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1-29 22:33
《农民家书》是201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侯永禄。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侯永禄长子侯胜天徒步串联路过大寨,写下了这个大家庭的第一封家书。后来儿女相继参加工作,往来信件逐渐增多。2000年老家安装电话,通信开始减少。侯永禄去世后,儿女清理遗物,发现几十年的书信父亲一直保存着,总共有千余封。现挑选部分编成本书。收录时尽可能保持原貌,但限于篇幅,也对个别书信格式进行了压缩。
这些信件集中反映了五十年来中国农村面貌和农民命运的巨大变迁,反映了农民通过参军、高考等途径奋斗进入城市的过程。书信中侯永禄对子女学习、工作、人品、生活上的殷殷教导,更是体现了农民淳朴的人生信条和哲学理念,堪称农民版《傅雷家书》。
《农民家书》以时间为顺序,真实地记录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初40年来的历史岁月,每封信无不打着时代的烙印。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1966年到1976年的家书中,信的正文上方一般都有“毛主席语录”、“最高指示”的字样。例如,1970年12月20日,俊杰、引玲在给父母亲的信里首先把“最高指示”放在开头:“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这种体例,正是那个特殊年代里个人崇拜的真实写照。1977年6月10日,侯永禄在给丰胜的信里写道:“华主席、叶副主席、李先念副总理在中央召开的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已经作了传达。中央15号文件,也就是邓小平给华主席、党中央的两封信也已传达。邓小平是受‘四人帮’迫害的,他大得人心。大家听完信后,报以热烈的掌声。我心情激动,于5月18日写了一首诗《欢迎两封信》:文件十五号,传达人知道。一颗赤诚心,两封书信表。拥护华主席,欢迎黑帮倒。我党有希望,红旗万代飘。”字里行间,洋溢着一位农村基层干部对“四人帮”祸国殃民罪恶行径的无比痛恨以及对邓小平复出的无比喜悦。1999年12月7日,他在给丰胜、李萍的另一封信里写道:“咱村上今年的农林特产税征收的很紧,还有以物顶税的行为,引起群众强烈不满,降低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不过催收人员对咱们家还是尊重的,没有越轨的言行,我想是你的军装相片的作用吧!”这段话,客观地记录了上世纪末国家没有免除农业税之前一些地区向农民强征税收的具体情况。事实上,那些由文人墨客杜撰出来的所谓“历史”,我们大可不必过于认真地把它们奉若神明,倒是像侯永禄这样的庶民百姓发自内心的真情表述,才是真真正正的历史。
《农民家书》以书信为史料,生动地反映了4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读来让人感概万千。1972年6月18日,侯永禄在给胜天的信中写道:“今年春季以来,关中地区连续大旱,近百天滴雨不见,造成粮食大幅度减产,社员口粮严重不足,乡亲们的日子可怎么过呢?我作为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兼革委会财务主任,怎能不忧心忡忡,深感责任的重大呢?”1976年10月29日,他在给丰胜的信里写道:“咱们家现在的生活条件同你参军入伍前基本一样,吃的是红薯、黑馒头、萝卜菜。我在抽黄工地上,吃的比较好。”不难看出,“文革”十年,中国的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广大农民还处于难以维持温饱的困境之中。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侯永禄的几个儿子也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全家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89年春节,六个子女筹钱为父母以1741元的价格买了一台“长风”牌14吋彩色电视机。5月,老两口第一次坐上了飞机。侯永禄在5月10日给万胜、小丽的信中写道:“人的愿望要实现,环境机会是条件。风和日丽坐飞机,春暖花开游延安。刮风下雨玩棋牌,盛情难却留西安。勤劳俭朴勤锻炼,舒心健身乐安然。”8月,两人又去北京旅游。2001年元月27日,侯永禄老家安上了电话,随后又安装了暖气炉。2004年4月3日,他在给丰胜、李萍的信中说:“很多当父母的人都很羡慕咱家的情况。丰胜在信上写的《快乐歌》、《养生歌》、《养生百子铭》、《养生一字诀》,不少人不但看,有人还抄下回家念。”我们可喜地看到,几十年过去了,这时的中国农村的老人,也已经开始注意“养生”了,这与上世纪70年代“吃的是红薯、黑馒头、萝卜菜”的穷苦生活实在有天壤之别。
《农民家书》以“丰胜”为主线,反映了一代农民通过招工、参军、高考等不同途径,经过艰苦奋斗、努力拼搏而融入城市生活、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在材料的选择和结构的安排上,全书共收录书信500余封,其中绝大部分为父母亲给丰胜以及丰胜给父母亲的。书中通过父子之间的信件来往,详细记载了丰胜的参军提干、高校学习、工作分配、恋爱结婚、著书立说、立功受奖、自主择业……使我们较清晰、较完整地看到了一个农村出身的孩子30年来怎样成长为一个军校教授的人生轨迹和奋斗历程。同时,围绕这一主线,其他几个家庭又作为副线贯穿其中,使读者从宏观上对这个大家庭的生存发展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做到了布局合理,条理清楚,主次分明。
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出,侯永禄的六个孩子中,起初皆为普普通通的农家子弟。后来,引玲通过招工,胜天通过招工、函授学习,丰胜通过参军、参加高考,万胜、争胜通过参加高考,陆续跳出了“农门”,成了具有“商品粮户口”的“城里人”,并且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显著的成绩。二女西玲由于“文革”“读书无用论”的影响,中途辍学,始终摆脱不了对土地的依赖。直到侯艳侯蛟一双儿女考上大学、硕士研究生,这才使自己的下一代跳出了“农门”,走进了城市。笔者曾联系到现为电影导演的侯永禄的长孙侯亮,从他那里得知:侯永禄的9个孙子孙女和外孙外孙女中,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者4人,大学本科学历者5人。“知识改变命运”。也许,侯永禄一家人的生活经历,能给我们提供一条中国广大农民改变自己命运的重要途径。
《农民家书》以家事为中心,详细地叙述了侯永禄对子女学习、工作、人品、生活上的谆谆教导,体现了中国农民淳朴的人生信条和哲学理念。1977年4月9日,他在给丰胜的信中写道:“万胜、争胜年龄都小,正是学知识、长才干的时候,他俩现在应该认识到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性,自觉学习,刻苦学习,废寝忘食地学习。我想,科学文化知识将来是会大有用处的。”当时“十年动乱”刚刚结束,高考招生还没有恢复。一个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关中农民,能有这样具有前瞻性的深刻见解,不能不说是难能可贵的。
《农民家书》是陕西合阳路井镇农民侯永禄“农民五部曲”中的第二部,52.5万字。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侯永禄长子侯胜天徒步串联路过大寨,写下了这个大家庭的第一封家书。后来儿女相继参加工作,往来信件逐渐增多。侯永禄去世后,儿女清理遗物,发现几十年的书信父亲一直保存着,共有千余封。这些信件集中反映了五十年来中国农村面貌和农民命运的巨大变迁,反映了农民通过参军、高考等途径奋斗进入城市的过程。书信中侯永禄对子女学习、工作、人品、生活上的殷殷教导,更是体现了农民淳朴的人生信条和哲学理念,堪称农民版《傅雷家书》。2012年1月,《农民家书》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为“2011年度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被《中国新闻出版报》评为“2011年度十大畅销图书”。2014年1月,被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推荐为“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截止2014年6月,《农民家书》已3次印刷,发行量高达2.1万册。
此前,由侯永禄的日记精选而成的25万字版《农民日记》于2006年12月1日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发行,一经出版就引起了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日报》、香港《大公报》、美国《华盛顿邮报》、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新华网等上百家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该书的影视剧改编权还被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买断。曾创作了《活着》《霸王别姬》等经典作品、有华语王牌编剧之称的芦苇根据《农民日记》撰写了了史诗风格的剧本《岁月》。
4. 编辑荐书:《农民家书》。
《农民家书》是一部平常人所反映的历史。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侯永禄长子侯胜天徒步串联路过大寨,写下了这个大家庭的第一封家书。后来儿女相继参加工作,往来信件逐渐增多。侯永禄去世后,儿女挑选部分编成本书。书信中侯永禄对子女学习、工作、人品、生活上的殷殷教导,更是体现了农民淳朴的人生信条和哲学理念,堪称农民版《傅雷家书》。书信体的朴实亲切、情真意浓,家常话的人间烟火、隐秘细节,其中所蕴含的“不足为外人道”的荣辱故事、奋斗意志、情感智慧,让我们看到一部十分珍贵的农民亲历、感受并记录的家族与社会历史!读来屡获感动和教益。
5. 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了《农民家书》。
6. 《农民家书》见证农村50年之变。
7. 农民家书,持续畅销。
8. 《莽原》杂志选载了《农民家书》。
9. 2013年1月6日《包头晚报》和2013年1月23日《石家庄日报》发表《传承千年的家书文化——以阅读的名义认识家书》一文,向读者介绍推荐《农民家书》。
……这种以毛主席语录开头的家书今天看起来非常可笑,却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农民家书》的吸引人之处正在于它在真实与质朴中所反映的历史与时代的变迁。
11. 农民家书。
12. 《农民家书》:一部家长教育孩子的好教材。
13. 农民家书。
14. 读《农民家书》有感。
15.共识网选摘了《农民家书》。
16. 2012年4月17日《河北日报》发表《书香弥漫的“世界读书日”》,向读者推荐《农民家书》。
17. 2011年10月20日《济南时报》报道《农民家书》。
18. 《徐州日报》2011年10月11日介绍《农民家书》。
19.农民日报:农村文化建设需多方努力。
21. 《农民家书》讲述农家五十年的故事。
22..大众网连载了《农民家书》。
23. 收藏《农民家书》的图书馆: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图书馆、吉林医药学院图书馆收、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图书馆(5本)、上海图书馆(5本)、广州图书馆、重庆图书馆。
24. 《太行日报》2012年2月12日报道了《农民家书》。
25. 《长江信息报》2011年9月19日18版报道了《农民家书》。
26. 《农民家书》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3-2014年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在推荐的545种文化类图书中位列第3。
1、2011年度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农民家书》(2012年3月30日中央电视台10频道《读书》栏目)
下面是中央电视台10频道这段视频的文字实录:
画外男音:作者侯永禄是祖祖辈辈生活在陕西关中的农民,1966年大儿子串联路过大寨,写下了第一封家书。后来其他5个子女相继到外地学习工作,侯永禄一家的往来书信便逐渐增多。2000年,老家安装电话,通信开始减少。侯永禄去世后,儿女清理遗物,发现了这些父亲保留的50年来的千余封书信。农民写作的价值何在,对生活细节的记载,给了我们哪些启发?本期读书,社会学者顾俊带您进入一部真正的家族与社会史。
张绍刚(主持人):各位好,欢迎读书。今天我们继续和大家分享2011年大众喜欢的50种图书。今天我们要说的这本书叫《农民家书》。《农民家书》的作者叫侯永禄,是个农民。《农民家书》它真的是被大众评选出来的2011年最受欢迎的书之一,50本。价值究竟在哪里?是在于农民写作呢,还是在于家书的积累?
顾俊:这本书它最大的价值要看人的。就是说读者看的时候他看到的是什么,像研究者看的时候看到什么,完全不一样。我第一个感觉是什么?一下子就感觉到我当年写信的时候的那种情景。比如说最简单的,所有的人前面都有个亲爱的。现在我们不写这个了。
张绍刚:对,叫亲。
顾俊:淘宝体。这个亲爱的,马上你就有当时的时代感了,一下子就感觉到好像我当年我自己在写信。因为我们那时候写信,我记得我第一次写信,出国的时候在美国,写一封家书来回的话差不多要一个多月的时间,所以信里面要写好多东西,要写的紧凑,里面既要有流水账,还要有感觉,还要体验到对方看信的时候会是怎么样的,把该写的都要写上。所以那时候写家书的话,经营这个概念很强,加上信还有分量、重量,当时是规定的几克,超过了几克又要开始加钱了。所以这些东西进去以后你会发现,信的风格特别有意思。
2、2012·书香中国(中央电视台10频道)
有一位普普通通的陕西农民侯永禄,在1966年收到了长子从大寨寄过来的第一封家书,从此殷切地盼望来信,及时地回信,就成了侯永禄日常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儿女们相继离家,往来信件逐渐增多。儿女们告知身边的事情,父母讲述着家里村里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相互牵肠挂肚,唯有这家书报平安。虽然后来出现了电话、网络,但侯永禄依然坚持一笔一划地书写家书,直到2005年老人去世。俗话说,家书抵万金。三十多年来,侯永禄一直都珍藏着这近千封家书。它不仅记录这个大家庭的点点滴滴,也反映了中国农村面貌和农民命运的巨大变迁。《农民家书》这本书,可贵的地方就在于四十年间没有间断过。四十年的时间,写的已经不仅仅是家书了。这本书,完全我们可以把它看成,中国农民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的生活史。
3、《农民家书》出版 见证农村50年巨大变迁(2011年09月29日,作者:张弘,来源:《新京报》)
五年前,根据陕西农民侯永禄的日记精选而成的25万字版《农民日记》出版后引起了广泛关注。近日,收录侯永禄夫妇与子女往来信件的《农民家书》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中国农村50年巨大变迁得到了真实见证。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侯永禄长子侯胜天徒步串联路过大寨,写下了这个大家庭的第一封家书。后来儿女相继参加工作,往来信件逐渐增多。2000年,侯永禄家安装了电话,通信开始减少。2005年,侯永禄去世后,儿女清理遗物,发现几十年的书信父亲一直保存着,总共有千余封。2007年,侯家开始整理、挑选信件。最终,形成了《农民家书》的初稿,共收入家书900多封,侯永禄夫妇的书信400多封。
5、《农民家书》:一部农民版的《傅雷家书》
《农民家书》最近入选由新闻出版总署组织15家中央媒体和网站评选推荐的2011年度“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该书是陕西合阳县路一村农民侯永禄和他的子女们来往信件的合集,去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后感动了广大不同阶层的读者,被称为一部农民版的《傅雷家书》。这些家书以亲情为亮点,充分展现了侯永禄一家父严母惠、子孝女贤、婿顺媳淑、家和万事兴的精神风貌,深刻彰显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巨大魅力和深远影响。
《农民家书》真实记录了从上世纪60年代到本世纪初40年来的历史,每封信无不打着时代的烙印。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1966年到1976年的家书中,信的正文上方一般都有“毛主席语录”、“最高指示”的字样。例如,1970年12月20日,俊杰、引玲在给父母亲的信里首先把“最高指示”放在开头:“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这种体例,正是那个特殊年代里个人崇拜的真实写照。1999年12月7日,侯永禄在给儿子丰胜、儿媳李萍的一封信里写道:“咱村上今年的农林特产税征收得很紧,还有以物顶税的行为,引起群众强烈不满,降低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不过催收人员对咱们家还是尊重的,没有越轨的言行,我想是你的军装相片的作用吧!”这段话,客观地记录了上世纪末国家没有免除农业税之前,一些地区向农民强征税收的具体情况。
《农民家书》生动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侯永禄的几个儿子也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全家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89年春节,6个子女筹钱为父母以1741元的价格买了一台“长风”牌14吋彩色电视机。5月,老两口第一次坐上了飞机。8月,两人又去北京旅游。2001年1月27日,侯永禄老家安上了电话,随后又安装了暖气炉。2004年4月3日,他在给丰胜、李萍的信中说:“很多当父母的人都很羡慕咱家的情况。丰胜在信上写的《快乐歌》、《养生歌》、《养生百子铭》、《养生一字诀》,不少人不但看,有人还抄下回家念。”我们可喜地看到,几十年过去了,这时的中国农村的老人,也已经开始注意“养生”了,这与上世纪70年代“吃的是红薯、黑馒头、萝卜菜”的穷苦生活实在有天壤之别。
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出,侯永禄的6个孩子中,起初皆为普普通通的农家子弟。后来,引玲通过招工,胜天通过招工、函授学习,丰胜通过参军、参加高考,万胜、争胜通过参加高考,陆续跳出了“农门”,成了具有“商品粮户口”的“城里人”,并且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显著的成绩。笔者联系到现为电影导演的侯永禄的长孙侯亮,从他那里得知:侯永禄的9个孙辈中,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者4人,大学本科学历者5人。“知识改变命运”。也许,侯永禄一家人的生活经历,能给我们提供一个中国广大农民改变自己命运的启示。
《农民家书》是一个普通农民和他的子女们的往来信件选编,《傅雷家书》是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写给儿子的书信摘编。从内心讲,我实在不能断定它们之间有没有可比性,更不能准确判断它们各自的社会价值。然而,我要告诉大家,要了解中国40多年来的真实历史,要扬起自己青春理想的风帆,要掌握教育孩子的有效方法,要滋润关爱亲人的美好心灵……请认真地读一读这部充满真情实感的《农民家书》吧!
6、《泥土中刨出来的明珠》
从侯永禄的信中,我还找到这样一段话:“我……觉得平时的积累素材非常重要。……我的意思是指今后你们都要记日记,特别是一些重大事件的时间、过程要记准。因为我总觉得你们中要出大有作为的人,所以来往信件必须妥善保存,千万不要被‘文革’吓坏了人,抹杀了历史,毁坏了文化。写《家史》不是我一个人所能完成的,将来必须你继续写下去!”可以看出,侯家的写作和资料留存,并不是无意、偶然的,而是有着非常明确的历史责任意识。陕西秦地,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文化之根,深藏民间。一脉斯文,至今不绝。诞生过《史记》的土地上,如今诞生了农民自己撰写的史诗性作品,也许并非偶然。这是民间力量第一次有意识的史诗性写作,意义非凡。
7、为“大峰”找到一本好书
在“花山”发现了这本《农民家书》就想起了“大峰”。《农民家书》是陕西一家人从1966年到2005年的通信集。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书的封底说“农民版《傅雷家书》 真实见证中国农村五十年巨大变迁。”当时,我犹豫了一下,没有给他买。回到办公室想:还是给他淘到手,他不看我看看也好。我回到家,餐后,腐败地吃了一枚苹果,就躺在床上看书。写的真好,父爱如山。他家的孩子侯丰胜几乎和我一年入的伍,都是坦克部队,他进了机关,我进了师医院手术室。入党也是一年。他的书信里所表达的思想也是我有时想的,很真,很纯……
8、《农民家书》的特点
侯永禄是陕西省合阳县路井镇路一村五组农民,1931年出生,2005年去世。他一生中与儿孙们的来往家书达2000多封。《农民家书》收录了其中的500多封,共计52万余字。侯永禄以一个农民纯朴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教育着他的6个儿女和9个孙辈,堪称农民版的《傅雷家书》。
《傅雷家书》是“单向道”,只有傅雷给儿子的信,没有儿子给傅雷的信。《农民家书》则不同,他是“双向道”的,不仅有侯永禄给儿孙们的信,也有儿孙们给侯永禄的信。《农民家书》除具有及其珍贵的原始资料的宝贵价值外,还具有许多独到的特点。看完后感触颇深。
如果给现在的孩子们说,二十世纪六十、七十年代农村的生活是如何艰苦,物质是多么匮乏,劳动强度是多么大,别说是城市的孩子,就是农村的孩子也不一定相信,会认为是“天方夜谭”。如果让现在的孩子们看看《农民家书》,他们肯定是会改变看法的。通过书中许许多多的“忆苦”,会使孩子们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产生出强大的学习动力。
侯永禄有4个儿子,1977年恢复高考后都先后在5年时间内考上了大学,现在都是高级知识分子。1977年到1982年期间,高考录取率只有4%左右。在如此低的录取率下,一个农民的4个孩子都考上了大学,在当时的农村引起了极大的震动。这与侯永禄独特地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是密不可分的。侯永禄在家书中给儿孙们以谆谆教导,要他们在政治上积极进步,尊重领导,团结同志,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在工作上要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不能有一点差错;在生活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永葆劳动人民的本色,自觉抵御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
对孙子的教育,侯永禄摒弃“隔辈亲”的旧习俗,严格要求。他从不溺爱娇惯孙子。他的9个孙子外孙全部考上了大学或名牌大学,其中3个孙子已研究生毕业。在书中,也可以看到侯永禄教育孙子的方法,比如对孙子进行学前教育,让孙子背诵他亲自编写的儿歌等等。
他教导儿女们热爱国家热爱人民,坚信党的领导,要看到我党的绝大数干部是好的,是为人民服务的。让儿女们不要计较个人得失,多为国家为社会为人类做贡献。找对象时主要看对方的人品,而不是看对方的家庭地位、父母的官职大小,对对方要“以诚相待,决不哄人”。
通过《农民家书》,可以看到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农村和城市发生的巨大变化。可以看到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如何在新中国一步步地变成兴旺幸福的大家庭。可以感受到家庭成员之间浓浓的亲情,团结和睦、互相帮助的精神。使得读者在读完这本书后认识到:一个家庭的兴旺与否,与社会的富强息息相关,又和家庭中的每个成员的共同努力与付出紧紧相连。
从《农民家书》中可以看出,侯永禄是一个有一定文学修养的农民,他写的诗歌、春联、画的漫画不仅具有很强的时代性,而且反映了农民的心声。其中有反映农民疾苦的,有歌颂党的富民政策的,等等。另外,家书极具陕西关中地区的语言特色。
在《农民家书》中可以看到,侯永禄的儿女、女婿、媳妇们对老人(父母亲)是多么的关心多么的孝敬。1988年,侯永禄的6个儿女先后成家。从1992年起,每个儿女都把自己月收入的10%给父母亲,作为父母亲的养老金(生活费)。他们争先恐后地给父母亲钱,给父母亲买东西,你给100元,我给200元,他给300、500元…。上世纪八十年代,儿女们在自己经济并不宽裕的情况下共同出资给父母亲买了一台高价彩色电视机。2000年元月,儿女们给父母亲安装了电话……儿女们让父母亲游北京、逛西安,浪兰州,上延安;让父母亲乘飞机,坐卧铺;让父母亲住新房,吃好的,穿暖的……
通过《农民家书》,读者感受到的是一颗纯洁、正直、真诚、高尚的灵魂。父子、父女、爷孙之间的感情因家书而得以升华。可以让读者知道,只要有感情,就是平庸无常的小事在亲人的眼中也值得纪念。
9. 黄映安博客:看《农民家书》随感。
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经历了文革,或感受了文革给我国带来的灾难,看到的改革开放而产生的巨大变化,也可从不同的地方看到其演变的轨迹。文字是记录历史的声音。侯永禄先生不畏其烦,一手拿锄头,一手拿钢笔,精耕细作,育人育苗两不误。农民本色,无意成为时代的弄潮儿,还将维持很久,也许是永远。其精髓是用教育来振兴家庭,用亲情来维系家庭,以感恩回报社会。一个家庭如此,一个国家也如此。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靠的是教育普及,也肩负着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责任。
侯先生与子女的通信内容有点像一部生活百科全书,鸡毛蒜皮事也金光闪烁。真实记录了历史,力量无穷,源于侯先生对家庭、社会的高度责任感,还有超视距的眼光。看问题,看得远,看得全,几人能有?不愧为一位伟大的中国农民。
诗言志。刚看此书,发现侯先生喜欢写对联,有思想性,特意标出。他家的供龛的对联:“信马列信菩萨信仰自由;奔共产奔极乐奔向幸福。”1990年的大门上的对联:“乘飞机游圣地延安精神不能丢;上大学进汉中勤学传统要发扬。”“艰苦奋斗”。东院门上的对联:“年花甲孙高中青春常在;儿得奖女升级洪福不浅。”“乐在其中”2001年的对联:“常存好心才能遇难呈祥;多做善事方可逢凶化吉。”从侯先生写的对联判断,他是一位具有艺术天赋的农民。
勤劳、有眼光,懂艺术的农民给世界留下了一本杰作。
10. 《农民家书》:一部家长教育孩子的好教材
怀着崇敬的心情,读完了陕西农民侯永禄的洋洋53万字的第二部著作《农民家书》(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7月出版)。该书入选2011年度“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在侯永禄给儿孙的家书里,每封信都充满了对孩子的教育、关爱、牵挂。《农民家书》是一部家长教育孩子的好教材。在我们国家,几乎所有家庭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因此一个优良的家庭教育至关重要,但有多少家庭能够以正确的方法教育好孩子呢?许多家庭由于教育方法不恰当,家长没有用心与孩子沟通,不了解孩子的情况,没有正确地引导孩子,致使孩子误入歧途;还有些家长认为孩子不打不成材,相信“棍棒下面出孝子”,出现了数不胜数的家庭暴力,让孩子身心受到伤害,不但没有使孩子懂事,反而让孩子变得反叛。要学会用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教育孩子,家长们应该读读《农民家书》。另外,子女们也有必要看看,从中学到做人的道理,感知父母的恩情和“良苦用心”。可以说,该书也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父爱的教子名篇。
《农民家书》中,侯永禄教育孩子主要涉及五个方面:学习、人品(思想)、工作、生活、婚恋。
学 习
(1) “四人帮”粉碎不久,侯永禄就要求孩子好好学习。
1977年元月28日给丰胜的信里写道(P40页):“万胜回到家说,他们现在考试是闭卷而不是开卷。我认为这样做是完全正确的。过去由于‘四人帮’的破坏,把抓教育质量说成是‘智育第一’,这是极端荒谬的。我觉得,今后在教育战线上国家可能还会有更大更多的变化。” 1977年4月9日给丰胜的信里写道(P42页):“‘四人帮’被彻底粉碎了,各条战线都换了面貌。华主席‘在第二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了1977年的战斗任务,指出各条战线都必须整顿。从最近报纸上、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来看,教育界要反‘四人帮’的所谓‘常规’,恢复‘文化大革命’以前的教育制度。什么批判‘智育第一’、‘师道尊严’将扫进垃圾堆,努力学习社会主义文化课的高潮一定要到来或者已经到来,课程安排的比以前也更紧,老师的要求也一定更严。堂堂的‘反潮流’战士黄帅已从报纸上不点名的批判了。还有以前曾经是教育战线上的反潮流‘英雄们’,这回也会得到揭发和批判。我听说,今后的大学生50%要从高中直接招去。记得邓小平曾经说过‘送中学生好的直接上大学。’‘文化大革命‘后的大学生水平太低了,只会拿锄头,不答卷,对着干。理论知识、科学技术掌握得寥寥无几。反动影片《反击》不知你看了没有?这部影片中的英雄人物名叫江涛,但现在批判的就是江涛。韩凌是省委第一书记,也是这个电影中的反面人物走资派。但现在他说的话不但不批判,反而提倡、肯定。韩凌给他的儿子举过一个颇有意思的例子,他拿了一个大的、好吃的苹果问儿子,这样的苹果市场上多钱一斤?儿子答:’四毛‘。他又拿了一个小的、不好吃的苹果问。这样的苹果多钱呢?’两毛‘,儿子说。韩凌听后哈哈大笑说:’同样都是苹果,价钱却不相等,大学生怎么能和工农划等号?‘这也说明大学生是和工农不能划等号,有知识的人和知识少的或者没有知识的人是有差别的。万胜、争胜年龄都小,正是学知识、长才干的时候,他俩现在应该认识到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性,自觉学习,刻苦学习,废寝忘食地学习。我想,科学文化知识将来是会大有用处的。你说我的看法对吗?”
(2) 孩子考上大学或在学习上取得了好的成绩,侯永禄在高兴之余更多的是鼓励。
1978年10月24日侯永禄给三儿子侯万胜的信里写道(P81页):“你这次能考上大学,完全是党的政策好,是邓小平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带来的。咱们巷从来就没有出过大学生,咱们家一次就出了你和你丰胜哥两个大学生,真是可喜可贺。这也是你们俩十多年如一日,刻苦学习,发奋努力的结果,不仅为咱们家增了光,也为咱们村增了光。村上人见了我都竖起大拇指称赞,我心里也是乐滋滋的。希望你们到了新的地方,在新的学习环境中,继续刻苦学习,奋发图强,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将来为革命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1980年5月12日侯永禄在给二儿子侯丰胜的信里写道(P113页):“5月11日收到你5月5日的来信,接到了光彩夺目的两张奖状,全家人非常高兴。你既是三好学生,又是先进干部,怎能不令人自豪呢?毕业考试你得了99分,真好!你今天可能已经走上了讲台,进行教学实习。在实习中你应该虚心接受老教师的指导,把他们多年的经验,运用到你的实践中去。也应该真诚地听取学生的意见,只有他们,才能知道你怎样的讲法他们容易听懂。千万不要自以为是,而影响教学效果。”1984年7月20日侯永禄在给三儿子侯万胜的信里写道(P242页):“至此,你们弟兄四个已全部拿到了大学文凭,你哥在韩城、你丰胜哥在兰州、你在延安、争胜在西安工作,真可谓天南海北,这怎么能不令我和你妈高兴呢?晚上,我心情激动,翻来覆去睡不着。便披衣下床,面对夏夜的一弯新月,满天繁星,思来想去拟了一副对联,以备春节时使用。其为:四张大学文凭耀眼红,四子勤奋实难得;两个学士证书扪心问,二老辛苦没枉工。”1989年7月26日侯永禄在给二儿子侯丰胜的信里写道(P365页):“今早省上公布了高考录取分数线,理工科为482分。下午,你姐从韩城打来电话,说江晖的总分数496分,超过了分数线14分,真叫人万分高兴。咱家第三代的第一名大学生出现了,为咱家这一代人带了个好头。”1990年8月29日给丰胜的信里写道(P396页):“炜炜写的水笔字真好!小小年纪,能拿水笔写字,特别是“天大”两个字,写的非常工整真切,真是天大的好事。”1991年12月21日侯永禄在给外孙王江晖的信里写道(P433页):“你妈10月下旬到汉中看了你一下,10月31日回到了路井,把你校大学生科技协会举行第三届“百科知识”竞赛中讲给你的奖品给了我,我非常高兴,把它珍藏于我的“百宝箱”中。你在这次竞赛中获得了鼓励奖,真是可喜可贺!证明了你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不但专心学习学校所设的各门功课,而且能够在课余时参加百科知识竞赛,并且获了奖。”1993年4月15日给7岁的孙子侯炜的信里写道(P474页):“得知你在课堂上说对两道题,同学们就给你鼓了四次掌,真好!咱们从火车站分手已四十天了,你的进步很快,已经得了两个一百分,还得了两个小红旗,希望你继续努力,取得更多更大的成绩!”1993年11月26日侯永禄在给二儿子侯丰胜的信里写道(490页):“得知炜炜期中考试算术100,语文99,居全班52名同学之首,得了第一名,令人非常高兴。打响了上学的第一炮,在老师和同学中树立起了第一个好印象,为以后取得优异的成绩打下了坚实而良好的基础。希望炜炜在期末考试中仍取得优异的成绩。”1993年12月13日侯永禄在给二儿子侯丰胜的信里写道(P494页):“侯炜给我的信,我们看了非常高兴。班上的数学竞赛,得了120分,获得第一名,真棒!给我编的绕口令真好。‘一二三四五,虎鹿猪兔鼠。’念起来真有趣!我们有这么聪明伶俐的孙孙,什么气,什么愁全忘的干干净净。给我编的快板上再添上两段:在‘期中考试得第一,在他全班冒了尖’后边再写‘班里举行数学赛,成绩百二又领先。还会编写绕口令,虎鹿猪兔一串串。’”1994年11月22日侯永禄在给大儿子侯胜天的信里写道(P511页):“得知这次期中考试,侯亮总分736分,获得全班第一名,全年级212名学生的第二名,令人非常高兴。这是他刻苦学习的必然结果,今后应毫不松懈地继续努力。”1995年元月22日侯永禄在给孙子侯炜的信里写道(P514页):“你两门都得了98分,并且评为三好,领到奖品奖状,但还觉得没有得满分,是给我丢了脸,这种永不自满的谦虚态度很好,争取在95年的学习成绩中夺得双百分!”1997年12月24日给丰胜的信里写道(P564页):“让人高兴的是,侯炜小小的年纪,能在《兰州晨报》上发表文章,真不简单!当然这与你俩培养教育得法是分不开的。”1999年元月22日给丰胜的信里写道(P587页):“听说侯亮在西安交大当了班长,还给他们学校办的《大学》期刊写了一篇稿子,题目叫《冷月无声》。另外,他们学校举办‘抗洪救灾征文比赛’,他得了西安交大校党委的一等奖,并得了40元的奖金。真了不起!”2000年5月1日给丰胜的信里写道(P606页):“两次来信均已收到,特别是侯炜投往报纸上登出的文章,看后令人非常惊奇、高兴,心头久久惊叹不已。特别是猪八戒的一百七十三代孙,凭老祖宗的声威来生活的下场,对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教育深刻而有趣!侯炜的学习刻苦认真,让人非常的高兴,将来是会大有作为的,在前进的道路上会创造出辉煌的业绩的!”2001年6月12日给丰胜的信里写道(P612页):“侯炜写的文章《笔》和《假如会有三天黑暗》写得真好!脑子怎么就想的曲曲弯弯那么多,真不容易。在目前咱们家这个27人的大家庭中可以名列第一的呀!希望再接再厉,永远向前!他不但学习方面考试分数全班第一全年级第一,看来对课内的学习成绩不但没有影响,而且会有帮助。”
(3) 侯永禄要求孩子把学习知识贯穿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
1981年4月10日侯永禄在给二儿子侯丰胜的信里写道(P138页):“来信已经收到。知你在科里主管文化教育及电大班,这个工作也就很好,一上班就能看数学书籍和学英语,又能备课,是你自学的大好机会……你应趁此机会抓紧自学,以便今后有了机会好报考研究生。为了帮助学习,你可买一台携带方便的收音机,为了怕影响别人的办公或学习,可以带个耳机。你自学需要书和材料,兰州找不到的话,你可来信,我好代找……更令人可喜的是,你的稿件被采用了,并给了稿费,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为以后投稿打开了通路。”1983年6月26日侯永禄在给二儿子侯丰胜和二儿媳李萍的信里写道(P216页):“你俩这次来信,字迹特别恭整,从头到尾没有一点潦草,使我内心十分满意。因为字迹和人的面貌一样,有人一看字迹好坏,便衡量了你文化程度和学识的多少。”1988年2月6日侯永禄在给二儿子侯丰胜的信里写道(P319页):“我在车上睡不着,想着编字谜,编下十几个。我想咱家春节时开展一项编字谜、猜字谜的活动。我在你的书厨上见有一本《谜语集锦》,你回来时可以给咱带上。”1989年4月2日侯永禄在给丰胜的的信里写道(P353页):“得知炜炜最近在托儿所已经习惯了,令人放心而高兴。和小朋友在一起玩有很多好处,能培养孩子的群体生活习惯,提高语言能力,特别是常用的普通话,增长孩子的见识。有阿姨们专门教唱,会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等。”1991年12月21日侯永禄在给外孙王江晖的信里写道(P433页):“为了练好写作、提高语文水平,我提议:今后再寄贺年片时可根据当年咱家的实际情况,编上一首诗写上,或者拟上一副对联写上,这要比简单地写上两句祝贺词困难得多,但意义会更深刻而远大!你说是吗?”1993年元月10日侯永禄在给长子侯胜天的信里写道(P467页):“我的意思是指今后你们都要记日记,特别是一些重大事件的时间、过程要记准。因为我总觉得你们中要出大有作为的人,所以来往信件必须妥善保存,千万不要被“文革”吓坏了人,抹杀了历史,毁坏了文化。写《家史》不是我一个人所能完成的,将来必须你继续写下去!”1996年10月6日侯永禄在给丰胜的信里写道(P539页):“炜炜的信写的很工整,语句通顺,应继续努力保持这种学习态度!祝炜炜学习成绩优异!”
4. 侯永禄在家书里,经常给孩子讲学习的重要性
1989年10月7日侯永禄给外孙王江晖的信里写道(P372页):“得知你担任FORTRAN语言的课代表,一定是你对此热爱,并学得好。你有信心拿到英语的单科奖,让人兴奋,我们等着你的好消息!在大学的学习,和高中不同,不担心考不上落榜,全靠自觉。有人得过且过,混张文凭,这是害了自己,即使将来分上个好单位,而自己没有真才实学,拿不动工作,仍受人鄙视,甚至抛弃。只有那些孜孜不倦、如饥似渴地认真学习的人,才真正有出息,才会受到人们的真心尊敬。才会在今后工作中作出优异的贡献,我们应当向后者学习。现在是一生中最宝贵最关键的学习时期,千万不能错过。向后年龄一大,记忆力便差了,再则结婚生孩子,家务事千头万绪,要集中精力钻研就太困难了。你二舅发表的一篇论文在教师节的评比活动中获得了院校级二等奖,得了300元的奖金,最近又要到北京去参加“第六届世界医药信息学处理大会”。他已是第三次赴京开会了。希望你现在好好学习,将来象他那样,甚至更多的超过他,为人类科学作出更多的贡献,为祖国为咱家争得更多更高的荣誉才好!江晖,到大学结交的人渐渐地多了,结交的人也复杂了,认识人很重要,但也很难。俗话说“跟上啥人学啥人”,“近墨者黑”,这话很重要,你应结交的人是怎样的人,心中要有个数,不要轻易受骗上当。总之以正直为好,以真诚为重。”1994年5月20日侯永禄在给丰胜、李萍、侯炜的信里写道(P503页):“炜炜:你爸小时候学习特别好,真的就没有让我说过。他们的樊老师曾经给我说:‘你丰胜的学习真好,反应特别快,脑子就像化学的一样。’那时咱家很穷,连饭也吃不饱,根本就没买过什么果品、饮料、玩具等。晚上连油灯也点不起,更用不起电灯。为了多挤时间学习,他天不等明,半夜三更便起身去学校。学校门不得开,他就从学校围墙下通向涝池的水道里硬钻进去,独自一人去教室,拉开电灯认真地学习起来了。他这种刻苦学习的精神,一直保持到现在,所以才能评上副教授的高级职称。希望你也能像你爸爸那样,认真刻苦地学习。”
5、侯永禄在书信里叮嘱儿孙,抓紧学习的同时要把身体放在首位。
1994年9月12日给万胜的信里写道(P507页):“我总认为娃正在长知识、长身体的重要时期,身体更重要,应放在第一位,怎样才能有好身体,决不是裹在被子里能养出好身体的,必须是跑呀、跳呀锻炼出来的,夺冠军的运动员,决不会光是高级营养吃起来了。必须是千锤百炼,炼出来的。不要怕娃乏、怕娃累,娃乏了自己自然会休息的。”1994年11月22日给胜天的信里写道(P511页):“但对侯亮的眼睛,要特别注意保护,看一段时候书,休息几分钟,多作眼保健操。”1998年3月27日给丰胜的信里写道(P567页):“见到了你与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第二本书《中文Word7.0/WPS97使用技巧》,非常高兴,速度之快出乎意料。你这种刻苦钻研的精神,我和你妈都认为至少是咱们家现在的首屈一指的第一人。今后要不要继续这样干,我想首先要把健康第一放在首位!这是至关重要的,好身体是金钱买不到的本钱呀!”1999年12月7日给丰胜的信里写道(P602页):“听说期中考试成绩,侯炜名列前茅,也很不容易。希望一方面要努力学习,一方面注意身体,健康的身体还是第一。学习知识是无穷无尽无止境的。要刻苦努力学习,但不一定废寝忘食。”2002年3月24日给丰胜的信里写道(P629页):侯炜今年六月就要考高中了,我相信咱家的下一代是很自觉而刻苦学习的。我看咱们年长的要注意的是,刻苦学习的同时,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身体。生活上不要废寝忘食,而是休息与学习并重,有了健康的身体,学到的东西才能发挥出作用的。”
1.《农民家书》荣获“2011度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
2012年1月18日《农民日报》在《<农民家书>等入选年度“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作者:程天赐)一文中写道:
由新闻出版总署发起,媒体推荐,网民参与投票产生的2011年度“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1月17日在京揭晓,《农民家书》、《我的阿勒泰》等50种图书上榜,为读者奉献一道“春节文化大餐”。最终入选的50种图书导向正确,内容丰富,品种多样,语言生动,贴近群众,有文化、文学、生活科普和少儿四大类图书,兼顾政治、历史、军事、教育、饮食健康等多种题材,能够满足不同读者的阅读需要。
新华社北京2012年1月17日(记者璩静)在《精心推力作 新春满书香》一文中写道:
从题材看,入选图书既有反映重大历史事件的……值得一提的是,入选图书《农民家书》由普通农民的一封封真实家书编撰而成,朴实亲切、令人感动。
2012年1月18日《光明日报》(记者吴娜)在《2011年度“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揭晓》一文中写道:
2011年度“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今天揭晓,60万读者通过网络投票,评选出了50种他们喜爱的图书……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农民家书》,由普通农民的一封封朴实亲切的家书编撰而成,被称为农民版的《傅雷家书》。
2.《农民家书》荣获“2011年全国优秀畅销书”
2011年12月23日《中国新闻出版网/报》在《回顾·2011,十大畅销图书》一文中写道:
《农民家书》以时间为顺序,真实地记录了从上世纪60年代到本世纪初40年来的历史岁月,每封信无不打着时代的烙印。全书以“丰胜”为主线,反映了一代农民通过招工、参军、高考等不同途径,经过艰苦奋斗、努力拼搏而融入城市生活、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侯永禄长子侯胜天徒步路过大寨,写下了这个大家庭的第一封家书。后来儿女相继参加工作,往来信件逐渐增多。2000年老家安装电话,通信开始减少。侯永禄去世后,儿女清理遗物,发现几十年的书信父亲一直保存着,总共有千余封。此书便是这些书信的结集。
致敬理由:曾几何时,书信是联系亲情的丝线,一句“见字如面”,温暖过多少离人的心。如今,电子邮件加快了人们之间联系的速度,而书信带来的温暖却成为日渐久远的回忆。在书信濒临消失的今天,侯永禄的《农民家书》让我们重温时代记忆,通过本书,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家庭的变迁,更是一个时代、一个国家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