱呱落地,第一声啼哭传来,孩子的父母(大部分)都会有一种幻觉:自己的孩子连哭声都与众不同,清脆中带着智慧,坚定地认为这孩子只要舍得培养,将来肯定是上北大清华的料。然而事实上,这往往成了一条不断摧毁父母和孩子自尊自信的道路:孩子小学毕业的成绩表明,上清华北大是没希望了,
那就退而求其次,只要上985院校就行了;到孩子初中毕业,成绩又表明,这个孩子上985院校是没希望了,那就一定要保证能进入一本院校;到了高二,觉得孩子进入一本院校已经无望,那就定下最后的目标,争取上个二本院校,再选个好一点的专科保底。
而无论是最终上了清华北大,还是专科院校,孩子的成长过程基本雷同:除了考试,不具备其他能力。不会做饭,不会洗碗,不会洗衣服,更不会做西方流行的各类DIY(手工),因为孩子的家长认为他们不需要从事这么初级、简单的劳动,也正因此,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没有给他们提供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
有了这样的家长,就催生了诸多迎合家长的商家,各种补习班、兴趣班,高昂的收费还在其次,浪费了孩子的时间才是致命的。一个不会劳动、四肢没有经过训练、不具备生存能力的孩子,长大以后很难适应社会,能力、情商都会出问题。这样的孩子,年轻的时候可以啃老
很多孩子也不是除了考试以外没学过别的,他们学了钢琴、小提琴、跆拳道、网球、绘画、舞蹈……就是没学过叠被子、洗衣服、烧饭菜、倒茶递水,更没有把全家一个月的花销做过一次次的计划、优化,来实现同样成本下的生活质量的提升。
我曾与一个美国研究基础教育的教授闲聊,他的调查结果是:平均来讲,一个钢琴考了十级的孩子,将来如果不从事音乐工作,这一生弹钢琴的次数不会超过20次。这个数据让我非常吃惊,一个孩子把钢琴练到十级,要花掉无穷无尽的时间!如果用来学习叠被子、洗衣服、烧饭菜、倒茶递水、待人接物、计划和安顿生活……这个孩子将来的生活将是何等自在,事业也有可能非常的优秀!
一个不能自我生存的人,首先是你主动抛弃了社会,然后才是社会抛弃了你。这基本上是一句真理。
最后要说明的是,为了使读者花最少的时间理解养活教育的精髓,本书字数一删再删,表达也力求平实,以求大家都能很快将养活教育思想融入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