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念禅宗

更新时间:2024-02-19 20:38

黄易作品《大唐双龙传》、《盛唐三部曲》、《覆雨翻云》中出现的门派,罕有传人行走江湖,神秘莫测。与「慈航静斋」并称「武林两大圣地」,隐为白道武林之首,和「慈航静斋」会选出传人行走武林的作法不同,禅院多半只扮演辅佐的角色,不具有主导地位。

门派介绍

最早出自香港武侠小说名家黄易覆雨翻云》,后在史上最长篇武侠小说《大唐双龙传》中再次出场。

净念禅宗由天僧所建立,初步估计成立於东汉年间,因为汉明帝永平十年是佛教传入中土之年。而根据《边荒传说》,提到的「禅院」在汉亡前是存在的,故有此推断。

两派初祖天僧和地尼乃同门师兄妹,有缘却无份,可是他们的想法都非常接近,就是不囿於一教一派。都以广研天下宗教门派为己任,希望能寻出悟破生死的大道,亦是修行佛法之地。为免门下分心,一直严禁传人涉足江湖和政治,俾能专注於天人之道的研究。

於《日月当空武周时曾被盖代魔女婠婠之徒「僧王」法明渗透,并将净念禅院改名为「僧王寺」,後应慈航静斋的端木菱要求,法明解散「僧王寺」,并将净念禅院交由慈航静斋接管。

地理位置

末时《大唐双龙传》净念禅宗的座落位置在於洛阳南郊,寺内建筑加起来达数百馀间,俨如一座小城,正中处有七座大殿及一座阔深各达三丈,高达丈半的小铜殿,曾经用来收藏「和氏璧」。

除铜殿外,所有建筑均以三彩琉璃瓦覆盖,色泽如新,铜殿前有一广阔达百丈,以白石砌成,围以白石雕栏的平台广场,正中处供奉了一座文殊菩萨骑金狮的铜像,龕旁还有药师释迦弥陀三世佛。彩塑金饰,颇有气魄,除了四个石阶出入口外,平均分布著五百罗汉,均以金铜铸制,个个神情栩栩如生。

但在初《覆雨翻云》时,言静庵秦梦瑶往「净念禅院」学艺时,禅院的位置已迁往青海,禅院内部还设有「先贤阁」,供奉先人,而曾和刀道大宗师传鹰共闯「惊雁宫」的「气王」凌渡虚在重伤後便在禅院渡过残生,也是唯一被供奉在「先贤阁」中的外人。

门人

历任禅主

天僧:初祖。

了空:《大唐双龙传》里禅院住持,修练「闭口禅」多年,近三十年没有和人动过手,受师妃暄所托保管「和氏璧」,在和氏璧被徐子陵窃走後,自破「闭口禅」,後来为劝服寇仲放弃争天下,和他以十招为赌,认败回转禅院。

「僧王」法明:历史人物,婠婠的徒弟,武曌的师弟,被派往佛门当卧底,因武功高强,人称僧王。初期对皇帝宝座抱有野心,希望武曌能传位给他。「邪帝」龙鹰和「天师」席遥交战後从龙鹰处得悉仙门之秘,因此失去对争霸天下的兴趣。在《龙战在野》卷末与席遥一起返回神都,助龙鹰应付东宫、拥唐派与魔门的挑战。

虚玄:南宋时期当时的禅主。

了尽:《覆雨翻云》里禅主,修练「无念禅功」,白道最大最顶尖高手之一。秦梦瑶十六岁那年,言静庵著她独赴净念禅宗,往见了尽禅主,递上言静庵的亲笔信。自那天起後的三年,了尽禅主不但亲身指点秦梦瑶武功,还让秦梦瑶尽阅净念禅宗内的武学藏书和历代祖师的笔记心得。

入世传人

了无:了尽的师兄,巳超过百岁,武功禅法,均与禅主在伯仲之间,奉命保护朱元璋,投身为朱元璋的护卫「影子太监」。

「影子太监」:包含了无在内,共十八人。

秦梦瑶:十六岁时由言静庵派赴「净念禅宗」,往後三年间获了尽禅主亲身指点,还让她尽阅禅宗内的武学藏书和历代祖师的笔记心得,所以她虽名为「慈航静斋」传人,却身具这两地武学之长。

其他门人

不嗔:「四大护法金刚」之首

不痴:「四大护法金刚」之一

不贪:「四大护法金刚」之一

不惧:「四大护法金刚」之一

广渡:医术精湛。慈眉善目、眉发俱白的老和尚。身体矮胖,看来最少也有八十多岁。

「笑里藏刀」檀霸:法明座下四大弟子之一,身形肥胖,曾在北疆横行多年,是凶名极著的独行大盗,北方武林闻之色变。法明解散僧王寺後改投二张。

羊舌冷:法明座下四大弟子之一。法明解散僧王寺後改投二张。

三妙真人:法明座下四大弟子之一,讲求三真(媚术、幻术和武术)合一。

「逍遥王」年平生:法明座下四大弟子之一,书生模样,善使长剑,被誉为朝外第一剑手,声名仅次於风过庭。法明解散僧王寺後改投二张。经法明劝说後离开二张。

小佛爷:羊舌冷之徒。

「邪宗」莫问常:二十多年前恶名远播,不但因他手段凶残,动辄杀人,更因他爱好男风,专拣男童下手,长期被官府通缉,更曾多次被人围攻,仍能脱身逃去。其後托庇於法明门下,法明与他亦师亦友。他擅长追踪之术,亦养了一批武功高强的死士,专替法明做一些他不愿出面做的事情。伏击龙鹰,被龙鹰和梦蝶夫人联手击杀。

武学流派

净念禅宗主要修练初祖天僧所著的《净念禅书》,只知其中有了空修练的「闭口禅」跟了尽修练的「无念禅功」,其他功夫并无详细描写。

禁忌

覆雨翻云》中「慈航静斋」和「净念禅宗」在二百年前(约为南宋时期)与来华的西藏第一高手大密宗坐论经道佛法争,结果却演变成武斗,静斋第九代斋主云想真及禅宗当时的禅主虚玄战后在同一日间谢世,而大密宗也在回到西藏时毙命,并在临死前立下戒誓,若静斋、禅院有人踏入江湖,藏密将绝不会坐视,所以静斋和禅院从此严禁门人公然涉足江湖。

所以当言静庵暗地挑选朱元璋为真命天子,协助他统一天下时,「净念禅院」便由禅主了尽的师兄了无率领十七名弟子组成「影子太监」,随身贴护朱元璋,到朱元璋归天前,已只剩七人在世。

黄易简介

当曾经风靡华人世界的大众文学——武侠小说,已经自颠峰时期的百花齐放,淡褪到逐渐地黯然无光;当各种强势传媒和流行文化占据市场,失去光环的武侠小说已沦为阅读领域的弱势族群。但仍有无数读者沈缅於武侠魅力独特的世界,并企盼它的盛世再度降临;更有许多作者燃烧其文采与热情,不断为武侠小说注入新血。黄易正是一个不断为武侠开拓新版图、创造无限可能性的武侠创作。

黄易,本名黄祖强,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毕业,求学期间专攻传统中国绘画,曾获“翁灵宇艺术奖”後出任香港艺术馆助理馆长,负责推动当地艺术与东西文化交流。一九八九年辞去高职厚薪,隐居离岛深山、藏风聚水之地,专心从事创作。至九零年代,旋即以独树一帜的武侠作品,席卷港、台两地。

从探讨武学与天道的第一部作品《破碎虚空》,黄易便沈醉於武侠创作的天地中。其後以明初的纷乱江湖为背景的《覆雨翻云》,不但是奠定其重要地位之长篇钜著,更构织出一个动人独特的武侠世界,风靡了无数武侠读者。随即他更以不断创新的手法,亟思为传统武侠注入新的元素,创作出结合历史、科幻、战争、谋略的《寻秦记》,再度成为武侠迷争睹的杰作。而至今仍在连载,已达二十余册的《大唐双龙传》,藉由隋末乱世来探索天道无常、武道极致与生命真貌,不断地为武侠和他自身的创作版图开疆扩土!成为九零年代港、台武侠小说的旗手!

在武侠小说低迷已久、武侠市场已大部分为电影、电视、漫画等声光及图像传媒所瓜分的趋势下,黄易的武侠小说为何能够博取读者青睐,在台、港创下数百万册的销售天量天更在现代年轻读者日趋薄弱的文字耐性下,连续写下三部超越两百万字的长篇钜构,而始终拥有庞大的读者群?

正如黄易形容他最爱的两位武侠名家—金庸司马翎的作品:“他们两人的文笔均臻达圆熟无暇的境界,魅力十足。金庸对人物的描写栩栩如生,活现纸上;司马翎则对人性的刻画入木三分、大胆直接、卓见哲理、俯拾即是……他们都各自创造出一个能够自圆其说、有血有肉的武侠天地!”而黄亦对自己作品的要求与呈现,亦正符合、证明了这一点。

自“新派”武侠没落至今,有许多作者仍不断地努力著,希望能吸收外来技巧、创新格局,或是能更具现代感、更能成为世俗接受等方式,试图为武侠开荆辟路、再注新血。然而一则大势所趋,更刺激眩目的流行产物渐占上风;一则努力的成果不彰,成功者鲜矣。有者太强调文字技巧的创新,而与大众阅读习惯脱节;有者过於世俗化,或大量夹杂现代语,风味尽失,或过趋於俗,沦为插科打诨,低劣不堪。如何在创新、通俗,并保持原味、显现属於中国武侠独有的风格之间取得平衡,一直是当今武侠创作者面临的课题。

而黄易的作品给读者的感受,是颇具现代感的。鲜明的文字与明快的节奏,将情节烘托得有若一幕幕动感的画面,浮现於读者的脑海中,使人如同身历其境。但是赋予这些小说灵魂的,却是最中国的哲学与传统文化。他的见闻极为广博,对艺术、天文、历史、玄学星象、五行术数皆有相当深入的研究究更精研周易、佛理、各家思想等,使他能在经营创新的题材和文字时,依然能不悖中国武侠之传统精神。

对於书中包罗万象的内容,谦称自己只是勤於翻书的黄易,透过访问,我们可以认识他对武侠的创新理念,以及武侠小说在他心中无可取代的地位:“或者可以说,武侠是中国的科幻小说。她像西方的科幻小说般,不受任何拘束限制,无远弗届,驰想生命的奥秘,与中国各类古科学结合後,创造出一个能自圆其说的动人天地。在那处,我们可以驰骋於中国优美深博的文化里,纵横於术数丹学、仙道之说、经脉理论、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宗教哲理,任由想像力作天马行空的构想和深思,与历史和人情结合後,营造出武侠小说那种独有的疑幻似真的小说现实,追求难以由任何其他文学体材得到的境界。”这正是显现他对武侠创作所持的态度。

纵观黄易的作品,可以发现他不断地在挖掘武侠文学埋藏的可能性。对於武侠的基本元素--武艺的追求上,他将其提升至“道”的地位,大大拓展了武学的可能性。而这种力量的取得,则必须经由武道追求的过程,不但要对抗敌人,更要击败自己、不断地试炼自己的最大极限,进而以武道进窥至道!黄易认为:“任何技艺事物都可升华至道的境界,包括‘解牛’的庖丁在内,正是技进乎道。所谓“物物一太极”,任何事物均有更深一层的易易等待挖掘。”武道对他来说,是“人类超越自己幻想中的一种可能性,具有永恒动人之美,若止於技艺,只属於下层而已”。

在小说中,对於武道原理的探索与突破,尤胜於华丽玄奇的招式和技巧。他更将“无招胜有招”的概念,以另一种形式具现;超越利器、功法的气势与精神力,可以穿透空间直探敌人心灵,乱其心神,摧其意志,更凌驾於所有血肉交锋之上。黄易赋予无形的精神气势具体的力量,相对於重物质轻精神的当今之世,无疑是深刻的针砭与反讽。

生命的采炽与真貌,也是他小说中最常探究、并且著力最深的主题。黄易在人物刻画上,可谓极具火侯,不论一出场便是大侠,或是从小瘪三努力往上爬;不管是主角、配角、正派、反派,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与姿采,也都面临著同一张由命运编织而成的巨网,每个人都亟思冲破束缚,活出属於自己的生命。

究竟在人世的波涛和命运的摆弄下,生命的最大可能性是什麽?这想必是任谁都无法有明确解答的难题。但是黄易认为透过武侠小说,能够让生命炽烈发亮,让生命的面貌由已知的纷扰牵绊和未知的宿命中净化出来。“在高手对垒里,生死胜败只是一线之别,精神和潜力均被提升至极限,生命臻至最浓烈的境界。那是只有通过中国的武侠小说才能表达出来的独特意境。”“只有当剑锋相对的时刻,生命才会显露她的真面目。”而透过黄易的文字,你也许可以发现-原来生命也有这种可能性!

“历史”常是使许多武侠小说更生动精彩的背景要素,在黄易的作品中,读者往往惊叹於他对历史文化及社会背景的深刻认识与娴熟运用用他能够像是重现历史场景般详细生动,同时又令人物灵活地穿梭於僵硬固定的既定史实之中。对他而言:“历史是武侠小说‘真实化’的无上法门,如若一个棋盘,作者所要做的是如何把棋子摆上去,再下盘精彩的棋局。不过,这当然是非常个人的看法,动人的武侠小说是可以以任何形式出现的。但对我来说,抽离历史的武侠小说,特别是长篇,便失去与那时代文化艺术结合的天赐良缘。”这样的观点,也充分表现在他的《寻秦记》、《大唐双龙传》这两部极具历史美感与张力的作品。当然对许多武侠迷最偏爱的格斗过招,黄易独特的格斗美学更可谓卓然出众,备受好评。他极擅於处理对战双方的互动关系,配合他的精神、气势力量,所构成的“气机牵引”及敌我消长,将交锋的微妙处具现无遗。而交手後更是动魄惊心、淋漓尽致。此外,黄易对“群战”的描写更堪称一绝,在其他武侠作品中描写之群战场面,多有分割不连贯及各自为战之弊。然而他却能巧妙架构出首尾兼顾、气势贯穿的氛围,以及牵一发动全身的紧密互动关系,在其作品《破碎虚空》中的“惊雁宫之战”、《覆雨翻云》中的“血战花街”等,均是气势磅礴、凄烈动人的精彩群战,令人大呼过瘾!

也许有人认为武侠的盛世已过,风光难再!但也有人不断地为武侠辛勤耕耘、开疆辟地!无论如何,要再创武侠小说的另一次高峰并非一朝一夕或少数人的努力所能达成。除了创作者需要更飞驰的想像力、更广博的观点和更突破的艺术表现,重要的还需要读者们的支持,使武侠有生存的市场及延续的机会。

对於好的武侠小说的条件和未来前景的看法如何?黄易如此回答著:“我想我还不够资格去订下好的武侠小说应具备什麽条件。凡是能令我废寝忘食地读下去的武侠小说,便是我认为好的武侠小说。而引人入胜的方法,更是数之难尽,只待有心人去挖掘。从这个角度去看,武侠小说该是有无限前景的。”

黄易正是努力提供武侠小说无限可能性与生机的作者,而他的读者同样也占了一半的功劳。正如黄易笔下的大侠浪翻云-“唯能极於情,故能极於剑”,也唯有对武侠用情至深者,才能写出好的作品、才有永不缺席的武侠人。愿以这句名言,作为黄易和他读者的注脚。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