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26 10:49
汉惠帝二年四月庚子日(公元前193年5月17日),利苍正式受封为轪侯,食邑七百户。
汉高后三年(公元前185年),利苍的儿子利豨承袭轪侯爵位。
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汉墓二号墓的墓主就是利苍,而一号墓的墓主是利苍的妻子辛追,三号墓的墓主是利苍之子利豨。
《史记·惠景间侯者年表》:【国名】轪。【侯功】长沙相,侯,七百户。【孝惠[七]】[六]二年四月庚子,侯利仓元年。【高后[八]】[二][六]三年,侯豨元年。【孝文[二十三]】[十五][八]十六年,侯彭祖元年。【孝景[十六]】[十六]元封元年,侯秩为东海太守,行过不请,擅发卒兵为卫,当斩,会赦,国除。【建元至元封六年[三十六]】[三十]【太初以后】(空)
《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号谥姓名】轪侯黎朱苍。【侯状户数】以长沙相侯,七百户。【始封】二年四月庚子封,八年薨。【位次】百二十。【子】高后三年,孝侯豨嗣,二十一年薨。【孙】孝文十六年,彭祖嗣,二十四年薨。【曾孙】侯扶嗣,元封元年,坐为东海太守行过擅发卒为卫,当斩,会赦,免。【玄孙】[江夏]【六世】元康四年,苍玄孙之子竟陵簪袅汉诏复家。
(以上内容参考资料)
(以上内容参考资料)
见词条“马王堆汉墓”。
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轪侯利苍及其家属的墓葬。长沙为汉长沙国首府临湘县所在地。该墓地曾被讹传为五代十国时楚王马殷的墓地,故称马王堆;又曾被附会为长沙王刘发埋葬其母程、唐二姬的“双女”。
湖南省博物馆与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1972年发掘了1号墓;1973至1974年初,发掘了2号、3号墓。1973年出版了《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据《史记》和《汉书》记载,长沙相利苍于汉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封。2号墓发现“长沙丞相”、“轪侯之印”和“利苍”3颗印章,表明该墓的墓主即第一代轪侯利苍本人。
1号墓发现年约50岁左右的女性尸体,墓内又出“妾辛追”骨质印章,墓主应是利苍的妻子。
3号墓墓主遗骸属30多岁的男性,可能是利苍儿子的墓葬。3号墓出土的一件木牍,有“十二年十二月乙巳朔戊辰”等字样,标志着该墓的下葬年代为汉文帝十二年(前168)。1号墓在构建时分别打破2号墓和3号墓的封土,则其年代应再晚些。
“遣策”竹简详细记载了1号和3号两墓随葬品的情况,是目前发现的同类竹简中最完整的两批。1号墓出土312枚,3号墓出土410枚,内容均为逐件记录随葬物品的名称、数量和各种物品的分类小计。
1号墓“遣策”竹简所列器物清单的大概顺序是:用漆木制九鼎、七鼎和三鼎、二鼎盛放的各种羹,用竹笥盛放的肉食品(包括禽、蛋和鱼类),用陶器盛放的酱和酒,用布囊盛放的粮食,以及漆木器具、梳妆用品、丝织衣物、乐器、扇、席和土质、木质的,但没有提到尸体的衣衾和相当数量的木俑。简文所载与墓内所出实物虽有一定的出入,但两相符合者仍然较多,因而根据简文便可确定某些器物的名称。
3号墓所出“遣策”竹简,除大部分内容与1号墓相同外,还记载有车骑、乐舞、童仆等侍从,包括所持仪仗、兵器和乐器等物,这些都能同出土的木俑及棺房两壁的帛画大体对照起来。
马王堆汉墓发现了大批帛书和两卷医简,均出自3号墓东边箱的长方形漆盒中。帛书大部分写在宽48厘米的整幅帛上,折叠成长方形;少部分书写在宽24厘米的半幅帛上,用木条将其卷起。出土时都已严重破损,经整理,知共有28件。其中除《周易》和《老子》二书有今本传世外,绝大多数是古佚书,此外还有两幅古地图。这是中国考古学上古代典籍资料的一次重大发现。
简两卷200支,一卷内容与《黄帝内经》相似,讲的是养生之道,另一卷则为房中术。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周易》、《丧服图》、《春秋事语》、《战国纵横家书》
诸子:《老子》甲本(附佚书3篇)、《老子》乙本《九主图》、《皇帝书》。
兵书:《刑德》甲、乙、丙3种
数术:《篆书阴阳五行》、《隶书阴阳五行》、《五星占》、《天文气象杂占》、《出行占》、《木人占》、《符箓》、《神图》、《筑城图》、《园寝图》、《相马经》
方术:《五十二病方》(附佚书4篇)、《胎产图》、《养生图》、《杂疗方》、《导引图》(附佚书2篇)
其中发现的甲、乙本《老子》,为我们现在所见最古的版本;发现的《五星占》,是我国现在发现的最古老的天文书;发现的《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在发现的最古老医书。预计在2012年出版《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包括全部的内容。
根据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证明了《史记》所记利苍的姓名、封爵、任职均是可靠的,“仓”与“苍”可以通用。《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所记基本相同,但将利仓误称为“黎朱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