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补颐生微论

更新时间:2023-08-02 11:59

《删补颐生微论》是1998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中梓。

作者简介

李中梓(1588~1655)字士材,号念莪,明末华亭(今江苏松江)人。为明末一大医家,—生对中医理论研究十分重视,兼取众家之长。其论述医理,颇能深入浅出。所著诸书,多能通俗易懂,在中医学的普及方面作出较大贡献。著有《内经知要》、《医宗必读》、《本草通玄》、《伤寒括要》、《删补颐生微论》、《诊家正眼》、《病机沙篆》等。

内容简介

李中梓认为,治病求本,即要掌握生命之本。而生命之本,不外乎先天之本与后天之本两个方面。先天之本在肾,肾为脏腑之本,十二脉之根,呼吸之本,三焦之源,内寄元精元气,五脏六腑之精均藏于肾。肾精充盛,则脏腑之精充足。而元气又是诸气之本。无论脏腑之气,经脉之气,均以元气为根。故尔,要保全生命,必须保护先天肾中精气。与此同时,后天脾胃也是十分重要的。他说:“饷道一绝,万众立散。胃气—败,百药难施。一有此身,必资谷气,谷气入胃,洒陈于六腑而气至,和调于五脏而血生,而人资之以为生者也。故曰后天之本在脾。”其基本思想,与李东垣脾胃为元气之本的认识相一致。既人在生长过程中,需时刻依赖水谷之气的不断资养,五脏六腑由于水谷之气的不断资养才得以发挥其功能作用。而水谷之气的化生有赖于脾胃,故脾在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至关重要。

图书简介

《删补颐生微论》,综合性医书。四卷。明·李中梓撰。李氏曾撰《颐生微论》,后作者予以删补,并由其门人沈朗仲校订,改名《删补颐生微论》,刊于1642年。全书分述三奇(精、气、神)、医宗、先天、后天、审象、运气、脏腑、虚痨、邪祟、伤寒、广嗣、妇科、药性、医方、医案等24论,内容比较广泛。但全书分类略嫌杂乱。

图书目录

第一卷

三奇论第一 附修摄法二十五条

医宗论第二

先天根本论第三

后天根本论第四

辨妄论第五

《内经》分配脏腑诊候图

审象论第六

六气分合六部、时日诊候之图

宣药论第七 附七方十剂

运气论第八

六十年气运相临之图

子午二年客气定局热化之图

丑未二年客气定局湿化之图

寅申二年客气定局火化之图

卯酉二年客气定局燥化之图

辰戌二年客气定局寒化之图

已亥二年客气定局风化之图

五音建运图

太过不及平运之图

六气正气化对化之图

四间气之图

第二卷

脏腑论第九

手太阴肺经(肺脏之图、肺经图)

手少阴心经(心脏之图、心经图)

足太阴脾经(脾脏之图、脾经图)

足少阴肾经(肾脏之图、肾经图)

手阳明大肠经(大肠腑之图、大肠经图)

手太阳小肠经(小肠腑之图 小肠经图)

手少阳三焦经(三焦经图)

手厥阴心包络经(心包络经图)

足阳明胃经(胃腑之图、胃经图)

足太阳膀胱经(膀胱腑之图、膀胱经图)

足少阳胆经(胆腑之图、胆经图)

足厥阴肝经(肝脏之图 肝经图)

督脉(督脉图)

任脉(任脉图)

冲脉、带脉 阳跷 阴跷、阳维 阴维脉

别症论第十

四要论第十一

望闻问切

化源论第十二

知机论第十三

明治论第十四

风土论第十五

虚劳论第十六

邪祟论第十七

伤寒论第十八

广嗣论第十九

妇科论第二十

第三卷

药性论第二十一

草部:人参 沙参 玄参 丹

参 黄芪 甘草 白术 苍

术 当归 川芎 白芍药

地黄 何首乌 山药 萎蕤

贝母 知母 桔梗 半夏

南星 天门冬 麦门冬 五味子

大黄 黄连 龙胆草 黄

芩 附子 麻黄 葛根 紫

苏 防风 羌活 柴胡 前

胡 升麻 白芷 藁本 甘

菊花 细辛 秦艽 天麻

荆芥 薄荷 玄胡索 郁金

天花粉 泽泻 车前子 木通

常山 草果 香附 菖蒲

远志 牛膝 补骨脂 菟

丝子 续断 石斛 百合

紫菀 款冬花 薏苡仁 白豆蔻

肉豆蔻 缩砂仁 蓬莪�

京三棱 艾叶 藿香 泽兰

红花 香薷 萆� 威灵仙

钩藤 茵陈 马兜铃 连

翘 茴香

木部:白获苓 琥珀 肉桂 桂心 桂

枝 丁香 木香 沉香 柏

子仁 枸杞子 益智仁 可子

吴茱萸 山茱萸 杜仲

金樱子 酸枣仁 竹叶 桑白皮

猪苓 厚朴 黄柏 山栀

子 牡丹皮 木瓜 槟榔

大腹皮

果部:橘皮 积壳 杏仁 桃

仁 山楂 大枣 龙眼 莲

子、藕、藕节、莲花须、荷叶 叶蒂 胡桃

芡实 乌梅

谷部:麦芽 神曲 淡豆鼓

白扁豆 饴糖 麻仁

菜部:生姜 干姜 白芥子

莱菔子 瓜蒂

人部:乳汁 童便 金汁 人

兽部:龙骨 虎骨 犀角 羚

羊角 牛黄、牛肉 鹿茸 阿胶

麝香 獭肝

虫鱼部:龟甲 鳖甲 牡蛎

五灵脂 穿山甲

石部:朱砂、轻粉 赤石脂 食盐

朴硝 石膏 滑石

第四卷

医方论第二十二

丸方十八首:六味地黄丸 七味地黄丸

八味地黄丸 金匮肾气丸 枳术丸

木香枳术丸 越鞠丸 还少丹

天王补心丹 班龙丸 虎潜丸

四神丸 香连丸 左金丸

脾约丸 化虫丸 礞石滚痰丸 大黄虞虫丸

煎方六十三首: 四物汤 四君子汤 六君子汤

八珍汤 十全大补汤 二陈汤 附子理中汤

补中益气汤 升阳散火汤 归脾汤 人参养荣汤

加味逍遥散 当归补血汤 清心莲子饮

萆�分清饮 茵陈五苓散 龙胆泻

肝汤 当归六黄汤 三子养亲汤

橘皮竹茹汤 丁香柿蒂汤 温胆汤

《内经》半夏汤 生脉散 清暑益气汤

十味香薷饮 百合固金汤 清脾饮

紫菀汤 导气汤 香苏饮

黄连解毒汤 秦艽升麻汤 桂枝汤

麻黄汤 大青龙汤 白虎汤 大承

气汤 大柴胡汤 小柴胡汤 大陷

胸汤 小陷胸汤 半夏泻心汤

武汤 建中汤 栀子鼓汤 抵当汤

九味羌活汤 清燥汤 葛花解酲汤

人参安胃汤 竹叶黄芪汤 竹叶石

膏汤 四七汤 犀角地黄汤 地黄

饮子 清胃汤 调中益气汤 桃仁

承气汤 升麻葛根汤 升麻六物汤

大黄黄连泻心汤 四逆汤

散方十二首:瓜蒂散 稀涎散 平胃散

参苓白术散 玉屏风散 六一散

二妙散 十灰散 藿香正气散

不换金正气散 霹雳散 紫雪散

膏方六首:地黄膏 参术膏 人参固本

膏 琼玉膏 五味子膏 龟鹿一仙

胶 白术膏

医案论第二十三

感应论第二十四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