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1-06 00:13
刘质平(1894年—1978年),音乐艺术家,是中国著名艺术大师李叔同的高足之一,中国现代著名音乐教育家。原名刘毅,字季武,浙江海宁盐官人。民国初年就读于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受教师李叔同赏识,着意培养,并资助他东渡日本,入东京音乐学校深造。1978年10月24日病逝。
1916年,刘质平在浙江一师毕业,在恩师李叔同的鼓励与资助下,为求新知,东渡日本,入东京音乐学校学习音乐理论与钢琴,同时研究艺术教育。
1918年夏回国,从此便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中国的音乐教育事业。通过音乐教育实践,刘质平认为:“在人家学校里做教师,要想发展艺术很不容易,处处受牵制,除非自家办艺术专校。”
1919年秋,刘质平与吴梦非、丰子恺创办了以培养中小学艺术师资为宗旨的、中国最早的一所私立上海专科师范学校,吴梦非任校长,刘质平任教务主任;学制初仿日本,后效德国。分普通师范、高等师范两科,前者招收初中一二年级学生,入学后音乐、图画及手工三者兼学,培养小学艺术师资;后者招收初中或师范毕业生,入学后,分图画音乐及图画手工二组,培养中学及普通师范的艺术师资,学制均为二年。
1921年7月,上海美专增设高师科图画音乐系,刘质平应该校校长刘海粟之聘,担任图音系音乐组主任。教师有潘伯英、张湘眉等。当时的上海美专,从校舍、规模、教师阵容到学生人数等方面,都居全国同类学校之首,刘质平认为,在这里提倡音乐教育,影响会更大。因此,他建议刘海粟在校内增设音乐系,他负责筹办。当这一建议被采纳后,刘质平即以其实干的精神,很快打开了上海美专音乐教学的新局面。刘质平在上海美专辛勤耕耘达10年,培养了不少音乐人才,因此,在上海美专校史上,刘质平被誉为该校音乐系的奠基人。
1923年,学校改名为“上海艺术师范学校”,一年后在此基础上又扩大成“私立上海艺术师范大学”,设有艺术教育系、音乐系、西洋画系、中国画系。该校在创建后的8年中共培养艺术师资近千名,除内蒙古外,几乎遍及全国各省,其中在音乐教育界影响较大的有钱君陶、邱望湘、沈秉廉、萧而化、唐学咏、何笑明(铭)、徐希一等。
1923年,中华美育会在上海成立。这是一个由上海专科师范及爱国女学教师刘质平、吴梦非、丰子恺等发起的,以提倡美育为主旨的新式音乐社团,成员大多数是学校音乐美术教师,来自全国,不到半年时间就发展了数百名会员,成为当时南方最大的艺术社团之一。当时的许多著名的教育家、艺术家如刘海粟、欧阳予倩、陈仲子、周玲荪、胡怀琚、傅彦长等都是该会的会员。他们曾经举办图画、音乐讲习会等活动,来提高会员的业务水平。为了扩大社会影响,于1920年4月还创办了该会会刊《美育》,吴梦非任总编辑,音乐、图画、手工、文艺4个部门的编辑部主任分别为:刘质平、周湘、姜丹书,欧阳予倩。该刊以宣传美感教育和艺术民主化并探讨有关艺术教育问题为办刊宗旨。
1926年5月1日,由上海美专音乐教育研究会创刊编印的《音乐教师的良友》问世。其办刊宗旨为“极审慎地把最适当的教材供给全国中小学教师采用”,“使社会人生受着音乐教育的谐和、感化”,刘质平发表了《我对于本刊第一步的希望和工作》的文章。他说:欲使中国音乐在未来世界乐坛上站一重要位置“非从音乐教育入手不可”,而音乐教育的发展又必须“一方面培养未来音乐教师的良好人才,一方面增进现任一般音乐教师的乐识和技能”。因此,他主张这份刊物应具有以下三方面的内容:1、音乐理论常识;2、本国旋律曲谱;3、歌曲教材。刘质平在这份刊物上发表了三首创作歌曲《小船》、《蝴蝶和小鸟》、《春游》;并且连载了《普通乐理讲话》和《普通和声学讲话》。
1931年秋,他又与徐朗西、汪亚尘等在上海创立了新华艺术专科学校及附属艺术师范学校。1937年夏,他的学生唐学咏在杭州创办了杭州音乐馆,他出任教务主任。从1918年至1937年这20年中,刘质平还兼任至少10余所学校的音乐课。如:中国体操学堂、中国女子体操学校、两江女子体育师范、国立暨南大学师范科、爱国女学师范科、务本女学师范科、南通伶工学社、南通女子师范、江苏第二师范、浙江第二、第四师范等。由此可见,刘质平为音乐教育事业所付出精力之大和毅力之强,堪为后人赞佩!抗战期间,刘质平在浙江金华师范、金华中学、碧湖浙江省临时联合师范等学校任教。1947年春,受聘为国立福建音专教务主任与作曲教授。
新中国成立后,他进入华东人民革命大学政治学院学习,结业后于1951年应聘到山东师范学院艺术专修科任教授和音乐组主任,并被推选为首届山东省音乐工作者协会副主席。1957年他被错划为右派受到处分。文革期间,“刘质平再次受到冲击:抄家、降级、揪斗、挂牌游街、关押牛棚……在莫须有的罪名面前,这位饱经风霜的老人没有屈服。”1971年退休,次年回到上海。
1978年10月24日病逝。
一、作为现代音乐教育家,刘质平不仅积极倡导、参与兴办艺术学校,而且身体力行地在十几所学校里兼任音乐课,亲自进行音乐教育活动,培育出了大量的、对后世乃至有用的音乐人才;
二、作为音乐教师,刘质平编写出版了《唱歌教本》(一)(1923年)、《开明唱歌教材》(第一至四册)(1935年)、《中等音乐理论教科书》(第一集)(1926年9月)、《开明音乐教程》(第一、二册)(1934年11月)、《弹琴教本》(第一、二册)(师范讲习科用1923年)、《乐理教本》(两册)(师范讲习科用1923年),在福建音专和山东师范学院任教期间还著有《歌曲作法》(一、二卷)、《小学唱歌教学集》(上、下册)、《中学歌曲教材集》(第一至三册)、《实用和声教材》(上、下册)、《对位法》、《键盘伴奏基本练习》(上、下册)等等;
三、作为作曲家,刘质平在《美育》、《音乐教师的良友》等刊物上,创作发表了大量的歌曲作品,尤其是儿童歌曲。如《读书乐》、《中国体操学校运动会歌》等等;
四、作为音乐理论家,刘质平针对中国当时音乐教育中存在的弊端,旗帜鲜明地发表了《中国音乐教授的缺点》和《致新学制课程标准起草委员会讨论中小学音乐科课程纲要的意见书》等对中小学音乐教学提出自己的看法。如他主张:“初中乐歌应改称音乐科”,“中小学音乐科课程应当衔接”、“审核中小学音乐科课程纲要宜审查中小学音乐科教材”、“初中音乐科教学目的,那教育和技能二方面,是并重的,一方面涵养美的情感和融合的精神,一方面养成识谱和歌唱的能力”等等。他的这些主张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也具有现实的意义和价值。
与弘一法师关系
刘质平与恩师李叔同情同父子。李于1918年出家,法号弘一法师,此后24年间,质平经常接济其生活费用。弘一法师逐年将其书法精品交质平保存,计有屏条10幅、中堂10轴、对联30幅等。晚年把乃师遗墨全部捐献给国家。
一九二一年八月,李叔同应经亨颐校长之聘,辞却上海城束女学教职,转赴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校(翌年更名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简称浙一师)担任图工科音乐图画教员。揭开了中国近代艺术教育的新篇章。这是李叔同一生的重要阶段,由于博学多能,多才多艺,因而威信超群:“只要一提起他的名字,全校师生乃至工役没有人不起敬的。”刘质平有幸躬逢其威。
是年初,刘质子于海宁高中毕业,以优异成绩考入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入学后,由于学业出众,家境贫寒,因而获准免交学杂、书、膳、宿各费,先读顼科接读师范科,历时五年。同年九月,他始从李叔同学习音乐,体觉到前所未有的教风:一是奉行为人师表,人格第一。课前作好一切准备,端坐钢琴旁恭候学生上课。两块活动黑板写满讲课要点,乐谱端放钢琴盖,只等上课铃响便按预定计划授课;二是因地制宜,自编教材。所授歌曲多选外国曲调填词,所授琴曲也多选外国名曲另配伴奏谱,结合讲课、传授西洋和声作曲知识。刘质平由此茅塞顿开爱上了音乐。
一九二一年严冬的一天,大雪弥漫,积雪盈尺,刘质平独自在琴房反复弹琴揣摩,练习作曲,终于写下了处女作,怀着难以抑制的喜悦,当下便持谱去李叔同宿舍求正,见师接过曲谱审视良久不语,刘质平唯恐老师责备急于求成,一时羞愧交加,“几置身于无地一。因为音乐课从未要求学生练习作曲!正当他忐忑不安之际,忽闻李叔同宣布:“今晚八时三十五分到音乐教室,有话当面讲。”说完微微一鞠躬,送刘而去。及晚风狂雪大,校园里一片银色世界,刘质平提前来到音乐教室。只见门口已有足迹,然“教室门关,声息全无一,乃伫立门外静候。约过十余分钟,突然灯亮门启,李叔同持表出门,指看挂表时针高兴地说:“时间无误,一分不差。”缓打量刘质平周身披雪,全身哆嗦,嘱可去,有话可明日再讲。
殊不知仅此一曲一约,他已被李叔同认定是叮资栽培的音乐人才:每周浦授乐理一小时、钢琴一小时。及至赴宁兼课,李叔同又安排他从美国钢琴家鲍乃德夫人上钢琴,从而为刘质平日后深造打下了基础。
一九一五年九月,李叔同应江谦校长之聘兼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职。每周须乘汽车往返杭、宁二地。两地奔波十分劳累。但他仍坚持给刘质平补授音乐理论,还通过写信帮助刘质平排难。如开学初,刘质平由于学业繁重,体力不支而病倒,心情十分苦闷。李叔同写信劝慰云:“质平仁弟足下:
尊状近若何?至以为念。人生多艰,不如意事常八、九。吾人于此为当镇定精神,勉于苦中作乐,若处处拘泥,旋劳脑力,无济于事,迹自若耳!吾弟卧病多时,暇可取古人修养格言(如《论语》之类)读之,胸中必另有一番境界。
下半年仍来杭校,不佞甚愿舆吾弟常相众首也。秋泛近佳。”
寥寥数语,爱才之心跃然纸上。
1916年,刘质平于浙一师毕业。在李叔同的鼓励下筹措旅费抵达东京,投师补课,准备报考东京音乐学校。一到东京他便发现许多中国官费留学生不受门方欢迎:日本学生或作恶言讥讽。或作“滑稽讪笑之态”,今人惶惑苦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