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

更新时间:2024-10-04 15:56

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Beijing Chaoyang Fangcaodi International School),简称”芳草地国际学校“,是一所由北京市朝阳区教育委员会主管的完全小学,也是中国第一所公办国际学校,被誉为”小小联合国“。

办学历史

1956年,芳草地小学成立,为外交部子弟小学。

1957年,芳草地小学开始接收外籍学生,成为中国境内同类学校中最早接收国际小朋友入学的学校。

1961年,柬埔寨王国西哈努克亲王的两位王子——那拉迪波和克玛努拉克进入芳草地小学学习。

1973年,随着与中国建交国家的增多,经周恩来总理指示,芳草地小学开始大规模接收外籍儿童入学。

1981年,芳草地小学被认定为北京市重点小学。

2007年,芳草地小学成为北京市国际汉语推广基地校,同时成为国家汉办指定的少儿汉语考试培训和考试学校。

2008年10月,芳草地小学更名为“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

2009年,芳草地国际学校富力分校建立,是芳草地教育集团中规模最大的分校,也是九年一贯制学校。

2011年10月,芳草地国际学校日坛校区完成抗震加固改造,启用国际部教学楼。

2017年8月,昆明市西山区德亨学校加入芳草地教育集团,更名为昆明市西山区芳草地国际学校。

2019年4月,北京市朝阳区八里庄中心小学北京市朝阳区上辛堡小学北京市朝阳区康乐园小学加入芳草地国际教育集团,分别更名为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慈云分校、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德贤分校、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甘露园分校康乐校区。此外,北京市朝阳区奶子房小学整体并入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东洲校区。

办学规模

几十年来,先后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5000名外籍和港澳台学生从这里走向世界。芳草满天涯,遍五洲,香四海。友谊的种子遍布全世界的每一个地方。

前外交部部长李肇星曾给予学校高度的评价:“芳草地小学自成立之日起就同外交部有着亲密的关系,并发展成为一所特殊的国际校园。三十年来,从这里走出去的数千名各国学生已经把芳草地这个美丽的名字传到了世界各地。学校的这项特殊的工作也为祖国的外交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特殊贡献。”

芳草地国际学校的前身是芳草地小学,是一所中学建制的兼收中外学生的完全小学。 经中国教育部批准,北京芳草地国际学校10月10日正式揭牌,这也是中国第一所公办国际学校。2009年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为满足社会的需求,在学校领导以及多位专家共同研究、探讨下,芳草地国际学校已形成集团化分址办学的规模,设有日坛校区(中国部、国际部)、双花园校区、万和城校区、民族校区、东洲校区、世纪小学、远洋小学、甘露园分校(小学部、中学部、康乐校区)、慈云分校、德贤分校、朝丰分校、丽泽校区(丰台)、贵阳分校、昆明芳草共19个校址的教育集团。

芳草地国际学校分为中国部和国际部,其中国部是由政府开办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只招收中国国籍学生;国际部只招收外国国籍及港澳台籍学生,在授课方式、班级设置等方面与中国部有区别。芳草地国际学校的大部分校区皆为中国部,只有日坛校区有国际部。

师资力量

芳草地国际学校拥有一个朝气蓬勃、锐意进取的领导群体,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教师们良好的师德、广博的知识、高超的教艺,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赞誉。

芳草地国际学校始终把教学质量作为办学的生命线、生存线、发展线、辉煌线。一贯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开发。坚持“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办学思想。学校课程设置齐全,门类优化,尤以汉语、英语、计算机、音乐、美术、手工见长。

文化传统

学校原校名”芳草地小学“由著名教育家韩作黎题写,更名”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后,只保留了“芳草地”三个字的原字体。

《茵茵芳草地》

由著名歌词大师乔羽作词,由作曲家谷建芬作曲。

歌词:

春风陪伴着春雨,春雨携带着新绿。

来到哪里,来到哪里,来到我们的芳草地。

来到哪里,来到哪里,来到我们的芳草地。

花儿悄悄地吐蕊,蜂儿殷勤地酿蜜。

淡淡芳香,深深情意,一时都留在我们心里。

淡淡芳香,深深情意,一时都留在我们心里。

留在你的心里,留在我的心里,

你的心里我的心里永远都有一片芳草地,

你的心里我的心里永远都有一片芳草地

崇文 尚德 晓礼 友好

字母“F”、“C”、“D”和地球图案,不仅表示出学校的名称,也说明了这是一所开放的、国际化的学校,这里的学生来自世界各地。

绿色不仅象征着和平、友谊、进步,也预示着这所追求和谐发展、并具有鲜明特色的学校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

整个校徽构图新颖,设计精巧,既显示出学校的特殊性质,更充分表达了全校师生积极扩大与加深各国、各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交流、促进世界和平稳定发展的美好愿望。

办学理念

树立国际化大教育观,立足人的发展、教育的发展、社会的发展:

探索经济、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化教育与国际理解教育融合的方式及途径,全面提高师生综合素质。在3—5年时间内,创办一所具备高质高效的基础教育、名师荟萃的教师队伍、人文科学的管理体制、多元开放的办学模式、先进完善的办学条件的国际学校。

管理目标——坚持集团化办学道路;内化先进教育理念;完善开放办学模式;探索国际教育途径;提高校本培训实效;打造优秀教师群体;拓宽学生发展空间。

育人目标——培养学识广博、身心健康、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现代中国人与友谊小使者”。

地图信息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