辍学

更新时间:2024-09-11 11:05

辍学字面意思是中途停止上学,指学生没有完成规定学业发生的中途退学行为。

引证解释

邹韬奋 《萍踪寄语》四四:“可是因为家境困难,虽免费而仍须自供膳宿,不得不辍学的很多。” 沙汀还乡记》九:“他刚在小学毕业,就辍学了。”叶文玲 《心香》:“从亚女出事后,他就辍学回家了。”

注:常误写为缀学,应注意。

基本含义

在中国农村存在相当数量的辍学现象,而因家庭困难无力支付学费则已经不再是最主要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一、学生学业困难导致的自我效能感的降低,自信心受挫。二、是由于教师授课方式与学生信息处理方式不能够对接,教育观念滞后导致师生关系隔膜等产生厌学厌师心理。三、家长教育方式失当导致的厌学心理。

在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包括城市和农村,辍学现象也十分严重。如有的学生学习跟不上的,自己产生厌学情绪而辍学;另一方面,家长对学生的成绩有了认识,认为孩子升学没了希望,不如回家就业因而辍学。从发生辍学的时间阶段来看,不论是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大学都有相当程度的辍学现象发生。

辍学现象不仅是对教育事业的严峻挑战,而且是对创建和谐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严峻挑战。中小学生辍学是制约普九发展的突出问题,也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认真分析学生辍学原因,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依法制止辍学,是各级党政和全社会的重中之重,更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休学:主动要求停止上学。一般学生办理休学,是因为不想继续念书,或要出国深造。

社会现象

传统观念认为,学生辍学一般都是因为学习能力不济,无法适应学业的要求。辍学现象,不仅是对教育事业的严峻挑战,而且是对创建和谐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严峻挑战。中小学生辍学是制约“普九”发展的突出问题,也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认真分析学生辍学原因,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依法制止辍学,是各级党政和全社会的重中之重,更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中国农村地区初中辍学率一直居高不下,辍学生大量来源于初中生中的学业成绩不良者,辍学生与“差生”具有同源性质。调查表明教育内部教育机会不均等和制度化教育的弊端是造成辍学生和差生大量产生的根本原因。农村初中辍学现象已不仅仅是个别学校、个别地区的特殊现象,它已成为中国农村初中教育阶段的一个普遍性的严重问题,其已经造成的严重后果及将造成的后果不得不引起有识之士的忧虑和反思。

博士生辍学,美国的教育专家形容,博士教育是为了培养一些有头脑的、进行艰深学术研究的人才。而物质生活的诱惑使有志于此的学生越来越少。在大多数学生眼里,独坐书斋乃至成名成家都不是什么值得向往的事,读博士主要是为了提升自我价值,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

原因对策

贫困

在享有九年义务教育这一权利方面,农村孩子的待遇远远低于城市的孩子。在政府规定免除学费的同时,却允许增收杂费,这一规定在实质上取消了义务的无条件性。在缺乏国家财政拨款支持的前提下,农村教育部门由于财政困难,不得不把增收超过学费的杂费变成最主要的经济来源,来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

对于经济贫困家庭的孩子来说,每年甚至每学期的学费,成为他们通往学校的主要障碍。即使是在广东这样的发达地区也存在这个问题。据广东省价格监测中心在全省范围内组织的一场广东教育收费情况民意调查表明,教育收费偏高是大多数、特别是年家庭收入低于1.5万元的低收入家庭受访者的心理。农村教育收费水平发表看法时,广大农民都表示吃力或非常吃力。

学困

从辽宁省黑山县、彰武县内蒙古自治区库伦旗调查的情况看,三地农民实际家庭年均纯收入大致都在5000元至20000元左右,从全国看应属中等水平。几乎所有儿童都有经济条件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但实际完成三年初中教育的学生比率很少,大致不超过30%。调查发现,如此多的孩子放弃接受初等教育,不纯粹由于经济原因,中途退学的孩子都是自愿的。孩子们选择回家的原因有如下种种:

1.农村人口居住分散。中学布局根据现有生源情况一般为一乡设一所学校,这样一来,多数学生无法像小学时一样在家门口的村小学校上学,很多孩子因交通不便而放弃学业。2.农村小学教育水平低。学习条件差,小学毕业生大多难以适应中学以后的系统学习,学习失去兴趣,吃苦失去动力。3.中国仍以应试教育体制为主导。孩子在小学毕业摆脱文盲后,受初中教育的惟一目的是考上高中并最终考上大学?而初高中课程的设置对考不上大学只能务农的孩子几乎没有多少用处,只有参军及少数进城打工的岗位需要初中毕业证书,但这种证书只要花钱就很容易搞到。4.由于基础太差,学习跟不上,很多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再加上学校片面强调升学率,对教师实行量化管理,这样一来,老师排斥差的学生,使学习差的学生在班级抬不起头来,不得不离开学校。

校困

中国现行的教育经费负担模式是城市教育由国家负担,而农村以县级统筹为主。由于中国大多数县属于吃饭财政,能够投向教育的资金十分有限,造成很多农村学校难以为继。

首先是校舍不足而且简陋。据统计,20世纪末全国中小学有危房约1300万平方米,集中在中西部农村。虽然危房占全国中小学总校舍的比例不足1%,但在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这一比例较高。宁夏中学危房面积达5.32%,小学达4.6%;新疆中学危房达4.05%,小学占3%;青海中学占3.16%,小学占4.33%。

其次是负债严重。2003年度国家审计署审计调查的50个县,2001年底的基础教育负债为23.84亿元,2002年底上升为31亿元,增长30%;到2003年6月底,仅半年时间又增长了25.7%,达38.98亿元。负债总额相当于这些地方一年财政收入的80%。教育负债首先与2000年普九验收有关。1986年,义务教育法》第一次提出2000年在全国范围内普九,并要求学校建有相应的图书馆、教学楼和运动场等硬件设施。后来成了很多地方教育部门的硬性任务。各省教育厅与各市(地、州)政府(行署)教委签订了双向目标责任书,各地上下级政府之间、政府与相关部门之间也签订了责任书,把普九纳入党政干部的政绩考核内容,普九得以全面铺开。但为了达到普九目标,本已困难的基层政府和教育部门不得不向外贷款或由施工队垫资,背上了巨额债务。据调查,截至2000年普九验收前夕,四川全省已完成和正在推行普九的县的教育负债总额达39亿元。同时,各地省级以下财政逐渐萎缩,地方财政逐渐难以承担教育投入,更加剧了各地的教育负债。

第三是拖欠教师工资。据中国教育工会1999年上半年调查,中国有2/3省、自治区、直辖市拖欠教师工资,累计已拖欠100多亿元。即便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广东省,从1996年至1999年已拖欠教师工资6.4亿。据课题组调查的情况看,虽然情况要好一些,大部分县都能保证基本工资的及时发放,但不能足额发放却是普遍现象。

师困

农村学校师资总体素质不高,队伍不稳,是农村中小学十分突出的问题。教师待遇差、工资低,许多骨干教师流向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公办教师人心思走,民办教师(代课教师)亦农亦教,使农村基础教育雪上加霜。

前景贫困

辽宁省黑山县中心村2000级小学毕业生中有14人未读完初中。究其原因,大都认为经济上不划算。在家长看来只有孩子学习好将来能考上大学,找到工作赚到钱,孩子的学费才算花的值,否则不如不念。再加上近年来各地大学学费在不断上涨,这对农民打击很大。农民给我们算了一笔账:若要供子女4年大学,至少需负担4-6万元,这已经相当于普通城镇家庭5-10年的全部积蓄了!这个费用,是边远贫困家庭所无法想象的,更何况上了大学也不一定能找到工作。统计表明,农村辍学孩子中,有近一半是因为升学无望。更多的是因为看不到上学能带来什么好处,前景无望才是农村九年义务教育难以巩固的深层原因。

出路思考

1、义务教育城乡统筹兼顾

中国农村教育面临的最主要困难是教育负担不公平。城市推行九年义务教育,教育费用基本上由政府承担,而农村的九年义务教育,费用绝大部分由农民自己承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县乡财政与农民负担》课题组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实际上主要还是由农民们自己负担的,在全部投入中,乡镇一级的负担竟高达78%左右,县财政负担约9%,省地负担约11%,中央财政只负担了2%。

国家教育经费的不足是一个众所周知的现实,问题是这些有限的教育投资,大部分还被锦上添花地投放在基础较好的城市学校,尤其是其中的重点中小学。这对急需雪中送炭的农村来讲是多么的不公平。有鉴于此,必须逐步取消城乡分割的教育投入机制,中央和省级财政要加大对县级、尤其是贫困地区转移支付力度,逐步压缩高等教育经费所占的比例,教育投入逐步向义务教育倾斜。

同时,应逐步调整义务教育负担的比例,应由县级统筹为主逐步转向省和中央为主。从课题组调查的情况看,要县级财政扛起农村义务教育的重担,县级财政恐怕难当重任。首先,县级的财权远远小于它的事权,国家财政总收入中中央占有了51%,县乡两级只能分享约20%,而1999年全国5721.57万在校初中生中,农村学生占57.2%,13547.96万小学生中农村学生占80%。其次,中央的转移支付不足以解决落后地区义务教育的现实问题,很明显,越是落后的地区教育投入越是不足。虽然,中央自1995年就启动了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和义务教育危房改造工程,但这两项投入只占全国义务教育总支出的1%。最后,中国义务教育还有巨大的资金缺口需要填补。财政部1999年的调研认为,要全面达到普九标准,至少还需要对1053个县投入资金总计约354亿元;截至2000年4月,全国共拖欠教师工资76.68亿元;此外,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教育附加费将被取消,课题组估计这个需要填补的资金缺口约有200亿元,三项合计资金缺口达630.68亿元。这显然是以县为主难以解决的问题。

他们认为,义务教育经费工资部分应由中央统筹。粗略地估计和测算:农村义务教育支出中最重要的是教师工资。中国农村小学教师有380万人,如果中央政府能够保证其每月500元的收入,需要232亿人民币。全国农村还有中学教师223万人,如果保证其每月800元收入,总费用是214亿人民币。两项加起来是446亿人民币,占2002年全国财政总收入的2.3%。用中央财政来支付义务教育中最大的一笔教师费用,完全可行。

2、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

中国800万农村教师,承担着6600万农村中小学生的教育,肩负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并将中国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高素质人力资源的神圣使命。关注800万农村教师的生存和生活,是确保农村教育发展的关键。

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仍有待提高。相当部分农村教师教育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方法落后,难以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学历达标与能力达标存在较大落差,进一步提高农村教师实际教学能力,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农村教师中民转公教师多,代课教师多,层层拔高使用的多,教师整体水平难以保证。此外,由于待遇低、工资拖欠、专业教育程度低、师资来源复杂、管理松散等多方面原因,造成一些农村教师工作责任心、职业意识淡漠。

3、调整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内容

教育体制上,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各成体系,实行条条管理,各自强化,没有充分利用农村中、小学已有的教育设施和相对雄厚的师资力量办职教和成教,而是另起炉灶,占用了有限的农村教育资源,制约了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发展。由于农村职教和成教的设施、经费和人员很难一步到位,造成农村职教、成教流于形式,收效甚微。在办学形式上,一是乡、村政府包揽办学,缺乏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的积极参与,阻断了农村基础教育办学资源的源头之水;二是走升学教育之路,形成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升学模式,专业技术教育和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含量太低,造成一方面大量的无一技之长的初、高中毕业生待业,另一方面,乡镇企业缺乏大量的初、中级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和有一定技术基础的工人的尴尬局面。在教育投入方式上,形式上强调政府投入为主,其他形式为辅,而事实是政府投入不到位,镇乡领导直接或间接鼓励学校通过各种形式的乱收费来补充教育经费的不足,使得学校校长在夹缝中生存——一方面要为学校的正常运转和发展筹集资金,另一方面又要随时准备为乱收费承担责任。

中等职业学校普遍出现生存危机,农林中专更是难以为继,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这些学校并不能为农村学生带来很好的就业出路。为此,农村教育的重点应放在提高农村人口的素质,培养适应三农多样化需求的人才上,而不是只有考大学一条路。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必须从目标、内容、形式、结构和布局诸方面彻底改革,尤其要积极建立农村高等教育体系。发展农村高等教育,不是要把农民禁锢在农村,一切阶层、城乡之间的流动照常展开,只是要在这个前提下,让农村与城市共同发展,各自寻求自己的发展模式,而不是让农村跟在城市后面,自然而缓慢的城市化。

辍学率

据1990年统计,甘肃省民族自治地方小学生辍学率为14.7%、初中生辍学率为7.3%、高中生辍学率为6.1%;宁夏回族自治区小学生辍学率为16.3%、初中生辍学率为8.4%、高中生辍学为7.4%。

2004年全国统计数字显示,小学生辍学率平均为0.59%,初中辍学率平均为2.49%;部分西部贫困地区的小学辍学率可能在2%,甚至还要更高,初中辍学率在7%,甚至还更高。

2006年1月25日,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透露,2004年全国小学生辍学率平均为0.59%,初中生辍学率平均为2.49%;西部贫困地区小学生辍学率2%,初中生辍学率7%。

据统计数字显示,2007年中国小学生辍学率平均为0.59%,初中辍学率平均为2.49%;部分西部贫困地区的小学辍学率高于2%,初中辍学率高于7%。

最新动态

辍学率攀升

2000年到2010年,在我国农村,平均每一天就要消失63所小学、30个教学点、3所初中,几乎每过1小时,就要消失4所农村学校。

盲目撤点并校带来了严重的后果,据中国教育学会农村教育分会理事长韩清林介绍,近四年来,全国小学辍学率大幅度回升,2008年辍学生63.3万人,辍学率千分之5.99。2009年,辍学生92.6万人,辍学率千分之8.97。2010年辍学生82.8万人,辍学率达到千分之8.22。2011年辍学生88.3万人。

为什么在实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和免费义务教育之后出现这样的问题呢?韩清林表示,影响最大的是小学和教学点的大幅度撤并。2010年辍学率较高的9个省,其教学点保留率都较低。如吉林省2010年辍学率为千分之9.26,高于全国平均值。从2000年到2010年,全省小学由9435所减少到5837所,教学点由2035个减少到140个。广西、西藏、甘肃、福建、宁夏、辽宁、内蒙古都存在类似问题。

更为严重和危险的是,辍学的主体已经由高年级迁移到小学一二年级学生。2007年-2010年,小学一年级二年级学生的辍学生分别为51.08万人、55.86万人、54.28万人、51.81万人,辍学率分别为千分之29.18、31.71、37.35、31.16,占年辍学生的60-80%。也就是小学辍学生主要是小学一二年级学生。

2018年2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日前发布通知,要求切实解决义务教育学生失学辍学问题,确保实现到2020年全省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的目标。根据通知,每学期开学后一周内,学校对未报到的学生登记造册并逐一核实原因,做好辍学学生劝返复学工作。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无正当理由未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或造成辍学的,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给予批评教育,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由司法部门依法发放相关司法文书,敦促其保证辍学学生尽早复学;情节严重或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