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共毛派

更新时间:2024-11-04 01:16

印共毛派诞生于1967年,以西孟加拉邦的下层阶级为获得土地而暴动袭击地主为发端,事发村庄纳萨尔巴里(Naxalbari)遂成为毛派的别名。

起源

印度真正的毛派革命始于1967年,他们在西孟加拉邦的纳萨尔巴里起义,这被看成印度人民战争的一个转折点。

1960年代,因其领导者不满于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的妥协政策,公开与其决裂,成立了“革命的反对派。”1967年于此爆发了纳萨尔巴里起义,纳萨尔巴里运动由此开始。起义发生后,中国《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春雷隆隆”(a peal of spring thunder,意译),对这一起义给予高度评价。

1969年,以武装起义为斗争手段的印度共产党(马克思列宁主义)成立,但不到两年,这个政党就分裂了。总书记查鲁·马宗达的地位受到了挑战。

1972年,他死于狱中。在整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印度毛派支离破碎,但是坚持毛泽东的阶级斗争和人民战争理论,仍然是他们的共同点。

20世纪70年代,印度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印共(马列)支离破碎,有的派别销声匿迹,有的则悄然成长壮大起来。1993年4月11日的《印度时报》登载了一条消息:“极左分子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又时显回潮趋势”。到了2004年,在印度军方看来纳萨尔巴里分子已经成长为“比克什米尔或东北地区局势更危险”的“国家主要威胁”。

在这场新兴的农民武装斗争中,比哈尔邦和安得拉邦成为斗争的中心。自20世纪90年代起,这两个地区不断掀起武装斗争高潮。比哈尔邦是印度最穷困的邦之一,该邦种姓压迫严重,贫困人口数量巨大。在比哈尔邦活跃着两支毛派武装力量:毛主义共产党中心和马列解放派。而安得拉邦素有革命传统,在印度独立前后一直是农民武装斗争的根据地。安得拉邦共产党不仅领导了早期特仑甘纳农民起义,在后来的纳萨尔巴里运动中也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1980年4月安得拉邦成立的印共(马列)(人民战争集团),其领导人K.西塔拉玛亚领导过斯里卡库兰武装起义。

这两个邦的毛派组织在邦内开展武装斗争,建立解放区和平行政权,影响逐步扩展到临近各邦。比哈尔邦的毛派地下斗争策略包括:“斗地主的方式是以武力威胁,迫使地主减少应收租子的50%,其中一半留给佃农,另外一半分给穷人。至于那些地主过去据以横行霸道的私人武装,也被迫向他们交出武器;斗贪官污吏的方式是,首先在群众中了解官吏的劣迹,然后用武力迫使官吏交出贪污所得的25-30%。大部分用于救济贫苦农民,少部分用于地下武装开支。此外还对工程项目和工商企业收取10%的‘税费’;治理地方的方式是建立人民法庭。按农村传统社会的传统方式公审各种犯罪,有立竿见影之效。在其他地区非常严重的对妇女的暴力和犯罪,在毛派控制区大幅下降。” 而安得拉邦人民战争集团在“全邦大部分农村地区开展武装活动,并在城市地区建立各种从事公开活动的外围组织。该集团以重新分配土地为目标,曾经多次召开声势浩大的群众大会。1990年曾在厄仑加尔县召开过一次有10万人参加的要求重新分配土地的大会” 。

主要活动

2003年2月,印度共产党(马克思列宁主义)中的“人民战争集团”和“印度毛主义共产主义中心”决定两派之间今后无论出现何种分歧均不能发生冲突。2004年9月,“印度毛主义共产主义中心”与“人民战争集团”合并组建“印度共产党(毛主义)”,由贾纳帕蒂任总书记。印度共产党(毛主义)在斗争策略上针对不同的社会形势而采用不同的斗争策略,使合并后的印度共产党(毛主义)组织实力大增,迅速从比哈尔邦和安德拉邦向邻近各邦渗透。据官方资料,2004年9月,印度共产党(毛派)在印度活动的范围达到了12个邦的125个县。

2004年2月6日,袭击奥利萨邦的戈拉布德(Koraput),清空了一个藏有528件武器的武器库。

2005年11月13日,印共(毛)游击解放军和地下工作人员在比哈尔邦的贾纳巴德县实施越狱行动,900多名犯人越狱,包括大批毛派战士和领导;

2006年3月26日,奥里萨邦的R.乌达亚及里(R. Udayagiri)遭到袭击,警察局的17辆汽车被劫掠;

2006年4月2日,印度内政部秘书杜加尔指出:“在全国出现毛派武装的已达到125个县。”9月,印度总理辛格在接受采访时说道:“在奥里萨邦的卡林加纳加尔已经遍布反圈地的人民运动。

2007年印共(毛)九大的召开标志着毛主义共产党中心和人民战争集团两股革命洪流合并的完成,党的团结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这次大会通过了五个文件:《高举马列毛的红色旗帜》《党纲》《党章》《印度革命的战略和策略》以及《对目前国际国内形势的政治解决办法》。

2008年2月15日,奥利萨邦那讷亚格尔军械库100件武器——包括手枪、汽车、AK系列步枪、印度轻型武器步枪以及轻机枪,以及价值20万卢比的弹药被劫掠。

2009年7月12日,印度内政部官员说,纳萨尔派反政府武装当天在印度中部切蒂斯格尔邦袭击了当地警察部队,造成至少26名警察死亡。

2009年,印度28个邦中有22个邦存在着印度共产党(毛派)的活动,他们控制了印度1/3的土地和人民,成为了印度社会中一支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

2010年4月6日,印度共产党(毛派)武装在恰蒂斯加尔邦对印度安全部队发起袭击,造成76人死亡,20多人受伤。

2010年6月29日,印度安全部队遭200多名纳萨尔派反政府武装人员伏击,造成至少27人死亡。

2010年7月2日,印度安得拉邦海得拉巴警方指出,化名阿萨德(Azad)的印度纳萨尔派反政府武装组织第3号领导人兼发言人拉吉库马(Cherukuri Rajkumar),已在安得拉邦一场枪战中遭警方击毙。除他本人被安全部队击毙外,还有另1名武装分子在枪战中丧生。

2010年8月27日,印度警方表示,他们击毙了一名反政府的纳萨尔派武装重要头目。遭击毙的马哈托(Umakanto Mahato)是纳萨尔派武装支持的“反警察暴力人民委员会”(People's Committee against Police Atrocities)的一把手。

2010年8月30日,印度警方称,反政府武装游击队在东部比哈尔邦打死6名警察。29日,查提斯加也发生了5名警察被纳萨尔派武装袭击身亡的事件。

2010年9月13日,印度警方表示,该国纳萨尔派武装打死了6人,其中包括2名警察。

2011年6月10日,印度警方表示,纳萨尔派反政府武装分子9日深夜在该国东部恰蒂斯加尔邦埋下地雷,炸死10名警察,另有3人受伤。此外,纳萨尔派武装分子9日还在恰蒂斯加尔邦枪杀5名警察。

2012年1月21日,印度警方说,一支警察分队当天下午在印度中部恰尔肯德邦遭反政府武装伏击,造成13名警察死亡。

2012年3月27日,印度警方说,印度安全部队当天在西部马哈拉施特拉邦遭反政府武装袭击,造成至少15名安全部队成员死亡。

2012年6月29日,印度武装部队在中部恰蒂斯加尔邦与纳萨尔派反政府武装发生交火,打死至少19名反政府武装分子,其中6名据信是纳萨尔派武装的核心人物。

2013年2月22日,印度共产党(毛派)武装在印度比哈尔邦警察部队汽车经过的路上埋设地雷,造成至少3名警察死亡。5月25日,印度共产党(毛派)武装在印度的恰蒂斯加尔邦造成包括该邦国大党主席帕特尔父子以及前邦内务部长、“反纳萨尔运动”领导人马享德拉·卡尔玛等至少28人身亡。8月,印度共产党(毛派)公开宣称将在2050年前通过武力夺取政权。2013年度,印度有93名印度共产党(毛派)分子被击毙,但印度安全部队和平民却有166人丧生。

2013年9月13日警方在东部奥迪沙邦的一次行动中打死至少14名纳萨尔派反政府武装分子,并缴获大量武器和弹药。

2013年11月27日,印度安全部队人员在中东部的恰蒂斯加尔邦遭到纳萨尔派反政府武装袭击,有4名士兵丧生。

2013年12月4日,一辆载有多名警察的警用吉普车在比哈尔邦奥兰加巴德地区巡逻时,遭到纳萨尔派反政府武装分子安置的地雷袭击,7名警察遇袭身亡。

2014年1月27日,印度警方说,印度中部恰尔肯德邦发生反政府武装袭击安全部队事件,1名安全部队士兵被地雷炸死,另有11名士兵受伤。几天前,数名村政府人员在该地区被纳萨尔派武装绑架。安全部队和警察在搜寻人质时,触发了至少12枚自制地雷,导致伤亡。伤员已被送往医院,人质也已被反政府武装释放。

印度警方的消息称,2014年3月11日,印度一支安全部队和当地警察巡逻时,遭到毛派反政府武装的伏击,双方枪战数小时,造成16名安全人员死亡,另有5人受伤。

2014年4月12日,印度官员说,印度纳萨尔派反政府武装当天在印度中部袭击选举工作人员和安全部队人员,造成至少15人死亡、数人受伤。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2014年4月24日,印度当局证实,印度东部选举结束后遭到纳萨尔派反政府武装袭击,造成5名警察死亡。

2014年12月1日,印度警方说,一支安全部队当天下午在中东部的恰蒂斯加尔邦遭到纳萨尔派反政府武装袭击,导致13名官兵死亡。

2016年3月1日,印度警方说,印度安全部队当天在中南部一丛林地带打死8名纳萨尔派反政府武装成员,其中包括5名女性。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2016年10月24日报道,印度安全官员称,警方于10月24日在奥里萨邦(Odisha)和安得拉邦(Andhra Pradesh)边界地区与一处临时训练营中的大约30名毛派游击队人员展开枪战,警员一死一伤,打死了至少24名印共毛主义游击队成员,其中包括一名高级领导人。

2017年4月24日,印度纳萨尔派反政府武装在中部恰蒂斯加尔邦向当地警察发动袭击,导致至少24人死亡,6人重伤。

2018年3月13日,印度中央警察后备部队在恰蒂斯加尔邦苏克马区一处森林中巡逻时遇袭,一辆防地雷车被纳萨尔派反政府武装炸毁,造成9名士兵死亡,另有10人受伤,其中4人伤势严重。

2018年11月26日,印度安全部队在中部恰蒂斯加尔邦与纳萨尔派反政府武装发生交火,8名武装分子被击毙,2名安全部队士兵丧生。

据新华社援引印度媒体报道,2019年2月7日上午11时左右,一支由特别行动小组和当地警方组成的队伍在恰蒂斯加尔邦比贾布尔地区与纳萨尔派反政府武装分子发生交火,至少10名武装分子被打死,警方没有人员伤亡。

2019年4月28日,据俄罗斯卫星网援引印度NDTV电视台消息,印度反政府武装纳萨尔派在中部地区发起袭击,造成2名警察死亡,1名重伤。

2019年5月1日,据《印度快报》报道,当天下午,在印度加德奇罗利县,印度安全部门人员乘坐的车辆遭遇印度反政府武装纳萨尔派(“毛派”)的地雷伏击,15名安全部门人员与1名司机丧生。

2020年3月22日,印度警方证实,一支由特别行动小组和恰蒂斯加尔邦警方组成的队伍21日晚与纳萨尔派反政府武装分子发生交火,造成17名安全人员死亡。

2020年5月11日,印度恰蒂斯加尔邦警方向媒体证实,印度中央后备警察部队与当地警察部门的一个联合小分队在展开搜索行动时与反政府武装分子遭遇,导致1名士兵丧生。

2020年11月28日,纳萨尔组织曾在恰蒂斯格尔邦实施过一起爆炸袭击。当天印度中央后备警察部队的一个连队在该地区执行搜查任务时,遭遇路边炸弹袭击,导致包括副连长在内的10名军人被当场炸成重伤,其中一名军官在送医途中流血过多死亡。

2021年3月5日,纳萨尔派武装也使用简易爆炸装置发动了一次袭击,纳萨尔派称这次袭击造成4名印度警察死亡。

3月23日,40名参与围剿纳萨尔派武装的印度安全部队在切蒂斯格尔邦乘坐大巴时,遭到简易爆炸装置袭击。这次袭击造成至少5名安全部队人员死亡,另有15人受伤。

2021年4月3日,印度警方与纳萨尔派反政府武装在切蒂斯格尔邦的比贾布尔地区发生交火,战斗持续约3小时。纳萨尔派反政府武装方面估计有15人被打死,另有20多人受伤。同时在遇袭现场已发现22名安全人员死亡,仍有1名安全人员失踪。另外,此次袭击还造成31名安全人员受伤,其中包括两名高级官员。

影响范围

短时间内,从尼泊尔边境到印度东部,一条红色走廊已然形成。在这条红色走廊上,聚集着像比哈尔邦这样印度最穷的地方,山脉险峻、丛林连绵,游击队在许多地方面对的都是缺员多达35%的印度警察和他们落后的武器。

在许多地区,毛派游击队已经取代政府来管理当地,并依靠税收来维持自己的生存。比如恰蒂斯加尔邦的丛林里盛产竹子,毛派就向往来于丛林的竹子商人收取赋税,并要求当地的道路建设公司同样为之。而当政府带领军队来到山区清剿毛派的时候,他们总是能受到当地农民的保护。

随着袭击活动的不断增多,印共(毛)控制的地盘也迅速扩大。在2003年末,印度只有9个邦 55个县处于各个毛主义派别的影响之下,但到了 2004年,这一数字增加到13邦156县。印共(毛)已在28个邦中的16个邦拥有了自己的活动范围,在600个地区中的165个地区有着比较大的影响,其活动范围从印度与尼泊尔的交界处一直延伸到印度的西海岸,影响面积达9.2万平方公里,处于其影响下的人口更是多达1.8亿——也就是说印度每 6个人中就有1 个人生活在印共(毛)的“红色旗帜”之下。

2018年1月底,《印度时报》援引印军警统计资料称,印共(毛)的游击区已被压缩,从2015年的75个区降低到2017年的58个区。其政权根据地也被压缩在总面积不超过8000平方公里的三处森林地带。

崛起深层原因

在短短4年多的时间里,印共(毛)就从一个四分五裂的小角色迅速成长为印度政府的头号威胁,这不能不让人感到惊奇。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其能在印度这么一个大国里撑起一片“红天”的呢?

贫困普遍存在

印度(毛)的支持者大都是贫困的民众,特别是表列种姓和表列部落,这两部分人占到了印度总人口的1/4,他们绝大部分生活在边远的农村地区。在印共(毛)影响比较大的比哈尔邦、奥里萨邦中央邦北方邦和西孟加拉邦,表列种姓的人口占到了全国表列种姓总人口的 55.8%,占贫困表列种姓总人口的70%;表列部落的人口则占全国表列部落总人口的49%,占贫困表列部落总人口的63%。这5个邦都是印度最贫穷的邦,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为40%,而全国为28%。由于过于赤贫,民众根本无法生存,为了填饱肚子,他们只好投身于印共(毛),从而为印共(毛)提供了充足的人才后备大军。

土改不彻底

虽然印度在独立后进行了一系列的土地改革,但是进行得很不彻底,留下了许多后遗症,其中之一就是仍然有大量的农民没有土地或拥有的土地非常少。印度全国估计有1.7亿人没有土地,另有2.5亿人拥有的土地不到1/5公顷。没有了土地,农民也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础,这是导致农民贫穷的一个重要根源,同时也为印共( 毛)开展活动提供了一个基础条件。事实上,印共(毛)所控制的地区基本上都是农民人均耕地占有量比较少的邦。例如比哈尔邦是印度人均占有土地最少的邦,占土地持有者总数67%的小土地持有者仅占全邦可耕地的16%,而4.1%的地主却霸占了全邦可耕地的25%,另外还有400万以上的农民没有土地。为了获取土地或为了土地不被掠夺,农民经常举行抗议活动。然而,这非但没有引起政府的重视,反而经常遭到警察的棒打。农民对此甚为光火,在对政府逐渐失去了信心之后,越来越多的农民将目光投向了印共(毛)。

种族歧视严重

印度的种姓制度是世界上等级结构最为森严的制度。这种制度将人划分为三六九等,对各个种姓之间的往来和通婚进行了严格限制,低种姓的人不得与高种姓的人同饮同吃同住,每个种姓只能从事祖辈遗传下来的职业,轻易不得改变。这种制度不但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而且还使社会矛盾异常尖锐。印度开国总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曾对种姓制度批判说:“在今天的社会组织中,种姓制度及其相关的许多东西是完全不调和的、反动的、拘束的,并且是进步的障碍。在它的体制之内不可能有地位上和机会上的平等,也不可能有政治上的民主,更不可能有经济上的民主。”虽然经过现代化的洗涤和印度政府的不懈努力,种姓制度已与古代有所不同,各个种姓之间的限制不再那么严格,但作为政治身份和社会地位的象征,种姓制度依然在印度盛行不衰。例如在安得拉邦,低种姓必须要为高种姓提供免费的劳动和服务,虽然这是宪法明文禁止的行为,但在这里却大行其道。低种姓民众对此苦不堪言,但又无法轻易摆脱。万般无奈之下,他们只好向印共(毛)求助,因为印共(毛)坚决反对种姓制度,提倡人人平等。

政府警力不足

印共(毛)多以偏远的深山密林为根据地,这些地区人烟稀少,政府鞭长难及。2007年12 月,印共(毛)成功偷袭了查蒂斯加邦的一座监狱,释放了300名毛主义分子及其他囚犯,而当时坚守监狱的狱警仅有3人。这并非只是个案,在印度许多地方都是如此。在印共(毛)的影响区域,政府设置的警察站大都境况不佳,不但人手不够,整体缺员率高达35%,而且装备也比较落后,许多警察甚至连自卫的枪支都没有,一旦遇到袭击,别说逮捕毛主义分子,就连自己的小命也难保。2004年印度共有100名警察死于印共(毛)之手,2005年为153人,2006年为157 人。除此之外,既有的警察整体素质也令人难以恭维。许多警察酗酒成瘾,不重视业务能力的提高,有的连一些基本的常规操作都不会。据2005年的一份调查,在贾坎德邦的一个警察训练中心,在接受例行训练时,395个警察中竟有235个不会正确使用枪支。

采取适当措施

针对贫困民众关心的问题,印共(毛)适时提出了一些颇具吸引力的口号,如 “重新分配土地”、“推翻剥削阶级”、“人人平等”、“反对压迫”等。而针对自己力量还比较弱小的情况,印共(毛)则实施游击战术,依靠深山老林反覆运用 “打了就跑”的作战方法,且昼伏夜出,神出鬼没,使装备落后又不熟悉当地地形的警方根本无法准确掌握其行踪。

建立严密组织

印度毛派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们建立了严密的地下组织,这使得不了解当地情况的军队和警察很难对他们有所行动。如今,印度毛派游击队已经发展到可以进行较大规模战斗的规模,他们拿掉了印度当局的一个警察局,参与这次战斗的游击队员有上千人之多。

军事力量

军事实力是印共(毛)最可观的优势力量。这支军队组织发动人民战争,得到了老百姓的广泛拥护和支持,印度政府竭尽全力进行围剿也无法触动其根本。印共(毛)的人民游击解放军成立于2000年12月21日,其前身是印共(马列)(人民战争集团)的“人民游击军”。2004年两党合并时更名为“人民游击解放军”,其下一步目标是发展成为“人民解放军”。 人民游击解放军的标志是镰刀和斧头,中间横着一把枪。人民游击解放军领袖楠巴拉(Nambala)[化名为巴萨瓦拉朱(Basava raju)]表示,该军队的建立是为了“粉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买办官僚资本主义的控制”,即“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军队存在的意义是“通过武装力量推翻政权” 。“人民游击解放军必须与群众融合,成为其生活和希望的一部分。在此意义上,人民游击解放军是战无不胜的。” 毛派领导人拉奥曾经表示,毛派要在2025年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 。人民游击解放军在人民群众中不断壮大,包括社会的各个阶层。人民游击解放军由三个部分组成:主要力量——野战排、次要力量——游击班、基本力量——民兵。民兵是由这样的人组成,即有各自的生活和职业,两周参加一次军事训练,民兵是人民游击军的基础。2007年恰蒂斯加尔邦巴斯塔地区的一名警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民兵已经通过地下武装游击队的训练,获得专业知识埋藏和引爆地雷。可以估计,仅在巴斯塔一个地区,民兵力量就可以达到3万人,是该地区警察数量的5倍。如今,毛派已经废弃了橄榄色军服,和当地老百姓混在一起,辨别其身份十分困难。“情报部门记录只有300个毛派分子的名字,有相片的不足资料的1/3” 。而让村民给警察提供毛派的消息,则几乎是不可能的。

党的路线

印共(毛)《党章》规定:印共(毛)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处于地下状态。党的短期目标是,通过长期人民战争打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买办资产阶级,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人民民主专政,为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而斗争。终极目标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继续革命,实现共产主义,将地球上人剥削人的制度消除。大会再次确定“以土地革命为中心的新民主主义路线,将纳萨尔巴里运动兴起以来的持久人民战争作为印度的革命道路”。党近期的任务是“推进人民战争,将人民游击解放军转变为人民解放军;游击战转化为运动战;游击区转为根据地”等。印共(毛)九大是印度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里程碑,大会的成功标志着两党合并的真正完成。

印共(毛)《党纲》规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阶段,我们要夺取敌人的要塞——大城市,因此,从一开始我们就要在城市里执行有明确目标的导向性工作。”而总结前两轮农民运动失败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由于没有得到城市的策应。印共(毛)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城市工作策略和扎实的城市工作基础。印共(毛)《党纲》所规定的城市秘密斗争准备包括:首先,建立一个巨大的和广泛延展的地下党网络,将工人阶级和其他若干学生及知识分子的组织包括在内。同时也必须发起政治运动。第二,必须建立一个秘密军事组织网络,条件成熟前要避免暴露,以保存力量。只有通过这样目标导向性的工作,才能不断地积聚、加强和继续巩固党的力量,因此,要在群众中进行政治组织和军事准备。

崛起复杂影响

随着印共(毛)在国内持续的活跃,它的影响范围不断扩大,甚至形成了南亚国家的毛派与印度的毛派互动的局面。

给现政府带来的困扰

在政治上,印共(毛)的活跃直接影响到了印度国内的安全状况、政治环境及对外政策。首先它的活动影响了印度的国内安全。自2004年印共(毛)整合之后,力量得到逐步增强,与政府之间的冲突规模呈扩大趋势。据统计,2005年,该组织共造成717人死亡,其中安全人员150人,平民281人,毛派自身死亡286人。2009年,该组织共造成998人死亡,安全人员死亡312人,平民392人,毛派294人。印共(毛)的活动也影响了印度的政治环境。印度政界腐败丛生,以权谋私、不公正不合理的现象比比皆是。而印共(毛)的出现给予了许多贫民以希望,它的一些主张如公平正义、废除种姓制度、土地改革等等也得到一些知识分子和媒体的赞同,拥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因此随着印共(毛)活动的日益活跃,印度政界不得不进行一些妥协,针对自身的一些顽疾进行自我调整。如印度政府在打击毛派时开始提倡“用两条腿走路”。除了在军事上采取行动,印度政府还在经济上采取了一些政策以改善贫民的生活,如减免他们的税务,为其提供较好的教育,努力提升他们的生活水平等。

印共(毛)的活动还影响了印度的对外政策。随着毛派势力在印度及周边国家的扩张,印度政府在南亚区域的外交上将越来越多受到该因素的影响。有分析人士认为,印度政府就十分不愿看到尼共(毛)掌权,认为尼共(毛)的上台将会是对印共(毛)的一种精神激励,因此千方百计插手尼泊尔内政,让尼共(毛)下台。

对印度经济的开放与发展的影响

印共(毛)在农村的反抗活动,也直接影响到印度的经济发展。首先,印共(毛)活动区域主要在农村和资源丰富的偏远地区。无论是印度政府在这些区域推行特别经济区计划以吸引外资,还是开矿设厂以获取原材料,都会受制于毛派的影响。印共(毛)认为,印政府站在资产阶级的立场上解决问题,在征地、种姓制度、少数民族政策等问题上都站在了大众人民对立面,因此,他们反对印度政府在经济发展上的各种计划。他们认为农村地区的矿厂、投资公司抢夺了农民的资源,因此他们反对设立经济特区,反对征收农民的土地,对农村地区的矿厂、公司等经营实体征收赋税或者直接限制他们的经营。许多在印共(毛)活跃区域的直接投资已经被迫撤出,经济特区的建设和资源的开发也陷于停滞状态,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计划受到重大的影响。

威胁印度现有的政治体制

印度共产党(毛派)组织与印度国内的其他民族分裂主义、教派主义等组织不一样,并不要求分裂国家或者仅仅实现对某一区域的自治或者独立,获得一定的政治、经济或者文化权利,而是要求推翻印度政治体制和政权。印度共产党(毛派)具有一系列的革命理论作指导,拥有大量贫穷农民的支持,形成了具有顽强战斗力的武装力量。尽管印度共产党(毛派)在短期内难以获得“革命”的成功,但如果任由印度共产党(毛派)在农村地区自由的发展,必将对国内政治稳定构成重大威胁,严重影响印度大国崛起的战略。21世纪以来,印度共产党(毛派)武装在印度的活动日益活跃,影响不断扩大。2006年4月,印度曼莫汗·辛格总理宣称:“纳萨尔主义是我们国家面临的最大的内部安全问题”。

威胁印度国家的统一

自从印度独立以来,印度政府就长期受到分裂主义、教派主义、极端政治主义等三股力量的威胁,严重影响了印度向“有声有色的大国”发展的进程。20世纪70年代初,“纳萨尔巴里运动”失败后,运动领导者们在总结运动失败的教训时,认为缺少了“统一战线”。2004年9月,印度共产党(毛派)成立后,注意吸取过去失败的教训,加大了“统一战线”建设的力度。印度共产党(毛派)开始联合一切能够联合的力量,同尼泊尔共产党(毛派)、斯里兰猛虎组织、克什米尔反政府武装、阿萨姆分离主义组织等极端组织存在着合作的倾向。如果印度共产党(毛派)和印度国内其他极端组织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联合可能会给印度国内安全形成更大的威胁,破坏印度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造成印度国内更加混乱的局面。

对南亚地区的影响

从国际上看,印共(毛)的活跃,给南亚一些国家的安全带来了不稳定因素。毛派的势力范围开始形成以印度为中心,以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为弧线的“国际红色长廊”。其中,印共(毛)的势力在这些毛派组织当中最为强大,发展最为迅速,而印度又是这一地区的核心,其地位不言自明。更何况这些毛派组织之间互相都有联系,并且还通过国际性的毛派组织如南亚毛主义政党和组织协调委员会进行协调和互动。因此,一个国家毛派势力的变化通常会影响临近区域毛派的活动,它能起着激励与示范作用,或是可以给予深刻教训,让周边地区的毛派活动也跟着相应变化。

各方态度

印度政府

对于印共(毛),印度政府采取的是打谈相结合的政策。

2004年6月,安得拉邦政府与印共(毛)组建前的一个分支——“人民战争集团”达成了停火协议,双方同意进行和谈。为此,邦政府接受了人民战争集团提出的一些停火条件,如停止清剿活动,收回对人民战争集团领导人的悬赏追捕,撤销对人民战争集团及其6个外围组织的禁令等。

2004年10月,安得拉邦政府与人民战争集团在海得拉巴举行了第一次和谈。会谈前,人民战争集团宣布,该集团已并入印共(毛),并以新组织的名义参加会谈。然而,由于分歧过大,虽经过4天的艰苦谈判,双方最后还是没能达成协议。政府指责印党 (毛)要价太高根本无法满足,并要求其放下武器。而印共(毛)则反指政府缺乏诚意,对贫苦民众漠不关心,并拒绝缴械投降。

谈判破裂后,印度有关各邦纷纷要求政府出台统一的政策,并向各邦派遣中央警察部队,联合各邦共同打击印共(毛 )。在这种情况下,印度中央政府2005年8月宣布印共(毛)及其外围组织为非法组织,冻结其资产,限制其活动。2006年3月,印度内政部印发了题为《毛主义目前情况》的政策声明,要求各邦不得与印共(毛)进行单独谈判。然而,政府的这种政策却招致了广泛的批评。2006年4月,总理曼莫汉·辛格专门召开了有关印共(毛)的安全会议。在会上,他提出了“两条腿走路”的对策。“ 一条腿”是强化警察力量,继续武力打击印共(毛),同时创造一种宽松的招安环境,吸引更多的毛主义分子“弃暗投明”;“另一条腿”是设法减轻或消除民众被剥夺被抛弃的心情,为此,将加大对农村的投入,确保各项农村建设和改革计划的顺利实施。

然而,“两条腿走路”的实际落实情况并不理想。政府下拨给各邦的农村发展资金被各级官员层层贪污或挪用,真正落到实处的少之又少。

招安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不仅“弃暗投明”的人数极少,而且许多人被招安后由于政府安置不善又重新投向了印共 (毛)。例如,在马哈拉施特拉邦,自2005年以来,投诚的毛主义分子共有282名,但仅有18人得到了妥善安置,其他人要么仍在苦苦等待,要么又重操旧业。结果,印共(毛)的势力范围不仅没有缩减,反而日益扩大。这让印度政府头痛不已。2007年12月20日,辛格总理在有关印共(毛)的安全会议上说:“我已讲过,左派极端主义是印度国内安全的最大单一威胁,现依然如此,他们没有一天不发动袭击。除非我们消除这个毒瘤,否则,我们不可能取得和平。 ”

2005年切蒂斯格尔邦政府出资,招募了几千名青年组成民兵组织“特别警务队”(SPOs),对切蒂斯格尔邦内的部落民进行袭击和侵扰。该行动旨在一箭双雕,将部落民赶出家园掠夺自然资源的同时,打掉该邦蓬勃发展的“毛主义运动”的群众根基。切蒂斯格尔邦首席部长拉曼·辛格表示,“‘和平行动’是解决邦内毛主义运动的‘答案’”。“和平行动”率先在切蒂斯格尔邦展开,后被印度内政部长奇丹巴拉姆引为示范,鼓励其他受毛派“侵扰”的邦效法。

印度政府在2009年5月投入大量警察和准军事部队同地方武装发动了清剿印度共产党(毛派)的“绿色狩猎行动”,使印度共产党(毛派)的力量损失惨重。但是,印度政府清剿印度共产党(毛派)的行动也没有取得满意的效果。

2009年6月22日,印度内政部在当天举行的一次高级别会议上做出决定,将印共(毛派)列为恐怖组织。

中国方面

2005年,时任中国驻印度大使孙玉玺曾公开表示:“我们不清楚这些武装组织为何盗用中国领袖毛泽东的名字?我们也不喜欢这样。他们要这样称呼自己,我们也没有办法。但中国与他们从来没有任何关系,中国境内也没有任何组织或团体与他们有任何联系。”

面临的挑战

印度共产党(毛派)的力量虽然在21世纪初期发展较为迅速,获得了不少农村地区民众的支持,但其未来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

第一,面临国家强大军事力量的镇压。印度政府从独立起,经过60多年的政权建设,已经成为一个政权稳定的民主政府。因此,印度政府绝不会容忍对国家体制和国家崛起的破坏,特别是一旦威胁到国家政权时,政府将会动用国家正规军队进行打击印度共产党(毛派)的武装活动。

第二,没有建立可靠的统一战线。印度共产党(毛派)坚持走武装夺取政权的斗争路线并没有获得其他政党的赞同和支持,即使同为左翼政党的印度共产党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也不赞成其主张。因此,印度共产党(毛派)在全国缺乏其他合法组织和政党的有力支持。

第三,经济实力比较薄弱。印度共产党(毛派)的主要支持者是印度农村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民众,而生活在城市及比较富裕地区的民众中则很少有支持者,甚至对印度共产党(毛派)更多的是持反对态度。

第四,国际因素的影响。“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潮流,印度大多民众渴望稳定与发展,反对暴力与恐怖活动。因此,印度共产党(毛派)的行动很难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与支持,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斗争路线的转向不能不对印共(毛派)产生一定的影响。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