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17 10:51
北市镇,隶属于广东省肇庆市广宁县,位于广宁县东北部,东与清远市清新区南冲镇接壤,北与阳山县杨梅镇交界,南连江屯镇、螺岗镇,西依赤坑镇。辖区总面积230.24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北市镇户籍人口有24822人。
北市镇古称“扶溪”。
清道光绪年间,北市属拆石铺第三堡域地。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属扬善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先后属二区、江屯区、红十月公社管辖。
1961年,独设北市公社。
1983年秋,改为北市区。
1987年4月,撤区建镇。
截至2022年10月,北市镇辖1个社区、9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广宁县S260与福安路交叉路口往东约120米。
北市镇地势东面高,向西南面低延。
古水河发源于北市,贯穿全境,流入绥江,主要河流有扶溪河,源于辖内的乌坂村委会,流经新文、新楼、石屋、高桥、国光、永福、北市等村,向西流8千米至赤坑镇花山扶落口注入古水河。
2015年,北市镇总人口2.35万人,总户数7244户,其中农业户6264户2.2万人,非农业户980户1492人。
截至2019年末,北市镇户籍人口有24822人。
截止2020年11月1日,北市镇常住人口13363人。
2014年,北市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34亿元,比上年增长17.5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82元,增长27%。实现农业总产值1.76亿元,增长7.32%。
2019年,北市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58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万元,比上年增长3%。
2014年,北市镇实现农业总产值1.76亿元,增长7.32%,种植业以种植水稻、薯类、沙糖桔为主。粮食播种面积1.74万亩,粮食总产量5650吨,增长6%。水稻种植面积1.3万亩,稻谷总产量4561吨,增长5%。反季节蔬菜种植面积8.6公顷,沙糖桔种植面积315亩。完成造林490亩,生产木材2.12万立方米。饲养山羊1050头,生猪存栏量7699头,凼仔养鱼216吨。
2019年,北市镇种植业以粮食、蔬菜、沙糖桔、茶叶为主,全镇粮食播种面积1206.67公顷,粮食总产量0.8万吨,其中水稻种植面积933.33公顷,产量0.5万吨,薯类种植面积180公顷,产量0.2万吨;蔬菜种植面积533.33公顷,总产量1.4万吨;沙糖桔种植面积173.33公顷,产量600吨。肉猪年出栏1.3万头,猪肉产量900吨;肉用羊年出栏0.24万只,羊肉产量40吨;活家禽年出栏30万羽,家禽肉产量400吨;水产养殖总产量680吨。
2014年,北市镇有工业企业36家。
2019年末,北市镇辖区有工业企业21家。
2014年,北市镇有集贸市场1个,建筑面积3100平方米,大小商铺392间,从业人员1228人,每月逢公历1、4、7日为圩期,主要经营农产品、日常生活用品、家电产品和饭店等。全年社会消费商品销售总额1.73亿元,年成交额2850万元。
2019年,北市镇有集贸市场1个,建筑面积3100平方米,大小商铺450间,从业人员1362人,主要经营农产品、日常生活用品、家电产品和饭店等。全年社会消费商品销售总额2.68亿元。
截至2014年末,北市镇国税完成入县库83.6万元,地税入县库141.5万元。镇内有广宁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北市分社和营业所2家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840万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360万元,各项贷款余额1120万元,分别增长5.2%和5.6%。
截至2019年末,北市镇两税入库246万元,完成县下达的国税、地税入库任务100.21%。镇内有2家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63亿元(对私存款1.42亿元),贷款余额658万元;1家银行储蓄余额规模1.3亿元,贷款120万元。
北市镇境内有省道S260贯穿全境。
2014年,北市镇有初级中学1所,教职工54人,在校学生473人,完成普高送招人数69人;小学1所,教学点4个,教职工71人,在校学生1183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升初中入学率100%;幼儿园2所,在园幼儿380人。
2019年,北市镇有中心小学1所,教学点3个,教职工67人,在校学生1358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升初中入学率100%;有初级中学1所、教职工37人,在校学生509人,完成普高送招人数143人;有幼儿园4所,教职工56人,在园幼儿619人。
2014年,北市镇有文化广场和文化中心综合大楼,占地总面积1180平方米,中心大楼建筑总面积800平方米,内设舞台、图书阅览室、科技讲座室、展览厅、计算机室、文化娱乐室、舞蹈室和办公室等。文化广场举办各类活动5次,其中举办一场大型群众性七一文艺晚会。10个村(居)委会均建有体育健身场及配备健身器材,总面积1.08万平方米,各村委会配备乒乓球台1张,全镇有篮球场22个。各行政村建有图书室,总藏书3.8万册。
2019年,北市镇卫生院设有门诊部1个,卫生技术人员数33人,其中执业医师和助理医师共11人,其他技术人员10人,注册护士12人。卫生院病床30张。年内门诊量2.85万人次、住院人次267人。各行政村卫生站数9个,村医生9人。全镇人口出生195人,出生性别比100:108;人口自然增长率6.30‰; 2019年领取家庭奖励96人;参加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216人,覆盖率90%。
2014年,北市镇投入资金79万元,完成高桥、同文等村道硬底化改造,总长3.3千米。完成省道260过境公路北市段工程的拆迁、设计、立项、招投标、表土清理、平整路面工作。投入资金60万元,完成圩镇街道扶溪西路和福安路硬底化、下水道铺设工程,总长2.6千米。抓好农田水利建设,投入资金45万元完成葵洞村水渠修建3.9千米,惠及三元、黄茅、格岗等村。
2019年,北市镇完成“厕所革命”任务,共按需建设公厕7座,完成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67户,普及率100%。新建垃圾屋55个。
广宁客家人大部分直接或间接由梅州、惠州、粤东一带迁来,广宁客家话主要集中在广宁的北部山区镇北市等镇。客家人说客家话多用于与乡邻交流,绝大多数也是会说广宁白话。
北市镇是有名的客家之乡,全镇70%的人口是客家人,因此北市客家文化底蕴深厚渊源。广宁县北市镇大屋村十几座保存完整的清代客家大屋被评为全国第一批中国传统古村落,被命名为广东省名村。
客家擂茶文化是汉族传统饮食文化之一,历史可以追溯到宋朝,而北市镇又与清远交界,两地擂茶文化相融相促的底蕴传为佳话。在北市镇内,擂茶文化早已不是客家人的专属饮食,在历史熏陶和环境浸染之下,许多本地群众都开始学习自制擂茶。
北市镇山狮技艺源远流长,山狮是村民之间互相来往的和谐团结的纽带,从新居入伙、结婚喜庆到节假日互相拜访发挥作用。
北市仁善里大屋
广宁县北市镇大屋(广宁大屋村)始建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有人口288人,56户。村中有10多座砖石结构的清代客家古宅。村里有百年的五连果、古榕树。客家大屋建筑群造工精细,有典型的地方特色。
仁善里大屋始建于清末道光十四年(1834年),由当时的江姓先祖仿照原居住在北方的四合院祖宅而建造。大屋座南向北,占地面积1645平方米,分别由多间建筑物组成的一个院落。整座建筑分别由殿、厢房、天井、套房、广场、池塘等组成,大屋内外的梁、柱、檐、楣有木雕、陶塑图案,造工精细,有典型的地方特色。
房内有一棵百龄茶花,虽饱历百年风雨,仍枝遒根固。在仁善里不到百米范围内,江氏建成永安里、福安里几间大屋,组成了一个客家建筑群。
螺壳山位于广宁县东北部,海拔1338米,属南岭余脉,被誉为“粤西第一山”。民谣唱:“螺壳山高,离天三尺,人过低头,马过贴脊”。
花山水库于1990年10月动工兴建,1994年3月蓄水运行。水库集雨面积224.5平方千米,总库容量6300万立方米,正常蓄水高程247米,相应库容量5500万立方米,死水位高程212米,有效库容量4620万立方米,是一座集发电、防洪、灌溉于一体的中型水库。水库水质清新,无任何工业污染,适合鱼类养殖,建有寻鲟龙鱼养殖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