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百万叛变的今天

更新时间:2023-09-30 13:53

《印度:百万叛变的今天》是2013年10月南海出版公司出版发行的图书,作者是V.S.奈保尔。

图书简介

《印度:百万叛变的今天》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V.S.奈保尔代表作“印度三部曲”第三部,也是激情四射、饱含争议的V.S.奈保尔写印度最深沉、最公允的作品。如《华盛顿邮报》所说,这部作品“温暖、宽容、人性”,“书写了一个受现代化洪流和传统力量夹击下的国度的雄心与悲剧,是真正懂得世纪末印度的最好作品”。

写作背景

《印度:百万叛变的今天》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V.S.奈保尔代表作“印度三部曲”第三部,也是激情四射、饱含争议的V.S.奈保尔写印度最深沉、最公允的作品。

V.S.奈保尔第三次来到印度。奈保尔以孟买为中心,近距离观察印度社会的方方面面:城市与乡村、宗教与种姓、祭司与政客、作家与黑帮分子……这一次,激昂的笔锋让位于冷静的白描,率意评断让位于原味历史,奈保尔将自己定位为一个不动声色的聆听者、旁观者,一个记录印度人心声的人,进而创作出这部朴素但异常深邃的“口述实录”。

内容简介

1988年,奈保尔第三度周游印度,这次的主题是从他特里尼达的童年生活中所感知的印度,验证对照已是单一实体的印度。近距离观察之后,他所看见的是它如何分解成宗教、种姓、阶级的拼图。对奈保尔而言,这多样性正是印度的力量所在。与前两次游历印度相比较,他的看法又如何呢?最显著的,也许就是奈保尔更加接近或者说成为了一个印度人,也就能更准确地向我们描述印度。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孟买剧场

第二章 秘书身世:印度百年翦影

第三章 打破禁锢

第四章 小型战争

第五章 战役之后

第六章 势力终端

第七章 妇女时代

第八章 师尊之影

第九章 湖中之屋:重返印度

致谢

附录 奈保尔作品年表

作者简介

V.S.奈保尔(V.S.Naipaul)

英国当代作家,文化巨匠。1932年生于特立尼达岛上一个印度移民家庭,1950年进入牛津大学攻读英国文学,毕业后迁居伦敦。

50年代开始写作,作品以小说、游记、文论为主,主要有《毕斯沃斯先生的房子》、《米格尔街》、《自由国度》、《河湾》与“印度三部曲”等。

作品在全球享有盛誉,半个世纪里,将里斯奖、毛姆奖、史密斯奖、布克奖、第一届大卫·柯恩文学奖等收入囊中。1990年,被英国女王封为爵士。2001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豆瓣书评

1.“三联书店出的奈保尔‘印度三部曲’中,数这部译(黄道琳 译)得最好,可以领略奈保尔的叙事魅力。译者黄道琳为台湾人,惜已逝。他的另一部译作《彼岸的巴士》国内也有引进,已购一本,有机会再学习黄先生的译笔。

奈保尔的“印度三部曲”现已全部看完。奈保尔虽然一直被称为是无根的作家”,但印度还是在他的生活和写作中占了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奈保尔真诚、认真、勤劳,尽管他写作中体现的对印度的态度一直有人诟病,尤其是在印度国内,但是这几本书表明的,还是他对印度无法割舍的关心。

奈保尔1962年第一次回印度,失望和震动之情让他写下了《幽暗国度》,对祖居之国多有批评。第二部《印度:受伤的文明》单薄点,似乎就是为了证明他所认为的印度文明已经受伤并难以复原。而《印度:百万叛变的今天》则无愧是三部曲的压卷之作。这本书里的奈保尔很多时候放弃了自己的言说,而记录下他所接触的分布广泛的印度人的所言所想,让这本书几乎成了一本口述实录。奈保尔这样做,让人触摸到了现代印度真实的脉搏,并预示今后的发展。

由于宗教、种姓、国际、国内政治的影响,也造就了思想各异的印度人,所以是“百万叛变”,这是非“大一统”特色的印度,结果一方面显得绚丽多彩,另一方面产生了很多社会问题,包括现在经常出现的恐怖事件和印度即将走向分裂的预言。

这部书里,我比较喜欢的还有奈保尔和几位1962年初访时认识的朋友重逢的记录,当然还有他去克什米尔船屋旅馆旧地重地等事,令人感叹岁月经年。奈保尔如今已垂垂老矣,他是那么的与众不同,在他那种意义的写作上,可惜我还没有看到一位接班人。” —— Luke(out of Africa)

2. 这是奈保尔的《印度三部曲》的第三部,作为一个访客,奈保尔对印度的观察是广泛而深入的,与不同种姓不同宗教不同阶层的各色人的访谈,使他可以足够全面的对印度七八十年代以来发生的种种变化做出评析。

奈保尔敏锐的观察到了印度社会深层结构的分离趋势,这也正是书名含义所在,每个人都学会以外人的眼光来看待自己及自己所属的团体,也开始产生某种愤怒。印度到处弥漫着这种愤怒,所谓百万叛变,即每个人都在重新考虑着未来前进的方向。

以婆罗门为例,这个曾经风光无比的头等种姓,在新时代中却遭遇了种种尴尬,收入微薄,碍于习俗却又难有突破,虽然他们还是乐师和舞者,还是庙里的祭司,他们却已处于逆境,必须采取守势。然而他们也在求变,他们甚至会为了节省开支而亲自去做清理厕所这种属于贱民的工作。与印度其它的各色群体一起,他们在重新寻求自身的定位,如奈保尔所说,我们必须把这样一个文化的衰落,“看作是一场更广泛的前进运动的一部分”。

睿那教徒巴布谈到他周围所面临的种种威胁时说,“我们所有问题都是经济方面的,如果经济方面没有问题,就不会有其他问题”,而那些经济有问题的地方,如贫民窟,则是制造仇恨的温床,种种冲突的趋势不断往那里漫游,所有新的区分和认同在那里都变得更加鲜明。

我猜这也是奈保尔所要重点强调的一个观点,在奈保尔对多数访谈对象的谈话中,收入始终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在全球化如此势不可挡的今天,没有什么力量可以回避这个议题。

书里面有很多对印度风土人情社会风貌宗教习俗的细节描写,读起来令人兴致盎然,虽然题材严肃,但并不枯燥,是绝佳的床头读物。  —— wizard(我见青山多弱智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其他版本

作者: (英)奈保尔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副标题: India: A Million Mutinies Now

译者: 黄道琳

出版年: 2003-08

页数: 558

定价: 25.00

装帧: 平装

丛书: 文化生活译丛(新版)

ISBN: 9787108018748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