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5-22 13:03
农村电力是指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所需要的电力,是经济术语。
农村电力的组织管理体制
我国的农电体制自建国以来,经历了从高度垄断到逐步开放的过程。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沿袭了前苏联的由中央政府完全垄断的集中统一的电力工业管理体制,农村电力作为电力工业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完全依照进行组织管理。全国农电企业的组织管理结构大体有以下几种大同小异的模式:一是直供直管县,由国家电力公司下属各省电力公司和各地市电力局对农电工作进行行业管理。各县(市、区)的农电总站为各县(市、区)政府的行政事业单位,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二是夏售县,夏售县农电组织管理体制与直供直管县基本差不多。区别在市电力局与县供电局之间是联营或是代管,而不象直供直管县是直属。三是自发自售县,由水电系统进行垂直管理。组织模式类似于直供直管县,只是供电局或用电管理所换成水电局或地方电力局。四是以土三种模式在一个县里同时存在的混合模式。
农村电力的投资管理体制
1998年以前,农村电力没有科学规划,导致农电资产的标准多样化。农村用电执行的是“谁用电、谁建设、谁收益‘、谁保护”的政策,即1lO千伏及以下输、变、配电设施的建设,国家不投资,电力部门也没有这方面的资金,所有建设费用全部由农村消费者承担。其中,农村综合变以下电力网完全由各个用电的村集体或农民集资建成。综合变以上的电力资产主要以向农村用电户收取的供配电贴费建成。1998年,国家为加快农村电气化建设,实施“两改一同价”工作。完全改变原来的投资管理体制,变完全由农村消费者出资建设农村电网为全额国家贷款,各省电力公司承贷投资建设,还贷资金从电价中消化。国家决定从1998年开始投入1800亿元(实际2885亿元)的优惠贷款用于扶持农网。具体运作模式为由国家安排国债资金贷款给中国农业银行,各省电力公司负责到中国农业银行贷款专款专用,对各省的农村电网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项目结束后,由省电力公司负责还本付息,解决了一时的燃眉之急。
农村电力的监管体制
长期以来,国家对农村电力的特殊投资管理体制,农村综合变以下电力产权和经营管理权属于各个出资建设的村集体所有。综合变以上的电力资产主要以向农村用电户收取的供配电贴费建成,产权和行使经营管理权归供电局或依附于供电局运行的农电总站,而农电总站又是地方政府的行政事业单位,实际上农电总站在整个农村电力建设巾不承担任何实质性的出资责任。所以,真正的出资责任人没有产权,造成真正代表农村电力资产的所有者缺位。各部门作为宏观调控部门和派出机关,多以行政管理者的身份出现,没有明确哪一个部门负责管理农电资产。
行政性管理
由于计划体制的影响,农电企业一直作为国家行政机关的附属机构,为了适应政府对企业的计划管理,农电企业在组织机构、部门设置、人员配备等方面与政府行政部门层层对应。由于农电企业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而且是我国的基础性产业,不仅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更是影响到国家的长治久安问题.因此,政府对农电企业的生产、销售和分配等各个环节都严格控制.农电企业没有自主经营权,存在着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等所有问题和弊端。
垄断性封闭式经营
农电企业一直作为我国自然垄断企业,其主要依据为:农村电力网络不可分割,一个地区只能有一个网,农村电网具有范围经济性,即在一个地区内,由一个部门提供全部服务,价格最便宜l农村电网更具有规模经济性,一个地区只有一个网络,才能实现规模经济:农电企业投资大,其投资沉淀形成了壁垒,别的部门很难进入。由于农电企业的重要性,国家对电能的产供销等各方面作了硬性规定,别的投资主体不允许进入农电企业内部,农电企业一直都是独家经营,所以能享受到垄断收益。另外,农电企业为了减轻社会就业压力,安置职工子女就业,解决职工后顾之忧,创办依附农电的三产企业致使农电业务从电网规划、设计、施工、产品制造、检修和电网调度、运行、销售、分配多元一体化经营与管理,对行业实行了封闭式运作。
农电投资无稳定来源
长期以来,国家在电力工业投资体制上,实行的是“重发、轻供、不管用”和“谁投资、谁收益、谁管理”的原则,作为电力系统“用”的最末端的农村电力,一直来,国家不对其进行投资。也就是说,农网发展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在农村电价中收取的两项费用的2/3用于电源建设,剩下不足1/3还不够添置维护设备,更谈不上改造和发展。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农网建设改造缺口资金仍很大,且电网作为农村电力市场的纽带,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需不断更新、改造,今后农网建设改造资金仍不落实,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电网稳定的资金来源问题。
多头管理,政出多门
农电多元化管理体制导致农村电力利益相关主体多样性.农村电力设施的投资主体不统一,管理不统一,都觉得是一块大肥肉,层层插手管,人人都往里挤,导致管理机构交叉重叠,政出多门.因此,农村电力监督管理是谁都可以管,也是谁都没义务管。有好处、有利益的时候,地方党委、政府和供电局、农电总站等部门争着管;具体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挑责任的时候,无人过问,惟恐避之不及。
农村电价管理体制混乱
实施“两改一同价”前,各级政府搭车收费现象严重,加上农村偷电盛行,一般被偷电量占总电量的巧%左右,有的高达30%。而农村单户用电量小,分布广,线损非常高,所有这些导致农村电价奇高。农村电费回收实行按村收费模式,这在本质上是一种代收费行为,而在实践工作中必将导致低压电网电能损.耗的加价过程,这个过程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时,难免形成中间盘剥环节。“人情电、关系电、权力电”以及“乱加价、乱摊派、乱收费”现象严重。
农村电价形成机制与电力市场供求脱节
农村电价形成机制是电力市场经济的核心机制,而我们现在的农电价格从计划经济发展到市场经济经历了漫长的过程.现在机制发生了改变,体制发生了变革,价格体制却没有跟上,而作为市场配置资源的主要杠杆的电力价格,其形成机制不合理.而目前电力企业的销售价格是凭政府的指令,缺乏必要的灵活性,不能反映市场供求的变化,不能正确指导资金投向。
对农电体制进行改革
(1)当前农电体制改革重点在乡镇农电管理体制的改革.在乡电管站归并供电所过程中,要按事、权、责统一的原则和降低管理成本的要求设置机构:按销售收入与可变成本比例,控制用人总量;调整人力资源结构和用人方式,有效地控制人工成本;在资产和财务清理、转移中,杜绝资产流失。
(2)城乡用电同网同价既是此次重大变革的出发点,又是落脚点。城乡同价不是简单拿现有农村电价和城市电价综合完事,而是在通过“两改”有效地降低成本的基础上的同价。因此,要认真抓好农电体制改革和农网改造,调整资产结构和用人结构,在供电增长率逐步提高的基础上,有效地降低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准确测算销售收入、成本、利润等各项经营指标,积极试点,审慎实施。
(3)要改革农村电力管理体制,首先要改变现在的农村电力管理组织结构.要彻底改变现在的由农村供电企业、乡镇电管站、村委会管电或村电工管电层层夏售、层层加价的体制,明确建立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农村供电商,负责农村的规划、建设和经营,其次,要加大农村电网与改造力度,4电网布局,提高科技含量,降低线损,为用户提供低廉电价、高质量的电能;第三,要改变现行的电价形成机制,改善电价结构。四是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村电力市场营销体系,在农村电力营销管理上,全面推行“五统一”“三公开”和“四到户”,按市场规律办事,杜绝“人情电、权利电、关系电。
消灭无电县和无电人口实现电力普遍服务突破
让所有人都用上电、用得起电是电力普遍服务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农村电力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之一针对当前我国无电县、无电人口集中在守着丰富的小水电资源,却无电用的实际,大力开发小水电资源,利用小水电具有分散布点、就地开发、就近成网、成片供电的特点,使小水电成为大电网天然的有益补充,来解决了当地能源问题。目前,我国小水电资源主要分布在老、少、边、穷地区,这些地区人员稀少,负荷分散,大电网难以覆盖,也不适宜大电网长距离输送供电。因此,对具有小水电资源的边远山区,要加大国家投入,组建小水电自供区,消灭无电县、无电人口,以实现边远山区用电和保护环境的多重效益。与此同时,要鼓励大电网农电企业对小水电自供区的收购、兼并,多渠道吸引农村电力投资,建设改造小水电自供区的农村电网,进一步提高小水电自供区的供电可靠性和电压合格率。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行主辅分离
积极推进农电多种产业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按现代企业制度,构建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而又相互制约的产权形式,改变农电多经企业传统管理模式。明确投资主体和经营主体,对农电多经企业内部的国有资产,要采取灵活的方式,逐步退出。广开渠道,吸引和组织更多的社会资本和自然人资本,以增强企业的发展实力,构造权属清晰,产权多元,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混合所有制结构。以此来改变多种产业作为农电企业附属物和下属单位的旧的行政管理体制,层层建立新的资本纽带关系。通过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等组织行使监督管理权利,取代松散的职能部门的行业管理,建立符合市场规则要求的多种产业管理体制,最终实现多种产业与主业之间,企业分立、财务分帐、人员分流、资产分离、管理分开,以及产权多样化、经营市场化、管理科学化。
建立新农村电力管理体制,实现电力普遍服务
我们要做好充分心理准备,让农村电力在多元化管理体制下经过相当长?段时间的发展后,逐步建成坚强的农村电网,结合国家走城市化发展道路,抓住机遇,大力开发和完善农村电力市场,缩小城乡用电差距,不断探索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的农电管理模式,逐步建立新型农村电力管理体制,全面实现电力普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