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央斯基

更新时间:2021-03-27 21:32

卡尔·吉德·央斯基(Karl Guthe Jansky,1905年10月22日-1950年2月14日),美国无线电工程师,无线电天文学先驱。他于1932年发现了发射自银河系中心无线电波,这一发现标志着射电天文学诞生。为了纪念他做出的贡献,1973年8月举行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十五次大会上,射电天文小组委员会通过决议,使用“扬斯基(Jansky)”作为天体射电流量密度的单位,简写作“央(Jy)”,并且纳入国际物理单位系统。

人物经历

生平

1905年,卡尔·央斯基出生在美国俄克拉何马州,他的父亲西里尔·央斯基是俄克拉何马大学工程学院院长。西里尔·央斯基是出生在威斯康星州的捷克移民,16岁开始担任教师,以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电气工程教授的身份退休。他对物理学具有浓厚的兴趣,这种特质也传递给他的儿子卡尔·央斯基。

卡尔·央斯基的母亲尼尔森·莫罗具有法国和英国的血统。卡尔的弟弟西里尔·央斯基比他小10岁,帮助他建立了一些美国国内最早的无线电发射器,包括在威斯康星州和明尼苏达州

1927年,卡尔·央斯基进入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就读,并顺利获得物理学学士学位。1928年,他加入了位于新泽西州蒙茅斯县贝尔实验室。央斯基担任无线电工程师,工作是调查背景噪声来源,它可能会干扰无线电的传输。

卡尔·央斯基一直居住在新泽西州,1950年因心脏病去世,年仅44岁。

科研

央斯基在贝尔实验室设置天线,用来接收频率为20.5兆赫兹(波长约14.6米)的无线电波。它被安装在转盘上,可以让它朝向任何方向旋转,因此被称为“央斯基的旋转木马”。它的直径大约为100英尺,高20英尺。借由旋转放置于4组福特T型车上的天线,可以精确定位接收到的信号方向。

在记录到来自四面八方的信号数个月后,央斯基最终将背景噪声归类成三种类型:附近的雷雨、遥远的雷雨,来历不明的淡淡嘶嘶声。他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来调查第三种类型的背景噪声,发现其强度每天都会涨落一次。

卡尔·央斯基初步推测该噪声来自太阳辐射。然而几个月后,该最强的噪声号源开始远离太阳的位置。卡尔·央斯基也确定信号的重复周期为23小时56分钟,刚好是地球相对于宇宙的自转时间(恒星日),而不是太阳日(24小时)。央斯基认为它来自于银河系中心,而人马座方向的讯号源是最强的。

他的发现受到广泛宣传,刊登在1933年5月5日的《纽约时报》上。他于1933年出版了经典论文《明显的外太空电子干扰源头》。卡尔·央斯基想更详细的进一步调查银河系的无线电波。他随后提交了一份建议书,想要贝尔实验室建立一个直径30米的碟形天线,它拥有更高的灵敏度,更能够仔细的观测该讯号源。然而贝尔实验室拒绝了他的请求,因为检测该辐射源不会对穿越大西洋的通信系统产生明显的影响。央斯基后来被重新分配至另一项工作计划中,从此未能在该领域从事进一步研究。

人物影响

曾经一些科学家对于央斯基的发现产生兴趣,但是无线电天文学领域仍然有好多年处于停滞状态,部分原因是由于央斯基缺乏正规的天文学家训练。他宣布重大发现时刚好遇到经济大萧条,故天文台不愿进行任何新的研究项目。

央斯基的发现对于无线电天文学有很大的影响:无线电工程师格罗特·雷伯伊利诺伊州建造了一个无线电望远镜,并重做了卡尔·央斯基早期的工作;约翰·丹尼尔·克劳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俄亥俄州立大学开始进行无线电观测。

后世纪念

为了纪念卡尔·央斯基的贡献,射电天文小组委员会在1973年8月举行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十五次大会上,通过决议使用“扬斯基(Jansky)”作为天体射电流量密度的单位,简写作“央(Jy)”,并且纳入国际物理单位系统。月球上的撞击坑央斯基(Jansky)也以他来命名。

美国国家射电天文台博士后奖学金计划被命名为卡尔·央斯基计划。此外,美国国家射电天文台每年颁发扬斯基奖。2012年1月10日,美国国家射电天文台的甚大天线阵(VLA)被重新命名为卡尔·央斯基甚大天线阵,以纪念他对于无线电天文学的贡献。央斯基原先使用的天线装置目前位于贝尔实验室场区,并设置有纪念牌。

央斯基噪声以卡尔·央斯基来命名,指的是宇宙发射出的高频噪声干扰。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